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_毙考题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表为清末民初新注册民族工业企业情况表。
这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A.中小企业发展较快B.发展速度略低于晚清C.大多集中于轻工业D.未摆脱帝国主义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03-1908年民族企业年均设立公司数是21家,每个公司平均资本40.5万元;辛亥革命后1913-1915年年均设立公司数是41家,每个公司平均资本19.6万元,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增多, 但平均资本额减少,说明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快于晚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排除C项;D项是两者共同之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小提示:2、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主要目的是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B.确立责任内阁制度C.实现自由民主法治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际上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是要从法律上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权在民并不一定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并且其主要目的是为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际上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明确提出要确立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主权在民的实质是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不等于实现自由民主法治,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3、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
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天有不可遏制之势”。
这表明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D.晚清新生活方式的普及答案:B解析:1910年资政院会议上讨论剪辫问题,说明辫子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反对,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新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和影响的结果,亦说明清朝统治丧失民心,B项正确;资政院提出剪发易服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非顺应革命潮流,排除A项;东山省不属于沿海地区,排除C项;D项错在“普及”,排除D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圣才】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见表3-1)表3-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见表3-2)表3-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三民主义学说要点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具体内容和局限性见表3-3。
表3-3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惧怕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见表3-4)表3-4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2)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①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帝国主义的干涉问题,不作正面回应。
②“国民”主要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忽视了广大的劳动群众。
③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不做讨论,且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考点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①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35a63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1.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黄兴) P44 P40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P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P4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P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p431895年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总部设在香港p43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p4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p4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P4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p4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p4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p4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p47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 p47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p4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48《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4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p4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p5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p5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p51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p5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 p51从1916年1月1日复辟到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凯称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
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背诵版)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必背知识清单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目的: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列改革。
“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
(3)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5)影响: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中国同盟会(1)背景①孙中山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
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2)成立: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3)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影响: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3.组织武装起义(1)表现: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2)影响: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预备立宪(1)背景:在革命运动高潮之际,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2)过程①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立宪派先后掀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3)结果: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必背知识清单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有利条件: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政党和社团,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
以下是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上海等七地区政党社团统计表。
该表最主要表明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社会各阶层B.近代中国多党政治已经形成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民主化进程D.民主革命的基础非常广泛答案:C解析:由表格“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各种政党、社团在各地相继出现,这主要由于辛亥革命推动结社自由,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A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多党政治格局,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未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革命基础薄弱,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下图为1912年6月20日《临时大总统为国务院官制等八项修正案提请议决咨》的原文。
据此可知,中华民国()A.临时大总统位高权重B.践行《临时约法》精神C.复制美式的三权分立D.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答案:B解析:民国前期大部分时间是在践行《临时约法》的精神,总统处于虚位。
总统无权决定内务部官制的制定,而是将草案提交国会议决,但对国务不负实际责任,还要受到内阁和国会的重重制约,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严重制约,不能简单说掌握实权,排除A项;中华民国是实行三权分立,但是又根据现实需求实行了责任内阁制,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复制了美式的三权分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是否推动民主观念的传播,排除D项。
故选B项。
3、中国进口税率从1921-1922年的不过3%,提高到1928年的4.3%,1931年的16.1%,1933 年的 25.4%,1934 年的 34.3%。
这一变化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障了中国的主权独立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实现中外经济互惠互利答案:A解析:根据“中国进口税率从1921-1922年的不过3%,提高到1928年的4.3%,1931年的16.1%,1933 年的 25.4%,1934 年的 34.3%。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纲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意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代表人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笔记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901—1905)(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统治危机严重;(2)目的:挽救清朝危局,维护专制统治(3)范围: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
(4)特点:比戊戌维新的改革举措更为广泛深入。
(5)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6)影响:①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军逐渐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檀香山(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理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意义: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3)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④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预备立宪”(1906—1911)(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过程①1906年9月,预备立宪。
②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推进立宪运动。
③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④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清政府无意推行立宪,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4.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汇总笔记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救亡图存B.发展资本主义C.政治民主化D.反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先后经历了器物、制度及思想等层面的学习,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救亡图存,A项正确;《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排除BCD项。
故选A项。
小提示:2、1906年荣氏兄弟在无锡设立公益第一小学,随后每隔两年创办一所小学,至1915年已有7所小学,厂内职工都接受了基础教育。
1919年设立公益工商中学,要求学生“贵在实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后来在荣氏企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反映了荣氏兄弟()A.实业救国的努力实践B.重视发展基础教育C.通过教育来发展实业D.极力提高职工待遇答案:C解析:材料“厂内职工都接受了基础教育”、“在厂内设立子弟小学”、“公益工商中学,要求学生贵在实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后来在荣氏企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等信息说明荣氏兄弟践行“用教育来改造实业”的主张,通过提升职工的文化水平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本题侧重于讲荣氏兄弟发展教育来改造实业,排除A项;材料体现荣氏兄弟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B项片面,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荣氏兄弟极力改变职工待遇,D项片面,排除D项。
故选C项。
3、1921年,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又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据此可知,孙中山A.赋予儒家文化以新的内涵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式的政体C.借鉴西方又注重本土观念D.强化了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三权分立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时孙中山认为考选制和纠察制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制度,由此可知他是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又注重本土观念,C项正确;孙中山是在借鉴西方,并不是赋予儒家文化新的内涵和强化家族与宗族传统观念,排除AD项;孙中山要加入中国传统的优良体制,因此并不是追求建立等同于美国式的政体,排除B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部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同盟会影响最大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3.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4.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5.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第二,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8.《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第一,《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第二,《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9.南京临时政府及《临时约法》的的局限性:第一,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第二,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10.辛亥革命的意义:第一,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第四,促使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与其没有重点头绪的复习,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