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最新版

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最新版

04 小儿液体疗法注意事项
补液速度与量控制
01
02
03
确定补液量
根据小儿体重、年龄、脱 水程度等因素,精确计算 所需补液量。
控制补液速度
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根 据小儿病情和耐受能力调 整补液速度。
监测生命体征
在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 小儿心率、呼吸、血压等 生命体征变化。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电解质紊乱
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液体治疗与小儿重症医学
深入研究液体治疗在小儿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探索更有效的治 疗方法和手段。
液体治疗与小儿生理功能
研究液体治疗对小儿生理功能的影响,为制定更合理的液体治疗方 案提供理论依据。
液体治疗安全性及质量控制
加强液体治疗安全性及质量控制研究,降低输液反应、感染等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
治疗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即先快速补充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再根 据病情和脱水程度,缓慢补充含糖液体;有尿后,及时补充钾盐;随时根据小儿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 治疗方案。
02 小儿液体平衡特点
水、电解质平衡
水的平衡
小儿体内含水量相对较高,年龄越小,水分所占体重比例越 大。每日水的出入量需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 谢和生理功能。
机体通过肺、肾等器官调节酸碱平衡。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通过增加呼吸 排出二氧化碳;当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时,通过肾脏排出氢离子和铵离子。
液体需要量与补充途径
液体需要量
小儿液体需要量与年龄、体重、生理状况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 龄越小,相对需水量越大;体重越重,绝对需水量越大。
补充途径
小儿液体的补充途径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等。在能口服的情况下,应首选口服补 液;对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患儿,则需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液体和电解 质。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小儿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给予儿童补充体液的治疗方法。

在小儿补液治疗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体重等因素,采用适合的补液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

1.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病情和体液失衡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以补充儿童的体液。

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晶体液体、胶体液体和电解质液体。

-晶体液体:像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等,可以提供细胞外液的容量,适用于轻度失血或脱水的情况。

-胶体液体:像人体白蛋白溶液等,可以提供胶体渗透压,有助于从细胞外液补充到细胞内液。

适用于重度失血或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电解质液体:像乳酸林格液、赖氨酸林格液等,可以补充儿童体内电解质的丢失,适用于电解质不平衡的情况。

2.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儿童的补液治疗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代谢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补液剂量应根据体重计算,而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时期儿童的剂量可能更加复杂。

医生需要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液剂量。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儿补液治疗的目的是保持或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儿童的水电解质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类型和剂量。

常见的水电解质指标包括体液渗透压、电解质浓度、血液pH和尿液产量等。

4.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小儿补液治疗时需注意防止液体过负荷引起的并发症。

过量的静脉输液会增加儿童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状况。

因此,医生需要在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儿童的液体平衡状况,并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

总结起来,小儿补液的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确保补液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一、常用补液方法
1、经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婴儿和幼儿治疗补液中最常用的,通过皮肤管道,把溶液从瓶子里输入血管里,可以迅速恢复体液的钠、氯、比重及其它重要的体液成分。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小儿静脉输液有两种方法:腋路静脉穿刺法和头皮静脉穿刺法。

(1)腋路静脉穿刺法
先将小儿躺在床上,胸部高度的位置,穿刺方向从上至下,沿着腋窝向前,用针头和拇指从腋窝向前内推,待找到静脉后,穿刺深度约 2.5cm.穿刺结束后,要把该血管固定。

(2)头皮静脉穿刺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也叫做飞秒穿刺法,穿刺时按压头皮,针透头皮,等到针尖进入血管内,反复穿刺,待血管出现后,即可完成穿刺,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cm,完成后,固定血管,再输液。

2、肠路输液法
小儿肠路输液是把溶液从肠进入消化道,被肠粘膜吸收到血液里的补液方法。

经肠路输液,被吸收的溶液能够直接进入血液,而且比喂食给婴儿补充液体时,吸收的效率更为高。

小儿肠路输液可采用经口静脉的方式。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发生脱水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体内缺
少的液体和电解质。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超过摄取量,
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脱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问题,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尿频等。

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脱水程度选择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液体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2.补液的速度和量要适度:轻度脱水时可以按照平时的饮水量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时,可以先用大量液体快速补液,然后再以较慢的速
度继续补液。

3.补液要准确计算:补液时需要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进行计算,以确保补液的准确性。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总补液量,然后根据时间分配补液速度。

4.补液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
注意补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时,要
根据儿童体内缺失的电解质种类和量进行适当的补充。

5.积极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补
液效果,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

如果补液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补液
的速度和量。

6.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水分需求量和电解质丢失量与成人有所不同,补液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计划。

总之,小儿补液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补液途径、准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注意电解质平衡、积极监测补液效果、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

补液过程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小儿补液的基本要点

小儿补液的基本要点

轻度脱水
一般可通过口服盐水、补液等手 段进行纠正,较常见于感冒等轻 微疾病。
常见疾病
作为常见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 法,包括感冒、咳嗽、腹泻、呕 吐等疾病。
为什么需要小儿补液?
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小儿补液可以帮助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以及水盐平衡。补液是小儿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作为治疗腹泻、呕吐等疾病的辅助手段。
通过注射方式
需要注意消毒、液量稳定和安全 等问题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口服方式
可以用特定的补液饮品,选择符 合宝宝体重、脱水程度、年龄等 条件的口服液体。
补液注意事项
应该考虑水和盐的比例、时间和 液体温度等因素,注意宝宝的反 应及病情变化。
小儿补液的风险与副作用
1
过度补液
如果补液过量,会导致水中毒和代谢性
小儿补液的基本要点
小儿补液是指在婴幼儿发生脱水时,通过各种途径补充机体所需的液体量, 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和生理平衡。
什么是小儿补液?
小儿补液是在各种疾病引起脱水、呕吐、腹泻等情况下,为孩子及时纠正脱水而进行的医疗护理。
病情危重
脱水严重时,必要时应进行静脉 输液来维持孩子的生命,对脱水 的程度进行监控。
2
适度
遵循量少频度高、量高频度低的原则进行补液,避免过量引起其他问题。
3
平衡
补液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运用液体、盐量等手段进行补充。
4
稳步
进行补液治疗时,一定要遵循逐步补液的原则,稳定病情。
小儿补液的适用情况
疫苗接种后的轻度发热
多数情况下通过口服补液可满足需求,不一定 需要输液。
呕吐腹泻症状明显
口服补液是基础,配合必要时的医学干预可以 使其迅速缓解、快速恢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儿静脉补液是指给儿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液体,以维持或调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儿感染、失水、中毒等病情,通过静脉补液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体内缺液、缺盐、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以促进儿童康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病情需求,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儿童静脉补液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适应症、补液种类、静脉通路选择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要点,包括补液速度、补液量、补液温度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我们将总结小儿静脉补液的相关要点,强调正确补液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小儿静脉补液原则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同时,家长和照料小儿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和阐述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三个要点,即小儿静脉补液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阐述其对应的原则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补液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静脉补液的原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提高小儿静脉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补液小儿补液就是儿科医生得基本功,尤其就是基层医院,腹泻得小儿特别多,更就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就是困扰大家得一个问题,特别就是经验不足得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得补液资料,及其自己得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得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得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 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得判断标准就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 患儿得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得判断标准: 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 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得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得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就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得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得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得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 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就是由三部分组成得: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就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就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得液体呢?上次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判断脱水性质得问题了,现在就根据脱水得性质来判断补充什么液体。

累计损失量得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得,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得液体。

继续损失量得补充: 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二、了解何为张力,如何配张力性得液体相信这就是最让大家头疼得地方吧。

很复杂,希望我们能把复杂变简单吧。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我们平时用得液体都就是什么张力得0、9%Nacl:等张葡萄糖:无论浓度就是多少,均没有张力,因为葡萄糖都溶解了,并没有离子,何来得张力呢,5%NaHCO3:3、5张1、4% NaHCO3:等张注意:所谓等张液,就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得张力相等。

所谓等渗液,就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就是不一样得,葡萄糖就是有渗透压得,但就是确实0张得。

2、各张力得液体都就是由何配制得呢?(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生理盐水配液:等张:2:1含钠液,由0、9%Nacl 与1、4%NaHCO3组成(两种都就是等张得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就是等张得, 至于2:1,就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1:1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与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就是等张得,而葡萄糖就是0张得,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②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得(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与两份葡萄糖组成得(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 1:4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与四份葡萄糖组成得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与三份葡萄糖与2份得碳酸氢钠组成得(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得有3%NaCl与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配液方式如下:(注意全都就是10%得高渗氯化钠)凡就是钠氯比为3:2得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 10%氯化钠得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 5%碳酸氢钠得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得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 5%或10%葡萄糖得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得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得液量举例配制例一、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二、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酸钠=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三,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四,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五,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三: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得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就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 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就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得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得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得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得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第二曲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得就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得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得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 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用1/2得含钠液,(2:1含钠液,由0、9%Nacl 与5%NaHCO3组成)、扩容总量就是200ml,由2份得0、9%Nacl 与1份得5%NaHCO3组成。

所以计算如下:每份:200/3=70ml盐: 70*2=140ml盐,碱: 70ml碱(1、4%NaHCO3)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得4:3:2液,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与三份葡萄糖与2份得碳酸氢钠组成得(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

故,所需量及算如下:700/9=77、7,大约为80盐80*4=320ml糖80*3=240糖碱80*2=160碱(1、4%NaHCO3)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得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得。

计算如下:900/6=150盐150*2=300ml糖150*3=450碱150ml(1、4%NaHCO3)第四步: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⑵第二天及以后得补液经第一天得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得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得做法来计算第二天得补液量。

这就是一个很大得话题,限于本人得知识,本不想写得,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

所以此帖说得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

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得理解,算就是一种补充吧。

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

一:基础问题:1、张力得概念:这就是个首先要明确得概念,许多人就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得。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得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得说就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得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