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件设计-指导书

油藏工程课件设计-指导书
油藏工程课件设计-指导书

第一部分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新区产能建设和老区综合调整两大方向,应用油藏工程基本原理进行新区产能建设、即产能预测是油藏工程的基本方法,也是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的第一步,鉴于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学时要求,借鉴中国石油大学等石油高校课程设计内容,结合目前现场使用基本方法,编写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方式、层系的划分、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案设计及效果预测、经济指标评价等内容。

1储层地质基础数据

1.1地质特征描述

(1)储层沉积特征;(2)油藏构造特征;(3)油水关系;

1.2储层物性基本参数

(1)储层属性参数

油层顶底、面积、砂厚、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

(2)温度压力系统

1.3流体性质

(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

(2)相渗关系

2油藏工程设计内容

2.1开发原则

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1)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适应油田高速高效开发

(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2.2开发方式

(1)利用天然能量开发;

(2)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包括注水、注气等方式; (3)利用三次采油方式进行开发;

2.3开发层系划分

开发层系的原则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有效厚度>l0m ;单井控制储量>10万吨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3米

(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2.4合理井网密度计算

地质储量计算

oi o wi B S Ah N /)1(100ρφ-=

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二是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三是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四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在满足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应该采用较密井网,最大限度的控制油层储量。在井网部署当中,加密井网有利于:

(1)提高油层内部低渗透区域的波及系数及程度。由于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时,一部分低渗条带,注水波及不利区块,加密后,加大了注采压差,提高了驱替压力梯度,可以改善这部分区域的注水波及程度;

(2)加强不吸水层或吸水少层的开发。在多油层的油藏中,由于层间干扰,一些低渗透层不吸水或吸水很少,加密后可以着重对这部分不吸水层进行注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根据胡斯努林法改进和完善的公式:

()253

.0792.0lg 16625.0698.0--????

? ?

?+=o k e k E o R μ 式中:R E 为最终采收率,小数;n 为井网密度,口/km 2;k 为有效渗透率,

μm 2;μo 为地下原油粘度,mPa S ?。

要使井网密度达到经济上合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防止井网过密,造成不合理投资;

(2)避免井网过稀,致使最终采收率降到经济合理界限以下。

合理井网密度为单位面积(1km 2)加密到最后一口井时的井网密度,在这个井网密度条件下,最后一口加密井新增可采储量的价值等于这口井基本建设总投资和投资回收期内操作费用的总和,由此则有:

()()?

????

?-????? ?

?+?=??--+--253.0792.0253.01792

.0lg 16625.0698.0o k n

o k n e e k

V V E o R μμμ 式中,V —单位面积储量,t 410?/km 2;?E V R ?—每平方公里新增可采储量,它应等于新增一口井的总费用与油价的比值。

由此,便可在计算机上用试凑法算得合理井网密度,再代回式便可反求出经济合理采收率。从不同油价下层系细分前和层系细分后合理井网密度可以看出,随着油价的升高,井网密度逐步增大。

2.5单井初期产能确定

单井初期产能的确定通常使用区块内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确定,在没有试油试采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周围类似区块开发状况,也可以根据合理井网密度、合理采油速度等指标,确定单井初期产能。

2.6注水井吸水能力确定

地层破裂压力计算:

H P H ??=

P H :破裂压力,Mpa

?:破裂压力梯度,MPa/km ,砂岩油藏取0.0225

H :平均油层中部深度,km

在计算地层破裂压力时,一般取安全系数0.9

2.7方案指标测算及经济评价

指标测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井网指标:油水井数、新钻油水井数、老井归位井数、其它井数、注采井数比;井距和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单井控制原始地质储量、原始可采储量

和剩余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井网均匀系数,注采对应率,注水受效率;波及体积、注水采收率等。

(2)开采指标:开发层系的年产油、年产液、年注水、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综合含水、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稳产期、含水上升率、油层压力;单井的日产液能力、日产油能力、日注水能力、生产压差、注水压差等。

3排状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采用Buckley-leverett 水驱油理论为基础的流管法进行计算,该方法考虑了水驱油的非活塞性,忽略岩石流体压缩性,以及忽略重力毛管力作用的影响;

已知油藏物性参数和流体参数,给定注采压差(常数),确定不同开发时刻的产油速度、累计产油量、含水率、累计注水量等指标,具体见水前后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3.1见水前开发指标

油井初始产量:

L

p

A S kk q o wc ro i μ?=

)(

一维水驱油前缘饱和度推进方程:

)(')()(0't V A f dt t q A S f x swf t

w w φφ==? 油水混合带压力降:

?

+=

?f

L w rw w

o w ro o S k S k dx

kA

t q p 0

1)

()()

(μμ

μ

?+

=)

(0

''

)()()

()()(wf

w S f w rw w

o

w ro w w o

S k S k S df A t V kA t q μμφμ

纯油带中的压力降:

)()

()

(2f w ro o L L S kAk t q p -=

总压力降为:

?????

???????

-++=??AL S f t V S k S k S df AL S k t V S kAk L t q p wf w S f w rw w o

w ro w w wc ro wc ro o wf w φμμφμ)()(1)()()

()()()()(')(0'' 定义:

无因次累计注水量D V :AL

t V V D φ)

(= 无因次瞬时产液量D q :i

D q t q q )

(= 无因次时间D t :AL

t

q t i D φ=

D

D

D dt dV q =

因为:L

p

A S kk q o wc ro i μ?=

)(

总压力降方程无因次化为:

?????

?

??

??

??

-++=?)(1)()()()(1')(0''wf

w D S f w rw w o w ro w w wc ro D D D S f V S k S k S df S k V dt dV wf w μμ 令:?

+

=)

(0

''

)()()

()(wf w S f w rw w

o

w ro w w wf S k S k S df S I μμ

定义:

)()()('

wf w wf wc ro S f S I S k E -=

得到:

1)1(=+E V dt dV D D

D

积分计算得:

E

Et V D D 1

21-+=

D

D D D Et dt dV q 211

+=

=

油井井排见水时的无因次注水量为:

)

(1

'

wf w Df S f V =

油井见水时间:

[

]

??? ?

?+=

-+=

2)()(1

21

)1('

2'2E S f S f E

EV t wf w wf w Df Df 3.2见水后开发指标

总压力降为:

?

+

=

?L

w rw w

o

w ro o S k S k dx

kA

t q p 0

)()()

(μμμ

?+=)

(0

''

)

()()

()()(we w S f

w rw w

o w ro w w o

S k S k S df A t V kA t q μμ

φμ

无因次化为:

?

+=)

(0

'

')

()()

()(1we w S f w rw w

o w ro w w wc ro D D S k S k S df S k V q μμ

或者:

)()(1we wc ro D D S I S k V q =

油井井排见水后无因次注水量为:

)

(1

'we w D S f V =

)

()()

('we we ro we w D S I S k S f q =

油井见水后无因次累计产油量:

wc we w we w we oD S S f S f S V --+

=)

()(1'

油井见水后的开发时间:

[]

D we w we w D D D dt S df S f dt dV q )()

(1

'2'-==

带入:)()(1we wc ro D D S I S k V q = 得到:

[

]

1)()

()(1

)('3'=-we D

we w we w wc ro S I dt S df S f S k 上式两端积分得到

[]

)()()()

()

()()

()

('3

'

'

'we wc ro S f S f w w w w

w wc ro De S F S k S df S f

S I S k t we w wf

w -=-=?

[]

?

=)

()

('3

'

'

'

)()

()

()(we w wf w S f S f w w w w

w we S df S f

S I S F

对于多层合采油藏,按照厚度加权进行油田综合指标的预测。

4面积注水开发指标预测

面积注水开发近似解

面积注水常用五点法、反七点、反九点等井网形式,其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注水井数比为m ,在面积注水单元内,以注水井为中心,周围均布生产井,把环绕中间注水井的生产井排转化为圆形“排油坑道”,然后流入井底。

4.1见水前开发指标

(1)初始产量利用下式计算:

??

????

-?=

619.0ln

)(w o wc ro L r d

P S KhK q μπ

(2)注水速度

三个阻力区间::注水井到油水前沿、油水前沿到排油坑道、扫油坑道到生产井底。

注水井底到油水前沿的阻力:

w f wm rw w

r r S KhK R ln

)

(21πμ=

油水前沿到排油坑道的阻力:

f

wc ro o

r d

S KhK R ln

)

(22πμ=

排油坑道到生产井底的阻力:

w wc ro o

r m d m S KhK R )1(2ln

1)(23+=

πμ

产量为驱动力除以阻力

??

??????+++?=

w f w f wm rw wc ro o w o wc ro L r m d m r d r r S K S K P

S KhK q )1(2ln 1ln ln )()()(2μμμπ 油井纯产油量为

m q q l o =

(3)不同油水前缘对应时间

])2

1

)(ln [(22

D r B A r

E t f f

+--= )

()

(wm rw wc ro o w S K S K A μμ=

1=B

w

r m d

m C )1(2ln

1+=

w r A d B C D ln ln -+= 其中:or wm S S -=1

当d r f =时即可求得油井见水时间。

见水前开发指标随时间变化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油水前缘计算出来。

4.2见水后开发指标

(1)注水速度 注水井底到排油坑道

w

wm rw w

r d S KhK R ln

)

(21πμ=

排油坑道到生产井底

w

we ro o

r m d

m S KhK R )1(2ln

1)(22+=

πμ 注入速度(产液速度)

??

????++?=

w we ro wm rw o w w w wm rw L r m d m S K S K r d Ph

S KhK q )1(2ln 1)()(ln )(2μμμπ

m

q q L

pL =

含水较高后

??

???

?

++?=

w we ro wm rw w w wm rw L r m d

m S K S K r d Ph

S KhK q )1(2ln 1)()(ln

)(2μπ

(2)对应时间

we we L dS h d dt S f q ?=?-φπ2)](1[

we we w

we rw wm rw w wm rw w dS S f r m d m S K S K r d P

S KK d dt ?-++?

?=

)

(1)1(2ln

1)()(ln )(22

φμ

we S S we we rw e

e e dS S

f S K C B A t wm

wf

?

-+

=)

(1)

(

其中:

p S kk d A wm rw w e ?=

)(22

φμ

w

e r d B ln

= w

wm rw w r m d

m S k C )1(2ln

)(+=

(3)油井产量

[])(1we w L

o S f m

q q -=

5经济评价方法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概算出不同开发方案的现金流,以经济指标为对比,优选出最佳方案,对于在开发预测中不是整年的数据,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方法近似计算。

6常用计算法方法

6.1含水率曲线导数

含水率计算方法:

o

ro w

rw w

rw w i k i k i k i f μμμ)

()

()

()(+

=

)

1()1()

1()1()('

-++--+=

i S i S i f i f i f w w w w w

6.2单重积分I(i)

w

rw o ro w w w rw o ro w w w rw o ro w w N k N k N f N f i k i k i f i f i k i k i f i f i I μμμ)

()1()

()1(...)1()1()2()1()()()1()()(''''''+

---+

+++++-++++-= 6.3双重积分F(i)

[]

[]

[]

)

()()

1()(...

)2()

2()

1()2()1()

1()

()1()(3

'''3

'

''3

'

'

'i I i f i f i f N I N f

N f N f N I N f

N f N f i F w

w

w

k k w

k w k w k k w

k w k w --+

++++-++

++-+=

7设计内容

已知大庆某油区含含油面积4km 2,含油厚度8m ,平均含油饱和度0.68,储层渗透率=学号*50mD 计算,平均孔隙度为0.26,地下原油粘度30mPa.s ,地下水粘度0.6mPa.s ,注采压差2MPa ,相对渗透率见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题目进行合理井网密度计算,计算合理注采井距,根据合理注采井距,分别利用排状注水和面积注水两种方式进行开发指标预测,并进行简单经济评价。

8参考文献

[1]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指导书.东营: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1998

[2]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朗兆新.油藏工程基础.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4]刘慧卿.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东营:石油大学印刷厂,1998.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二○○八年四月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施行日期:2008 年4 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的描述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详细讲解了每个过程的要求和要点。设计人员使用本书,能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环节,从而顺利的完成设计任务,保证产品质量。本书可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编制人员 责任编辑:马立东邱仓虎曾捷主编:吴彦明 编制人员:薛明周进胡荣国常钟隽王双杨金明诸火生孙建超韩平孙秀菊王丁盛晓康杨佳李建琳宋维厉守生孙虹王黛岚郑毅 本书编制中借鉴引用了原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部分质量管理文件,特此向这部分文件的原编写者们致谢! 本书版权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所有,翻印必究。 目

录 第一章绪论...................................................................................................1 1.1 前言...................................................................................................1 1.2 使用说明 (1) 第二章工程项目设计程……………………………………………………………………2 2.1 第三章工程设计各阶段总流程…………………………………………………………………2 2.2 第四章项目要求的评审…………………………………………………………………………3 2.3 第五章签订合同…………………………………………………………………………………5 2.4 第六章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5 2.5 第七章方案设计…………………………………………………………………………………7 2.6 方案评审验证……………………………………………………………………………8 2.7 初步设计评审验证………………………………………………………………………9 2.8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1 2.8.1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流程总图……………………………………………11 2.8.2 计划技术沟通会………………………………………………………………12 2.8.3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14 2.8.4 专业设计输入…………………………………………………………………15 2.8.5 各专业互提条件………………………………………………………………16 2.8.6 设计验证………………………………………………………………………19 2.8.7

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2.参与施工交接桩、复测、设计图纸复核。对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时汇报。 3.做好隧道施工中特殊过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参与编制项目施组及隧道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安全、环保相关作业指导书、管理方案、应急予案和技术交底。 4.准确掌握隧道工程的设计文件意图、标准规范,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创优规划,按工期要求及时提报进度安排、材料计划和技术交底。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5.做好隧道施工过程中内业资料的积累及竣工资料的编制、整理工作。 6.参与推广隧道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和QC小组活动。7.积极主动参与论文及技术总结的编写。按规定提供有关报表。 8.参加质量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对事故原因提出技术分析,对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提出预防措施,防止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2、隧道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1、熟悉合同条件,规范和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面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提出处理意见。 2、审查承包人提出的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技术员及机械设备的配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安全保障系统等,提出审查意见供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时参考。 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涉及图纸有局部不尽合理之处或工程地质水文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反映和研究,必要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监理工程师。 4、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竣工图及变更设计图,对方案性的变更必须报总监理工程师,以便做出变更设计的安排;审查承包人的开挖,出渣,初衬,预加固,预支护,排水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做出是否同意开工的决定。 5、批准或不批准承包人的检验申请,对承包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建议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监理通知书。 6、配合计量工程师审查承包人的计量支付月报;坚持经常性工地旁站和巡查,即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现场监理员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对重要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新工艺等要亲自到场,亲自把关。 7、密切注意围岩地质水文的变化,围岩的稳定,初衬效果,二衬质量等; 8、组织,领导和检查现场监理员的工作,填写监理日志并审阅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理日志;有权越级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监理工作中的建议,反映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办理总监理工程师委托的其他监理工作。 3、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参与施工交接桩、复测、设计图纸复核。对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时汇报。 2.做好隧道施工中特殊过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参与编制项目施组及隧道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安全、环保相关作业指导书、管理方案、应急予案和技术交底。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肖何英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课 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 任务时间:2014年11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训 实 训 任 务 书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11级 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肖何英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课 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 任务时间:2014年11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运行规律、理论、方法和准则的学科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强化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组织与计划》、《施工技术》等主干课程后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践,产学结合,有助于专业课程体系集成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工程项目中各体系的分析、规划、执行技能,基本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目标管理; 2. 掌握《项目知识管理体系指南》9大知识体系在工程项目中运用; 3.掌握各阶段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的编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 2.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职责、作用及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框架; 3.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的程序、方法、步骤、内容规定等。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思想; 3.培养良好的诚信度和工作责任心。 4.增强密切联系工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计的分组规定 每班按照4-8人一组划分小组,同组内论文方向不得一致,不得抄袭已有方案。非同组论文方向可以一致。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铁路山岭隧道课程设计指示书 . 隧道教研室. (注:可供公路隧道设计者参考,基本方法一样。) 一、原始资料 (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沙口坳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1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 本隧道系Ⅰ级干线改造工程,单线电力(或非电力)牵引,远期最高行车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外轨最大超高值为15厘米,线路上部构造为次重型,碎石道床,内轨顶面标高与路基面标高之间的高差为Δ=70厘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内轨顶面标高: 进口:52.00米出口:50.00米 (三) 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1) 1:500的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二张;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附有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 (二) 在1:5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50); (四) 布置避车洞位置; (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

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所有的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最后交出设计文件及图纸如下: (一) 标明了洞门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的1:500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两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进口洞门位置布置图”和“沙口坳隧道出口洞门位置布置图”; (二) 参照标准图绘制的1:50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图名为“Ⅳ类围岩衬砌结构图”; (三) 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纵断面布置图”; (四)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有: 1.原始资料 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线路条件; ③施工条件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步骤 ①确定洞口位置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的过程 应列出有关参数如b、c、d等值的计算,详细表述清楚各开挖面的开挖过程; ②洞门及洞身支护结构的选择,标明各分段里程、不同加宽的里程; ③大小避车洞的布置; ④施工方案比选: 包括施工方法的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四、设计步骤 (一) 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 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常采用先在1:5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2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1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2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1.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1.4 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1.5 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1.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7 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1.8 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9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12 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13 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1-1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表1-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作业指导书

水电项目设计作业指导书 (试行)

目录 1 概述 (1) 1.1一般概念 (1) 1.2水电项目阶段 (1) 2 水电项目阶段审批条件 (2) 2.1项目建议书审批前置条件 (2) 2.2可研报告审批前置条件 (2) 2.3初步设计审批前置条件 (2) 2.4开工准备审批前置条件 (2) 2.5竣工验收审批前置条件 (3) 2.6专项设计审批 (3) 3 各阶段编制要求 (4) 3.1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4) 3.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5) 3.3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6) 3.4施工图设计要求 (7) 4 主要章节设计步骤 (8) 4.1基础资料准备 (8) 4.2水文计算 (9) 4.2.5主要参考规范 (10) 4.3工程地质 (10) 4.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 4.5工程布置和水工建筑物 (17) 4.6水力机械 (22) 4.7电工 (25) 4.8金属结构 (31) 4.9施工组织设计 (32) 4.10工程淹没和移民 (38)

4.11消防 (39) 4.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40) 4.13水保设计 (41) 4.14环保设计 (41) 4.15节能设计 (42) 4.16工程管理设计 (42) 4.17设计概(估)算 (44) 4.18经济评价 (46) 附件:一、水电站设计流程 二、水电站枢纽方案比较表 三、水电站建筑物地质勘探要点

1 概述 1.1 一般概念 工程项目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从而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任务。工程项目具有任务一次性、目标明确性和条件约束性三个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不可逆转和协作性要求高等特殊属性。 水利项目是为综合利用水利资源而集中兴建的,既能发挥各自作用,又可彼此协调运用的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除涝、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 水电项目是水利项目之一,可以说是水利枢纽的一部分,它以水力发电为目的,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发电设备、升压—开关站等。 1.2 水电项目阶段 基本建设程序是基本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因其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等特点,更具失事后危害性大,因此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程序较其它部门更为严格。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项目后评价阶段(电力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由项目建议书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设计阶段、施工详图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项目后评价阶段)。前期工作阶段一般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基本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单位主要参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

《隧道作业指导书》word版

总则 (2) 一、超前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4) 二、大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12) 三、开挖作业指导书 (22) 四、钢拱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45) 五、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54) 六、锚杆作业指导书 (64) 七、钢筋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71) 八、防水板作业指导书 (78) 九、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 (86)

总则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青荣城际铁路蓁隧道工程施工 2、编制依据 2.1青荣城际铁路设计图纸 2.2根据铁道部颁发的现行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则及作业标准等编制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测规程》TB10027-200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TB10014-98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2.3根据投标文件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4根据国家现行的法令、法规,地区行业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2.5现场调查及核对的相关资料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及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

工程项目设计任务 书 1

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制作 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能够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 3.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 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5.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6.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7.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 8.工程设计的规模和项目组成。 9.项目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要求。 2

10.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 11.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 二、设计任务书的形成 设计任务书是对策划工作要点,经过系统的分析,得出决策性的文件。作为开发建设目标与规划设计工作方向的主要信息传递手段,设计任务书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策划结论的主要信息点,使设计成果同样体现系统性、超前性、可行性和应变性的要求。 设计任务书中应包括如下的设计要求 (不含设计依据基础资料、设计周期等程式内容): 设计成果的定性要求。包括设计内容应满足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材料设备选择,建筑类型要求,建筑风格要求,设计成果应满足目标市场的生活方式要求、市场定位要求等。 设计成果和定量要求。设计成果应符合上级对设计的要求及满足任务书所提供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容积率指标、户型面积指标、比例指标、公建面积指标、绿化率等。 对未来项目的管理要求。设计成果应充分考虑未来项目建成后的管理需求。如建材选择及构造设计应便于维修的要求;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垃圾收集方式的要求。管理便利性的要求等等。 适应操作弹性的要求。设计工作应考虑建设项目分期开发的要求,设计 3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计资料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 计

实例一 2.2 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2.2.1概述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洞内路面、排水、检修道、通风、照明,消防、内装、监控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还要考虑仰拱曲率的影响,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10多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扩大,各地在设计隧道横断面时标准不统一,隧道轮廓有采用单心圆的,有三心圆的,既有尖拱又有坦拱,曲率不一。甚至,同一公路上出现几种内轮廓的断面,这既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版的制作。而在国外和我国的铁路隧道中,已推动了断面的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内力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采用拱部为单心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对于同一隧道,应该采用相同的内轮廓形式。 根据隧道断面应具有适应应力流和变形的合理形状,同时要适应围岩条件、净空要求。本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Ⅲ、Ⅳ和Ⅴ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仰拱,同时要求设计为两车道,所以采用三心圆断面设计。 2.2.2 影响隧道衬砌结构内轮廓线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隧道横断面是隧道衬砌和基底围岩或仰拱所包围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公路隧道不仅要提供汽车行使的空间,还要满足舒适行使、交通安全、防灾等服务的空间。因此,隧道的断面不仅要满足要求的道路宽度及建筑限界,还要有设置通风、照明、内装、排水、标志等的设置空间,也要确保维修检查的监视员通道的设置空间。 所考虑的因素有[3]: 1. 须符合前述的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应考虑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内部装修设施所必需的富余量; 2.施工方法,确定断面形式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任务书

武汉理工大学 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4年1月

毕业设计任务书目录 1. 某高层住宅楼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2. 某办公楼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3. 某行政楼工程楼招投标模拟 6. 某房地产公司某开发项目前期策划 7. 某工程项目实施规划及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8. 结合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自己拟订题目(符合上述题目的要求)按照规定深度完成。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某高层住宅楼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院(系):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某高层住宅楼 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1. 基本资料 2.1施工图纸:自己选定或类似工程 2.2 施工工期要求:2005年3月-2005年11月 2. 任务和要求 2.1 设计目的和要求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学习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本次设计要求学生: 1.初步掌握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步骤和内容。 2.认识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重要性。 3.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4.熟练掌握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5.掌握学生所在省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和应用。 6.了解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图。 7.清楚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8.了解计算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应用。 9.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 2.2设计内容及步骤 第1部分: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1. 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 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形式 ⑴选择该项目的组织形式 ⑵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 4. 施工项目经理的遴选与职责 ⑴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部成员的选择原则 ⑵项目经理部成员的主要职责 5. 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建 ⑴施工项目经理部的作用 ⑵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制度 6. 施工准备 ⑴技术准备 ⑵机械准备 ⑶材料准备 ⑷施工力量准备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nnel 作者姓名:黄浩刘彦强 专业、班级:道桥1002班道桥1003班 学号: 311007020711 311007020815 指导教师:陈峰宾 设计时间: 2014/1/9 河南理工大学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目录 目录 (2)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0 一.课程设计题目 0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0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0 四.荷载确定 (1) 4.1围岩压力计算 (1) 4.2围岩水平压力 (2) 4.3浅埋隧道荷载计算 (2) (1)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压力 (2) 五.结构设计计算 (3) 5.1计算基本假定 (3) 5.2内力计算结果 (4) 5.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5) 5.4偏心受压对称配筋 (6) 5.5受弯构件配筋 (7) 5.6箍筋配筋计算 (7) 5.7强度验算 (7) 5.8最小配筋率验算: (9) 取 50 s a mm = ,有 ()() 942 0.02092% 100050050 s s A b h a ρ===> ?-?- 满足规范要求. (9) 六.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9) 6.1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9) 6.2开挖方法 (9) 6.3施工工序 (1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单车道时速350Km/h高速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结构及施工方法设计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有关条文规定,隧道的建筑限界高度H取6.55m,宽度取8.5m,如图所示。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拟定隧道的衬砌,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c=2.95*107kPa,重度γh=23kN/m3,衬砌厚度取50cm,如图所示。

设计作业指导书

设计作业指导书 (HY9401CLX仓栅式运输半挂车)编号:HY/JS01-2009 1、合同评审 合同由销售科与客户通过协商签订业务合同。合同应使用公司专用的产品订购合同(产品订购合同附后)。 ⑴业务员书写合同时,字迹要清晰,表述要准确,用户特殊要求要记录完整; ⑵各种参数的输入:业务员根据客户需求输入合同参数,用户特殊要求不符合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和国家标准《GB1589-2004车辆外廓、轴荷限值》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要对用户耐心解释并修正,参数输入要正确无误、符合国标; ⑶合同评审:合同签定后要按合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确认后报总经理签字有效; 2、设计输入评审 研发中心设计小组接到总经理签字后的合同后要对合同输入信息进行逐项评审,确认无误后组织设计小组进行产品的初步设计,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项次时,要用书面报告形式提出与业务员联系,由业务员与客户联系、协商确认后由业务员使用更改单形式通知技术部,设计小组要保存好合同更改通知单。 3、产品初步设计与评审 ⑴设计人员按合同性能要求和结构参数要求进行初步产品结构设计,并按照GB7258和GB1589的要求画出草图,如:车厢、车架、行走系统、制动系统、电气路、侧后防护等总成(部件)结构、联接、焊装的主要数据

及要求输入; ⑵初步设计完成后呈报技术主管,技术主管召集各学科技术人员召开初步设计评审会。由设计小组组长讲述设计意图和总体构架,大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方案,由设计小组将各改进方案做好记录并进行变更或修改设计; ⑶设计小组更改、补充设计完毕后呈报技术主管审阅批复; 4、技术文件编制 ⑴绘制工作图:工作图绘制要使用电脑制图,图面输入要清晰。焊接执行JB/T5943-91《焊接通用技术条件》,图纸编号执行QC/T265-2004《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技术要求要叙述完整; ⑵工作图设计评审:产品图绘制完毕后,设计小组呈报技术主管,由技术主管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设计评审,对设计评审结果由设计小组做好记录并保存,设计评审按《产品设计评审办法》进行; ⑶工作图会签:工作图完毕后,各部门按程序进行审核并签字(姓名和时间); 5、设计输出 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图纸、工艺文件、零部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标准件汇总表、关键件重要件特性分类表、关键件重要件的检验作业指导书、产品一致性保证计划书、产品装配技术条件、产品出厂检验规范、关键工序及关键零部件的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及关键零部件的检验作业指导书等。 6、设计输出评审 对设计输出能否满足设计输入要求进行评审,并保存评审的记录。

隧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 路隧道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舒适、和谐、美观、耐久”的公路建设新理念,充分发挥隧道功能。 隧道设计应有完整的调查及勘察资料。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隧道支护衬砌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 隧道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并使洞内、洞口与洞外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公路隧道营运管理设施应遵照安全、实用、高效、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当近期与远期系统配置差异较大时,可根据交通量构成及其增长情况等,统筹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通风 系统的土建工程一般不宜采用分期实施。 隧道应尽可能选择抗震有利地带通过,避开地震危险地带及抗震不利地带,设计应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垮”的目标。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隧道弃渣、废水、废气和噪声等问题。 对大于1000米的隧道,宜采用上下行双洞布设,以利行车安全。 隧道设计应满足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要求。 2 总体设计 隧道位置的选择 1. 隧道位置的选择应根据路线总体规划、交通运输条件及周边环境和地形变化条件确定; 2. 隧道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通过。尽量避免通过断层、崩塌、滑坡、溶洞、陷穴以及偏压显着、地下水丰富、富煤区和高瓦斯地带等地质不良地段,当绕避有困难时,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治措施;图为某隧道岩溶地段的特大涌水病害,造成工程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

项目水暖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委托书)项目设计任务书

项目水暖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委托书)项目设计任务书友巢地产建国新城项目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建国新城项目施工图设计应参考本任务书,预防设计常见问题,提高设计质量。 2.内容说明 本专业设计人员可参考本专业章节的内容进行设计。本任务书中所列尺寸,未标明的按毫米计,标明单位的以所标单位为准。 各专业施工图正式出图前和出图后,均应向我公司提交一套完整的相应图纸的电子文件。 我公司对设计过程的管理与审核,并不代表设计单位的内部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应全面负责。 3.解释权 本任务书是由通辽友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二)、设计范围 建国新城项目住宅楼及底商,室外消防泵房和生活泵房、换热站、燃气调压柜位置确定。(三)、系统设置、系统说明 1、系统设置 本小区设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采暖系统、 2、系统说明(1)、给水系统 应提高供水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缩小停水范围,缩短停水时间;应保证系统的压力稳定,减轻水锤冲击。 计量方式:住宅及商业水表出户,一户一表,住宅水表设于管井内,商业水表设于各商户内。水表采用红外卡式或旋翼水表。 供水方式:本小区住宅、底商由市政供水管网作为水源,低区采用市政水压直供,高区采用水箱加变频泵给水方式。 供水压力:本区域市政供水压力需和水务集团确认自来水接口位置:最好是二路进水,管径DN200 (2)、排水系统

排水方式:住宅楼及底商采用污废合流,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雨水管:高层采用内排方式,多层采用外排方式,室外雨污分流。排水方向:小区雨水,污水排向需和排水总公司确认(3)、采暖系统: 采暖方式:采暖主立管采用下供下回异程式系统; 住宅和商业都 分户采暖. 住宅户内为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分集水器在卫生间内明装,商业网点采用散热器采暖。(4)、消防系统: 本小区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商业网点是否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请按规范操作(5)、通风与空调部分 送排风及防排烟系统:本小区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送排风及防排烟系统。 建筑设计每户高空调台,预埋DN75套管,台上设空调冷凝水管和雨水管及地漏。(四)、泵房和热热站位置 1、小区泵房和热热站,室外消防泵房和生活泵房及换热站建议在一个建筑内并设于地下,即降噪又美 观,燃气调压柜位置最好离变电箱远些。(五)、工程

隧道各施工工序作业指导书.

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和开挖质量。 2 编制依据 ⑴《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经规标准 [2007]119号 ⑵《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⑶《京包线集宁至包头段增建第二双线工程设计图》 3 适用范围 适用京包线集宁至包头段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八苏木隧道正洞开挖施工。 4 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要求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土质隧道施工严格按照“严控水、强支护、短进尺、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应特别注意地表冲沟、陷穴对隧道的影响,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超前大管棚,正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Ⅳ、Ⅴ级地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5m以内,Ⅱ级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0m左右,Ⅲ级采用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 以内。 土质隧道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

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4.2 三台阶七步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施做拱部初期支护;再中、下台阶左右错开开挖,施做墙部初期支护;最后为中心预留核心土开挖、隧底开挖,施做隧底初期支护。每部开挖后均应及时支护,隧底初期支护后应及时施做仰拱,尽早封闭成环。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工序见图2。 图 1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