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小东江调查报告

小东江调查报告小东江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东江是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东莞市的母亲河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深入了解小东江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次小东江调查。
二、水质状况调查我们首先对小东江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质普遍较差。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表明小东江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
此外,水样中还检测到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
三、水生态系统调查为了了解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状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观察。
调查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
河岸的植被几乎被清除殆尽,水中的水生植物数量明显减少,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度下降。
这种破坏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污染源调查为了找出小东江的污染源,我们对河流沿线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存在着不合规的排污行为。
其中一些企业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小东江中,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暗管将废水排入小东江的支流中,以逃避监管。
这些不合规的排污行为严重污染了小东江的水体,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五、环保意识调查我们还对东莞市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小东江的污染问题表示关注和担忧,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缺乏自我反省和改变的意识。
因此,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是解决小东江污染问题的重要一环。
六、建议和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来改善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1. 加强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废水处理和排放。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调查报告结论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调查报告结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广东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探究广东省的生态建设现状,本调查以绿美广东为主导,对广东省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
经过多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本报告得出以下结论:一、广东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广东省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损害。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各地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二、广东省生态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尽管生态环境状况不佳,但是广东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大了生态建设的投入和力度,特别是在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同时,广东省也出台了多项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三、广东省生态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尽管广东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的生态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缺乏具体的环保行动。
2.资源浪费严重。
广东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十分普遍。
3.环境治理能力有限。
尽管广东省政府加强了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仍然存在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生态建设应加强科技创新为了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的生态建设,我们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
同时,可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的投入和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省的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有取得进展的希望。
只有广大公众和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生态建设,才能让广东省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全面了解东莞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近期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结果显示,东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村民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满意度高,但也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导致环境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粗放、产业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
0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1.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先后制定“行走东莞”“洁净城市”“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方案以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美丽东莞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统筹衔接,与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紧密结合。
2019年2月,东莞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
一:改善基础设施,扮靓村容村貌实施村际道路联网升级改造和镇际联网路升级改造两大工程。
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4467公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完成村庄道路面硬底化3689公里和村内道路硬底化4021公里,为448674户农村家庭提供集中自来水供应。
投入超9300万元整治道路设施,共计治理机动车道路面约21万平方米,盲道约7700平方米,自行车道约4.1万平方米,树池设施约5500个,其他人行道设施约11万平方米,各类市政井盖约10500套。
盘活乡村资源,突出人居特色东莞现有高标准农田17.8万亩,农业总体规模虽小,但提质增效空间巨大。
注重发挥现代都市农业优势,按照“农民的家园、游客的乐园、城市的花园”的目标导向,采取市镇共建、镇街运营、市场参与多种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批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农业公园。
2018年将东坑农业园、中堂百香岛、横沥农业园等6个条件成熟的农业产业园和休闲农业场所改造升级为首批市级农业公园。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以长安镇为例摘要: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东莞市的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本项研究以东莞市水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作为研究重点,具体以长安镇为例,对长安镇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介绍东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分析东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对策与技术。
关键词:东莞市、水环境、污染、水污染控制与处理第一章概述1.1东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珠三角区域的富裕市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在前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环境规划滞后和区域经济无序发展,环境保护投入和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在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和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环境。
日积月累,目前东莞市废(污)水日排放量达240多万吨,造成东莞市境内的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南畲朗、中心涌等主要河流、河涌水体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枯水期水质低至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发黑发臭。
以东莞运河为例,东莞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日流量为200多万立方。
从东北的桥头镇塘口流至西南的长安镇,再流入珠江后入海。
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公里,灌溉及排涝面积约20万亩,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和沿线农业灌溉用水。
同时又是沿线城镇工农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
沿运河两岸也是东莞市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强度开发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的污染,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基本上已成为东莞市的一条最大的纳污河,纳污量为全市排污量的50%以上。
而东莞市境内的其他河流、河涌受污染程度也类同。
至今,东莞市的水环境容量已在零以下。
直接影响到东莞市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
东莞市水环境面临哪些问题东莞市政府刚刚发布的《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显示,东莞目前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了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加强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
一、介绍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环境的状况,本次调查对环境进行了全面地调研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一些污染源和重点保护区的环境状况,获得了一些直观的数据和信息。
三、环境现状分析1.环境污染调查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资源浪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也大幅增加,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调查显示,人们的用电习惯、用水习惯和用纸等生活习惯不够环保,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生态破坏调查显示,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采矿活动和乱砍滥伐导致了植被的丧失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的危险。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环境保护的氛围。
2.促进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推动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3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2023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调查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2023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调查报告2023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最新7篇)当想了解现在环境污染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做出一份调查报告,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环境污染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来阅读。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结论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结论
经过对环境整治调研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目前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2. 环境整治工作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保障环境整治的有效实施。
3.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和支持,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
4.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5. 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整治的意识和责任感。
6.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污染产业的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7. 建立健全的环境整治考核评估机制,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8.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进展。
9. 鼓励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坚决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才能实现环境整治的目标,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小区环境调查报告精彩9篇

小区环境调查报告精彩9篇居住小区环境的调查报告篇一依据我这一段时间的察看以及调查,发觉了东莞市的环境污染情况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譬如说垃圾的处理就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就拿我住的小区来说吧!以前,小区的垃圾是放在楼梯上的,虽然每一天清洁阿姨都会上来收垃圾,但是,清洁阿姨不是随时随地都会上来收的,只会在上班的时候才来收垃圾。
由于家里的垃圾紧要是厨房剩余物,万一垃圾堆放时间长了,就会流出很多污水,惹来很多蚊子、苍蝇以及老鼠,还会发出一阵阵腥臭味。
对此,住户们都感到特别苦恼。
而现在,物业管理处就在小区的楼下设了一个垃圾桶,住户们每天都要把垃圾丢倒到桶里,虽然楼梯是干净了。
但是楼下的环境又受到了污染。
由于有一些人会一不当心把垃圾丢到桶的四周,但他们又不立刻捡起来,结果又惹来苍蝇、蚊子以及老鼠,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困扰。
特别是小伙伴在那里玩耍时,臭味就会跟随着他们,真厌烦!在这里我有个建议——“垃圾不落地”处理法。
就是说在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设置垃圾桶,而住户们要在家里把垃圾分成四大类1、可回收的垃圾;2、一般垃圾;3、电池;4、厨房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袋子装起来。
等到晚上,再规定时间进行分类收垃圾,这样环境就可以削减污染了。
居住小区环境的调查报告篇二调查时间:20xx年2月21日调查范围:小区内调查人员:潘艳随着科技的进展,时代的进步,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可又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一、污染现状花坛里,铺满了绿草,可花丛中、草坪上,落满了塑料袋,一袋袋的垃圾聚集在一块儿,好不美观。
夏天,气温上升,那一袋袋垃圾散发出的恶臭更是猛烈,让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掩鼻。
居民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二、紧要问题(一)每次出门,总会有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顺手提着大包小包的垃圾,直接丢在草坪上,仿佛已习以为常。
其实垃圾桶就在十几米外的一个地方,多走几步路都不行吗?(二)小区里的清洁工特别懈怠,而且素养很不好。
清理垃圾时,总时将垃圾袋扫走,一些碎纸屑、烂菜还是残留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关注:东莞市出台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时间:2013-11-20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东莞出台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两年后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在东莞,散发着恶臭的内河涌和劣质水库水质一直备受诟病。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数年,东莞将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
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多个水库水质在劣Ⅳ类以下根据2012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达10.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38亿吨。
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2928.84亿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5095.12吨。
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34.30万吨,处理量122.16万吨,综合利用量415.85万吨,处理率为22.86%,综合利用率为77.83%。
其中,多个作为市内备用水源的水库水质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环保部门监测,2012年,横岗、水濂山、莲花山等3座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同沙、五点梅和松山湖等3座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芦花坑、马尾和白坑等3座水库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
据市环保局解释称,东莞水库污染主要原因是受到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影响。
以位于松山湖的松木山水库为例,最近两年,该水库先后两次发生因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出现的事件。
市环保局解释称,松山湖水库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虽然周边镇区已开展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但由于截污工程建设至今进展缓慢,眼下每天仍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松山湖,导致水库水质在特定时段起伏较大,加重水质恶化程度。
此外,各种污染物在水源地集雨面上日积月累,待到雨季来临,雨水淋溶和径流输送使积存于集雨范围内上的各种污染物随洪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威胁。
取缔水库集雨区非法开发活动为改变上述现状,今年以来,东莞先后出台实施《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及《东莞市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实施方案》,将全面深化包括水库水质在内的水污染治理。
据市环保局介绍,与以往相比,东莞今后将把主体功能和环境功能落实到流域、控制区或控制单元,并在2014年底前取缔重要水库集雨区范围内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各种开发活动。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环评文件;未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目标要求、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
今年底前,全市将基本完成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电镀企业搬迁进入基地或关闭。
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3吨以下,到2020年底,降至27.2吨以下。
在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将全面实行“河长”责任制,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各镇街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河涌。
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
届时,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85%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要达26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0%以上;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将达到95%以上。
东莞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记者:东莞治水十年来,建设污水厂投入数百亿元,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治污成就?袁宝成:近年来,东莞把治水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净化美化了水环境,推动了生态文明向前发展。
具体的工作有:第一,投入了150多亿元,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工程系统。
主要包括投入超过120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建成截污主干管网总长86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5.5万吨/日,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90%。
建设了7个环保产业基地,专门用来承接市内高污染企业转移。
第二,关闭、淘汰了3000多家污水排放企业。
包括关闭了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企业641家,实现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等四大行业的整体退出;提高环保准入门槛,4年累计拒批不合标准企业2577家,有效减少了工业污水排放。
第三,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全面推进运河、石马河、茅洲河、寒溪河及内河涌的综合整治,尤其是今年实施了“河长制”,要求各镇街每年完成一条以上内河涌整治,尽快实现不黑不臭。
另外,先后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四清理”(清理违法搭建、违法用地、养殖业污染和无证照经营)和农村环境“五整治”(整治生态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旧村、整治农贸市场和整治脏乱差),进一步减轻对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污染,大大优化了城乡环境。
具体目标分三步:一是三年初见成效。
通过对东莞水乡实施“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业污染综合管控、截污治污、清淤活源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防洪潮工程,使得东莞水乡水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二是五年完善提高。
通过全面推进水系连通工程,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岸线整治,使东莞水乡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岸线顺畅通达、水网联汇贯通,水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十年基本建成。
通过水环境治理的各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推动水乡河网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并最终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我们将通过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努力让东莞更为宜居宜业,加快幸福东莞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实事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投入105398万元,实施6项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力争全市大气质量优于2014年。
引导水乡经济区不少于33家“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退出;对全市21个大型煤炭堆场和9个干散货码头的扬尘进行整治;基本完成全市“黄标车”淘汰工作任务;完成400家餐饮服务单位的油烟污染整治;强化对430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排放企业的监管;淘汰整治100台高污染禁燃区外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石龙镇、厚街镇及生态园3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建设2015年5月份,东莞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7,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珠三角内排名第6位,优于佛山、肇庆、广州。
与上年同期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0 .57;与上月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1.17。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新增大气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功能分区-规划环评-园区环评-项目环评”的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强化排污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执行国家标准特别排放限值,推动重污染行业有序退出。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鼓励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
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煤炭总量平衡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制度,到2015年底,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
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划定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加强重点区域保护。
三是治理工业污染源,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深化电力行业减排,深化二氧化硫减排,全市所有燃煤电厂综合脱硫率达90%以上,2014年底前沙角电厂群现役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和烟气脱硝改造。
全面推动工业锅炉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小型高污染锅炉淘汰或改燃清洁燃料,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完成烟气脱硝工程建设。
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改造,2015年底基本完成麻涌新沙港区集中供热试点项目建设。
同时,全面加强建材行业污染治理减排。
四是防治机动车污染,加强交通行业污染控制。
严格新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在用车辆环保管理,加快黄标车更新淘汰,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逐步建成“车、油、路”协调发展的机动车污染防治体系。
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排达7600吨,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负增长。
五是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治理,加大生活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力度。
严控区域工业新增VOCs排放,确保不增加区域内工业VOCs的总量排放。
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的治理任务,加强VOCs排放企业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加大生活源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
六是遏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有毒有害及其他大气污染物。
稳步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建设,2015年底前,扬尘污染控制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90%以上,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控制,全面加强排放有毒废气企业的环境监管,稳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民生来源:莞讯网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12-01 09:16 热门评论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11月30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第三批58家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正在面向社会公示,市民12月5日前可向市环保局提意见。
据透露,近3年来,东莞已累计关闭或搬迁重点污染企业196家,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已在有序展开。
洗水行业保留企业最多从2011年开始,东莞对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六大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之后办理原地保留手续。
没有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的企业则需搬入环保专业基地,实行统一治污管理。
2012年年中,市环保局经过审核对外公布了第一批36家获得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
2014年10月11日,市环保局对外公示第二批拟原地保留的42家重点污染企业名单。
加上此次公布的第三批58家拟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全市拟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总量将达136家。
笔者从此次公布的名单发现,拟获得原地保留资格的企业集中来自洗水、漂染和电镀、湿印、鞣革行业,其中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最多,达到45家。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已公布的名单看,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获得原地保留的数量较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电镀等其他高污染行业,洗水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风险较小,且监管起来操作性更强。
已关迁196重点污染企业除了原地保留,搬迁进驻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是东莞市对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重点污染企业的统一要求。
据环保部门透露,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七个环保基地已累计完成4.01亿元,占全年度计划投资总额7.76亿元的51.68%。
麻涌、常平、虎门、大朗、长安、沙田等环保基地的废水集中处理场、收集回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已经具备重污染企业搬迁入园的条件。
在关闭和搬迁重点污染企业领域,经过整治,截至2014年10月,东莞全市共关闭和搬迁不符合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196家,其中电镀企业59家,漂染企业17家,洗水企业101家;督促停产整治的41家,其中电镀企业15家,漂染企业5家,洗水企业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