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文学概论

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 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 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 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 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 而成 .
春秋
பைடு நூலகம்
春秋:原是孔丘根据鲁国史册编撰而成的经典,《春秋》为 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 年(公元前722,时鲁隐公即位),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 元前481,时孔丘去世)。所记鲁国十二化的世次年代,完 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 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 为信史。 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 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 《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 新增内容作为“传”。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 曲仁里人,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 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第一个确立了道家学说。《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 “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 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 强名之曰道”. 西汉初年,文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成为文景之治,儒者董仲舒 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从此成为非主 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 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 展而成.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 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 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

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 曰,不避俗字俗语。
Company Logo
一曰,须言之有物。
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
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 思想:包含见地、识力、理想三者。
【文学社团】
• 文研会:现实主义
• 创造社:浪漫主义
如:鲁迅后期的杂文、茅盾《子夜》、“左联 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
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还有东北作家群(如萧红、萧军、端木蕻 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

萧军 萧红
端木蕻良 骆宾基
舒群
2.风格独特的作家作品
【风格流派】
“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 “语丝文体”
初期象征主义诗歌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发展特征: 成熟期、发展期(左翼时期的文学) 1.左翼文学的强劲发展。1928年前后,
由创造社、太阳社正式发起了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的运动,推进革命文学的 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密切配合社会现
实社会革命的作品。
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讽刺性、
揭露性、批判性很强的特征。
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古今冲突又继承:
继承:现代文学的发展是中国几千年文 学发展和演 进的必然结果。“没有晚清
何来五四?”
冲突:从思想内容上和艺术表现形式上, 都彻底打破传统旧文学的格局。
但是,尽管现代文学显示了崭新的
特点,但它依然显示出和传统旧文 学的种种联系,依然显示了几千年
的《命命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 等;诗歌方面,有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

中国文学概论笔记 (1)

中国文学概论笔记 (1)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pèi大雨,亦喻帝王恩泽:霈泽。

雨盛的样子:霈然作雨。

自满的样子:霈然自得。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一、中国文学的特色:1、诗是中国文学的主流2、乐观的精神3、尚善的态度4、含蓄美二、中国文学分成四个时期:1、先秦时期,或称之为诗骚时期2、秦汉至唐代中叶,或称之为诗赋时期3、唐中叶至元末,或称之为词典、话本时期4、明初至“五四”运动,或称之为传奇与长篇小说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一直到今天是现当代新文学时期。

三、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1、南北2、邹鲁、荆楚、淮南、长安、邺都(今河北漳县北,曹操曾都于此)、建安派、金陵、河南、江西、大都(元杂剧中心)、江浙、岭南、蜀中黄河、长江、运河三条水系的周围形成文学的若干中心四、中国文学的类别1、宫廷文学2、士林文学(1)忧国忧民、伤时讽喻(2)感遇咏怀(3)山水田园(4)边塞行旅(5)寄赠酬答、留别送别(6)爱情婚姻、游子思归3、市井文学(1)爱情婚姻痴情女子负心汉有情人终成眷属人鬼姻缘型(2)政治历史(3)武侠公案(4)神魔妖异(5)世情劝谕所谓世态人情,范围很广泛,诸凡世态炎凉、名缰利锁、发迹变态,忘恩负义、纵欲享乐、形形色色的社会相,4、乡村文学五、中国文学的趣味——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学的浸润1、孔门诗教与中国文学2、禅与中国文学意译“静虑”以禅论诗强调自身妙悟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任用;标举兴趣而排斥理路,以圆成和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诗歌艺术的高标准。

3、老庄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学六、中国文学的鉴赏1、滋味2、意境3、寄托4、博采分论第一章诗赋论诗赋者,所以颂善丑之德,泄哀乐之情也,故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

——汉代王符《潜夫论》皇甫谧mìmi(四声)安宁,平静:谧谧(清静无声)。

安谧。

静谧。

寂谧。

《诗经》、《楚辞》,汉乐府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是一个哲人的时代,怀疑、探索、思考,是那时的风尚,平庸、流俗、人云亦云,是为人所鄙弃的。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中国文学概论一、《诗经》(名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什么是“楚辞”,什么是《楚辞》?(简答、问答、名解)1、“楚辞”:它是在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2、《楚辞》: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二、古诗十九首?(名解)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的五言古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其主题是游子思妇、仕途失意,往往伴着人生短暂的哀叹。

四、什么是骈文?(名解)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有三个特点:1、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地对偶,好像并驾的两匹马,所以叫骈。

2、语音方面讲究平仄。

3、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话的散文。

五、什么是文章?(名解)文章本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后来,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也叫文章。

现在的文章,具体地说是指诗赋、词曲、小说以外的其他各种文体,主要包括散文和骈文。

六、什么是唐传奇?(名解)唐传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言短篇小说。

其名称来源可能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后来就用它作为这一类小说的统称。

唐传奇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诗经》的音乐分类与表现手法分类(填空)音乐分类:风(地方色彩的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大雅、小雅)颂(用于祭祀的歌舞曲)表现手法:赋(叙述、白描)比(比喻)兴(触景生情)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宋玉的四赋(填空)《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西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抒情小赋)三曹、七子(填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代表、“悲风”)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填空)苏轼评价王位的诗画一体的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概论弁言

中国文学概论弁言
以来之流风遗韵也。民六 以还 , 文风丕变 , 以明白为 要
以五言相和 , 柏梁以七言奉诏 。武帝崇礼 。 始立乐府 . 总 赵代之讴 , 撮秦楚之调 , 使延 年和律 , 遂 长卿制辞 。 中兴
以后 , 文风递改 , 孟坚季长之 辈 , 子敬通 之伦 , 不隐 平 莫 耀深华 , 惊彩绝艳 , 综两京之文翰 , 可谓彬彬矣 。 至建 下
本 , 以辞华相高。 不 诗歌散文 , 公诸生 民之用 , 小说戏剧 ,
列入 文艺之林 。非复 比青丽 白, 映黼黻之辉光 . 刻羽流 商, 奏笙簧之 曲调矣 。总观往古 , 会想来兹 . 日月 以推夺
安七子 , 文采鹰 扬 , 二祖 陈王 , 区高蹈 。正始 流于虚 笔 玄, 太康臻 于绮 丽。三 张二陆 , 皆斗 险以竞奇 , 彦升休 文, 尤骈音而俪字 。 明以规模成选 , 昭 彦和以科律著 书。 天鉴大业之 问 , 盖斯文升降之会哉。唐兴 以来 , 诗为最
造书 , 文字始炳 。 帝尧 文思 , 野有击壤之歌。 虞舜钦 明, 乃
咏南风之诗。 诗歌之源 , 肪于此乎? 夏忠商质 , 纯璞未雕。 姬周作而 文运兴 . 孔子 出而六经定 : 以道 志 , 以道 诗 书
事 , 以道行 。 礼 乐以道和 , 以道阴阳, 易 春秋 以道名分 。 自
仲尼没而微言绝 , 十子丧而大义乖。 七 车轨不 同, 百家并
【 责任 编辑
郑 慧霞 】
华锺 彦先 生此 文原 刊《 北 女 师 院 期 刊 》 94年 第 2卷 第 1 ,0 9年 河 南 大学 出版 社 出 版 的 《 锺 彦 文 集 》 收 , 此 河 13 期 20 华 未 特, 初沿绮丽之风 ; 玄宗崇雅黜浮 , 乃变
经天 , 文学 以嬗变成象。当其变也 . 以君主之好 尚, 或 或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我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一、《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1.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3.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涵盖了当时的各种生活场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经》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1. 文学价值:《诗经》的文学价值在于其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俗和人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2. 语言艺术:《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自然,表达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了优美的语言艺术。

3. 艺术表现:《诗经》通过对各种主题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诗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追求,为后世的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在我看来,《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不仅反映了古代我国社会的生活和风俗,更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其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研读《诗经》,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通过撰写本文,我对《诗经》的价值和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重新审视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希望今后能多多阅读和研究我国文学经典,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一同探讨我国古代文学的美丽与魅力。

在文章的构思和撰写过程中,我对《诗经》及其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这份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启发,也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您一同探讨我国古代文学的美丽与魅力。

《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笔记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笔记

中国文学概论袁行霈笔记
复习提纲
1、分别简述宋代文学、元代文学的体式、主题、表达方式、风格特点。

2、识记小常识:
元曲四大家、苏门四学士、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散曲的两种形式、中兴四大诗人、说话四家。

3、宋诗、词、文的演变脉络。

4、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5、试以《醉翁亭记》为例,说明“六一风神”的特征。

6、试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说明苏轼散文的特征。

7、简述《汉宫秋》、《赵氏孤儿》的剧情。

8、分条列举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9、用繁体楷书默写。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表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起)
10、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诚斋体、白石体、辛派词人、元杂剧、关汉聊、王实甫、南戏
11、试论宋文与唐文、宋诗与唐诗的异同。

12、分析窦娥、赵五娘悲剧的原因。

中国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一、《诗经》(名解)《诗经》就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就是中国诗歌得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得诗歌305篇,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什么就是“楚辞”,什么就是《楚辞》? (简答、问答、名解)1、“楚辞”:它就是在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得楚国出现得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得新诗体,它得奠基人与代表作家就是楚国伟大得诗人屈原。

屈原比较重要得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2、《楚辞》: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得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得名称。

二、古诗十九首?(名解)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得五言古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得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其主题就是游子思妇、仕途失意,往往伴着人生短暂得哀叹。

四、什么就是骈文?(名解)骈文就是与散文相对而言得,就是中国特有得一种文体,有三个特点:1、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地对偶,好像并驾得两匹马,所以叫骈.2、语音方面讲究平仄.3、多用典故与华丽得词藻,可以说骈文就是一种诗话得散文。

五、什么就是文章?(名解)文章本指错杂得色彩或花纹,后来,文辞或独立成篇得文字也叫文章。

现在得文章,具体地说就是指诗赋、词曲、小说以外得其她各种文体,主要包括散文与骈文。

六、什么就是唐传奇?(名解)唐传奇就是唐代兴起得一种新得文言短篇小说。

其名称来源可能就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后来就用它作为这一类小说得统称。

唐传奇得出现就是小说史上得一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诗经》得音乐分类与表现手法分类(填空)音乐分类:风(地方色彩得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得音乐,大雅、小雅)颂(用于祭祀得歌舞曲)表现手法:赋(叙述、白描)比(比喻)兴(触景生情)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宋玉得四赋(填空)《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汉赋得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西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抒情小赋)⏹三曹、七子(填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代表、“悲风")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初唐四杰就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填空)⏹苏轼评价王位得诗画一体得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目录:第一章 原始型二言诗和四言诗第二章 楚辞第三章 赋体第四章 乐府体诗第五章 古体诗( 五、七言诗)第六章 骈体文第七章 近体律诗第八章 古代诗歌的其他体类第一节 三言 六言 杂言第二节 杂句 杂体 杂名体第三节 唱和诗 联句诗 集句诗第九章 词第十章 曲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02-12-17 9:57:12 一诗歌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二是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安史之乱后,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到宋末,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篇。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

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

清中叶以后,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二、词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范仲淹。

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

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

北宋后期词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

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影响直达近代。

三、小说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最早的文体类型——笔记体的发生、形成、独立;唐宋——笔记体进一步发展,传奇体发生、形成和定型、演化,话本体和章回体萌芽;元明清——笔记体、传奇体继续演化发展,话本体、章回体形成、定型、发展、演化。

古代小说大体可划分为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四种文体类型,早在先秦战国,即有《春秋》《左传》传世。

这些史书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如常见的春秋笔法记事。

小说更为主要地受到盛极一时的主流叙事文体——史传的影响,既受到其“简要雅洁”的滋养,同样也被其“实录直笔”所束缚住了想象力。

汉代所撰的《史记》不仅开创了传记史学,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体式。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丰满,叙述事件跌宕有致,致使其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诸如《鸿门宴》等情节则完全近于小说了。

虽然,因为是史书,讲求记实而排斥想象虚构,由此造成了后世小说也讲求“实录”的结果。

以文体意义而言,魏晋之时的志怪志人小说与稗史同类,以真实可信,有根有据为标榜,并总以阐明某一观点为归宿。

之所以出现志怪一流也并非出于想象,“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只是远古神话传说寓言的继承。

志人小说更不必言,东晋裴启,撰汉魏以来名士的言语应对可称者成《语林》,因记谢安的语言不实,为安所诋,《语林》遂废。

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实录是当时小说的唯一价值尺度。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搜神记》《世说新语》都只是一种记录,不是创作。

其作为小说在文体上是附庸于子史的,不能独立。

而唐传奇则不同了,其“作意好奇”“幻设成文”宣告了小说文体的真正独立,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历来的史传传统的内在超越。

唐传奇摒弃了史传的资鉴劝诫功用,而新设了为愉悦性情的审美功能,在娱乐中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如何使小说更具有审美价值成了小说的价值尺度。

作者能从客观想象,幻设铺陈,从而在正统史著不屑顾及或无暇顾及的领域里开创新的天地。

通过合理想象,传奇中展现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

清代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叹道:“《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走,削高补低都由我。

”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对唐传奇的评价。

传奇小说因文生事,是有意识的主体创作,创作本身当然不容易,但是给作者们提供了一个任意驰骋才情的领地。

唐代本身就是一个思想JF的时代,而其时的小说创作一旦摆脱了史传家法的束缚,发展之势犹如春笋一般。

子虚乌有本是史传禁区,在唐人手中却能妙笔生花,以前代“丛残小语”的小说为题加以铺陈衍化,也是传奇中常见的。

沈亚之的《秦梦记》即据《列仙传》中萧史弄玉为由头而杜撰出自己的梦中奇遇,作者本人同秦国公主弄玉成婚,故事构思极为离奇,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将梦和怪结合起来,槐树下的蚁穴是实有,而梦中王国是虚有,主人公淳于芬梦入见蚁穴的情节也早见于六朝志怪小说,但其篇幅曼长、情节曲折又非六朝小说的“粗陈梗概”可比。

又如汉代《易林•坤之剥》中载有“南山大蠼,盗我媚妾”,据此意发展而成的志怪故事有晋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伍昉《述异记》数种,但到唐代衍化成《升江总白猿传》,洋洋洒洒几千字,如此却非六朝所有。

记叙梁将欧阳纥妻猿所窃,欧阳纥历经磨难,救回身怀六甲的妻子,生子即为欧阳询。

如果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设计刻画,充其量又只是前代故事的简单翻演。

这篇传奇指名道姓地讽刺了唐初名臣欧阳询面目丑陋,故事当然属子虚乌有。

如果在前代,恐怕无人敢如此大胆,由此可见,唐小说观念的改变,小说只是谐谑调笑之作,无干史事。

在《长恨歌传》中,陈鸿也写道:“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

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今但传《长恨歌》玄尔。

”所写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缠绵情事,也只属奇闻异事,多半是作者虚构杜撰。

而《霍小玉传》故事可能只是用李益猜忌病的传闻铺衍而来。

虚构是传奇的生命,唐传奇的这一创造将小说从历史中脱离出来,从而使小说成为了一种真正的文体形式,才具有了空前的艺术魅力。

灿烂如繁星的唐传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前承六朝志怪志人,后开宋之传奇,它是文言小说的高峰。

宋之后的传奇新作虽不断涌现,但余劲已衰。

由于唐之后白话通俗文学的兴起,传奇这种文言古体形式日渐衰落,与白话小说的繁荣并行的是文言小说在此后漫长岁月中的细水长流,这是时代的趋势。

但唐传奇影响却极为深广,无论宋之话本、拟话本,或是元杂剧,明戏剧都有其深深的烙痕。

而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其“描写委曲,叙述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显而易见,作者蒲松龄必是受唐传奇影响至深,其创作正是直接承自唐传奇而来。

由此可见,“传奇风韵,明末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

”四、散文第二章中国叙事学的原点:先秦史家之文一、先秦历史叙事文本的存在样态二、先秦历史叙事的策略及其能力第三章务实切用的经世文章:汉代论说文及其流变一、汉代论说文之兴革二、西汉鸿文:谋臣的嘉言谠论三、东汉政论:散文家之深识鸿文第四章以人为本位的史传文学:《史记》一、以人系史:司马迁超越历史的人本视野二、传记人物:司马迁塑造形象的如椽巨笔第五章倾诉与批判:两汉叙事抒情散文一、“辞气纷纭”的西汉书信文二、东汉抒情叙事之文的低落与新变三、碑文、游记的成熟:叹生悲与绘景留史第六章苦难中的清峻超脱:魏晋南北朝散文综述一、沉默与旁发之六朝散文二、从“文学蓬转”到“志深笔长”的建安散文三、正始名士与“竹林七贤”之文四、文章中兴与超然情趣之两晋散文五、多元化的南北朝散文第七章文学审美的自学:六朝骈文及其流变一、六朝骈文的审美艺术特征二、骈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三、骈文文体的发生与演变四、六朝骈文的评价第八章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一)唐代韩柳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一、隋唐五代散文概述二、韩、柳古文的历史文化定位三、韩、柳古文的新观点四、韩、柳散文的文体的变革与创新第九章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晚唐小品文第十章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二):宋代欧苏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第十一章从文必秦汉到文宗唐宋:明代的复古文风第十二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晚明小品文第十三章明清易代文人的苦与痛: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第十四章清代文坛之正统:桐城派散文及其流变第十五章散文的鉴赏与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