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第五讲 理性与教学
第五讲 非理性决策PPT教学课件

202一0/12/009 )比0.67R(12一8)大。
8
后悔心理的时间模式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发现“作为效应”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作为效应” Kinnier & Metha(1982)调查了青、中、老年; Terman(1986)调查了老年(M=74) 对于短期的后悔,作为产生的影响大;对于长
2020/12/09
5
影响后悔的因素
是否承担责任 决策伴随着约束 胁迫情形下的决策后悔度小于非胁迫 选择集的大小
2020/12/09
6
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
决策者不只是注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 可能性.一旦人们知道自己决策的结果,人们将 把它与如若选择其它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加以 比较,这一比较可能会引起某种感觉,如后悔 或满意。
a 你发现飞机在8:30已经准时起飞了。
b 你眼睁睁看着飞机起飞,起飞时间是8:55.
哪一种情况更让人沮丧?
2020/12/09
3
关于后悔的研究
Medvec, Madeym & Gilovich, 1995: 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没有铜牌得主开心
Kahneman & Tversky ,1982: 对比了作为和不作为情况下的遗憾
Bell (1985) 和Loomes、Sugden (1986) 指出, 仅使 用后悔心理因素不能够解释所有的悖论, 而且后 悔并非是个人决策行为中唯一的心理体验, 将失 望和喜悦因素纳入效用函数, 分别提出失望理论。
该理论假设是当同时有几个结果,而自己的结果 较差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与后悔理论一样, 预期到的失望情绪通过改变效用函数影响决策, 决策者在决策中会力避失望情绪的产生。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学习上课件

通过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实践基础,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是不断转化 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学习获得理性 认识,然后再将它们应用于实践中。
发展。
0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 统一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感 知,通常是具体的、形象的、表
面的。
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能 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概括的、深 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
在联系。
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转化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中的相互促进
01
02
03
0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过 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
通过感性认识,学习者可以积 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理性认
识提供基础和支撑。
通过理性认识,学习者可以深 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 导感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应将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发挥各 自的优势,促进学习的深入和
理性认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 分析,在实践中,理性认识可以帮助 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为 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理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评估风险和机会,制定合理的战 略和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和成 果。
通过推理、判断和归纳,理性认识有 助于我们形成科学有效的方案和计划, 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 • • • •
(三)对策: 1、重构理性化的教学活动。 2、权衡教材知识中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 3、保持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4、避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 注:理性教育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 • 理性教育: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 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养人的 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 式和目的选择,批判能力以及对情感、意 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
• 古希腊,理性意味着正义、正当。 • 欧洲中世纪,宗教的教义被认为是理性。 • 近代,理性成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如笛卡尔: 把理性看做是天赋的思想能力。莱布尼茨:也把 理性看做是一种天赋能力,认为理性高于感觉之 处在于它能够使我们认识普遍必然的真理。二者 共同点:把理性与感性区别开来。
• 康德批判笛卡尔和莱布尼茨观点:认为人的认识 能力是感性、知性和理性能力的结合。把理性看 做是人类把握绝对的无条件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先 验思维能力。即实践理性观。 • 黑格尔在康德基础上把理性发展为辩证理性观。 • 现代,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 提出技术(工具)合理性。与此相反的,法兰克 福学派第二主要代表人哈马斯提出交往理性。 • 后现代,把人的理性看做是由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视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与 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张理性与非理性、技术理性 与价值理性之间具有动态、非线性的互动关系; 强调理性与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在一 个平衡系统中达到适度的自我限制。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 • (1)教学概念 • 王策三教授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 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 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界 定了性质和目标 • 李秉德教授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 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 动。”—突出教学指导 •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 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提出中介,课程内容。 • 他们的定义,涉及到教学的结构、性质、目标、中介等要 素,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他们的教学观。 • 教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以课程 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沈非非,赵 鹏程.理性与教学-也论“课本循环使用”[J].当代教育论 坛,2006,23:25-26.】
(完整版)教育哲学石中英第五章

第五章理性与教学第一节理性与人生1。
日常生活中的“理性"用法“理性”代表着一种冲动的克制、一份心态的沉静和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2.辞典的定义第一种释义将“理性"看成是一种“思维类型",与“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相对而言,是借助于“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种释义则将理性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感性”或“感性认识”相对而言。
这两项释义说明了:第一,“理性”是人类多种多样思维方式或类型中的一种;第二,依赖于这种思维方式或类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存在、变化或彼此之间联系的“高级知识”或“真知".最关键的就是指出“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3。
不同哲学视野中的“理性"概念早期的斯多葛学派。
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与“人的命运",是“神”与“人"共同拥有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不是“神的属性",而是“人的本性”,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恰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人们的行为避免“过分”与“不及”从而达到善的境地.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发挥了斯多葛学派的“理性"观,直接将理性看成是“神意”,使“理性”屈从于“信仰’’,以便可以通过“理性”而发现上帝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如拉伯雷和蒙田等人,则祛除了“理性”概念中的神秘成分,将其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即“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
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则进一步将理性与“自然性”相区别,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类的“思想”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或根据.理性,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范畴,而且是一种人性论或存在论范畴。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以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国家。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则与“感性"和“知性”相对立,指认识“无限”和“绝对东西"的能力.在黑格尔哲学中,理性则指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
第五章-理性与教学PPT课件

8
2021
(三)理性与社会重建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的 过程。 2.理性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 3.社会重建必须依赖理性。
9
2021
二、 理性与教学
10
2021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 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 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 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 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6
2021
对理性的另外一种理解
工具理性 (技术、规范、科学、客观)
理性
价值理性 (意义、人文、德性、生活) 交往理性 (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
实践理性 (自由、道德、主体、自律)
7
2021
(二)天形成的? 2.人生需要理性吗? 3.理性需要训练吗?
202110二理性与教学202111一什么是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
1
2021
一、理性与人生
(一)什么是理性?
一个羁绊学家们千百年的问题 一个困扰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问题
——十二院校编《教育学基础》
11
2021
(二)教学的理性基础
1.教学的意向性与价值理性 2.教学的双边性与交往理性 3.教学的伦理性与实践理性 4.教学的中介性与工具理性
12
2021
(三)教学:理性的探险
1.理解教学目标 2.建构师生关系 3.反思教学内容 4.认同教学伦理
理性思维的深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诚信”:
诚信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 是对未来的承诺
诚信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 对誓言和信仰的诚信更值得我们尊重 诚信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
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一个事物的出现,一种现象的存在,总是有 其必然的原因的,分析已然的原因,是为了更好 的认识事物或者现象本身,或由原因条件推导事 物的发展趋势。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又 是复杂的,分析因果联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 度,要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不是停留在感知事 物现象的表象层面上,而是设法探求这种客观现 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
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 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 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 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 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 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 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评,但 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 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 社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 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 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漫中流露羁縻出巨大 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 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 岂止
一、形象而富有内涵和意蕴的句子来概括 自己的理性思考。
0806唐紫晔:《装在脸盆里的日子》:
日子,还得在脸盆里过,它装得了太多太多的 东西。而高脚杯里的小乐趣,是碰碰就容易碎的。
0805王梦迪:《录像与探险》:
我们会处于生命的任意一点上,也许连我们自 己都无法察觉。但只要我们能好好利用录像来沉浸 自己,我们就能成为未来成功的探险家。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ppt课件

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
利。——伏尔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的
三次演进。(时间、事件)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西方人文精
神的三次演进是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你认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
2020/12/27
32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A
2020/12/27
15
3、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B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
A
C倡导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D注重生命体验
4、浪漫主义的消极影响是
①个人主义膨胀 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C ③不尊重自然 ④ 生活中情感泛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都反对宗教神学,注重了人的价值;性质:都是资 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都为资产阶 2、不同 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 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1)时间、背景上: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17、 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2)思想武器和内容上: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束缚,强调追求现 世幸福;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教会与君主专制,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提出“理性王国”的政治 构 (想3)。影响上:
材料一:“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
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
蒙。”
理性主义
材料二:“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 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浪漫主义
思考:你能说出两则材料的观点具有什 么色彩吗?
2020/12/27
1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第八单元 倾听理性的声音 课件(5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5)写作议论性文章,学会选取合适的论据,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清晰严密地论证自 己的观点。ຫໍສະໝຸດ 环节一 梳理文本 合作学习
任务1: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 学生活动一 本班微信公众号拟开辟“读书”专栏,首批推送内容为唐宋 论说名篇《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 请同学们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梳理本单元中的读音、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内容,制作文言实 词积累卡、文言虚词积累卡、文言句式积累卡,根据文言词语积累卡片 编写《第八单元阅读无障碍手册》。
重点掌握的是一些常见实词的意义,一些词涉及较深的文化背景,如“德义”“仁”“九德” 等,了解其内涵即可,不必深究或过多拓展。文言词语的积累要把握“词不离句”的原则, 不要死记课下注释或字典义项。可借助我们曾经学过的字形分析,语境分析,联系成语,推 断句法,通假代入帮助理解文言词义,也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避免以今解古。 解决疑 难。在小组内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小组合作,分析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提交班级其他 同学或教师帮助解决。文言实词积累卡,老师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范例
答司马谏议书》创作社会时代背景,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才能深入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谏、疏、赋、书、论等文体的功用与特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 知识。
(2)推敲文章对观点的提炼与阐述,分析文章论证结构,梳理逻辑关系,形成思辨类文 本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图谱”。
(3)感受并学习古代先贤心怀天下、爱国爱民、克己奉公、持正守道、敢于担当的胸怀 与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