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参考资料
中医望闻问切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一、主诉。
“大夫啊,我这[主要不舒服的症状,如头疼得像要炸开了,而且还晕乎乎的],都已经[持续的时间,如三天了],实在是太难受了,您快给我看看吧。
”二、望诊。
1. 整体神色。
一进门,就瞧见这位患者呀,神色看着有些疲倦,面色有点发黄,就像那没熟透的香蕉似的,眼睛呢,也没什么神,感觉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2. 形体姿态。
走路的时候慢悠悠的,有点弯腰驼背的,感觉浑身没劲儿,就像个霜打的茄子。
往那一坐呀,也是懒洋洋的,坐都坐不太直溜。
3. 舌象。
伸出舌头一看,舌头颜色比较淡,舌苔有点厚腻,就像在舌头上铺了一层白霜,中间还有点微微发黄,舌尖还有点红红的,像是在舌头上点了个小红点。
三、闻诊。
1. 声音气味。
说话的声音有气无力的,像蚊子嗡嗡叫似的。
凑近了闻呢,嘴里有点淡淡的异味,不是那种特别臭的味道,就像是放了一夜的茶水,有点淡淡的馊味儿。
而且呼吸也有点粗重,感觉像是鼻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半。
四、问诊。
1. 寒热。
“大夫,我这老是感觉身上发冷,就像在冰窖里似的,穿再多衣服都不觉得暖和。
可是有时候呢,又会突然觉得热,热得我直冒汗,这冷热交替的,可把我折腾坏了。
”2. 汗出。
“出汗啊,白天稍微一动就出汗,就跟那水龙头没拧紧似的,滴答滴答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呢,也出汗,睡衣都能给湿透了,我都得半夜起来换衣服。
”3. 头身感觉。
“头疼得厉害,就像有人在脑袋里敲鼓一样,尤其是太阳穴那块儿,感觉都要炸了。
而且啊,身上也觉得酸溜溜的,就像干了一天重活似的,特别是腰和腿,又酸又沉,都不想走路。
”4. 饮食口味。
“我这食欲可差了,看到啥都不想吃,就觉得那些饭菜一点味道都没有。
以前我最喜欢吃肉了,现在看到肉就觉得腻得慌。
嘴里老是感觉淡淡的,就想喝点儿带味儿的东西,像酸辣汤啥的,但是又不敢多喝,怕胃难受。
”5. 二便情况。
望闻问诊知识点总结

望闻问诊知识点总结一、望望是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观察面色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来了解藏表关系,判断疾病性质,还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不同的面色对应不同的病情,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黄色可能是湿热内蕴,面色红赤可能是气郁火旺等。
观察舌质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舌质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舌质红绛可能是热盛;观察舌苔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情况,舌苔黄腻可能是湿热内蕴,舌苔白腻可能是寒湿内盛等。
通过观察面色、舌质、舌苔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闻闻是中医诊断中通过闻患者的口气、体味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通过闻口气可以了解患者的热寒情况,口气臭浊可能是湿热内蕴,口气清新可能是气血调畅;通过闻体味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性质,体味臭浊可能是湿热内蕴,体味清爽可能是气血循畅。
中医认为口气和体味是人体内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通过闻这一方式可以尽可能地获取有关病情的信息,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问问是中医诊断中通过向患者询问病情的一种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饮食、排便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病情的分析和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四、诊诊是中医诊断中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一种方法。
诊断是中医诊断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中医诊断需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判断病因病机,确定证型证素,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望闻问诊,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病因病机,确定证型证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望闻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口气、体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望诊——望色
白色——主虚、主寒证、主失血
•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望诊——望神
内容:少神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 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 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 体质虚弱者。轻度失神的表现。
望诊——望神
内容:失神(无神)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 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 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 神识不清。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 现,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一望诊
❖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 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内容
▪ 望神 ▪ 望色 ▪ 望形态 ▪ 望头颈、五官 ▪ 望皮肤 ▪ 望舌
望诊——望神
望神: 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 内容: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表现: 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 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提示: 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 的表现。
中医四诊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之一; 望舌与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
•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属于望诊。 •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种——四诊。 • 望闻问切——四诊
最新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2、其他病脉:
(1)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 肝胆病、痛证 (2)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 痰湿 (3)结脉:脉来缓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缓慢,止有定数 心律失常 促脉:脉来急促,止无定数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舌形 胖大舌 —— 气虚、阳虚 齿痕舌 —— 气虚、脾虚 瘦小舌 —— 阴血不足 裂纹舌 —— 阴虚、血虚
4、舌态
(五)望舌苔
苔附着与舌面,由胃气上蒸而成。 1、望苔质 (1)望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
正常:薄苔 病态:薄苔:透过舌苔隐约能见到舌质。
邪气在表,病轻 厚苔: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
第四节 切 诊
包括切脉与按诊,是医生运用指端的 触觉,在患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 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一、脉诊
(一)临床意义: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 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预后。
(二)基本手法 1、基本要求 2、具体指法:定位与指力。 3、三部九候: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又
根据轻、中、重三种指力分为浮、中、沉三层, 分别呈现不同的脉象。
2、观察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 边。
3、注意光线、染苔、生理变异。
(三)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四)望舌质
1、望舌神: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 2、望舌色
淡白舌:舌色白而淡,主虚证、寒证。 红舌:舌色鲜红,主热证。 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热盛、血瘀。 青紫舌:淡紫或紫,主寒证、瘀血。
全苔: 满舌面苔 主痰湿
花剥苔:舌苔多处不规则剥脱 胃阴不足
光剥苔:舌光红无苔 肝肾阴虚
第二节 闻 诊
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 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护理学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
姓名:宋某
年龄:21
性别:男
职业:学生
望神:双眼有神,脸上神情清晰明了,语言表达清晰,面色红润,体态自如,呼吸频率平稳该学生正气足,精神爽朗。
望色:面色有些许偏白,面容紧致。
该生可能存在血虚,失血。
望形体:体型偏瘦,皮肤干涩缺水。
该生可能存在阴虚火旺的身体状态。
望头发:发黄柔顺,稀疏易脱。
该生可能精血不足。
望舌:淡红舌头,薄白苔。
该生脏腑机能正常,胃气旺盛。
闻诊:发音声调和谐,语言应答自如,声低而浊。
正常声音。
问诊:学生畏寒,体温正常后全身或局部有热感。
该生战汗,头痛部位为头侧痛,隐痛,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
切诊:平脉,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每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决。
中医望闻问切

证 正气未衰 正气已伤 虚寒 气虚 血虚 阴虚火旺 虚阳上越 脾胃虚弱 湿热黄疸 寒湿黄疸 血瘀、寒证、痛证 肝风内动 寒重、血瘀 肾虚 正气充盛 气虚、痰湿较盛 阴虚 风邪外袭,水湿内停 脾虚水肿 多为风动,舌即肝风 血虚或阳虚 寒证、寒湿证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 实热证 虚热证 心火上炎 肝胆热盛 血热、热毒极盛 瘀血证 久病血瘀 阴寒证 毒热证 津液亏耗、热盛伤阴 脾气虚、阳虚 胃气虚弱、胃阴不足 多属寒证 外感风寒、里虚寒证 痰湿 多属热证、黄色愈深,其热愈重 表邪初入 里热加重 热盛伤阴 湿热内蕴、肠胃实热积滞 阳虚寒盛 热炽津枯 温热之邪入于营血之征 湿郁热盛、汗出不彻,津液耗伤 属实、属热 属虚、属寒 气虚 实证、热证 虚证、寒证 风寒、痰火 肺虚 气虚 肺肾两虚、中气不足 肺热、里实 外感风寒 肺气不足 肺热 新病-燥邪郁肺,久病-肺肾阴伤 痰湿或寒痰其热愈重Βιβλιοθήκη 津液耗伤-肺肾阴伤
其病在肺 其病在脾 实证、热证 虚证 胃气衰败之象 实热:食滞、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肺胃有热 停食 肺热 肠中积热 虚寒 膀胱湿热证 湿热 虚寒 癌证 外感风热 外感风寒 急性热病 半表半里证 里实热证 阴虚发热 阳气不足 表虚 表实 气虚、阳虚 阴虚 脾胃湿热郁蒸,实热,阴虚阳亢 正邪相争,病热转折 邪去病退 正不胜邪 阳气虚脱,见休克危重 胃肠有滞、胃气虚弱 胃强脾弱 胃有实火 脾胃虚弱 内有积滞、气滞血瘀 胃气上逆 胃有停滞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胃寒停饮 脾胃虚寒 胃有实热 里热 脾虚湿盛 阴虚虚热 脾虚 肝胆有热,心经有热 脾有湿热 伤食,消化不良 湿困脾胃 实证、热证 津亏血少或气虚 脾胃虚寒 肾阳不足 湿热泻 内有瘀血 血热 脾不统血 湿热下痢 实热证 膀胱湿热证 虚寒
67 咳而痰少,以咳为主 68 咳少痰多,以痰为主 69 呃逆(打呃) 声高有力 70 声弱断续 71 忽见呃逆 72 嗳气 嗳气酸腐 73 嗳气频频无味 74 气味 口气臭秽 75 口气酸臭 76 痰味腥臭 77 大便酸臭 78 大便腥臭稀溏 79 小便混浊臭秽 80 带下臭秽粘稠发黄 81 带下清稀带腥臭 82 带下恶臭,色灰白带血 83 问 寒热 发热发寒 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 84 发热发寒 寒重热轻,无汗身痛 85 发热发寒 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呕吐 86 发热发寒 阵冷阵热,胸胁满闷,口苦咽干 87 发热不恶寒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 88 发热不恶寒 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发热,盗汗 89 恶寒不发热 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 90 汗 有汗而发热恶寒 91 无汗而汗出极少兼恶寒发热 92 清醒时经常出汗:自汗 93 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盗汗 94 手足心出汗 95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96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97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烦燥不宁,脉大 98 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绝汗 99 饮食 食欲减退 100 能食而食后腹胀满 101 多食易饥,形体反瘦 102 食后胃痛减轻 103 食后疼痛加重 104 呕吐 105 呕吐 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 106 呕吐 呕吐酸水 107 呕吐 呕吐清水 108 呕吐 妇女停经而见呕恶 109 饮食喜热 110 饮食喜冷 111 口渴引饮 112 口干不欲饮 113 口干咽燥饮水不多 114 口淡无味 115 口苦 116 口甜或粘腻 117 口酸 118 口粘 119 便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120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久病、老人、产妇大便困难 121 大便稀溏 122 大便稀溏 黎明即泻,5更天 123 大便稀溏 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 124 大便色黑 125 便血鲜红,肛门肿痛 126 便血暗红,面黄乏力 127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128 小便黄而少 129 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 130 小便清白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四诊述要一、望诊中医特别重视望诊,临诊首要注意观察,从病人的神态、形体和某些特定表现征象,了解疾病的性质与轻重。
望诊之要,首先望神:患者眼珠灵活,目光炯炯,神识不乱,语言清亮,精神充沛,面色荣润,动作矫健协调,即为有神;若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低微,精神委靡,表情淡漠,即是失神。
中医学认为: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
若患者其症状虽属严重,但神气尚佳,这说明正气未衰,预后一般尚好;如果相反,其症状表现虽不严重,而神气却委靡不振,这说明正气趋向衰弱,预后一般不良。
《灵枢·天年篇》上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素问·本病论篇》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说明了“ 神” 的重要性,但危重之病,一时精神转“ 佳”,或两颧发红如妆,这是阴阳格拒、欲将离绝的危象,即“ 神浮则危”,当须警惕。
其次望色:气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荣,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色的荣润枯槁、鲜明晦暗等方面来辨证。
气血旺盛,则色泽荣润鲜明;气血衰减,则色泽枯槁晦暗。
白脱血,萎黄主虚,颧赤劳缠。
五脏有病,面部色泽有时亦有相应变化:如脾病者面色多萎黄,肺病者则面色白,心病者则面色赤,肝病者则面色青,肾病者则面色灰黑。
此外,还可以从色的方面辨别出不同的病因和症状,如《灵枢·五色篇》“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但望色必须结合其他三诊,如面色白,血虚也;问之无脱血因素者,应考虑恐怖,恐则气下,血亦随之,怖则神随气失。
心脉如乱丝,面乍白乍赤,神气不安之象也:心中必有惭愧之事,惭则气收,愧则神荡,在临床上应细致诊察。
望形体:一般五脏强健的,外形多壮实;五脏有病,外形多衰弱。
形体不同,往往用药的宜忌、喜恶有异,如胖人多气虚,瘦人多火,用药应因人而异。
从观察形体也可得出很多病情,如肥人多中风,瘦人多劳嗽。
然而对胖、瘦人亦需分析:能食肌丰而胖者,体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病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棉絮;食少而瘦者,体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瘦人最怕肉干著骨。
中医-望闻问切参考资料共24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中医-望闻问切参考资料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1
12
嗅闻
气
味诊
2020/4/11
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 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 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 明胃经有联系。 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 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 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 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
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 阳明经脉络于齿龈。
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 与肺、胃有关。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望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法。
2020/4/11 6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中医----望闻问切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 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 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 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2020/4/11
11
• 一次,华佗走进盐渎(今盐城)的一 家酒店,看见严昕正和朋友饮酒。华 佗仔细观察了严昕的脸色,问他说: “你身体不舒服吧?”严昕听了,很 惊讶,说:“我身体很好呀!”华佗 说:“你脸上已显示出严重的病状, 恐怕要患中风病吧。你可千万别喝酒 了!”严昕听后置若罔闻,继续饮酒 。回家途中,严昕乘车走了几里路, 就从车上晕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 了。
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
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
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
亏损所致。
10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 注于目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
望五官(目、耳 、鼻、口、舌) 与五脏气血盛 衰有关,望五 官神色形态变 化,可直接诊 察脏腑病变。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
扁鹊也。”
2020/4/11 3
•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 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 (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 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 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 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 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 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 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 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 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 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 为针法
欲增强。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
神”,俗称“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提示
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
2020/4/11 7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证。
望
面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色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面。
望头面
•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
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
(即望头面颈项) 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 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 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2020/4/11
•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认 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记载曰:“越人(扁鹊之名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言病之所在 。” 这四种诊法结合运用 就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 断,对症下药。在“四诊”中,扁鹊特别擅长望诊和 切诊。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2020/4/11 8
•
1.望形体
望 形
•
态
2.望姿态
•
2020/4/11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 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 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 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 。 另外,望姿态还可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2020/4/11
1
望
问
俄 语
系
一
班120130116叶观闻询
敏
切
气
问
色 听 症摸 气 状脉
息
象
2
•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四大诊法--
-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 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 著。
2020/4/11 4
2020/4/11 5
望诊
•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 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 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 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 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 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肺实气逆等
9
•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
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
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
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