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绪言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

(1)同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2)同地理学及其某些分支学科联系密切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地域性

这一属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理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世界各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实力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结构和战略态势。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对国际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

2.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3.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二)基本任务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三大任务:文化教育任务,理论研究任务和实践及应用任务。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法、图表法、文献资料法、相关分析和类比法及地图法等,现代方法主要是数理方法、系统方法、计算机方法等。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所谓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相邻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1.经纬位置: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座标点表示的空间位置叫经纬位置。经纬位置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纬位置可以影响各国各地区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中农业生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影响消费市场和商品的包装。

(3)使港口的封冻期长短不一,影响对外贸易运输。摩尔曼斯克

(4)经度位置不同,使各国各地区时间不同。经度每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自然地理位置:以地球表面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表示的空间关系,叫自然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主要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降水条件和某些生产条件。

3.经济地理位置:以地球上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如铁路、公路、工业中心等表示的空间关系。

(1)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对贸易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加速或延缓作用。以天津港和秦皇岛港的发展为例。

(2)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以新加坡为例。

4.政治地理位置:指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政治地理位置更能直

接影响对外贸易。

(二)气候

1.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决定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使农作物的生长也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对外贸易中农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气候的差异,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价格。

3.气候影响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种类和数量。

4.灾害性的气候,常常使工农业生产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数量、价格和履约的时间。

5.气候影响对外贸易的运输、储存和包装。

6.适宜的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增加无形贸易的收入。

(三)地形

1.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多种生产,促进经济多元化,丰富对外贸易的商品构成。2.地形的差异,影响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就影响了对外贸易。

3.独特的地形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无形贸易的发展。如我国云、贵的岩溶地形,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4.盆地、洼地由于空气对流不畅,常常造成环境污染。

(四)资源(矿产资源)

特点:第一,矿产资源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按一定成矿规律形成的,因此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第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

(1)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影响了国际贸易大宗矿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利用,常常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的格局。

(3)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对某些国家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4)超级大国对某些矿产资源的争夺,常常使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影响了国际贸易。“海湾战争”。

二、人文地理环境

(一)人口

1.概况

(1)人口分布不均:各大洲;国家;地区

最密集地带: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除外)等。第二人口密集区:欧洲,尤其是利物浦-汉堡-巴塞尔-巴黎这一四边形范围内。第三人口密集区: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2)人口增长过快

(3)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4)人口老龄化

2.世界上的种族和民族

3.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人口数量

作为生产者: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十分有利;作为消费者,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地区必然对商品需求大,市场广阔,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人口数量少或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劳动力缺乏,劳动成本高,市场狭小,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经济贸易的发展。

(2)人口素质

人口的素质主要包括人口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交往开拓能力等。人口素质的高低对国际贸易有下列影响:

1)人口素质高的地区有利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扩大出口创汇能力。

2)人口素质的高低影响消费的层次,使出口商品需求产生差异

3)国际贸易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3)人口的结构

1)人口的性别不同,既影响生产也影响消费。

2)人口的年龄。决定了劳动力的多少,也影响消费。

3)人口的职业构成。指人口在各产业部门中所占的比例。

4)人口的民族构成。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4)人口的移动。劳务输出和人才外流。前者一般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后者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从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二)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及一些较小的派别。主要分布在欧洲各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主要是菲律宾。

(2)伊斯兰教:在我国称为回教、清真教,七世纪后传入我国,主要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信奉。

主要分布在西亚各国、南亚、东南亚、北非、中亚等地,如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埃及、利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

(3)佛教:基本教义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分为大乘佛教(现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小乘佛教(现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

佛教至今仍被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推崇为国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2.宗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禁止饮酒及一切含有酒精的食品

(2)伊斯兰教禁食猪及一切形状怪异的动物、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和内脏允许食用的牛、羊等动物须由阿訇宰杀,其他异教徒宰杀的也禁止食用。

(3)禁止使用和输入具有“偶像”意义、令人崇拜、可以取代“真主”地位的物品

(4)斋月(伊斯兰历法每年九月)期间不宜进行商务交往活动

(5)斋月后的朝觐可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6)要用右手或双手而不能用左手接送礼物第二节国家类型划分

一、人均GNP—世界银行划分标准

(一)低收入国家:人均产值在765美元以下。

(二)中等收入国家:765-89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765-28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895-8956美元。

(三)高收入国家:8956美元以上。

二、按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一)经济发达国家

特点:(1)生产力水平都比较高,人均产值也较大,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2)大多数国家的国土都不够广大,资源不够完备,严重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燃料。(3)同时又把发展中国家当作重要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二)发展中国家

特点:(1)资源十分丰富。(2)是重要战略要地。(3)这些国家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基础较差。

三、按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划分

(一)超级型经贸大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型经贸大国,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7%,人口占总人口的5%。

(二)经贸发达型国家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北美洲的加拿大等。(三)经贸发展型国家

1.石油输出国

2.新兴工业化国家

3.最不发达国家

四、按资源与生产的关系划分

(一)资源型

1.拥有丰富的工业和农业资源

2.其国民经济基本是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有些工业资源还可大量出口

这种类型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

(二)加工贸易型

1.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其工业制品又基本销往国外市场。

以日本、新加坡最为典型。

(三)混合型─资源型和加工型相结合

1.蕴藏的工业资源丰富。

2.由于长期开发或因消耗过大,一些工业资源已供不应求。

3.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又大量从国外进口若干原料、燃料,主要产品又主要依赖国际市场。

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英国。

第三节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分布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

1.自由竞争前期阶段

2.自由竞争后期阶段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

(四)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时期

1.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二、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世界贸易继续增长

(二)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结构变化显著

世界市场国家构成的变化

世界市场商品构成的变化

(四)贸易集团化、地区化与一体化共同发展

(五)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日益扩大

(六)从贸易自由化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世界市场的类型和分布

(一)世界市场的类型

按交易对象,可分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又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二)国际贸易中心的分布

1.概念国际贸易中心是指集结着国际商品和国际贸易机构的地方。

两类:一种是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另一种是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交易场所的中心城市。

2.国际贸易中心分布现状

(1)商品交易所的分布

1)概念: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有固定组织形式并按规定的章程和时间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场所。

2)特点:

A.交易所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大宗初级产品。

B.只有交易所的正式成员才能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C.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规定的章程进行交易。

D.通常以口头喊价的形式进行公开交易。

E.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可分为实物交易和期货交易,其中80%是期货交易。

3)分布

世界最早的交易所是1531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设在纽约和伦敦,最重要的交易所是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芝加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谷物:芝加哥、伦敦、利物浦、温尼伯、鹿特丹、安特卫普、米兰。

有色金属:纽约、伦敦、新加坡。

棉花:纽约、新奥尔良、芝加哥、利物浦、亚历山大、圣保罗、孟买。

天然橡胶:新加坡、伦敦、纽约、吉隆坡。

羊毛:纽约、伦敦、安特卫普、墨尔本。

大米:米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

生丝:横滨、神户。

咖啡:纽约、伦敦、利物浦、鹿特丹、哈佛、汉堡、阿姆斯特丹。

(2)国际商品拍卖中心

1)概念: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是指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商品拍卖的市场。2)国际拍卖中心的主要商品

羊毛、鬃毛、毛皮、茶叶、烟草、蔬菜、水果、花卉、观赏鱼、热带木材、牲畜(主要是马)、古玩工艺品、地毯及黄金、石油等。

3)分布

羊毛:伦敦、利物浦、开普敦、墨尔本、悉尼。

水貂皮:纽约、蒙特利尔、伦敦、哥本哈根、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羊羔皮:伦敦、列宁格勒(现彼得堡)。

烟草:纽约、阿姆斯特丹、不来梅、卢萨卡。

茶叶:伦敦、加尔各答、科伦坡。

花卉:阿姆斯特丹。

蔬菜和水果: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

马匹:伦敦、莫斯科。

(3)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

1)概念:国际博览会是一国以固定组织的形式由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厂商在规定的期限内在同一地点定期举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不同:(1)博览会是定期举行,而展览会是不定期举行。(2)博览会既展也销,而展览会只展不销,通过展览会促成会后的交易。(3)展出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博览会上参加者展出的是各自的产品样品和技术,展览会上展示的是一国或不同国家在产品、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的类型

A.综合性博览会或展览会。

B.专业性的博览会和展览会。

C.国别博览会和展览会。

D.独家公司举办的展览会。

3)分布

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博览会有:英国伦敦,法国的巴黎、里昂,德国的莱比锡、法兰克福、慕尼黑、科隆、汉诺威,美国的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奥地利的维也纳,意大利的米兰、热那亚,瑞士的日内瓦、巴塞尔,波兰的波滋南,捷克的布尔诺,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荷兰的乌得勒支,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西班牙的马德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日本的大阪、濑户和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巴拿马的巴拿马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智利的圣地亚哥,哥伦比亚的波哥大,中国的广州市等。

(4)国际贸易中心

1)经营活动的特点

A.向全世界各公司提供办公地点。

B.利用最现代化通讯手段(电脑、光导纤维、通讯卫星等)建立国际贸易信息中心,为客商提供信息服务。

C.提供商品展出和交易场所。

D.开办具有大学水平的贸易和语言教育。

E.具有齐全的金融、商业、服务设施,为贸易提供舒适环境。

2)分布

世界第一个国际贸易中心是1947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建成。世界上已建成的国际贸易中心有:美国的亚特兰大、巴尔的摩、休斯敦、洛衫矶、新奥尔良、奥兰多、诺福克,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斯特啦斯堡,荷兰的阿尔斯梅尔、埃因霍温、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瑞士的巴塞尔、日内瓦,葡萄牙的里斯本,丹麦的哥本哈根,意大利的米兰,加拿大的多伦多,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印度的孟买,韩国的汉城,香港、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以色列的特拉淮夫,日本的东京、大阪,刚果共和国的金沙萨。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分布

1.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布

1)主要国际外汇市场

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香港、新加坡、巴黎、法兰克福、米兰、蒙特利尔、阿姆斯特丹。

2)买卖的主要外汇

美元、英磅、欧元、日元、意大利里拉、加拿大元、荷兰盾

2.黄金市场的分布

主要黄金市场:指黄金价格确定,交易量比较集中,并起主导作用的国际性黄金市场。主要黄金市场有:伦敦、苏黎世、纽约、芝加哥、香港地区、贝鲁特和巴黎。伦敦和苏黎世是现货市场,也是两个最大的国际黄金市场;纽约和芝加哥主要是黄金期货市场。

地区性黄金市场:指随着黄金交易的扩大,地区性交易的需要,而分散发展起来的规模不等的地区性黄金市场。

3.国际证券市场

1)世界股票市场

纽约股票市场、伦敦股票市场、法兰克福股票市场、东京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

2)世界债券市场

外国债券是甲国发行人通过乙国金融机构在乙国市场上发行的,以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世界主要的外国债券市场有: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法兰克福。

欧洲债券是甲国发行人通过国际包销团在乙国市场上发行的,以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第四节世界经济特区

一、经济特区的概念

经济特区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技术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和其他优惠政策措施(如廉价提供土地、厂房等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引进外国技术,以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性区域。

二、经济特区的形成和发展

(一)第一阶段是形成时期─诞生—二战前

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港(现热那亚)

主要形式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是大发展时期─二战后—70年代中后期

出口加工区,兼有生产和贸易两种性能。

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

(三)第三阶段是向高层次和纵深发展时期─70年代中后期至今

以科学工业园区的建立为主,其他类型也向综合型方向发展。

三、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按经济特区的经营方式和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

1.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指划在本国关境以外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海关管辖的港口或海港地区。有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

保税仓库,提供自由港的一般便利条件。也可以进行再包装、分级挑选、抽样等业务活动。

2.自由贸易区

(1)过境区(中转贸易区):过境货物可以短期储存、重新包装,但不得进行加工。

(2)自由边境区:与自由贸易区别的主要差别在于:自由边境区的进口商品或对进口商品的再加工大多数是为了区内使用,只有少数用于再出口,而自由贸易区的进口商品一般用于再出口,面向国际市场。

3.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出口产业的发展,在本国境内划出专门从事出口

产品的加工制造的特别经济区域。在出口加工区内可以进行制造、加工、装配、返销等。同自由贸易区相比,它具有三个特点:(1)从设区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2)从发展角度看,一般具有发展速度快、效益高、影响大的特点。(3)从分布地区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分布在全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而出口加工区主要设立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工业园区:又称科技园区、科学工业区。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体,把生产、科研、教育融为一体。这类经济特区往往代表着设区国工业发展的方向。

四、设置经济特区的条件

(一)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具有连续性是设置经济特区的前提条件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经济特区得以创建的自然基础

1.经济特区一般必须设置在设区国沿海地区具有良好条件的港口地区。

(1)水深港阔的天赋良港

汉堡港,易北河、阿尔斯特河、比勒河,日德兰半岛的基尔运河和吕贝克运河

(2)拥有广阔腹地的海港

(3)尽可能设在国际航线的枢纽位置上

2.设置在国际机场附近。

爱尔兰的香农出口加工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机场开放区、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开放区3.要接近经济中心,尤其是国际经济中心。

印度的圣克鲁斯加工区位于孟买附近,巴基斯坦两个出口加工区设在卡拉奇和拉合尔。

4.内陆地区的设区问题。一般选择在水、陆、空枢纽或边境要塞。

巴西的玛瑙斯自由贸易区,亚马逊河流域中部。

满洲里、绥芬河、黑河。

5.应设置在环境优良的地点。

(三)设置经济特区必须具备的经济条件

1.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必备条件。包括:(1)生产性基础设施,(2)非生产性基础设施。

2.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广大经济特区特别是出口加工区吸引外资的条件之一。

3.靠近消费市场,接近原料产地。

(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是设置经济特区的必备条件

1.特殊的经济政策。

(1)税收优惠(世界经济特区最重要的政策内涵):企业所得税优惠和关税优惠

(2)廉价的土地租金

(3)财政资助

2.经济特区的管理机构必须事权集中,精简高效。

3.经济特区的设置及其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使特区经济的运行制度化、有序化,使特区企业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世界经济性特区的分布

1.从国家的分布看

发达国家:美国设有200多个对外贸易区和附设分区,居首位;日本,1个(冲绳那霸);澳大利亚,达尔文市。

发展中国家:毛里求斯,88个出口加工区,最多。

2.从各种类型特区的分布看

(1)出口加工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巴西玛瑙斯出口加工区

(2)自由港:西北欧和北美发达国家。

(3)自由边境区:拉丁美洲,墨西哥、智利。

(4)过境区:非洲和拉丁美洲。

(5)科技工业园区: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

六、香港自由港的形成与发展条件

(一)地理条件

1.有利的地理港口条件。

位于九龙半岛与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个最优良的天然深水港,为香港经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是远东贸易运输的枢纽,是北美、欧洲、日本经济贸易界进入中国的重要南大门。

3.背靠中国大陆,拥有广阔的腹地。

(1)物质供应方面:我国大陆对香港的物质供应如淡水、燃料、食品、原材料等采取大量而廉价的供应方式。内地还是香港转口货的最大供应者。

(2)从销售市场来看:中国内地一直是香港产品和转口货的主要买主之一。

(3)为其工业结构调整提供机遇。

(二)港英当局的政策和措施

1.除了烟草、酒、烃油、化妆品、非酒精饮料等六种货物外,其他商品均不征收进口税。商品进出口不需领进出口许可证,也不需缴纳进出口税和再出口税。

2.进出口和转口货物可以在香港装卸、储存、分类、分级、加标签、装配、展览、拍卖、运输等。

3.投资没有国籍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可以采取独资、合资或其他任何形式经营,货币兑换、资金汇出均无管制。

4.实行公司所得税率为16.5%的低税制,个人所得税标准税率为15%。

(三)有利的外部环境

1.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相对稳定。

2.是科技革命的发展,使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西欧等出于自身经贸利益,积极向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输出资本和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香港的发展。

3.中国政府尽力保持香港政治上的稳定,使之不受动乱的影响。

第二章美国和日本贸易地理第一节美国

一、领土构成、自然环境和资源

(一)领土构成

美利坚合众国,货币名称美元,国际标准代码为USD,英语是其国语,全国有50个州,一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

(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都同弱国相邻。

2.地形

(1)西部的高原山地:由科迪勒拉山系组成,东西两侧分别为落基山脉和太平洋沿岸山脉,其间为宽阔的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

(2)中部辽阔的中央大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由西向东倾斜,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二分之一。

大草原或高平原,中央低地

(3)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

(三)资源

1.气候资源

(1)气候类型多样

(2)就水热条件而言,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宜于农耕,利于栽培多种作物

(3)主要缺点:A.西部内陆干旱不利于农业发展,需要灌溉。B.中部平原地势南北贯通,易于冷暖空气对流。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方作物易受冻害,夏季有“热潮”的危害。

2.矿产资源

煤炭:分布普遍,阿巴拉契亚山地储量大,质量好;落基山和中央平原藏量更大,但煤质较差。

铁矿:主要集中在苏必利尔湖西岸以及阿巴拉契亚山地南部的伯明翰附近。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等地。

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西部落基山区。

特点:埋藏浅,分布集中,开采条件较好,所以产量十分可观。

存在的问题:(1)浪费严重,一些矿藏开采过度,几近枯竭,(2)缺乏一些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如锰、铝矾土、钨、镍、铬等,需要大量进口。

3.河流和水力资源

河流主要有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和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伊利运河、哈得孙河

4.森林资源

二、居民和风俗

(一)人口与民族

1.人口

2.6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人口密度较低,全国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人。

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东密西疏,沿海密内陆疏。

流通情况:流动性大。国内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东北部流向西部和南部,城市流向郊区或乡村。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较高。

2.民族与分布

,民族的大熔炉”

白人:分布在地域上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多。

黑人: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五大湖沿岸、大西洋沿岸,特别集中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底特律、华盛顿等大城市。

印第安人:绝大多数住在偏僻的226个保留地和另一些印第安人居住区内。

华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如洛杉矶、旧金山。

西班牙语裔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

3.宗教

(二)美国人的性格和风俗

性格:美国人随和友善,易于接近,讲礼貌而不拘于繁琐礼节;好客;喜欢变化,追求时尚。风俗习惯:烦劳他人时,习惯上要付给小费;与美国人交谈时,不要过分的谦虚和客套;也不能询问年龄、婚姻、收入、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及买东西的价格等;见面时不能说:你长胖了。

吉祥物有蜗牛、马蹄铁、四叶车轴草等。

忌讳:数字,忌13,3;颜色,忌讳黑色,一般也不喜欢红色;图案,忌讳蝙蝠图案、带有卐(卍)字形状的图案,也不喜欢镰刀、锤子之类的图案,偏爱白色鹰和白猫图案;饮食方面,忌食各种动物的五趾和内脏,不吃蒜,不吃过辣食品,不爱吃肥肉,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

应邀赴宴,一般不提前到达,而是准时或迟到5至15分钟。

送礼:到美国人家里作客,忌空手而去,宜送糖果、巧克力和白兰地,也可送鲜花,但不能送菊花和其他白色或紫色的花,花束的枝数和朵数不能是13。

(三)其他与外贸业务直接相关的禁忌或规定

1.邮寄禁忌

2.包装规定

干草、秸杆;Made in China,Mad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de in P.R,China 3.特殊规定

绝对配额:棉花、纺织品、啤酒、苹果汁、冰淇淋、巧克力

关税配额:牛奶、油、高粱、橄榄油、金枪鱼

有计划的销售协议:钢铁、汽车

鞋:临时性鞋业发票

钢制品:专用钢铁总发票

三、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一)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南北战争(1861-1865年)—战前。

2.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3.第三阶段:战后至今。

(二)原因

1.从发展历史看,美国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主要由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英国移民建立起来的移民国家。

2.美国具有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3.美国工业化较晚,可以充分利用欧洲各国现代的技术成就和资金、经验及移民中的大量熟练工人。

4.美国在辽阔肥沃的土地上,按着“美国式道路”(专业性、商品性强,形成玉米带、棉花带、乳酪带等),建立起强大的资本主义农业,使工业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5.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

四、当前美国经济的一般特征

(一)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与战后初期相比,所处的地位却相对下降了(二)资本和生产的垄断和集中不断加强

摩根、洛克菲勒、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银行、芝加哥、波士顿、梅隆、得克萨斯、杜邦和克利夫兰

(三)产业结构日趋高级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和传统的制造业不断下降知识经济已露端倪

(五)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增加,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确保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五、主要产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

(一)工业

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美国的“制造业带”。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主要发展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工业部门。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

1.电子工业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苹果计算机公司、王安电脑公司等。主要分布在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其次是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附近的“硅原”和北罗来纳州附近的“硅三角”。

2.汽车工业

分布特别集中,90%以上集中在东北部,主要是在布法罗、辛辛那提、珍妮斯维尔为顶点的三角区内,其中以素有“汽车城”之称的的底特律及其周围最为集中。底特律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中心,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即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其总部都设在底特律。

西部的洛杉矶,南部的亚特兰大也是较大的汽车工业中心。

3.航空航天工业

太平洋沿岸地区占二分之一以上,并且几乎完全集中在西雅图和洛杉矶;其他较大的生产中心有中南部得克萨斯的达拉斯和沃斯堡,堪萨斯州的维奇托和堪萨斯城。

波音、洛克希德和麦道。

在宇航业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宇航中心休斯敦、达拉斯等。

4.化学工业

(1)石油化工;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其中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区集中了全国石油化工生产的40%。

(2)合成橡胶:主要分布在休斯敦。休斯敦生产的合成橡胶占全国的一半。

(3)传统化工和精细化工:主要分布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沿岸,其中以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地区最为集中,以生产高级化工产品为主。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香料、化妆品、医药和染料的生产中心。

杜邦公司、唐化学公司、蒙森托公司等。

(二)农业

1.农业部门结构齐全,种植业和畜牧业长期均衡发展。

(1)种植业:谷物生产: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大豆、棉花和烟草。牧草、蔬菜、水果。(2)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

2.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并广泛采用电子和生物技术。3.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和专业化,农业生产率高。

农业专业化包括农场经营的专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

乳畜带、玉米大豆带、小麦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带、放牧和灌溉农业带。4.农产品严重依靠出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

5.农业生产日益走向集中。

(三)交通运输业

1.铁路运输

28万公里。铁路网以北部和东北部最为稠密,约占全国的1/2。芝加哥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其次是圣路易斯、纽约、匹兹堡、堪萨斯城等。

以东西向铁路最为重要,主要有:

(1)西雅图—俾斯麦—圣保罗—芝加哥—底特律

(2)奥克兰—奥马哈—芝加哥—匹兹堡—费城—纽约

(3)洛杉矶—堪萨斯城─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华盛顿—巴尔的摩

(4)洛杉矶—图森—埃尔帕索—休斯敦—新奥尔良

2.公路运输

公路网以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稠密,其长度占全国总长度的70%。

3.内河运输

5万多公里。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系,有伊利运河、圣劳伦斯河、哈得逊河三个出海口。其中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主要运送粮食、棉花、煤、石油等大宗农矿产品。4.海上运输

以沿海航运为主,约占66%,主要由墨西哥沿岸向东北部运送石油和化工原料,多由本国船只承担。远洋运输占34%,主要由挂“方便旗”的船只承担。

最大的港口是新奥尔良,其次是纽约、休斯敦。

5.管道运输

石油管道32.2万多公里,天然气管道40多万公里。管道主要分布在石油、天然气产地,尤其以墨西哥湾沿岸最为稠密,并把产地与炼油中心和油气制品消费地连接起来。

6.航空运输

美国的航空网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客、货运量均占世界的50%。主要航空港有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

六、主要港口及城市

(一)大西洋沿岸各主要港口

1.华盛顿(Washington,D.C.):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工业很少。

2.巴尔的摩(Baltimore):工商业发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工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占突出地位。

3.费城(Philadelphia):全称费拉德尔菲亚,美国历史名城。工业发达,全国造船和石油加工业的主要中心之一,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海港。

4.纽约(New Y ork):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工业产值仅次于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货物吞吐量达1.6亿吨。肯尼迪国际机场是世界客货流量最大的航空港之一。

5.波士顿(Boston):东北部大工业城市和优良海港,主要金融、文化中心。全国制鞋业中心。西部的剑桥为大学城,有著名的哈佛大学、马萨诸塞(麻省)理工学院等。

6.诺福克(Norfolk):美国最大煤炭出口港,最大造船工业中心之一。

7.迈阿密(Miami):美国最南的城市,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美国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通往拉美、西非和南欧的航空交通中心。

(二)墨西哥湾沿岸各主要港口

1.新奥尔良(New Orleans):美国第一大港口,主要职能是运输和贸易。货物年吞吐量达1.7亿吨,全国之首位。以转口贸易为主,输出:谷物、大豆、棉花、石油、硫磺,输入:糖、香蕉、铝土矿、钢铁制品等。

2.休斯敦(Houston):美国南方第一城市,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石化工业中心和第三大港口,美国最大的石油港和小麦输出港。休斯敦号称“石油之都”。系人工港,货物年吞吐量1亿吨左右,次于新奥尔良和纽约。

(三)太平洋沿岸各主要港口

1.洛杉矶(Los Angeles):重工业发达,飞机制造业居全国首位。由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组成。货物年吞吐量约5000万吨,主要输出棉花、石油产品、飞机、橡胶、果品等,输入以钢材、木材为大宗。洛杉矶国际机场是美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2.圣弗兰西斯科(San Francisco):又称旧金山或三蕃市。美国对太平洋地区各国贸易的主要海港,“通往东方的门户”。货物年吞吐量2600多万吨,输入:以椰干、糖、咖啡、可可、香蕉、原油、新闻纸、钢铁制品为大宗,输出以乳制品、粮食、水果、石油制品、工业品为大宗。

3.西雅图(Seattle):西北部最大城市和重要海港。北太平洋航运主要起运点,美国西岸各港口中距远东最近。飞机制造业发达,波音航空公司总部设在此,“波音之城”。对外贸易以出口小麦、面粉、船舶、飞机为主。

4.火奴鲁鲁(Honolulu):又称檀香山。夏威夷州主要政治、经济中心和港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旅游业发达。

(四)内陆主要城市

1.芝加哥(Chicago):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中部最大的金融、商业中心。位于密歇根湖南岸。全国最大的谷物和牲蓄市场,肉类加工和黑色冶金业居全国首位。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30多条铁路交汇于此)。市区有3个重要机场,其中奥黑尔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客运最繁忙的机场。

2.底特律(Detroit):美国最著名的“汽车城”。汽车制造业为其工业的核心部门。美国对加拿大贸易的主要港口。与加拿大的温莎有桥梁和河底隧道相联系。

3.匹兹堡(Pittsburgh):重要内河货运中心,美国钢铁工业的心脏,“钢都”。美国钢铁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罗克韦尔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许多大工业公司的总部均设此地。

4.亚特兰大(Atlanta):主要工业有飞机制造、钢铁、造纸、化学、食品等,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设于此。

七、对外贸易

(一)外贸的国际地位

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但在经济上对外依赖程度小,对外贸易量一般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对外贸易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1.为美国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市场。

2.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

3.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4.通过增加出口,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危机。

(三)美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跟不上进口增长速度。

1.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约占出口额的80%,有机械设备、其它制成品、化工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矿产品主要是煤炭。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原料出口国;尖端技术和大型工业设备的出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2.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大。目前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原材料、食品、

轻纺产品。

(四)主要贸易伙伴

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日本、中国、中国香港、沙特阿拉伯、中国的台湾省及委内瑞拉。

(五)美中经贸关系

1.发展过程

2.双边进出口的商品结构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其他:旅行箱包、陶瓷、工艺品、土畜产品、化工产品等。

自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

3.美中相互投资

(1)从投资金额看,美国对华投资额比较大。(2)从投资项目看,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以生产性项目为主,且经营情况良好。(3)从投资企业分布看,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产业配套较完整的中心城市。

4.中美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中美贸易进出口不平衡。

(2)美方对中国出口管制不合理。

(3)美国至今不承认中国已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美国在政治上经常以“人权”、“台湾和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八、美国市场特点

1.市场容量大,进口商品范围广。

2.市场变化快,销售时间性强。

3.销售渠道复杂。

4.价格波动大。

5.非关税壁垒日益增多,法律、法规严格。

第二节日本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评价

(一)东亚太平洋岛国的区位条件

宗谷海峡,萨哈林岛(库页岛),先岛群岛的与那国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齿舞、色丹、国后、择捉。

日本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大阪府)和43个县。都、道、府、县均为一级行政区,以下为市、町、村。

评价:

1.由于它与具有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为邻,而与近代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的欧美各国远隔重洋,所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深刻,也较迟接受资本主义思潮,较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2.孤悬于大洋之中,国土狭小,人口众多,是近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以后,产生近乎疯狂的向外扩张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意识被鼓吹成为这个岛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3.岛国的地理区位给日本对外的联系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发展海空运输是这个国家对外联系的根本途径。

4.在战后世界和平环境下,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要靠亚洲和世界各地输入原、燃料,二要靠亚洲和尽可能大的世界大市场,三要靠本国的科技能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本在发展国家经济上的战略。

(二)海洋环境与日本经济

1.形成长而曲折的海岸线

海岸线长大近3万公里,同时形成许多优良港湾(黑潮暖流,三湾一海地区:东京湾、伊势湾、大坂湾、濑户内海),对日本的造船业、捕渔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等经济部门的发展都极为有利。

2.海洋性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春夏之交有梅雨期。海洋性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对日本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有利。

(2)海洋性的多雨气候,也为海洋岛国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

不利的方面:夏秋季节易受台风袭击,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3.海洋渔场

东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的西北太平洋大渔场的一部分。每年海洋渔业捕捞量居世界之首,对日本居民的食物构成和整个经济有很大影响。

(三)多山地形对日本经济的利和弊

北湾山脉,南湾山脉,在本州中部大断层带相汇,形成中央山结。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圣

岳”)位于中央山结南端。

1.多山地形使日本缺乏平坦、广阔的平原。

关东平原

(1)日本众多的人口大多集中在这些狭小的平原上,(2)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3)平地少也给工业和建筑用地造成困难,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陆。

2.地表崎岖,河流短促,水流湍急,多峡谷,多瀑布,不利于内河航运,但有利于水力资源的开发。

3.山地多,林地也多。

4.山地的地形和季风气流配合,形成丰沛的降水,一方面为工农业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另一方面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条件。

(四)地质环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火山活动

(1)火山土壤十分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和林业。(2)多温泉,可作为疗养的好去处。(3)火山活动的结果可以形成形态优美的火山锥和一些壅塞湖,从而构成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2.地震:“地震国”。

矿产资源贫乏,且分布零散,开采条件差。

二、居民和风俗礼仪

(一)人口和民族

1.26亿,人口平均密度320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占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1%。

民族构成,大和民族占99%。少数民族阿伊奴族人,主要居住在北海道地区。外来人主要来自朝鲜和中国。

大多数信仰佛教,部分信奉神道或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货币单位:日元(¥),国际标准代码:JPY,函电语言:英语。

(二)日本人的性格和风俗礼仪

1.性格

(1)日本人的性格内向,感情不易外露。

(2)日本人非常重视人际之间的信用关系。“言必行,行必果”。

(3)爱面子。

2.社交礼仪

(1)见面招呼方式

(2)称呼(San,Chan,Kun)

(3)交换名片

(4)衣着、仪表

(5)习惯喝茶(温茶,八成满),不宜敬烟

(6)爱用自谦语,善于贬己抬人

(7)其他(访问时间;交谈;合影等)

3.禁忌

(1)数字:忌4、9、6。

(2)颜色:忌绿色,不喜紫色,白色既代表死亡也代表纯洁,遇不幸事情惯用黑色或灰色;喜欢红色,昵爱黄色,红白相间和金银色相间颇受欢迎。

(3)图案:菊花图案不用于商品包装设计、商标或商业广告;忌讳荷花图案;商用花卉图案设计,避免设计淡黄色或白颜色的花卉图案;对装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商品很反感,十分讨厌金眼猫或银眼猫的图案;避免使用与日本民族文化冒犯的形态;大红大绿、金光灿烂的图案,不受欢迎。

喜爱樱花、乌龟、仙鹤以及松竹梅图案。

宴请: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

日本人口味爱甜、酸、微辣味;以米饭为主食;爱吃鱼类,尤为爱吃生鱼片;对绍兴酒、茅台酒极感兴趣。

饮食中礼仪忌讳: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得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

使用筷子忌讳有:忌把筷子直插饭中;忌用舌头舔筷子;忌用筷子穿插着食物往嘴里送;忌用筷子从菜中扒弄着吃;忌把筷子跨放在碗上面;忌用筷子剔牙;忌扭转筷子,舔取粘在筷子上的饭粒;忌拿筷子在餐桌上游寻食物;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拨食物。

(5)送礼:一般不宜出其不意地抢先送礼;所选礼物不可触犯其民族禁忌;一般不要在公开场合赠给日本人礼物;送礼时忌对象不分;避免送太贵重的礼物;忌用黑色、白色纸包装礼品;赠送礼品时应用双手奉上;收到日本人送的礼物,不要当场打开包装。

较好的礼品有:进口的苏格兰酒、白兰地、从机场免税商店买的冰牛排肉、免税的威士忌、电子玩具、金饰礼品等。

(6)包装:禁止用干草和秸杆做包装材料。

(7)谈判:必须明确地全权委托负责谈判的代表;尽量少派女性担任谈判代表;不宜选派太年轻的人担任谈判代表;不宜一人“舌战群儒”;切忌轻视日本人的开场白;切忌急于求成;切忌说“不”;切忌不了解、不适应日本人的“腹艺”;切忌忽略细节;切忌让日本对手知道自己离开的日期。

三、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经济基础脆弱,对外依赖严重

(三)资本高度集中与垄断

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业

(四)经济结构变化显著

(五)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

四、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一)国际环境

1.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原料和能源供应充足、价格低廉。

2.美国的支持和援助。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4.战后“关贸总协定”大力倡导贸易自由化,为日本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宽松的市场。

(二)国内环境

1.投资率高,设备更新快。

2.国防开支少,全国的财力、物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

3.重视教育,努力提高人才素质。

4.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充分利用本国质量高价格低的劳动力

6.大力紧缩政府行政费用支出。

7.充分发挥岛国特点和位置优势

五、主要产业部门的生产与分布

(一)工业

日本的工业具有“临海性”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区,素称“太平洋带状工业带”,分为京滨、名古屋(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区。

1.钢铁工业

铁矿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智利等国,废钢和焦炭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生产能力大,技术先进。

主要集中在阪神、京滨、濑户内海沿岸、北九州及中京等五大工业区内,其中坂神是最大的钢铁工厂基地。

2.汽车工业

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产量1000万量左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主要输往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丰田、日产、本田、东洋、五十龄、三菱六大公司。

日本汽车生产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工业带,其中中京、京滨两个工业区是两大生产基地。丰田市是其“汽车城”。

3.造船工业

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主要造商船,80%用于出口。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和钢铁工业基地,其中长崎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中心。4.电子工业

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产品种类多,成本低,质量好,竞争力强;不同时期生产的重点不同。

主要集中在京滨、阪神两个工业区内,九州是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硅岛)。

5.纺织工业

目前以纯天然织物为原料的纺织品为主,主要集中在从东京到大阪的狭长地带和日本海沿岸的富山湾附近,主要中心有名古屋、大阪、京都、静冈等地。

(二)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1.海洋运输

1998年拥有的商船吨位仅次于巴拿马(9820万吨),为5599万吨,世界第二大海运国。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三位。

2.铁路运输

技术设备与管理水平先进,铁路电气化率在50%以上。

3.航空运输

日本是世界航空枢纽之一,客、货周转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最大机场为东京的成田和羽田国际机场。

4.公路运输

现有公路1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69公里。汽车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五、日本的对外贸易

二战后,以“贸易立国”作为基本国策,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最大贸易顺差国,最大债权国。(一)进出口商品结构

进口商品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主要有:石油、煤、铁等工业原、燃料和食用农产品,其次是纤维性原料、机械类商品。

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大,出口商品比较集中,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出口商品有:机械及运输设备、金属制品和化学产品。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

对发达国家出口略高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发达国家的进口略低于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

北美和除西亚以外的亚洲其他国家是两大出口市场,其中美国居第一,中国香港第二,中国

大陆第三,德国第四。

最大的进口国是美国,其次是中国,第三是中东各国,第四是澳大利亚。

(三)中日贸易

日本已成为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

我对日出口主要有: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粮油食品等。

从日进口主要有:机电产品、贱金属、化工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

六、主要城市和港口

1.东京(Tokyo):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巨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东京港主要为进口服务,以进口食品、木材为大宗;出口多走川崎、横滨两大港,以出口收音机、录音机、事务用机械为主。羽田和成田国际机场。

全国最大工业城市;商业(银座)、金融发达;集中全国1/3的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等)。

2.横滨(Y okohama):日本第三大城市与工业中心,第二大港,年吞吐量近1.2亿吨,进口以石油、煤炭为主,出口以船舶、汽车、收音机、电视机、纺织品为大宗。

TEU:twenty-foot-equivalent unit

3.川崎(Kawasaki):主要为工业服务,尤以进口原油、矿石和焦炭著称。

4.千叶(Chiba):以钢铁、炼油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进口货物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工业原燃料为主。出口货物以汽车为主,其次是钢铁、有机药品等。港口年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

5.名古屋(Nagoya):港阔水深,全年内可作业。出口汽车、钢铁、陶瓷、机械,进口棉花、羊毛、粮食、木材、煤、铁矿石等。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港口年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

6.大阪(Osaka):日本第二大城市,也是日本重要外贸港口,进口货物以煤、铁、铁矿石为主,出口以钢铁、金属制品、家用电器、工艺品为大宗。

彩虹市

7.神户(Kobe):日本最大海港,也是日本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为1.5亿吨左右。进口货物以成衣、棉花、石油制品为主,出口货物以合成纤维制品、机械、钢铁、塑胶等为主。

与我国天津港结为姊妹港,其中新港码头的第一码头专供中国航线使用。

七、日本的市场特点

(一)市场竞争激烈

(二)对商品要求高

(三)“用户第一”,重视售后服务

(四)流通渠道复杂

(五)市场相对开放第三章德国

一、德国的自然条件

(一)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35.6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部,地处西欧通往东欧,北欧通向南欧的陆路交通十字路口;陆上与9个国家接壤;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连接两海。

地势南高北低

1.南部为阿尔卑斯山麓和前沿地带:楚格峰,巴伐利亚高原。

2.中部块状山地

3.北部地区为北德平原:属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其南部与中部山地交界地带是肥沃的黄土

带,为全国最重要的农耕区。

(三)气候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向温带大陆性过渡型气候

(四)境内河网密布,内河运输发达

莱茵河:美茵河、内卡河、摩泽尔河和鲁尔河等支流。

多瑙河:发源于黑林山,向东流经9个国家,注入黑海。

莱茵-美茵-多瑙运河

易北河:源于捷克与波兰边境的苏台德山脉,注入北海。

(五)矿产资源

以煤、钾盐、磷、铀等为主。

硬煤:鲁尔区和萨尔区;褐煤:东部最多,莱茵河以西、鲁尔以南也不少。钾盐:中部汉诺威附近;磷矿:波德平原南部边缘。

二、居民和风俗习惯

(一)居民货币名称:德国马克(已引入欧元),国际标准代码:DEM。

人口8200万,平均人口密度达222.7人/平方公里;分布较均匀,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化严重。

大部分为日耳曼族,少数丹麦族和犹太族。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风俗习惯

1.德国人勤劳、爱整洁、善美化,素有“洁癖”之称。

2.待人讲究礼貌,严肃拘谨,诚实可靠,并十分好客。

3.喜爱文体活动,特别喜欢徒步旅行。

4.普遍嗜好喝啤酒。

5.极重体面,注重形式,从事商务时一般都穿三件套西服。

6.谈判时准备工作充分,一般不会作处重大让步,缺乏灵活性。

7.做生意不玩花招,重信誉、讲实效,开门见山、不喜欢闲聊。

8.对商品较挑剔,要试销后再成交。

(三)禁忌

1.数字:忌13(星期五),喜欢3和7。

2.颜色:绝对避免使用墨绿色,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及褐色;喜欢黑色、灰色,南方人偏爱鲜明的色彩。

习惯用色彩表达味觉:甜味用橙色,酸味用绿色,苦味用黑色,咸味用青色。

3.图案:法律禁止使用类似纳粹或其军事集团的任何符号和图案;避免使用宗教性的标志图案和镰刀、锤子图案;讨厌菊花和蔷薇花图案;不欢迎中国传统的山水图案、仕女图案及大红大朵图案。

喜爱矢车菊(国花)和白鹤(国鸟);喜欢见到抽象型的图案,礼品包装经常使用圣诞花图案;酒的标签上喜欢使用小花、野花、山花、玫瑰花及麦穗的图案。

4.物品:忌讳核桃。

5.宴请:忌食核桃,不大吃鱼虾及海味,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讲究葡萄酒的饮法。6.送礼:忌以核桃作为礼品;不要送菊花、玫瑰和蔷薇;送酒忌送葡萄酒。注重礼品的包装,但不用白色、黑色和棕色的包装纸,也不用彩带系礼品。

7.其他:拜访德国客户要事先预约;切忌过问德国商人的年龄、工资、信仰、婚姻状况等问题;忌说恭维话;忌讳4人交叉式谈话,谈话时目光不要盯视他人;不宜在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约会;切忌急于求成;切忌轻易作出让步。

二、经济特点

(一)西欧头号经济强国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学院 级专业《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问卷部分) (闭卷120 分钟) 学号: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欧洲主要国家与首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莫斯科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新德里 D.葡萄牙-里斯本 2.美国目前最大的港口是: A.波士顿 B.休斯顿 C.洛杉矶 D.纽约 3.下列不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韩国 D.印度

4. APEC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5.世界上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 印尼 C.巴西 D. 美国 6.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D.里海 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是: A.沙特阿拉伯 B. 印尼 C.美国 D. 巴西 8.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货物不包括哪一类: A.农产品 B.原油 C.纺织品 D.玩具 9.当前,德国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人口多 B.种族主义 C.人口老龄化 D.移民多 10.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 A.东京 B.京都 C.名古屋 D.大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1.世界三大经济重心区是指; A.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盟10+3贸易区 2.日本四大传统工业区包括: A.北九州B.四国C.京滨D.阪神 3.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 交通因素 C.政治和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4.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主权 D.拥有确定的领海 5.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峡是: A.龙目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

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最新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 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政治及风俗习惯。 ( x ) 3. 国际贸易地理具有单一性、地域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 x ) 4.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边缘性学科,适用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 )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 ) 四、问答题 1.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并说明其学科属性及其特点? 2.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哪些学习方法? 4. 请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 赵苏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___和___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1. 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2.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___、___和___三大特点。 (2. 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最形象、最直观的方法是___.( 3. 地图法) 4.15至 16 世纪的___大发现,使地理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4. 地理) 5.17 至 18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从___社会进入___社会。 18 世纪以后,___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5. 封建资本主义美国) 6.《山海经》成书于___时期.( 6. 春秋) 7.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__,研究的重点是____对商品流通的空间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 (7. 商品流通分布及组合空间特征、地理环境) 8.贸易地理学是一门兼有___科学和___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 (8. 自然社会) 9.____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9. 政治) 10.经济地理环境是大量地、直接关系到____的构成和____的地区分布。(10. 商品贸易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学科是( 1.B ) A.国际贸易地理学 B.国际贸易 C.世界经济 D.宏观经济学 2.研究国际贸易的生产和交换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理格局的学科是( 2.C ) A.国际贸易学 B.世界经济学 C.国际贸易地理学 D.国际市场营销学 3.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内容由于吸收了国际贸、世界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内容因此它具有(3.A ) A 综合性 B.差异性 C.地区性 D.广泛性 4.研究各国(地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及规律,这是国际贸易地理的( 4.B ) A. 综合性 B.区域性 C. 广泛性 D. .差异性 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商品生产和交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感想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学还须重视其社会性特征。在任何社会,商品流通的地域分布及其组合都是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处于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比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更加直接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利益。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在经济科学中,与经济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所考察的内容之一是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市场的供给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变动及其与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规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的作用。故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重要意义。反过来,由于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动)互为影响。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也被经济地理学家用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 一、课前介绍 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 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 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 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

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点和变化。 纵观个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状况,可以发展四种制约因素(或条件): 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 ③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④社会经济基础。 2、分析世界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分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进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劳务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原因。 具体来说,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各区域、和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与对外贸易形成的发展条件、历史过程、现状特点等,从而揭示区域之间的不同规律。例如对日本、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的研究,对亚洲“四小龙”的研究等都是立足于区域特点和差异分析,揭示国际贸易经济贸易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特点,这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三、扩充内容——亚洲“四小龙”介绍

2021年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总论)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5、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世界各国中人口1亿以上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7、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8、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9、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四方面反映。 10、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 1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12、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3、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4、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极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5、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 16、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7、俄罗斯、巴西、加拿大3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利、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 本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美国。 18、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19、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 古希腊, 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0、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则是长安。 21、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22、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核心 (二)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和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巨系统中的主体与中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和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②人类利用自然的农业阶段; ③改造自然的工业化阶段; ④人和自然共生阶段。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的中心内容:共生思想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一、社会地域分工的规律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地域分工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个特殊的变种,是由各国间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商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源泉 (一)生产要素多样化的新特点 (二)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 (三)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贸易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环地中海贸易中心区及其演变 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 ⑴地中海贸易区; ⑵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⑶罗斯贸易区(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 ⑷汉萨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⑸不列颠贸易区。 亚洲的主要贸易区有: ⑴东亚贸易区; ⑵东南亚贸易区; ⑶南亚贸易区。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 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由局部向全球发展 (一)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二)大机器生产引发了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联系内容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国际贸易地理 《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 姓名:袁成鹏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009 学号:100520236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 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和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绪言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 (1)同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2)同地理学及其某些分支学科联系密切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地域性 这一属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理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世界各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实力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结构和战略态势。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对国际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 2.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3.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二)基本任务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三大任务:文化教育任务,理论研究任务和实践及应用任务。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法、图表法、文献资料法、相关分析和类比法及地图法等,现代方法主要是数理方法、系统方法、计算机方法等。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所谓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相邻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1.经纬位置: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座标点表示的空间位置叫经纬位置。经纬位置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纬位置可以影响各国各地区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中农业生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影响消费市场和商品的包装。 (3)使港口的封冻期长短不一,影响对外贸易运输。摩尔曼斯克 (4)经度位置不同,使各国各地区时间不同。经度每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自然地理位置:以地球表面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表示的空间关系,叫自然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主要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降水条件和某些生产条件。 3.经济地理位置:以地球上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如铁路、公路、工业中心等表示的空间关系。 (1)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对贸易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加速或延缓作用。以天津港和秦皇岛港的发展为例。 (2)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以新加坡为例。 4.政治地理位置:指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政治地理位置更能直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制定单位:经济学院 制定人:何金旗 审核人:郎永峰(系主任) 编写时间:2011年8月

一、课程信息 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课,2个学分,共计划32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布局的规律,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分布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和研究它们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各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状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经验,为健全和拓展我国市场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文献阅读及讨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与国际关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与分布,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世界煤炭分布和贸易格局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世界旅游贸易的主要形式,旅游资源的发开发与利用;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世界海运港口、口岸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世界铁路分布与大陆桥运输线;各地区经济贸易大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历程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确定贸易活动安排;三大经济区域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根据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贸易格局,讨论我国应如何改革、完善现存的贸易制度、方式和策略;根据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各洲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各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及潜在的发展机会;能运用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

国际贸易地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15*2分) 1.()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定性与定量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地理大发现是在() A.12-13世纪 B.13-14世纪 C.14-15世纪 D.15-16世纪 3.()直接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一国进口商品数量以及各种商品消费比例。 A.人均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经济周期 D.国家类型 4.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 A.xx B.xx C.xx D.xx 5.下列组织的总部分别设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华盛顿的是()A.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C.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6.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位于()与()之间。 A.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 B.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 C.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岛 D.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 7.斯图加特是()的xx。 A.xx B.xx C.xx D.xx 8.()被称之“啤酒之都”。 A.汉堡 B.佛罗伦萨 C.慕尼黑 D.巴塞罗那

9.美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复杂,大西洋水系主要包括康乃狄克河、哈得森河和()。 A.科罗拉多河 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 D.育空河 10.()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A.xx B.xx C.xx D.xx 11.()是xx面积最大的xx。 A.苏黎世 B.伯尔尼 C.马赛 D.布宜诺斯艾利斯 12.()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空运港口和商业中心,也是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A.xx B.xx C.威尼斯 D.xx 13.享有“欧洲门户”和“郁金香王国”之称的国家是()。 A.法国 B.阿根廷 C.哥斯达黎加 D.荷兰 14.()是马塞诸塞州的首府,美国东北岸的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凯尔特人篮球队的所在地。 A.xx B.xx C.xx D.xx 15.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A.梵蒂冈 B.哥伦比亚 C.智利 D.刚果金 二.填空题(30*1分) 1.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 2.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法系主要有()法系和()法系。 3.四大文明古国是()、()、()和()。 4.世界上最长的xx是()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