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河水库库区岩溶渗漏分析
水库岩溶渗漏勘察技术要点探述李春林

水库岩溶渗漏勘察技术要点探述李春林发布时间:2021-08-16T13:28:12.10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李春林[导读] 岩溶渗漏勘察是水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1摘要:岩溶渗漏勘察是水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影响水库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水库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因此应加强对岩溶勘察技术的研究,准确掌握勘察技术要点,对水库工程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条件以及岩溶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精确的勘察测量,从而为水库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库工程;岩溶渗漏;勘察技术;技术要点水库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对于促进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水库工程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多水库工程选址在岩溶区域。
但在岩溶地质开展水库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一旦有岩溶渗漏问题存在时,将给水库工程结构以及运行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应高度重视水库岩溶渗漏勘察工作。
在水库岩溶勘察工作中应准确掌握各项勘察技术要点,积极应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对水库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岩溶发育程度等进行详细全面的勘测,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岩溶渗漏现象存在,从而为科学分析岩溶渗漏对水库工程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参考数据。
一、水库岩溶渗漏勘察工作主要技术路径分析在开展水库工程岩溶渗漏勘察工作时,应首先对水库区域的地质地形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并通过岩溶情况调查以及地质水文测绘技术对水利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地质结构特征等进实地勘察,以准确掌握该区域内岩溶断层、含水层以及隔水层等分布情况,并对岩溶发育规律、可能存在的岩溶渗漏范围、途径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初步划定勘探工作的重点区域,并合理选择勘察技术方法,以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
然后应按照确定的勘察技术方案应用溶洞调查、钻探测量、地球物理勘测、现场试验等勘察技术有序开展勘察工作,以全面掌握水库岩溶数据信息,并根据勘察结果科学运用化学分析、动水分析、温度场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区域岩溶是否存在渗漏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出具勘察报告,为岩溶渗漏处理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该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镇附近,周边绿化较好,较大的库区水面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开发利用,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但水库由于近年来开发利用,对库区进行清淤,导致水位下降明显,基本维持死水位上下,显然渗漏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基本情况该水库总库容32.8万m3,控制流域面积19km2,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8mm。
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51m,坝顶平均宽4.0m,坝顶高程120.30m,最大坝高7.8m,坝顶设有防浪墙,防浪墙高0.3m,宽0.5m。
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无护坡;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3. 6、1:4.3,在118.18m高程处设有5.0m宽马道;下游坝坡坡比为1:2.3。
坡脚无排水棱体,坝基未设粘土截水槽。
水库下游沼泽化严重。
为彻底摸清水库渗漏原因,在水库坝顶布置钻孔4个,在库区东侧边坡布置钻孔3个,在库区内布置钻孔2个。
主要揭露地层有元古界滹沱群东冶组(Ptdn)白云岩,第四系下更新统冰碛(Q1gl)粘土、泥砾,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残积(Q2-3del)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al)壤土、中砂、砾砂、砾石等,第四系人工堆积(Qs)素填土。
通过本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其渗漏原因有两个: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库区岸坡地基渗漏。
2.1 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坝基上部的中砂、砾石层,下部的全、强风化岩体多具中等透水性,局部破碎带密集,可达中等~强透水,由于库区壤土淤积层被人工清除(相对隔水层被破坏),致使上述岩层形成多条透水带与库区水相连,形成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
钻孔初见水位多位于上述岩层中以及水库下游沼泽化现象严重也说明了这一点。
2.2 库区、岸坡地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由于水库西北为丘陵区,岩体裸露,风化程度高,东南为冲洪积平原,多为壤土,表层为耕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推测库水有可能依据地势高差通过渗漏通道流失。
鄂西南岩溶地区几个水库渗漏的教训与反思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岩 溶;水库渗漏 ;经验 教训
中图分类号 :T 67 3 2 622 V 9 . ;P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1 (OO O 0 5 0 6 1 2 1 2 L )5— 40— 4
收 稿 日期 :2 l 0 OO一 7—1 ;改 回 日期 :2 1 O 0 5 0 0~ 8— 9
作者简介 :陈汉宝 ( 9 1 ,男 ,教授 级高 级工 程 师,注册 岩 土工程 师 ,硕 士 ,水 文地 质专 业 ,从 事水 利 水 电勘 测技 术管 理 工作 。 16 一)
E —mal c h 31 @ sn .c m i: h b 8 ia o
岸导流洞等建筑物组成( 1 ; 图 ) 电站装机容量为 2× 5 断是沿右岸岩溶管道发生的集 中渗漏。渗漏时水库水 2 4 . 上下游水头差 约 4 。发生如此大的 6m M 年发电量为 1 44 k ・ ; W, 6 2 万 W h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位为 6 64m, 渗漏 , 使水 库无法 正常 发挥效 益 。 640 ( 6.0m 黄海高程) 总库容为 1 2. 万 m 。 , 33 9 该 处原 为引水 式 电站 , 工期 间将 原 引 水 渠 改 为 施 坝 址为 “ ” V 型峡谷 , 两岸 山坡 陡峻 , 河流 自北西 流
洞 身 2 5I 处发 现有 一溶 洞 ( D 5 , 洞垂 直 导 涵方 1 I T R 3 )该 向发育 , 宽 1 5~ . l呈囊 状 , 洞 . 2 0 I, l 可见 高 度 达 1 5 m,
本业水库扩建工程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渗漏分析

( Q ) 、 第 四系坡 、 崩积 ( Q “ ) 、 崩积( Q ) 、 冲洪 积层 ( Q ) 及人
工堆 积( Q ) 。 பைடு நூலகம்
库区水文地质 条 件较 复杂 , 地下 水类 型 可 分 为基 岩 裂 隙潜
1 库 区基本 工程 地质 条件
… -… … ,… t … ,… , … ,… , …
岩性 的基础 上 ,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 , 结合勘查及试验资料分析认 为 , 扩建工程未形成贯 穿库外 的导水构造及 溶蚀通道 , 库 区与低邻 谷 之间存 在雄厚的阻水河间地块 , 扩建 水库库水 向外渗漏 的可能性小 , 具备扩建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键 词 : 岩溶 , 低邻谷 , 库区, 渗 漏 中图分类号 : T V 6 9 7 . 3 文献标识码 : A
程质量 。 3 ) 终压 完成 立 即覆 盖 , 表面 须 湿润 ( 需 要 时 洒 雾 化 无 压 力 参 考 文 献 : 水) , 防水土工布塑料 膜在 上 , 土工 布用水 湿透 ; 透 水土 工布应 始 f 1 ] J T G F 8 0 1 -2 0 1 2 , 公路 工程质量检验评 定标准[ s ] .
绿岩脉 ( v ) 在坝址 附近出露 , 库 区 地 表 还 广 泛 分 布 第 四 系 坡 积 层
库 区周边经 济发 展 , 加之 近年云南 干旱 少雨 , 原 有库 水 已无法 满
足周边居 民的生 产生 活用水 , 为缓解 这一矛 盾 , 需扩 建原 水库 以 增大灌溉面 积和供水 范围 , 扩建水库 坝址位 于原水库 坝址下游 约 2 0 m, 拟建 坝 高 4 6 . 7 m, 坝顶 长 度 1 3 6 . 2 0 m, 库容 约 1 5 9 . 6 6× 1 0 m , 水 库迥 水长约 1 . 2 k m, 正常蓄水位 1 9 7 7 . O 0 m。
兴义市某水库库首左岸岩溶渗漏问题分析及评价

兴义市某水库库首左岸岩溶渗漏问题分析及评价夏延檐;肖胶【摘要】从该水库库首左岸的地表、地下岩溶发育形态分析入手,结合钻孔地下水位统计以及库水位与大海子流量的相应关系,分析该区岩溶发育特征以及可能的渗漏形式和可能的渗漏路径.结果表明,库首左岸存在一个长约1.2km,宽约500m的地下水低槽带,为可能的渗漏路径;大海子流量与库水位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且流量大于水库允许渗漏范围.【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岩溶;库首渗漏;库水位【作者】夏延檐;肖胶【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3+2该水库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距离市区38km。
水库于1999年建成坝高为70.5m的细石混凝土块石双曲拱坝,现拟将在原坝基础上加高17.7m改造为重力坝,正常蓄水位由1 225m抬升到1 242m,水库库容由4 710万m3增加到9 860万m3。
水库主要功能是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
1.1 地形地貌研究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山脉多呈长条形分布。
两岸山峰标高多在1 500―1 900m之间,河床平均比降12.8%,河谷呈“V”字形峡谷,两岸地形陡峭,坡度约30°―45°,属于低中山岩溶峡谷地貌[1]。
库首左岸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地貌上则体现为因溶蚀破坏而成的典型峰从洼地地貌,有些洼地连接成长条形岩溶谷地;库首右岸岩性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为主,属于构造侵蚀、溶蚀深切山地地貌。
1.2 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及下统的白云岩、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在库首一带主要出露地层为:①三叠系个旧组第一段第二层(T2g1-2)的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隐晶-细晶灰岩;②三叠系个旧组第一段第三层(T2g1-3)的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含泥质白云岩;③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一层(T2g3-1)的中至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含泥质灰岩的不等厚互层,以含泥质灰岩为主;④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二层(T2g3-2)的中至厚层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⑤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三层(T2g3-3)的中至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⑥三叠系个旧组第四段(T2g4)的厚层至块状白云岩。
一种水库渗漏位置检测的方法与分析

一种水库渗漏位置检测的方法与分析王怀胜【摘要】介绍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吸附法检测水库渗漏位置方法的原理及过程,并结合水库工程实例,探讨、分析了水库渗漏位置,为治理水库渗漏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水库渗漏;同位素;检测法【作者】王怀胜【作者单位】十堰兆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81某水库位于湖北省郧县南化塘镇西南 2 km、汉江支流滔河流域的上游,是 1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总库容 7 160万 m3,有效库容 6 020万 m3。
该水库位于石灰岩地区。
1989年建成蓄水后,在溢洪道左侧 360m高程处逐渐形成一片渗漏区,1994年渗漏量加大。
水库水位在 391~392 m较高水位时,这片渗漏区的渗漏量达到 120 L/s。
同时,A号测压管有冒水现象。
渗漏的存在对水库安全运行有潜在的威胁,并影响水库的验收。
为处理水库渗漏,该水库管理处先后进行了 4次灌浆处理,灌浆范围集中在右岸坝肩小山头和溢洪道上。
为彻底治理这片渗漏区,水库管理处委托并会同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用同位素示踪剂吸附法对该水库部分库区进行了渗漏检测,本次检测使用的同位素是钪 -46(46 Sc)作为示踪剂。
(1)检测原理。
将已溶解的金属放射性同位素溶液装入料桶内,加水稀释,制成了含有放射性正离子的示踪剂。
把示踪剂喷射到库区待测区域,放射性正离子在水中扩散,在库底上方就形成了一层放射性云状物。
在渗漏区,入渗水流挟带着云状物中的正离子流动。
在入渗口,示踪剂正离子被库底的土壤吸附,停留在土壤表面上。
这就使该点的核辐射强度高于周围环境的辐射量。
渗漏愈严重的部位,被吸附的正离子积累就愈多,核辐射强度就愈高。
再用核探测器在库底进行逐点扫描,找出计数率高的点,就可以准确地测定水库的渗漏位置。
鄂西南岩溶地区几个水库渗漏的教训与反思

鄂西南岩溶地区几个水库渗漏的教训与反思陈汉宝;李瑞清;刘贤才【摘要】总结湖北几座位于岩溶区的水库渗漏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十分重视前期勘察和分析工作,不要放过疑点.对于强岩溶化地层,不能单纯采用钻孔压水试验成果(透水率)来评价岩体的渗透性.要设计切实可行的防渗处理措施,并且把握处理的时机,尽可能在蓄水前完成.原则上在水库蓄水前应封堵库内可能引起渗漏的溶洞、平洞、导流洞、导涵等,隔断库水与岩溶管道的水力联系.【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4页(P450-453)【关键词】岩溶;水库渗漏;经验教训【作者】陈汉宝;李瑞清;刘贤才【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4;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4;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3+2%P642.251984年本院开始对宣恩龙洞水库的地质勘察工作,该水库位于强岩溶地区,存在库区向邻谷渗漏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岩溶调查和大量联通试验及分析计算,最后以分水岭地下水位确定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50 m,并于1990年成功建成蓄水,打破了过去认为鄂西南强岩溶地区不能建库的“禁区”。
以后相继建成利川长顺电站、建始小溪口水库、宣恩洞坪水库、狮子关水库、咸丰朝阳寺水库、小河水库、恩施老渡口水库、长阳招徕河水库等一大批水库电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主要是在前期勘察中忽视了最基本的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尤其是对于可能产生渗漏的疑点重视不够,或者防渗措施及时机处理不当。
近年来几个位于岩溶区的水库首次蓄水就发生严重渗漏,如建始县野三河水电站、长阳县招徕河水电站、宜昌市西北口水库、五峰县麒麟观水库电站、恩施市老渡口水库电站等,引起笔者的重视和反思。
野三河水电站位于恩施州建始县、清江左岸支流野三河,枢纽主要由碾压混凝土双曲薄拱坝(最大坝高74 m)、右岸长发电引水系统、气垫式调压室、地面厂房、右岸导流洞等建筑物组成(图1);电站装机容量为2×25 MW,年发电量为16 424万kW·h;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64.00 m(黄海高程),总库容为1 923.3万m3。
某山区水库的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实; 第③层 : 岩性为第 三系 泥岩 、 砾岩 , 产状: 7 O 。~8 0 。 N W
/4 0 。~ 5 0 。 , 节理 裂隙不发育 , 属弱透水层 。
部, 岩体较破碎 , 加之施 工机械 的斗齿也 可能产 生接触 面 岩体的松动。另外 , 防渗墙 施工 中槽 孑 L 底 部 的残渣 未 能 有效清除干净 , 防渗墙墙 身厚度 较溥 , 产生局部 墙 的底 部 与基础结合 紧密程 度差 。初 步分 析认 为 , 地下 水 由高 向
对有岸 防渗墙 河床 端渗 水点 进行 观 察和 测量 , 含水
层岩性为砂卵砾石层 , 透水性较 好 , 下部 为相 对 隔 水 的 泥
坝右岸为一较大的洪积扇 地形 , 洪积扇 由西 向东 倾斜 , 岸
坡坡度一般 2 5 。~ 3 5 。 , 右 岸 坝 轴 线 略 偏 向 洪 积 扇 轴 线 的 北部 , 洪 积扇 的 上 部 为 簸 箕 形 基 岩 出 露 的 山 梁 。
第2 0卷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水f t . 4 科 技 与 经 济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nc y S c i e n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a nd Ec o n o my
V0 1 . 2 0 No . 3 Ma r .. 2 01 4
含土 砂 砾 石 层 , 土黄 色 , 厚度 一般 为 3 . 0~ 5 . 0 m, 相 对 密 度0 . 7 2 , 渗 透 系 数 为5 . 0×1 0~ c m / s , 属强透水层 , 结 构 密
3 防 渗墙 后 渗 水 的 来 源
根 据 坝址 勘 探 资料 , 基 岩 强 风 化 层 厚 度 3~ 5 i n , 防 渗 墙 底 一 般 深 入基 岩0 . 5 n l , 防 渗 墙 基 础 处 于 强 风 化 层 的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三 河 水 电站位 于 湖 北 省建 始 县 与 巴东 县 交 界 的野 三河 中游 。 坝址地 处建 始县 高坪镇 麻扎 坪峡谷 段 ,
系清 江左岸 一级 支流 , 源 于 巴东县 绿 葱 坡镇 的天 扇 发
1 库 区地质条件
1 1 工程地 质条 件 .
坪, 中下游 为 巴东 、 始 两 县 的界 河 , 建 于建 始县 花 坪 乡 的野 三河 口汇入 清江 , 全长 6 m, 差 142 3m, 6k 落 8 . 流
Ab t a t: The c r o t r c r ng s v r 0% o Ye a he e e v i a e . A l r e mo n o k r t sr c a b na e o k a e o e 8 f s n r s r o r r a a g a u t f a s g o o i — y r g o o i n e tg to a y t ma i a l s s r c r i d u o i o t t rt pa s g s fo e l g c h d o e l g c i v s i ai n nd s se tc nay i a e a re o t t fnd u he ka s s a e r m Ye a he r s r o rt he n i hb u i g rv rv le sb a i u a .The k r tde eo n a i h c e ut s n e e v i o t e g o rn i e a l y y v ro s me ns a s v l pi g l w s c e k d o .
肖爱 明 , 叶运 华
( 湖北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 院, 湖北 武汉 4 06 ) 3 0 4
摘要: 野三河水电站水库, 区内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率达 8% 以上。 0 针对库区左 、 右岸河问地块可能存在的岩溶渗漏问
题, 进行 了大面积的调查 , 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 , 从岩溶 系统分析 , 明了库 区岩溶发育规律 。 查
工程 区内地层 出露 比较 齐 全 , 志 留系 至第 四系 从
皆有分 布 , 仅缺 失 泥盆 系下 统 、 侏 罗 系 上统 地层 。 及 库
水 库 回 水 长 度 85 m。 坝 址 处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 k
1 . s 最大坝 高 7 装 机 5 3 2m / 。 4m, 0MW, 年平均 发 电 多
关键 词 :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岩溶; 渗漏; 野三河水库 中 图分 类 号 :6 2 2 P4 .5 文献标 志码 : A
Ana y i n ka s s a s i s nhe Re e v i r a l s s o r tpa s ge n Ye a s r ora e
21 0 0年第 4期
2 1 0 0Nu mb r4 e
水
电 与 新 能 源
总第 9 O期
T t lNo 0 o a .9
HYDROPOW ER AND NEW ENERGY
文章 编 号 :6 1—35 (0 0 0 17 34 2 1 )4—0 1 —0 04 4
野 三 河 水 库 库 区岩 溶 渗 漏 分 析
XI AO m i Ai nD s nIs tt o t osra c H b in et a o i i ei ntue f g i Wae C nevn y& H do o e , h n40 6 , hn ) r y rp w r Wu a 3 0 4 C ia
中低 山, 河谷深切, 其形态多呈“ ”形或 “ ” V u 形峡谷 ,
谷坡 陡峻 , 多悬崖 峭壁 。
狮子 坪地下 厂房 等组 成 。 水库 正 常蓄水 位 64m, 定 6 额
水 头 2 6 5m, 应库 容 1 3 7 . 相 5×1 死水位 6 5m, 9 0m , 3
53 7k 水 能理论 蕴藏 量 7 9 W。0 2 . m ; 710k 4 0I n高程 以 下 为清江 水布垭 水库 淹 没区 。
野三河 水 电站 由混凝 土拱坝 、 右岸 发 电引水 系统 、
斗、 落水 洞 ( 水 洞 、 坑 、 河 进 口 ) 暗 河 天 窗 、 消 天 暗 、 伏 流、 溶洞 、 岩溶 泉等 多种 岩 溶 形 态 。 区两 岸 多 为延 绵 库
域 总面积 10 2 4 k 其 中 :0 9 . m 。 4 0 m高 程 ( 淞 高 程 ) 吴 以上 河 道 长 3 . 2 k 落 差 12 5 3 m; 域 面 积 9 1 m; 9 . 流
野三 河为 清江左 岸 一级 支 流 , 区为 溶蚀 侵 蚀 中 库 低 山峡谷 地 貌 , 山脉 展 布方 向为 北 东 一南 西 向 , 区 库 两 岸高程 6 0 ~ 120 m。 库 区碳 酸 盐 岩分 布 广泛 , 0 0 水 其 岩溶形 态及 特征 主要有 岩溶槽 谷 、 蚀洼 地 、 溶 溶蚀 漏
区出露地 层 主要 为 二迭 系 、 三迭 系碳 酸盐岩 类 。 水库 区
构 造形迹 以褶 皱 、 断裂 为 主 。 要 褶皱 有 红 岩寺 向斜 、 主
量 16 .5×1。 W ・ 。 程规 模 为 Ⅲ 等 中 型工 程 , 0k h工 挡 水建 筑 物 为 Ⅲ 级 , 电引水 系统 和 电站 厂 房 均按 Ⅲ 发 级建 筑物设 计 。 中根 据 实 际调研 资料 , 库 区左 、 文 对 右
Ke o d y w r s:e i e rn e l gc c nd to ng n e i g g o o i o ii n;hy o e l g c c n iin;ka s ;l a a e;Ye a he Re e v i dr g o o i o d to rt e k g s n s r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