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

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是,经济活动不仅受到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的影响,还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因此,研究经济行为的制度安排和运作规则,较为全面地描绘和分析市场机制、权利制度和企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主张,经济行为的制度安排是产生经济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制度环境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进而影响市场效果。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下:1. 产权理论产权制度是构成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将产权界定为对各种可交易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的摆脱搅乱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准确的产权可以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竞争和创新。

2. 契约理论契约是市场经济和组织效能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契约代表了就当事人如何协商并合作来完成交易所必需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契约安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合作行为。

3. 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实现一个交易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包括信息搜索、协商、合同撰写和执行等环节。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环境。

如果交易环境复杂难以把握,交易费用必然较高。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中国,随着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也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启示: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保护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之一。

如何做到产权保护的严格与有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新政 治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

新政 治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
《新政治经济学》 (第05讲) 选民与政党理论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选民与投票理论 (一)选民的行为:理性选民理论 (二)投票规则与权力指数 (三)投票悖论 (四)投票联盟与投票交易 (五)代议民主制下少数人“剥削”多数人 二、政党行为与政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行为动机的经济学解释 (二)两党竞争模型 (三)多党制与多党联盟模型 三、选民与政党的关系
3
5.7 10.7 15.4 20.1 23.9 27.7 30.2 32.4 35.2
5
7.8 14.6 18.3 25.5 29.9 32.5 36.7 40.8
7
8.4 15.9 21.5 25.8 30.5 36.7 39.5
9
8.9 15.6 23.0 28.4 34.2 37.8 41.8 46.4
甲 乙 丙

A > B > C B > C > A C > A > B
先表决A和B;再表决“A和B的胜出者”和C。 或者其他顺序。
甲 乙 丙 丁 A:9
A(3)> B(2)> C(1) B(3)> C(2)> A(1) C(3)> A(2)> B(1) A(3)> B(2)> C(1) B:8 C:7
11
8.5 15.1 25.1 29.4 34.3 38.6 42.1
13
7.3 14.7 22.4 28.1 34.1
15
7.4 15.5 25.3 29.8 35.9
17
8.4 17.3 23.7
19
8.0 16.9 23.9
21
8.9 17.2 24.8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_孙绪娜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_孙绪娜

理论综述资料通讯2007年第7、8期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孙绪娜(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提要: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的基本内容是用经济研究制度现象。

现在已经有人把它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列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试图揭示制度的起源和演化、制度的性质与功能以及各种制度具体的经济后果,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种学科。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科斯制度学派新自由主义思想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新”制度经济学,分别是以加尔布雷思、谬尔达尔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及以科斯、诺思等为代表的“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为区分这两支制度学派,国内一般将以加尔布雷思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现代制度经济学,而将以科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与框架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

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

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

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制度本身以及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主要就制度的起源、形成及变迁,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产权制度、企业制度以及政府、国家等制度。

如科斯所说,标志当代制度经济学特征的应该是,它所探讨的问题是那些现实世界提出来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李井奎新制度经济学是二十世纪一支突起的异军,它的源头是大家公认的科斯教授937年的那篇短文《企业的性质》。

之后几十年间,经济学家似乎对这篇文章视而不见,直到1959、1960年科斯的另两篇宏文问世之后,他的思想才逐渐被大家注意,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是引用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

对此,科斯常有抱怨之词。

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大经济学家认为1937年的文章太过空泛,从逻辑上看虽然无懈可击,毕竟难以操作。

当然张五常先生肯定对此观点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篇文章是最重要的,它是后来1960年文章的源头。

新制度经济学的名字是威廉姆森给起的,在他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新制度学派,之所以有一个新字冠在前头,主要是为了和以凡伯伦、康芒斯、密切尔为首的老制度学派相区分。

老制度学派曾一度在美国成为主流,那是大萧条之后的几年里,马歇尔和凯恩斯之间的过度时期,迷茫的美国人对自己国人的思想第一次重视,但是,可是说旧制度学派几乎没有给现代经济学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正如科斯所说他们本来也不愿留下些什么。

科斯在1998年的AER上发表的《关于新制度经济学》一文中说:“老制度经济学的代表康芒斯、密切尔等都是一些充满大智慧的人物,但是他们却是反理论的,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堆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资料,很少有东西被继承下来。

”虽然其中的代表人物都曾一度在美国经济学家中声名显赫,但对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影响几乎看不到。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NIE)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他们非常活跃,而且也逐渐得到了主流的承认。

1986年,M atthews就任皇家学会主席的演说中提到:“在我们的学科领域里,制度的经济分析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Maathews,1986)在他看来,NIE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他提出了两个有意义的命题,第一,制度是重要的,第二,制度现象将影响经济理论工具的分析。

对于第一点来说,倒算不上是新制度分析的功劳,因为无论新旧,两派都强调制度是重要的。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2. 利益集团的分类
一个社会中,总是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 之间的关系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利 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将利益集团分为相容性的利益集团和排他性的 利益集团。当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包容时,即所谓的“一损 俱损、一荣俱荣”,就将这些集团称为相容性的利益集团,这些集 团间的博弈属于正和博弈。当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是相互排斥的 ,就将这些集团称为排他性的利益集团,这些集团间的博弈则属 于零和博弈。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2 利益集团的重要性
1. 利益集团的形成
• 第三,内部成员利益间的交换关系构成了一种合约形式,这 种合约形式体现为利益集团的形成。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 也是不同质的,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集团的组织者(也 称为第一行动者),第二类成员是普通成员。
• 第四,经济制度关系中干扰因素也影响着利益集团的形成。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利益集团也会发生变化,或分化或产 生新的利益集团。
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 利益集团是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利益 集团能够对公共政策和制度变迁形成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集 体有不同的目标,制度变迁的路径一般取决于相关利益集团 博弈的结果。
➢ 本章对利益集团的相关理论分析是分四节来进行的。第一节 介绍了利益集团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第二节集中分析了利益 集团与集体行动的相关理论;第三节分析了利益集团的投票 和寻租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第四节则主要分析了利益集团成 为推动制度变迁主导力量及导致制度均衡出现的原因。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2. 利益集团的分类

利益集团_政府类型与经济繁荣_奥尔森国家理论解读_柳建文

利益集团_政府类型与经济繁荣_奥尔森国家理论解读_柳建文

理论与现代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2009-03Mar ,20092009年第2期NO.2,2009国家的盛衰兴亡是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古老话题,在此问题上产生过诸多理论和演绎。

新政治经济学中,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 ,1932—1998)从集团理论出发,对这个老话题给出了颇具新意的解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理论。

一、国家起源的集团分析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契约论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霍布斯、卢梭等认为,国家是人们为摆脱“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而主动订立契约的产物。

近期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将国家视为一种“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的机构,其存在会减少人数众多时获取个人关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偏好的信息所需的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

”[1]契约论不考虑权力因素,它的前提是权力的平均分配,国家的产生则是人们为节约交易成本自下而上达成一致的结果。

奥尔森认为,国家或政府的存在是为了谋求不能通过纯粹个人行动来增进的那一部分利益,由政府所提供的国防、社会经济秩序乃至环境保护等集体利益是一种纯公共物品,无论是否为此作过贡献,集体成员都能自动分享这些利益。

因此,理性的个人都会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拒绝为集体利益花费任何成本,并且个人所作出的贡献愈大,其自愿行动的可能性将愈小[2]。

理论上讲,除了某些足够小的集团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成员自发的和理性的行动提供给自己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外,社会成员很难通过谈判达成集体行动的一致,特别是对于人数众多的大型集团。

因此,期望全体社会成员一致同意达成契约是不现实的,很难想象社会中能自发产生契约式的政府。

奥尔森认为,面对理性的个人,只有采取“选择性激励”手段才有可能使得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JA810008。

作者简介:柳建文(1977-),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韩国首尔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法学博士。

制度经济学8:利益集团理论

制度经济学8:利益集团理论

课堂作业
• 在制度变迁中,大集团和小 集团哪个更高效?
• 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或否决投票规则 多数票制 加权投票规则
第四节 利益集团与寻租
• 戈登· 塔洛克:寻租是获得垄断权力和政府 保护、或避免他人侵犯或政府管制进行的 活动 • 利益集团会通过寻租获得小集团利益
• 詹姆斯· 布坎南以出租车牌照制度为例,将 寻租分为三种:
– 获得垄断权力 – 维持已有的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利益 – 防止他人有可能对自己造成的损害
• 詹姆斯· 布坎南:
– 俱乐部分三种:私人合作、盈利性企业、政府 – 由于缺乏竞争压力,政府的效率不如私人和企 业 – 考虑到维护俱乐部设施的搭便车行为,企业优 于私人 – 在企业经营中,完全竞争优于完全垄断,在完 全垄断中,歧视性垄断比非歧视性垄断有效率
• W· 奥克兰的俱乐部均衡理论
– 任一社会成员要么加入俱乐部,要么不加入 – 根据会费、俱乐部的拥挤程度和自己的利用率 选择是否加入俱乐部 – 每个成员自己均衡时,社会也同时达到均衡
• 利益集团越小,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越小 • 但利益集团越小,其规模经济效应越小 • 因此,只有那些特权性的利益集团才有真 正的影响力 • 特权集团往往会争取或利用潜在利益集团 的支持获得政权或政治影响力
俱乐部是一种利益集团
• 在俱乐部内部,人们通过呼声、退出和忠 诚来表达自己的决策 • 由此看来,俱乐部类似于利益集团 • 俱乐部属于半公共物品,具有拥挤性 • 在俱乐部内部,非同质的成员会产生歧视 • 成员非同质的条件下,成员间达成合约的 交易成本很高,这是就需要一个集权组织
第二节 利益集团的规模
• 曼瑟尔· 奥尔森:
– 利益集团分三种: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 集团 – 特权集团是倾向于极端状况的小集团,往往规 模非常小,成员很少,成员间利益高度一致, 集团内部成员间的交易成本极小,有极大的行 动力,每个成员能够从制度变迁中获得足够抵 消成本的收益,集团中至少某些成员,甚至没 一个成员,都有动机保证集体物品能够得以提 供,即使自己承受全部成本也在所不惜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2. 利益集团的分类
(4)根据组织性质分类
• 根据组织性质这一分类标准,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 集团、公司性利益集团、社团性利益集团、行业联盟性利益 集团、非组织化利益集团。
• 公司性利益集团是以公司为组织载体的集团,其利益主要与 利润、市场份额、垄断地位、商业立法等相关。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1. 利益集团的内涵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戴维·杜鲁门在其著作《政府过程 》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利益集团”一词,此后,这个概念广 播远扬。
• 广义的利益集团是指由于具有共同的利益从而产生了共同 的价值观或态度的个人的集合体。它不仅包括正式组织, 还包括那些没有正式的成员认证和组织体系,但拥有相当 程度的群体认同的无形团体。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2. 利益集团的分类
(1)根据利益来源分类
• 利益来源是指集团及其成员根据什么原则确定本集团的利益 所在。在这一框架下,利益集团分为两类:部门利益集团和 目标利益集团。
• 部门利益集团是以某种经济职能的运行为基础,代表某些属 于特定专业、行业和职业人员的利益。这类集团可以包括机 构性利益集团、公司性利益集团、劳工利益集团等。
• 中型利益集团又称为中间集团。中型集团的成员规模和行动力 介于大型集团和小型集团之间,往往具有松散的组织形式。
• 小型利益集团成员数量很少。成员间的利益非常统一,因此形 成统一行动的可能性最高。这类集团通常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成员间联络程度较高,声誉机制在集团的运行中发挥巨大的 作用。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制度变迁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当期的制度均 衡也预示了下一个制度变迁循环的开始。 在制度均衡阶段,各个利益集团都不愿意从事新 的制度变迁,因此,新的利益就只能在现有制度 下从其他利益集团处创造出来。
例如:17世纪尼德兰宗教改革后,建立的荷兰共和 国,在当时的欧洲是第一资本主义强国。
弊端:利益集团的狭隘性与欺骗性 1)由于金钱的作用,利益集团导致了政治的 不平等 2)特殊利益集团造成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3)集团利益的狭隘性使得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电影:利益风暴
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美国08年金融危机
空城——鄂尔多斯
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迁的主导性力量 原因:制度变迁的发生是利益需要的推动,而利益 集团的产生正是基于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利益的一 致要求;市场中的组织形态,如家庭、企业这类 小型利益集团,它们更多的是组成一些所属成员 在利益上能够相互调合的大集团,以取得制度变 迁的规模经济效益。 例: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正是南北双方所 代表的利益阶层的不同,所以导致了南北战争的 爆发,以及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废除了不平 等的奴隶制度等条例。
理论发展 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利益集团表述为压力集团, 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并不会给经济社会 中各个集团带来公平,利益集团是实现公平合理 的经济政策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工具。 阿瑟▪F▪本特利认为集团利益是集团存在的基础, 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是政府制度变迁方向的一种 并且是仅有的一种决定因素。
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任何一个力图影响公共 政策的组织,这种组织是由少数有公共利益特别 是有共同经济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
成员特点:具有共同的利益,大致相同的收入水 平,或者处在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者年龄属 于同一层次、同一性别等。 划分: 特殊利益集团,如金融界利益集团、劳工 组织等 公共利益集团,如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 协会等
政治学家戴维杜鲁门对本特利的研究进行了发展, 他认为当社会变得复杂时,利益集团有利于形成 政治的公平结果。
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及弊端(以美国为例) 积极作用: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决策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1)利益集团代表和集中各种利益,是美国民主政 治的重要环节 2)调和各种利益矛盾,维护政局和社会的稳定 3)弥补政党政治中的局限性,发挥政府机构助手 的作用。
海上马车夫——荷兰
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的正规途径 ——投票规则 一 ) 一致同意原则
二 ) 多数票制 三 ) 加权投票规则 四) 否决投票原则
非正规途径——寻租 寻租是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发生作用的一种必不可 少的手段,是利益集团间展开博弈的一种形式。 分类:为了获得垄断权利而进行的寻租,例如当地 政府的高税收壁垒; 为已获得的垄断利益而进行的寻租,例如出 租车行业的牌照许可证数量保护; 为防止他人有可能对自己利益造成伤害而进 行的寻租,例如某行业度均衡是指利益集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根据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相互间进行博弈的结果。是指 制度演变为大多数利益集团所有的制度公共品, 不管自愿与否;如法律、法规。 制度的僵滞和创新是制度达到均衡状态的必要准 备和必经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的发展使制度变迁 到达了一个周期的终点——制度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