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运城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运城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以电力为媒介,将电能转化为高位水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重新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本报告旨在对运城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并对其建设和运营提出建议。
二、项目背景运城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东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坝建设基础。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于提升运城市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可行性研究1.市场分析通过对运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能源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目前运城市主要依赖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技术可行性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成熟,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运城市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选址在运城市水库上游进行建设最为合适。
3.经济可行性通过经济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可以节约燃料成本,并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
四、建设方案1.选址根据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选址在运城市水库上游,以利用山区多水的优势。
2.设备建设建设一座大型水泵站和水轮发电站,通过将低谷电能转化为水能储存起来,并在高峰时段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3.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风险分析1.建设风险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风险,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运营风险运营阶段可能遇到水资源供给不稳定、市场需求变化等风险,需要做好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
六、推进建设和运营的建议1.各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设。
2.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3.做好项目运营和管理,确保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
七、结论。
抽水蓄能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抽水蓄能(Pumped Storage Hydroelectricity)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技术,在能源储存和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抽水蓄能作为储能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研究抽水蓄能技术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原理、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2. 抽水蓄能原理抽水蓄能通过利用高地势和低地势之间的高度差,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能量需求低谷时,利用电力将水从低地势区域抽至高地势区域的蓄水池; 2. 在能量需求高峰时,通过打开水闸,使水重力下降,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3. 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能供电至电力系统。
3. 经济效益分析抽水蓄能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蓄能储能抽水蓄能技术使得能源最优化利用成为可能。
在能量需求低谷时,通过将多余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能量需求高峰时再进行发电,实现了电能的“储存”和“回收利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和压力。
3.2 灵活性与稳定性抽水蓄能系统具有快速启动和停止的特点,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快速调峰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抽水蓄能系统还可以灵活调节发电量,根据电力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运营。
3.3 市场空间与收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系统作为一种储能手段,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为电力系统提供储能能力外,抽水蓄能系统还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经济收益。
3.4 投资回收期尽管抽水蓄能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但通过以上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投资回收。
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通常情况下抽水蓄能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在10-15年左右。
4. 环境影响评估抽水蓄能技术虽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环境影响方面也需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水资源利用抽水蓄能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

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抽水蓄能是一种以水能作为能量储存媒介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在不同高度之间存储和释放水来转换电能。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抽水蓄能技术在我国可行性方面的潜力,并探讨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概述1. 抽水蓄能实现原理抽水蓄能系统由上水站、下水站和输水管路组成。
在能源富余时,将水从下水站抽升至上水站的高处储存。
能源需求高峰时,将储存的水通过下水站的涡轮发电机组释放,产生电能。
2. 抽水蓄能技术的优势抽水蓄能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调峰能力强、环境友好、运行灵活等优势。
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抽水蓄能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可行性研究1.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抽水蓄能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的山区地形适合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并且已有一些示范项目得到了成功应用。
2. 技术可行性评估抽水蓄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熟。
技术上存在的难题主要与高压水泵、水轮机等关键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有关,但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
3. 环境影响评估抽水蓄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由于该技术采用水作为能量储存媒介,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物,对大气环境没有污染。
此外,抽水蓄能电站所需的地面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四、应用前景1. 能源供给保障抽水蓄能技术可以解决清洁能源的间歇性供应问题,提高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电力调峰优化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较快的启停响应能力,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操作,平衡用电高峰和低谷之间的电力差异,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3. 新能源开发支持由于抽水蓄能技术可以储存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它可以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抽水蓄能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认为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广阔。
抽水蓄能能够为我国的能源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二、市场分析1.当地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当地的电力需求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的高峰时段,供电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在当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大大缓解供电压力,提高供电稳定性。
2.竞争分析目前,该地区没有类似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但存在其他电力项目,如火力发电和风能发电。
与火力发电相比,抽水蓄能电站的环保性能更好;与风能发电相比,抽水蓄能电站的稳定性更高。
因此,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技术分析1.建设规模依据当地电力需求和水资源条件,本项目规划建设一个容量为XXX的抽水蓄能电站。
2.建设技术该电站采用上水式抽水蓄能技术,即在高于电站水库水位的山区建设水库,并利用低峰时段的电力将水从下游抽到上游。
在峰时段,通过施放水来释放电力。
本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需要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同时,规划建设多层次的生态修复措施,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四、经济效益分析1.投资估算根据工程量和建设标准,初步估算本项目需要投资XXX元。
2.年度收入根据电力销售价格和供电量的预测,预计本项目每年可获得XXX元的收入。
3.经济评价指标根据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计算,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能力。
五、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所采用的抽水蓄能技术已有多个成功应用案例,证明了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能够确保投资回报。
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修复措施规划,本项目能够在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实施,具有良好的环境可行性。
六、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对项目运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水资源风险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未来的水资源供应是否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七、建议与结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信委立项用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信委立项用【项目名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背景】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已逐渐显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为了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开展新能源的利用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有储能容量大、调峰能力强、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项目目标】1.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2.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最佳地点;3.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优化建议;【项目内容】1.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应用前景。
2.市场需求分析:结合当前能源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分析抽水蓄能电站在市场中的需求情况,并确定项目建设的市场前景。
3.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地点选择: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环境和社会因素,确定最佳的建设地点,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经济可行性分析:根据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和收益,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并提出运营的盈利模式。
5.环境影响评估: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6.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7.项目建设规划和时间安排:制定项目的详细建设规划和时间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实施。
【项目效益】1.抽水蓄能电站可实现对电力需求的供应调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可有效利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达到减排的环保目的。
3.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推动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预算】根据初步估计,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预算需资金X万元,具体费用将根据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信委立项用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信委立项用
一、项目概述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优化电力调度,
有利于调节电网供电平衡,可以有效减少负荷环节的能耗,减轻交叉供电
负荷,防止电网电压低落或过压等情况。
现面对电力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以满足电力行业的需要,保证电网平稳运行。
本项目所建抽水蓄能电站坐落于xx市,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
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00亿元。
总体布局为上游蓄水池及其运河经变电站进
入下游发电站,电力发电网络系统为220/110/35千伏,拟建一座蓄水库,两处变电站(220kV/110kV)。
发电量预计在150万千瓦。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由于装机容量较大,投资相对较大,但由于本项目所处的地理
位置较为优越,估算该项目的运行收益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分析
项目技术可行性方面,本项目采用的是中等型高水位抽水电站,利用
水位差,藉由水体从高点流入低点,获得潜力能,从而转换成机械能,再
转换成发电能。
通过经济技术分析,本项目技术可行性良好。
(3)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规。
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

抽水蓄能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抽水蓄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
抽水蓄能技术通过将超出低峰时期发电的电能用于抽水,将水储存在高水位水库中,然后在高峰时期释放水流以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抽水蓄能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抽水蓄能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特点,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行性,并对其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从而全面评价抽水蓄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1) 抽水蓄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 抽水蓄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分析;3) 抽水蓄能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估;4) 抽水蓄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第二章抽水蓄能技术概述2.1 抽水蓄能技术原理抽水蓄能是一种利用水力能进行储能的技术。
在低峰时期,利用电力驱动水泵将水从低水位储集水库抽升至高水位水库,使水储存在高处;在高峰时期,通过发电机将高水位水库中的水流释放至低水位水库,从而产生电能。
抽水蓄能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潜在能和动能,并在需要时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储存和利用。
2.2 抽水蓄能技术特点抽水蓄能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储能量大:水是一种密度大的物质,储能密度高,因此抽水蓄能技术储能量大,储能效果好。
2) 周转效率高:抽水蓄能技术的周转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能够满足不同平均电力需求的场景。
3) 灵活性强:抽水蓄能技术可以快速启动和停止,适应日常用电和突发需求之间的频繁切换。
第三章抽水蓄能技术的可行性分析3.1 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分析3.1.1 水资源条件下的抽水蓄能可行性分析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抽水蓄能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储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通过将水由低地势储存到高地势,再通过水力发电将其释放的能源储存和转换系统。
该项目旨在利用地形和水力资源,构建抽水蓄能电站,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和资源。
二、项目概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于山区,具备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势优势。
首先,利用蓄水池储存大量的水,然后利用电力系统将水泵抽到高位的蓄水池中。
当电力需求增加时,释放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水力发电机组发电。
该项目将结合现代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电力需求的自动感知和调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1.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评估:包括选址地地质稳定性和水资源丰富性的评估,以及对选址地的环境影响评估。
2.电力需求分析:通过对该地区的电力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估计该项目的电力供需情况。
3.市场分析:对该地区的电力市场进行调研,评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前景。
4.技术可行性分析:对项目所需的电力系统、水力发电机组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技术进行研究和评估。
6.社会和环境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合规要求。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和建议:1.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选址地地质稳定性良好,水资源丰富,环境影响可控。
2.电力需求分析结果显示,选址地区电力需求增长迅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3.市场分析结果表明,竞争优势突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4.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抽水蓄能电站所需的技术已经成熟,具备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5.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项目的投资回报期较长,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财务规划和风险评估。
6.社会和环境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可控,但需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选址地兴建抽水蓄能电站。
下一步工作应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并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
又称蓄能式水电站。
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于1968年和1973年先后建成岗南和密云两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1MW和22MW,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
[1]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华北和华东等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由于受地区水力资源的限制,可供开发的水电很少,电网缺少经济的调峰手段,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缺电局面由电量缺乏转变为调峰容量也缺乏,修建抽水蓄能电站以解决火电为主电网的调峰问题逐步形成共识。
随着电网经济运行和电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一些以水电为主的电网也开始研究兴建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和规划选点,制定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得以加快。
1991年,装机容量270MW的潘家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首先投入运行,从而迎来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1]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先后兴建了广蓄一期、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等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十五”期间,又相继开工了张河湾、西龙池、白莲河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1]发展现状据统计,至2009年底我国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共22座,总容量11545MW,其中大型纯抽水蓄能电站11座(包括北京十三陵、广东广州一期与二期、浙江天荒坪与桐柏、吉林白山、山东泰安、安徽琅琊山、江苏宜兴、山西西龙池、河北张河湾)10400MW,其余11座1145MW,在建的8座,装机容量9360MW。
我国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见下表。
[1]我国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统计表1岗南河北平山混合式1×111968.5112密云北京密云混合式2×111973.11223潘家口河北迁西混合式3×901991.92704寸塘口四川彭溪纯蓄能2×11992.1125广州一期广州从化纯蓄能4×3001994.31200 6十三陵北京昌平纯蓄能4×2001995.128007羊卓雍湖西藏贡嘎纯蓄能4×22.51997.590 8溪口浙江奉化纯蓄能2×401997.12809广州二期广州从化纯蓄能4×3001999.41200 10天荒坪浙江安吉纯蓄能6×3001998.91800 11响洪甸安徽金寨混合式2×402000.18012天堂湖北罗田纯蓄能2×352000.127013沙河江苏溧阳纯蓄能2×502002.610014回龙河南南阳纯蓄能2×602005.912015白山吉林桦甸纯蓄能2×1502005.1130016泰安山东泰安纯蓄能4×2502006.7100017桐柏浙江天台纯蓄能4×3002005.121200 18琅琊山安徽滁州纯蓄能4×1502006.9600 19宜兴江苏宜兴纯蓄能4×2502008.121000 20西龙池山西五台纯蓄能4×3002008.12300 21张河湾河北井陉纯蓄能4×2502008.121000 22惠州广东惠州纯蓄能8×3002009.530023宝泉河南辉县纯蓄能4×300在建24白莲河湖北罗田纯蓄能4×300在建25佛磨安徽霍山混合式2×80在建26蒲石河辽宁宽甸纯蓄能4×300在建27黑麋峰湖南望城纯蓄能4×300在建28响水涧安徽芜湖纯蓄能4×250在建29呼和浩特内蒙古纯蓄能4×300在建30仙游福建仙游纯蓄能4×300在建31溧阳江苏溧阳纯蓄能6×250在建正开展前期设计工作的抽水蓄能电站统计表1清远广东清远1280待建2马山江苏无锡600待建3荒沟黑龙江牡丹江1200待建4深圳广东深圳1200待建5板桥峪北京密云1000可研6丰宁河北丰宁3600可研7天荒坪二浙江安吉2400可研8文登山东文登1800可研9阳江广东阳江2400可研10敦化吉林敦化1200可研11红石吉林桦甸1200可研12通化吉林通化800可研13五岳河南光山1000可研14河南天池河南南阳1200可研15宝泉二期河南新乡1200可研16桓仁辽宁桓仁800可研17蟠龙重庆綦江1200可研18乌龙山浙江建德2400可研19泰安二期山东泰安1800可研20双沟吉林抚松500可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已经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例如:广州一、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400MW,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单机容量300MW,额定转速500r/min,额定水头分别为526m和500m,已达到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世界先进水平;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最大扬程704m,仅次于日本葛野川和神流川抽水蓄能电站机组。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成功采用了全库钢筋混凝土防渗衬砌,渗漏量很小,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天荒坪、张河湾和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采用现代沥青混凝土面板技术全库盆防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新兴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配置由过去单一的侧重于用电负荷中心逐步向用电负荷中心、能源基地、送出端和落地端等多方面发展。
[1]新能源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核电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风电和核电的大力发展,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风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风电场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功率,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这就给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风电的运行方式必将受到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诸多限制。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爬坡速度快等常规水电站所具有的优点和低谷储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缓解风电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1]核电机组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但核电机组所用燃料具有高危险性,一旦发生核燃料泄漏事故,将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核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大,一旦停机,将对其所在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
在电网中必须要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电源与之配合,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核电机组运行,可辅助核电在核燃料使用期内尽可能的用尽燃料,多发电,不但有利于燃料的后期处理,降低了危险性,而且有效降低了核电发电成本。
[1]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降低核电机组运行维护费用、延长机组寿命;有效减少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冲击,提高风电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性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1]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电压控制问题比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更为突出。
利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平稳、快捷的调节特性,承担特高压电力网的无功平衡和改善无功调节特性,对电力系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无功/电压动态支撑作用,是一项比较安全又经济的技术措施,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特别是坚强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储能产业正处起步阶段抽水蓄能建设加速“储能肯定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
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以达到6000亿元,乐观的话甚至有可能到两万亿。
预计未来国家对储能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在上月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2012”上表示。
这昭示着储能的巨大魅力与潜力。
[1]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1]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全球气候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威胁。
据预测,如按现有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连续不断地日夜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来推算,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
显然,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及困境可能不是战争及食品,而是能源。
[1]我国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用电高峰时的供电紧张、有功无功储备不足、输配电容量利用率不高和输电效率低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和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用户对负荷侧电能质量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些特点为分散电力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而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以达到调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提高电能质量等目的。
[1]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最长、容量最大的储能装置。
为了保障电源端大型火电或核电机组能够长期稳定的在最优状态运行,需要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承担调峰调荷等任务。
截至2008年,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0座,在建的11座,装机容量达到1091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5%。
[1]而一般工业国家抽水蓄能装机占比约在5%-10%水平,其中日本2006年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即已经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