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

合集下载

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

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

11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豆冬春,覃 旭*(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 要:白银矿田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段祁、秦、贺三联裂谷系三联点上是闻名国内外的铜多金属矿产地。

矿层以古生代的地层为主,岩性主要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赋矿层为一套由基性到酸性分异明显的寒武纪火山岩系。

关键词:概括;物资来源;能量介子;容矿空间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117-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豆冬春,男,生于1990年,汉族,四川剑阁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通讯作者:覃旭,男,生于1989年,汉族,四川德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

白银区内目前拥有大中型加工企业20多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铜、铝、铅、锌等各种有色金属每年生产能,力30多万吨,约等于占当年全省生产总量的一半。

银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银光化学是一家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生产商,每年生产可以同时容纳2万吨级的出口原油。

甘肃稀土公司每天约3000吨生产每年出产量超过1万吨吨的氯化稀土,位于世界亚洲第一。

1 甘肃铜矿发展及现状白银厂区铜铁采矿产业化基地:位于甘肃白银厂区该地区曾经号称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白银铜矿丰富生产区域之一,由一座折腰白银山上的火焰山、铜厂铜铁沟、小山铜铁山、四个类似铁环形的铜圆圈等多种不同矿床类型构成。

为了长期开发上海白银厂的有色铜矿山该资源于1954年3月成立了当时中国上海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并将该公司矿山长期开采白银选冶冶金工程建设重点项目成功列入了当时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行动计划的五个重点企业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揭开了当时我国50年代在整个中国大陆建设大型有色铜铜矿企业的崭新历史序幕。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铅锌矿的矿床类型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

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

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

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

含矿岩系多为凝灰岩、酸性熔岩和次火山岩等。

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多产于蚀变凝灰岩中。

矿石物质组成类似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但有些矿床与铅共生,伴生的金、银等含量也高,有的矿床上部以铅锌为主,下部以铜金银为主,综合开发经济价值巨大。

典型代表性矿床有江西银山、浙江五部等铅锌矿床。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是我国铅锌矿床中的重要类型,规模巨大,探明的储量占全国铅锌总储量的50%以上,开发经济价值巨大。

矿床产于海相碳酸盐岩系中,多数赋存于白云岩或不纯白云岩中,有的产于石灰岩或不纯石灰岩中,受一定层位控制,属层控性矿床,多为沉积改造型,少数为沉积变质型矿床。

矿石组成较简单,以铅锌为主,但也有的共伴生铜、黄铁矿,一般含镉较高。

典型矿床有广东凡口、辽宁青城子、云南会泽、贵州杉树林、南京栖霞山等铅锌矿床。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产于海相泥岩-细碎屑岩系中,含矿岩系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常含有较多的碳酸盐岩石,有机质和黄铁矿也较常见。

含矿岩系不含或含少量火山物质,主要是凝灰质夹层。

矿床的成矿作用常。

变质矿物——精选推荐

变质矿物——精选推荐

变质矿物学:1、石墨:主要由煤层和含沥青碳质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2、尖晶石:MgAl2O4,常见于酸性侵入体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接触交代带中;或见于火成岩好变质岩中;砂矿中。

3、水镁石:Mg(OH)2,常见于橄榄岩经过热液蚀变所形成的蛇纹岩中,也见于白云石化的灰岩中。

4、橄榄石:易变质为蛇纹石。

见于超基性基性火成岩中。

5、镁橄榄石:Mg2(SiO4),主要产于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的不纯白云质大理岩中。

6、铁橄榄石:Fe2(SiO4),主要见于某些酸性或碱性火山岩中,或为高温变质矿物见于榴辉岩中。

7、钙镁橄榄石:产于高温接触变质的不纯大理岩中,或基性火成岩中。

8、石榴子石:典型的高温矿物和变质矿物。

9、锰铝榴石、铁铝榴石:见于花岗岩、花岗伟晶岩或区域变质岩中。

10、镁铝榴石:见于榴辉岩及基性岩、金伯利岩中。

11、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接触交代的产物,为矽卡岩的主要组成矿物。

12、蓝晶石:Al2(SiO4),产于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中,为粘土质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13、篮柱石:产于伟晶岩与超基性岩的接触带中。

14、红柱石:接触变质矿物,见于侵入体与泥质岩石的接触带中,也见于结晶片岩中。

15、硅镁石:产于火成岩与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的接触带,常与金云母、尖晶石共生。

16、十字石:FeAl4(SiO4)O2(OH)2,区域变质矿物,见于结晶片岩、砂岩中。

17、符山石:接触交代变质矿物,见于酸性侵入体与灰岩或白云岩的接触带。

18、黝帘石:见于浅变质和热液矿床围岩蚀变部分,常为基性斜长石的变质产物。

19、绿帘石:接触交代矿床中,由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符山石变质而来。

20、绿柱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中,而祖母绿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与超基性岩接触带的交代岩中。

21、堇青石:Al3(Mg,Fe)2[Si5AlO18]。

见于角岩和结晶片岩中。

22、电气石:产于花岗伟晶岩、汽化高温热液脉和云英岩中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锂电气石,变质岩中由交代作用相成的电气石为黑电气石-镁电气石。

甘肃清水后山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甘肃清水后山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的东端 , 综合异常分布在谢家山 一 大山梁一带 , 沿坪 道花岗岩体 的北侧接触带分布 , 异常长轴分 布方 向 与区域构造 线方 向一致 , 元素: C 、 i 主, 以 uN 为 面积 8 k 其 中 C 含 量 0 0 9— . 9×1 一, i 5i , n u .0 0 0 0 N 含量
0 0 00 ×1 ~, .2— .5 0 个别大于 0 3 1 -0异常规模 。 0 2 X
化、 黄铁矿化、 铅锌矿化、 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等。 32 矿体地质特征 .
后 山里铜多金属矿区初步划分 为 4个矿段 , 分 别为代沟矿段、 大山梁矿段、 大棱沟矿段和后 山里矿 段, 目前共圈出 1 个矿体或矿化体。 1
1 6 0- 。
属矿段西约 lm, 化 ) k 矿( 体产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与 震旦 一 奥陶系葫芦河群上岩组接触带部位 , 矿体主
第 2 卷 第 l 期 7 2 21 0 1年 6月
甘肃 科 技
Ga u Sce c nd Te h o o y ns i n e a c n lg
以2 7
Ⅳ0 1 .2
Jn u . 2 l 0 l
甘 肃 清 水 后 山里铜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矿 条 件 分 析
3 矿 区地质简况 及 矿体特征
3 1 矿 床 地 质特 征 .
状或透镜状 , 局部见分枝复合现象。矿体 除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控制外 , 又受近南北 向断层或断裂破碎带控制 , 矿体 产状 与 断层 一致 。
矿区 出露 的地层主要为陇山群和葫芦河群 , 其 中陇山群推覆在葫芦河群之上 , 二者局部呈 断裂接
位于清水县永清镇大 山梁一带 , 距代沟铜多金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1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银铅锌矿床简介开采始于明代。

探明国内少见的大型斑岩型铅锌银矿床。

已探明的银、铅、锌储量均达到特大型规模,冷水坑矿田作为我国已知的最大银矿田。

2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简介开发已有70余年历史。

铁矿由丁道衡先生1927年7月首次发现。

于1935年首次发现两种稀土矿物。

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4.7亿吨,稀土工业储量36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2位。

3江西省德兴市斑岩铜矿床简介唐、宋年间采冶颇盛,由铜厂、富家坞、朱砂红3个似筒状岩株组成。

4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简介矿区在1040年(宋康定)即有采金活动。

5甘肃省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简介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最初发现于1958年。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除富含镍、铜外,还伴生钴、金、银、铂族(PGE)等17种元素。

6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床简介西华山钨矿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和最早开采的钨矿山,约在1880年前后。

7湖北省大冶铁山铁(铜)多金属矿床简介该矿区是我国最古老的铁(铜)矿之一,早在1700年以前就已开采,并将采铁之山命名为铁山。

8福建省南平市花岗伟晶岩铌钽矿床简介本矿区是1960~1966年在该区开展1:20万南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了含锡石及铌钽铁矿的伟晶岩脉。

9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矿简介蔡家营铅锌矿是在1958年群众开采褐铁矿时发现的。

10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驱龙矿区铜多金属矿床简介1986-1988年,发现绿色的“孔雀河”,“孔雀河”的两侧没有铜土壤异常,“孔雀河”的上游存在斑岩铜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体。

11云南个旧锡铜金多金属矿床简介个旧锡矿从汉代发现以来,迄今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开发历史。

12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磷矿矿区简介宜昌磷矿于1956年由中南地质局宜昌普查队首次发现。

13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简介当地一牧民阿牙阔孜拜于1930年就发现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矿脉。

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

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11-0069-06 收稿日期 2023-03-04摘 要 城市记忆承载了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和情感记忆,对其研究有助于丰富工业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内涵。

甘肃省白银市被誉为“铜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见证了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城市发展历程,相关工业遗产成为重要的城市记忆载体。

因此,基于城市记忆理论,通过梳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工业遗产价值与特点,分析现行保护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针对城市记忆主体、客体和载体的保护策略,以期维护居民、企业、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延续城市记忆。

关键词 城市记忆 资源枯竭型城市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工业遗产保护Abstract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city carries the local identity and the emotional memory of the inhabitants, and it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enrich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is known as the "Copper City", and the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has witnessed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aiyin City,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urban memory carrier.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rban memory, by analyzing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dustrial heritage, we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rotection method, and propose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subject, object and carrier of urban memory, so as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enterprises and cities, and to continue the urban memory.Keywords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Resource-depleted urban,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depleted Urban Based on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A Case Study of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in Gansu Province张子博 | Zhang Zibo李 岚 | Li Lan曹如姬 | Cao Ruji康 峰 | Kang Feng工业遗产由具有价值的工业文明遗存构成,包含工艺、技术以及与工业活动相关的广泛实践[1],其不仅具备技术属性,还具备经济与社会属性。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高冀芸;陈守余;廖时理;孙小艳【摘要】北祁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位于该区东段的白银矿田内产出有多个大型-特大型VMS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铜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多元找矿信息,构建了白银矿区及外围铜矿床的证据权重找矿模型,利用后验概率圈定出找矿远景区,按照各找矿远景区相对成矿可能性的大小和各找矿标志将远景区分为Ⅰ、Ⅱ、Ⅲ3级,各级找矿远景区各3个.【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4(038)003【总页数】7页(P421-427)【关键词】VMS矿床;白银厂矿区;MORPAS;成矿预测;证据权重;远景区分级;北祁连地区;甘肃【作者】高冀芸;陈守余;廖时理;孙小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10 引言甘肃白银厂矿田面临着接替资源量不足的困境,几十年来,白银矿田及其周边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方面的找矿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再次开发,在矿田深部和外围找到新的接替资源,成为今后找矿工作的一道难题。

成矿预测工作中多元找矿信息综合化是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基于GIS的多元信息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使矿产定量预测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矫东风等,2005)。

MORPAS(Metal Ore Resources Perambul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矿产预测系统,可以把GIS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进一步实现矿产预测的智能化、可视化,使矿产预测工作更加方便、灵活、有效(苏红旗等,1999)。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形成铜矿是岩浆的作用,不是火山的作用。

有色金属矿物是在岩浆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有重力、置换、重结晶、凝华等多种方式。

例: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

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

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

5%左右。

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

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

然而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

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甘肃省泉兰县镜内白银厂市附近。

矿床规模很大,开采历史悠久。

矿区及其外国广泛分布下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

(一)矿产地质概况
1.地后
(1)前寒武系:海相碎屑岩建造,普遍经区域变质,达到中级变质程度。

(2)中下寒武统,海相复理石建造、主要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等。

(3)中寒武统:中酸性大山岩夹大理岩,结品灰岩及变砂岩。

(4)中下类陶统;自下而上为千枚岩、变砂岩、硅质岩和火山岩系。

火山岩系包括下部基性
一中基性火山岩组;中露酸性火山岩组;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千枚岩组。

(5)下志留统:主要为变砂岩、千枚岩等复理石建遗。

矿区位于帮连山加里东增皱带内、寒武一志留系经加里东运动已帮管变质,呈一复式带编
带。

矿区位于绿草地一北湾复向斜上,构造基本为一单斜层。

2.火山岩
矿床产于火山岩中,根据岩性岩相特点,火山碎屑沉积韵律及大山喷发间歇标志,将火山
岩系分为三个岩相(旋回),六大层(亚旋回):
(1)下部岩组。

第一组,折膜山北基性、中基性亚旋回(OP);细碧岩、细碧纷岩及凝灰岩。

第二组:铜厂沟北,中酸性亚旋回(OF);初期形成火山集块岩,含角砾的角斑岩层,而后
沉积角斑凝灰岩、凝灰千枚岩。

第三层:小铁山酸性亚旋回(OP);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熔岩、石英角斑凝灰岩及石英角斑岩。

第四层:折腰山、火焰山酸性亚旋回(OP4);含砾醒灰熔岩,石英角班岩,钠长班岩和石英
角斑凝灰岩
(2)上部岩组。

第五层:火焰山、南中基性亚旋回(OP):含角砾细碧珍岩及凝灰岩层)
第六层:车路沟至牌楼沟中基性亚旋回(OP);变安山岩及凝灰岩。

此外,矿区附近有花岗闪长岩岩株和岩校出露
(二)矿床特征
本区已知有5个矿床:折腰山、火焰山、小铁山、铜厂沟及吗
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矿带(图6-10、图6-11):
下含矿带:铜厂沟一拉牌沟。

中含矿带:小铁山一火焰山
折腰山一火焰山含矿带:
由于要F1断层影响,被分成折腰山、火焰山两个平行矿带,整个矿带长2000m,500m,矿带内有多条近于平行的矿层。

矿层产状与含矿带岩石片理产状基本一致,其走向由西向东大致呈SE110-~1407,倾SW,倾角50°~80°。

主矿体呈扁豆状、凸镜状、似层状。

层状矿体最长可达1000m,斜深300一500m,凸镜状及启豆状矿体最长可达400~300m,斜深200~300m,厚几十米。

在主矿体旁边有与之平行的小矿体,脉状矿体产出情杂,较规则的大脉走向延长数十米至数百米。

1~5m.此外还有网脉状、细脉状等不规则矿体。

围岩蚀变:
(1)硅化、销云母化:主要交代凝灰岩中的胶结物和晶屑长石,与成矿关系密切。

(2)绿泥石化;近矿蚀变,主要为含铁低的浅色绿泥石。

(3)黄铁矿化:发育在矿体上部及两侧。

(4)重晶石化:在强蚀变带中普遍出现。

(5)绿帘石化:出现在弱蚀变带中。

矿体均产在无长石强蚀变带中,此带规模愈大,分带性愈明显,矿床规模越大。

矿体上盘周围常有绿泥石化,大多数矿体产于石英销云母亚带及次生石英岩亚带上。

(四)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依据区域地质演化史,结合现有成矿时代资料,可将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旋回,包括中-晚元古代旋回、古生带旋回、印支-燕山旋回。

白银厂矿田经历了两期流体成矿作用,早期岩浆作用和局部成矿为后期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准备了物质基础。

早期在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岩浆作用期间,岩浆流体在热力的驱动下上侵,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温度降低,冷凝局部成矿。

后期成矿在韧性剪切变形期,剪切、挤压作用下释放出的构造流体和大气降水溶解、淋滤、泵吸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并沿劈理面、裂隙迁移至韧性剪切带的转换带富集堆积成矿。

中国铜成矿时代范围宽广! 但成矿主要集中于印支--燕山期, 元古宙和喜马拉雅期. 这三个时期的铜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1.57%! 且以印支--燕山期占绝对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