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影响论文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文就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后,探讨该方法对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方法我院187例精神病患者运用医学心理知识,根据不同病患的心理特点,通过对其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与疏导。
结果187例精神病患者在运用心理护理方法后,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其精神症状得到极大地缓解,同时对自知力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结论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情复发,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个性化精神病患者异常行为常会受人们的歧视与误解,同时也缺乏家庭与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往往还会增加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与心理上痛苦,常会诱发其过激行为。
而心理护理则是指护理人员通过积极地了解病患的心理状态,有效的运用医学心理等方式与途径,来帮助、促使病患在身心上达到最佳状态[1]。
而本文则就心理护理措施运用在精神病患者的正常护理中对病患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187例精神病病患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的收治病患。
其中:男102例,女85例;年龄23-66岁,平均(42.23±1.98)岁。
86例精神分裂症;83例心境障碍;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者;10例其他。
1.2护理方法1.2.1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首先,要将医院的环境创造得幽静、宽敞;做好院内的绿化工作;给病患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其次,医护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病患一起交流时要亲切、温和,兼具适宜的严肃;并应经常以诚恳、冷静、耐心、坦率的态度与病患交流,坚决避免出现医护人员轻视、嘲弄或讽刺病患的现象发生。
交流过程中,要充分给予病患一种安全感与依赖感,以便给日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1.2.2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疾病是因大脑机能紊乱导致,易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并因此支配其行为,常有自杀、外逃、冲动伤人等事情发生。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医学社会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也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疾病往往无法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得到康复,优秀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此外,心理护理属于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需要心理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
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标准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1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1.1病耻感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实行的性别歧视和排挤态度[1]。
罹患精神疾病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即为相等于被挂上了性别歧视的标签。
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康复的主要制约之一[2]。
1.2自杀未遂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复,首先会对自己发病时的想法或行为产生愧疚,尤其当患者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后,患者常由于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谴责而自杀;其次,社会大众普遍对患者存在歧视,使得患者很难融入社会,患者常因无法忍受来自疾病和生活的双重压迫而自杀。
1.3焦虑、抑郁精神疾病患者的化疗时间相对较长,而医院环境管制较多,所以患者常常可以发生度日如年的体会。
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状获得提升或情绪恢复正常平衡,他们往往可以期望能尽早出院与家属共同生活,再次步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性别歧视、疾病并使身体显得疲惫等因素,亦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导致影响。
1.4精神卫生科学知识缺少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
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有关,部分患者出院后即无此服药,引致疾病发作,多次发作常会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可以增添很大的经济负担。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恢复期焦虑状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恢复期焦虑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心理支持。
护士应使自己从语言、表情、动作到专业技术水平都给患者可信赖和亲切的感觉。
尽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表达适度的理解和同情,发挥倾听者的作用,在言行上、感情上认可患者的主诉。
结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启发、安慰、鼓励、诱导、保证、暗示、督促等方法[2]。
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而规律的生活制度,为出院后的社会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1.2.2松弛疗法。
教会患者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在心情较为烦躁、抑郁时可自行进行训练。
具体方法为:吸气时10s先将身上的肌肉群紧张起来,吐气时缓缓放松,放松部位从双手开始,依次双脚、下肢、头部、最后是躯体。
借此可感受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反复8~10次,使患者充分达到精神的放松状态。
期间还也可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作为干预材料。
1.2.3非语言沟通的运用。
通过眼神、表情、适当的触摸和手势的运用,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表现的有条不紊、淡定、从容,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保持平和冷静、态度温顺,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以减少患者的疑虑、误会。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
其中焦虑: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
该量表均20个条目。
轻度焦虑:sas评分50~59分为,中度焦虑:sas评分60~69分,重度焦虑:sas评分≥70分。
22081099_心理干预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0年6月第7卷第6期June.2020,Vol.7,No.6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033 作者简介:周彩丽(1975 11—),女,本科,主管护师心理干预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周彩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厦门,361003)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应用于躯体化障碍患者中对其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躯体化障碍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2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联合进行心理干预。
对2组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2个月,2组PSQI评分均已下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进而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心理干预;躯体化障碍;睡眠质量;焦虑情绪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SleepQualityandAnxietyofPatientswithSomatizationDisorderZHOUCaili(DepartmentofNeur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sleepqualityandanxietyinpatientswithsomatizationdisorder Methods:Atotalof68patientswithsomatizationdisorder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8toApril2019wereselectedasthestudysubjects They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byrandomnumbergroupingmethod Bothgroupsreceivedroutinedrugtreatmentafteradmission Onthisbasis,thecontrolgroupdidnottakeanyinterventionmeasures,whiletheobservationgroupcombine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Sleepqualityandanxietywereassessedinbothgroups Results:Aftertwomonthsofintervention,thePSQIscoresofbothgroupshaddecreased,andthedeclin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grea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 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somatizationdisordercanhelppatientsalleviateanxietyandimprovesleepquality.Keywords 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omatizationdisorder;Sleepquality;Anxiety中图分类号:R395 1;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6.043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各种躯体不适为特征的常见神经症。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

·220·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梁雪艳 张 玺通讯作者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云南昆明 650224摘 要:目的:于抑郁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自我接纳和情绪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对2018年6月到2020年5月的110例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55例患者。
乙组常规护理,甲组在乙组上加心理护理,比较自我接纳评分、情绪评分。
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自我接纳评分、自我评价评分、自我接纳总分都高于乙组((P<0.05);甲组焦虑程度评分、抑郁程度评分都低于乙组(P<0.05)。
结论:于抑郁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可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
关键词:抑郁症 心理护理 自我接纳 情绪 影响对于抑郁症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是反应思维迟缓以及情绪低落,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对日常生活产生加大的影响,甚至致使患者不能自理生活、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1]。
所以,需给予抑郁症患者有效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8年6月到2020年5月的110例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55例患者。
甲组,病程1-15年/(6.42±1.48)年。
22-47岁/(31.52±3.62)岁。
女35例、男20例。
乙组,病程1-14年/(6.38±1.52)年。
21-48岁/(31.49±3.71)岁。
女34例、男21例。
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乙组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其合理的用药指导。
甲组在乙组上加心理护理:(1)个体心理咨询,经认知疗法、催眠、意象对话等心理治疗和咨询技术给予患者放松、减压,并促使患者尽快认清自我精神世界,判断自身的价值,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正确的、积极的面对疾病。
(2)团体心理护理,经心理故事、心理剧以及心理游戏等促进患者心灵的成长,积极改善认知、改变外在行为,使患者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从深层次反思、感悟人际沟通、自我以及竞争合作意识等,提高患者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精神病患者,研究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针对患者的心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4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显效效例为34例,有效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率为97.8%。
结论: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减少复发的次数,故针对性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恢复期精神患者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09-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处于极度紧绷状态,而产生了许多现代心理问题和现代精神问题。
精神病患者与常规疾病的性质不同,治疗方式也较为特殊,所以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较为复杂。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得到较好的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除。
但是由于具有精神疾病史,患者回顾社会后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正常人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或者鄙视的态度看待患者,而精神疾病患者原本的精神压力较大,再增加别人异样的眼神,患者时常会感觉到难受和恐惧。
因此,针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需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促使患者能更快的融入社会[1]。
现针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报告如下:1 资料和心理问题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4~68岁,平均年龄为46.2±2.6岁。
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有哪些内容

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有哪些内容由于精神病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病,因此,家庭成员要逐渐地调整自己的身份,并在此过程中为将来的“持久战”作好充分的准备。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精神病实际上就是病人存在着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在对事物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都会表现出长期而显著的异常,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的病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是进行攻击。
那么,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平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护理?1、心理支持首先,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实际病情、心理特征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然后依据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这些辅导可以采用宣传手册、视频、面对面等形式,重点是了解病人的发病征兆、症状表现、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等。
同时,应加大对患者家庭的教育力度,以促进病人按时服药,自我照顾等方面的改善。
其次,在与病人的沟通中,教导病人如何进行自我监控,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
对于有自我感觉或受到歧视的病人,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联系病人所在的社区或工作单位,给予充分的合作,防止病人再次出现精神疾病。
护士要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患者,避免歧视、嘲讽等行为,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看待病人,并且要充分的尊重病人,鼓励病人倾诉自己的心声,然后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缓解病人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医护与病人的关系,提高病人的顺从程度,最终帮助医护解决问题,因为很多病人在发病的时候,都会对其家属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举动,家属会觉得很冤枉,病人也会觉得很愧疚,这个时候,一定要跟病人的家人说清楚,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并且积极交流,为患者及其家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言语交流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的谈话方式,从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迂回的提问方式来理解病人,从其他角度来理解病人的病情,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然后,我们会耐心地让患者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内心真实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回答病人的问题,同时,我们会在病人出现幻听、妄想等情况的时候,告诉病人危险的可能性;最后,可以让病人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些运动,或者通过拳击运动,可以让病人以一种很好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治疗,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给病人打稳定药,来稳定患者心情。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题, 简明而有针对性 地解答 其 疑问 , 介绍 治疗 成功 的类 似病 例 , 以鼓 励和恰 当 的保 证 , 给 使患 者得 到安慰 , 增进 信心 , 缓
解忧伤情绪 。
4 针 对 不 同 时 期 的 心 理 问题 开 展 护理
常护 理工作中 , 两者有机 结合 , 才能将 护 理工作 提高 到一 个
整环境等方法 。结果 : 使患者心情愉快 , 安心住 院, 积极配合治疗 , 高了生活质量 。 提 结论 : 为精神病患者 实施有效 的心理护理 , 可帮助患 者摆 脱精神痛苦 , 明显减少 自杀或伤人等事件 的发生 。
【 关键词 】 精神病; 心理护理
di1 .99 ji n 17 o: 36 /.s .6 2—06 .0 0 2 .7 0 s 3 9 2 1 .2 0 8
自杀 意外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 分析发病原 因, 总结发病 规 律, 制定 预 防措 施 , 给患者 防病知识 , 励患 者树立 信心 , 教 鼓 依靠科 学战胜疾病 。
5 护 理 人 员 应 重 视 语 言 的 作 用
将对住 院精神病患 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 要 为患者创造安全、 适、 舒 整洁 的居住环 境
的方法开导患者 , 导患者分析有利前 景 , 惜治疗成 果 , 诱 珍 正
( 收稿 日期 :0 0—0 21 5—1 ) 8
22 95
21 0 0年 1 月 1 第2 2卷 下半 月 第 2 2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 ie eP o l at dc l un lo hn s epeSHe l J h
N V2 0 O . 01 V0 . 2 S 12 HM No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