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的网络延迟优化

移动通信的网络延迟优化

移动通信的网络延迟优化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设备和网络服务。

然而,网络延迟成为制约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移动通信的网络延迟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延迟的方法和技术。

一、优化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延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网络架构不合理。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数据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传输,从而增加了延迟。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架构,如扁平化架构,可以减少中间节点,降低延迟。

此外,使用高速光纤和光纤到户技术,可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进一步减少延迟。

二、使用快速缓存技术快速缓存技术是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延迟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将常用的数据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节点,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

例如,CDN(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将常用的网页、视频等内容缓存到离用户最近的CDN节点,从而提高访问速度和降低延迟。

三、引入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的技术。

通过在移动通信网络边缘设备上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的时间,从而降低延迟。

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城市等场景,显著提高用户体验。

四、使用智能路由技术智能路由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和用户需求动态选择最优路径,从而减少延迟。

通过使用智能路由器和网络分析工具,可以及时检测网络拥堵和故障,并调整数据的传输路径,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五、优化移动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和优化也对网络延迟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方式,减少数据量和请求次数,可以降低延迟。

此外,采用数据压缩和减少请求的技术,也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六、提供更快速的网络服务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提供更快速的网络服务,来降低网络延迟。

例如,升级网络设备、增加网络带宽、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措施,可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减少延迟。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的网络延迟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

4G优化案例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根因分析案例

4G优化案例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根因分析案例

4G优化案例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根因分析案例在现代通信领域,4G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的移动网络技术,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用户体验。

然而,时常会出现网络感知时延异常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网络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针对一种典型的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进行根因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1.异常现象描述:地区的LTE网络运行正常,但用户反馈在高峰时段(如晚上8点到9点)使用社交媒体应用时,感知时延明显增加。

用户发帖、评论、图片上传的速度明显变慢,时延高达几十秒。

而在其他时间段,用户使用流畅、时延正常。

2.根因分析:经过对现场网络情况的排查和测试,技术团队发现了以下可能导致异常的根因:2.1网络拥塞:高峰时段下用户数量增加,网络负载较大,容易发生网络拥塞。

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处理用户请求,导致时延增加。

2.2小区资源不足:由于该地区用户密度较高,LTE小区可能过于拥挤,资源(如载波、干扰等)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小区资源不足,影响了用户的数据传输。

2.3后台应用负载过大:社交媒体应用由于大量用户同时访问,需要在后台支撑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查询。

如果后台应用负载过大,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会显著增加,进而导致数据传输时延增加。

3.优化方案:综合以上根因分析结果,针对LTE数据业务感知时延异常,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3.1网络拥塞优化:增加网络带宽:临时增加网络带宽,在高峰时段提供更多的数据传输能力,缓解网络拥塞问题。

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根据不同小区的用户数量和需求,灵活调整小区的资源分配比例,避免资源不均衡现象。

3.2小区资源优化:优化载波配置:根据用户数据需求,调整LTE小区的载波配置参数,避免资源浪费和不足的情况。

减少干扰源:部署合适的干扰抑制策略,降低干扰源的干扰程度,提升小区的传输能力。

3.3后台应用优化:并行处理:后台应用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将多个请求同时处理,提高服务器的响应效率。

缓存机制:针对重复查询的数据,使用缓存存储技术,减少数据库查询压力,提高响应速度。

LTE时延测试方法及基本性能指导-精选文档

LTE时延测试方法及基本性能指导-精选文档

• NGMN essential recommendations < 30 ms
• NGMN preferred recommendations < 20 ms 测试条件: • 空扰
预调度ping包:32/1000/1500B, SINR好/中/差/点
动态调度ping包:32/1000/1500B, SINR好/中/差/点 • 下行70%加扰 动态调度ping包:32/1500B, SINR好/中/差/点
4 3/16/2019
For internal use MBB CS NetEng LTE TDD & performance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2013
控制面时延——PH1测试结果及注意事项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控制面时延 自研终端 82.1 ms 180.8 ms
时延测试方法及基本性能
1
For internal use MBB CS NetEng LTE TDD & performance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2013
Context 1. 控制面时延 测试方法 理论预期 Ph1测试结果及注意事项 2. 用户面时延 测试方法 理论预期 Ph1测试结果及注意事项 3. 切换时延 切换用户面时延 切换控制面时延 4. 寻呼时延
2 3/16/2019
For internal use MBB CS NetEng LTE TDD & performance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2013
控制面时延——测试方法
所谓控制面时延,就是指UE从idle态到 连接态所需要的转换时间。UE在连接态 即可收发业务数据。控制面时延短对提 高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网优文档63:TDD LTE时延问题定位优化方法(kpi)

网优文档63:TDD LTE时延问题定位优化方法(kpi)

TDD LTE时延问题定位优化方法(kpi)一、接入时延1.1接入时延定义接入时延测试分三类测试:1)Attach接入测试–即初始接入附着时延测试。

在开机关机流程中,UE发起的初始ATTACH 接入流程;2)Idle-to-Active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

在IDLE状态下发起SERVECE请求的idle-to-active流程;3)Paging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

在IDLE状态下由核心网通过paging触发UE,进行paging流程。

这部分内容不做描述。

1.2接入时延优化思路1.时延问题一般优化步骤:>>统计分段时延,对比理论基线锁定异常点;>>针对异常点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2.比拼时延优化思路>>通过固定上下行MCS,增大UE发射功率,减少或消除HARQ重传;>>通过固定CCE和CFI,减小PDCCH误码;>>通过预调度减小上行调度等待时间;>>选择合适的预调度大小,过大会降低上行SINR引起HARQ重传,过小会导致分片;>>关闭核心网鉴权;>>增加PRACH时域密度,缩短随接接入等待PRACH时间;>>消息并发处理;>>优化eNB和UE内部处理时延;1.3接入时延分段-attach1.4 接入时延分段-Idle to ActiveIdleToActive激活流程与开机接入流程类似,只是少了核心网鉴权的NAS直传过程和UE能力查询过程。

在RRC-IDLE/EMM-REGISTERED状态,核心网会保存UE能力。

在S1连接建立过程中,核心网会提供保存的UE能力给eNB,因此eNB不需要通过空口查询UE能力。

因此数据业务接入时延小于开机附着时延。

二、Ping时延2.1Ping时延分段各段时延理论分析参考:>>Windows→UE PDCP,及ACK包从UE PDCP →Windows时延总和0.7ms;>>eNB DSP处理上行数据包并交给MAC时延2ms;>>UE DSP处理下行数据包需要2ms;>>eNB PDCP →PDN GW →APP.Server →UGW →eNB PDCP环回时延0.6ms;>>UE和eNB的PDCP →RLC →MAC以及MAC →RCL →PDCP处理时延约0.2ms;2.2Ping时延优化思路影响ping时延的要素1)RAN时延>>信道质量和HARQ重传>>调度方法:预调度,固定调度,动态调度>>Ping包与UL grant的Payload大小:Payload小于ping包大小,引入BSR,最多可增加10ms 时延>>子帧配比与调度几率:TDD系统,上下行子帧的不连续发送,可能增加10ms左右的时延>>数据到达与SR发送时刻:非预调度时,SR周期不同,可能会引入较大的时延2)EPC时延>>PDN GW处理时延>>eNB与PDN GW间传输时延3)E2E时延>>MTU大小与数据报分片/重组>>PDN GW和App.Server传输时延网优雇佣军| 以分享为乐致力于移动通信网优文档分享和资源共享!>>>>>订阅方法:1)搜索微信号: hr_opt2)搜索公众号: 网优雇佣军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Nokia空口时延感知优化-永州

Nokia空口时延感知优化-永州

空口时延感知优化经验分享1、优化背景当前LTE网络正在经历从广覆盖向深度覆盖,从轻载网向重载网的重大转变,网络优化从KPI指标优化向端到端优化过渡。

与此同时,面临网络结构复杂、流量爆炸式增长、深度覆盖、高频组网穿透损耗大以及同频干扰严重等一系列挑战,业务面时延增加,影响了用户感知。

业务面指标反映了移动通信用户的直观感知,业务面指标差,会带来感知不好,用户投诉等问题。

因此,将优化工作深入到终端用户,进行空口业务面时延优化,提升用户业务感知是当前网络优化的主要目标。

以网页游览为例,从用户体验来说,页面响应时间0-1秒用户体验最好,1-2秒用户可以容忍,3秒以上用户几乎不能容忍。

对于页面显示时延,0-2秒用户体验最好,2-8秒用户可以容忍,8秒以上用户几乎不能容忍。

集团对页面游览时延定义和基准值如下:2、空口时延优化2.1 端到端时延产生分析LTE系统内用户感知时延分段如下图:时延1:UE-eNB之间,主要是空口时延,无线侧优化时延涉及到无线环境、资源调度和分配时长。

时延2:eNB-SGW之间,涉及eNB、MME、SGW之间的信令交互带来的时延。

时延3:SGW-目标网站之间,主要是到外网服务器时延。

端对端的数据包传送流程,例如站在终端的角度来看,从服务器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到UE,数据从服务器到终端的过程如下:服务器->SAE GW->eNodeB->DL空口传输-> DL MAC重传-> DL RLC重传->UE->TCP ACK SR->TCP ACK BSR->UL空口传输->eNodeB->SAE GW- >服务器同样,站在服务器的角度,终端侧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到服务器,数据经历的过程如下:UE->TCP Segment SR->TCP Segment BSR->UL空口传输->eNodeB->SAE GW->服务器->SAE GW(ACK)->eNodeB(ACK)->DL空口传输(ACK)-> DL MAC重传(ACK)-> DL RLC重传(ACK)->UE。

TD-LTE业务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TD-LTE业务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测量报告终端根据当前小区的测量控制信息上报符合切换门限的小区horequest源小区在收到测量报告后向目标小区申请资源及配置信息4horequestack目标小区将终端的接纳信息以及其它配置信息反馈给源小区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将目标小区的接纳信息及配置信息发给终端告知终端目标小区已准备好终端接入6snstatustransfer源小区将终端业务的缓存数据移至目标小区切换时延的分析与优化randomaccesspreamble端使用第5步重配消息里的接入信息进行接入randomaccessresponseue收到此命令后可认为接入完成之后发起重配完成rrcconnectreconfigurationcompleteue上报重配完成消息表示切换完成


RRC重配建立E-RAB的过程。 完整的接入时延=RRC重配完成RRC连接请求,可以由CNA统计 得出结果
注释:与核心网交互时间420ms,来自日本外场,各地 数据可能不同。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第一个阶段(T1)—RRC建 立过程时延统计 从RrcConnectionRequest 到 RrcConnectionSetupCom plete 在T1阶段需要注意MSG1 是否有重发,每次重发的间 隔情况。
接入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若BBU和核心网之间经历了复杂的传输系统,信令在传输系统上 的时延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分段分析T2_S1,若时延较长的部分在S1口, 需要从基站测 ping测试核心网MME,确定中间的传输时延情况。 传输时延测试方法如下 1.输入” telnet ENodeB IP”,使用该命令登录到CC板 2.输入 /ushell 命令 3.输入用户名: zte 4.输入密码: zte 5.用命令 brsping "MME IP",10(次数),200(长度)"EnodeB IP"

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

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

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杭州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最佳实践总结杭州电信余杭分公司仲展毅1概述在4G时代,移动网带宽大幅提升,同时智能手机和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智能手机应用中,网络游戏明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提高用户在手机游戏中的网络体验成为游戏开发商、游戏代理商和电信运营商积极探索的方向。

从终端到服务器,整个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基站空口显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个环节,了解空口对时延的影响,并找到改善时延的方法非常重要。

本次通过研究手游在网络上2种交互连接的运作机制,并以典型情况介绍说明卡顿的根本原因。

通过LTE无线空口的3个主要指标RSRP、SINR、负荷分别开展统计分析和现场评估,得出指标与时延的相关性以及提升方案,最后就LTE的一些特性对空口时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调整的实测情况。

2手机游戏机制客户端与服务器间主要有2个交互连接,一个为TCP连接,一个为UDP连接。

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TCP长连接由终端发起,通过这个TCP长连接进行心跳和其他信息交互,用以确认服务器状态正常,心跳间隔3 s,消息大小固定,流程如图示:客户端与服务器TCP流程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报文,除了TCP长连接报文以外,还有大量的UDP报文,传递玩家的操作信息。

主流网络游戏采用的同步机制为帧同步(非状态同步),主要流程如下:广播帧流程图当用户操作未及时上报,或客户端未及时收到服务器下发的广播消息时,都会体现为游戏中的卡顿。

由此可知,网络侧上下行的总时延超过60 ms会极大拉低用户感知,但60 ms是整个环路上总时延阈值,对于空口则需要将本段时延降低至接近极限值。

3空口时延影响因素3.1 覆盖、干扰与时延对杭州同一个MME下的E-UTRN进行大量拉网Ping测试,得到不同环境下空口时延的散点图:RSRP与Ping时延散点图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得到RSRP、SINR与Ping时延的样本点数的关系(此处并未考虑网络负荷的影响)。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时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网络时延是指信息从发出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网络时延可以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网络时延的概念、常见的时延问题以及优化方法。

一、网络时延的概念网络时延是指信息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所需的时间。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发送时延(Transmission Delay):发送时延是指信息从发送器发送到传输介质上所需的时间。

它与数据的长度、数据传输速率等因素有关。

2.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传播时延是指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

它与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以及传输距离有关,例如光纤的传播时延较短。

3.排队时延(Queueing Delay):在网络中,信息需要经过多个节点进行转发。

当网络流量较大时,节点上可能会有一些等待传输的信息,导致排队时延的增加。

4.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处理时延是指信息在节点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它包括了数据包在节点缓冲区中等待处理的时间以及节点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二、网络时延的常见问题网络时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应用响应速度慢:当网络时延较大时,用户在使用网页、应用程序等时可能会感到卡顿,影响使用体验。

2.实时通信中的延迟:对于实时通信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较大的时延会导致语音或视频的延迟,影响交流效果。

3.网络拥堵:当网络流量较大或网络设备负荷过重时,排队时延会增加,导致网络拥堵,影响信息传输效率。

三、网络时延的优化方法为了减小网络时延,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减小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

例如,引入边缘计算、使用CDN等可以将数据资源更靠近用户,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2.提高传输速率:使用更高的传输速率可以减少发送时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例如,使用光纤替代传统的铜缆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LTE网络下手游空口时延优化分析方法最佳实践总结
杭州电信余杭分公司
仲展毅
1概述
在4G时代,移动网带宽大幅提升,同时智能手机和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智能手机应用中,网络游戏明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提高用户在手机游戏中的网络体验成为游戏开发商、游戏代理商和电信运营商积极探索的方向。

从终端到服务器,整个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基站空口显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个环节,了解空口对时延的影响,并找到改善时延的方法非常重要。

本次通过研究手游在网络上2种交互连接的运作机制,并以典型情况介绍说明卡顿的根本原因。

通过LTE无线空口的3个主要指标RSRP、SINR、负荷分别开展统计分析和现场评估,得出指标与时延的相关性以及提升方案,最后就LTE的一些特性对空口时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调整的实测情况。

2手机游戏机制
客户端与服务器间主要有2个交互连接,一个为TCP连接,一个为UDP连接。

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TCP长连接由终端发起,通过这个TCP长连接进行心跳和其他信息交互,用以确认服务器状态正常,心跳间隔3 s,消息大小固定,流程如图示:
客户端与服务器TCP流程图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报文,除了TCP长连接报文以外,还有大量的UDP报文,传递玩家的操作信息。

主流网络游戏采用的同步机制为帧同步(非状态同步),主要流程如下:
广播帧流程图
当用户操作未及时上报,或客户端未及时收到服务器下发的广播消息时,都会体现为游戏中的卡顿。

由此可知,网络侧上下行的总时延超过60 ms会极大拉低用户感知,但60 ms是整个环路上总时延阈值,对于空口则需要将本段时延降低至接近极限值。

3空口时延影响因素
3.1 覆盖、干扰与时延
对杭州同一个MME下的E-UTRN进行大量拉网Ping测试,得到不同环境下空口时延的散点图:
RSRP与Ping时延散点图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得到RSRP、SINR与Ping时延的样本点数的关系(此处并未考虑网络负荷的影响)。

➢RSRP与Ping时延关系数据统计分析:时延大于50 ms以上的采样点占比在各个RSRP区间均稳定在40%左右,差异并不大,可见RSRP与高时延
呈现弱相关性。

➢SINR与Ping时延关系数据统计分析:时延大于50 ms以上的采样点占比在各个SINR区间均稳定在40%左右,差异同RSRP一样不明显,可见SINR
与高时延同样呈现弱相关性。

3.2 负荷与时延
小区负荷直接影响调度,同时相邻小区负荷上升带来的干扰也会影响服务小区的空口环境。

小区负荷可以用话统数据中的上下行PRB利用率和CCE利用率来表征,在通常的话务模型下,这3种利用率指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分析杭州城区簇的拉网数据,汇总比较后得到PRB利用率与时延的关系:
1)上行PRB与上行时延统计
杭州城区簇拉网数据上行PRB与上行时延统计
上行PRB利用率与上行时延无明显相关性。

TOP 小区利用率大于54%时,游戏上行RTT时延会增大;利用率低于50%时,对上行RTT时延无明显影响。

2)上行PRB与下行时延统计
上行PRB利用率超过25%后,下行RTT时延大的样本点开始增多;利用率超过50%后,时延大的样本点比重变大。

从TOP小区来看,上行PRB利用率大于50%时,游戏下行RTT时延会增大;利用率低于40%时,对下行RTT 时延无明显影响。

因此应控制小区上行PRB利用率在50%以下,超过50%的小区应及时做载波扩容或负荷分担。

杭州城区簇拉网数据上行PRB与下行时延统计
3)下行PRB与上行时延统计
杭州城区簇拉网数据下行负荷与上行时延统计
下行PRB利用率与上行时延没有明显相关性,可判断下行PRB利用率对上行RTT影响较小。

4)下行PRB与下行时延统计
杭州城区簇拉网数据下行负荷与下行时延统计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下行PRB利用率大于75%后,下行RTT时延样本点分布
开始发散。

从TOP小区看,在利用率超过80%后,下行RTT时延会显著增大。

因此应控制小区下行PRB利用率在80%以下,超过80%的小区应及时做载波扩容或负荷分担。

5)CCE利用率与时延统计
CCE利用率与上行时延
CCE利用率与下行时延
综合统计分析CCE利用率与上下行时延的数据发现,CCE利用率超过30%时,下行RTT时延样本点分布开始发散,CCE利用率大于42%时,游戏下行RTT时延会显著增大。

因此应控制小区CCE利用率在42%以下,超过42%的小区应及时做载波扩容或负荷分担。

3.3 小结
综上分析总结时延与无线覆盖、质量、容量的关系如下:
1)覆盖与空口时延呈现弱相关性;
2)质量与空口时延呈现弱相关性;
3)容量与空口时延呈现较强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上行PRB利用率大于
50%、下行PRB利用率大于75%、CCE利用率大于42%,这3种情况都
会对时延造成明显影响,在现网中因尽量避免。

4影响时延的特性功能观察
除了考虑覆盖、质量和负荷的影响,还可以从调度算法、收敛阈值、特性功能等方面着手,快速降低空口时延。

相对于RF优化和容量调整,这些方法的周期更短,是非常好的补充手段。

4.1SRI周期
SRI用于UE主动向eNodeB请求分配上行带宽,当UE有新的上行数据需要被调度时将发送调度请求指示(SRI),流程如下图示。

UE向eNodeB发送SRI的周期称为SRI周期。

降低SRI周期会减少UE由于没有发送SRI而等待上行调度的时间,从而降低上行调度的平均时延,提升用户感知:
SRI流程图
在现场测试中,将SRI周期更改为5 ms后,时延从111 ms降到74 ms,下降37 ms。

此方案适用于低负荷小区。

4.2 上行IBLER目标值
上行调度中,LTE系统根据SINR选择上行调度的MCS,如图示:
上行调度MCS选阶流程图
MCS在决定速率的同时也决定了数据的抗干扰性能,选取合适的MCS等级不
仅能保证业务的速率需求,同时也能减少误块率,降低时延。

对于低速同时对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类型,在空口环境固定或无法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对常规的IBLER(Initial BlockError Rate)目标进行干涉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现场测试中,将IBLER目标值由10%修改为5%,时延由102ms下降到83ms,下降19ms。

此方案较适用于上行高带宽需求较少的场景。

4.3 下行IBLER增强自适应
下行MCS选阶与上行的流程相似,系统按照UE上报的CQI选择传输数据时所用的MCS。

在CQI调整阶段,会设置IBLER,收敛最优值,根据HARQ-ACK判断上报的CQI与实际信道质量的偏离程度,对CQI进行调整。

现网打开了下行IBLER 增强自适应开关,IBLER 目标值根据信道波动程度,分别调整为5%、10%、30%。

关闭此开关后对边缘用户的下行时延有改善。

在现场试验点测试中,关闭自适应后时延有明显下降,从153 ms降为134 ms。

此方案适用于上行高带宽需求较少的场景。

4.4 DRX特性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即非连续接收,是指终端仅在必要的时间段打开接收机进入激活态,用以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而在剩余时间段关闭接收机进入休眠态,停止接收下行数据和信令的一种节省终端电力消耗的工作模式。

在DRX工作模式下,DRX周期包含激活期和休眠期,分别对应UE的工作状态为激活态和休眠态,如图示。

在非DRX工作模式下,UE将一直打开接收机,保持激活态:
DRX周期流程图
现场试验点测试中,关闭DRX特性,时延由117ms下降到102 ms,下降15 ms。

此方案不适用于接入用户过多的场景。

5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LTE空口质量与时延呈弱相关性,单纯提高RSRP和SINR并不
能明显降低手机游戏的时延,而空口上下行以及信令的负荷与时延呈强相关性,在下行PRB利用率高于75%、上行PRB利用率高于50%、CCE(控制信道)利用率高于42%这3种情况下都会明显抬高时延,需及时优化扩容。

本次杭州城区试验测试调整SRI周期、上行IBLER目标值、关闭DRX特性、关闭下行IBLER增强自适应开关等4种方案都能够很好地降低小区整体时延以提高手游的用户使用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