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骨小梁微结构

骨小梁微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类骨骼结构复杂精细,而其中的【骨小梁微结构】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
骨小梁是构成骨骼的基本单位,在骨密度和强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类骨骼中,骨小梁的微结构决定了骨质的品质和功能,也直接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小梁微结构的相关知识,希望读者能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骨小梁的定义骨小梁是构成骨骼组织的一种微小结构,主要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
骨小梁具有高度的有序结构,可以承受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和张力。
骨小梁主要由两种关键成分组成:骨细胞和骨基质。
骨细胞是细胞在骨组织中的一种,具有高度的活性,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基质细胞等。
骨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和无机盐组成,具有高度的机械强度和硬度。
骨小梁通常呈现网状或棱柱状的形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边缘,便于骨细胞在其上生长和分化。
骨小梁的结构复杂精细,包括骨小梁间隔、骨小梁连接、骨小梁末端等部分,这些部分的形态对骨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骨小梁在骨骼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它们可以调整骨骼的质地和构造,使骨骼更具有弹性和韧性。
骨小梁还可以调节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过程,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保持骨骼的健康状态。
五、骨小梁微结构的研究意义骨小梁微结构的研究对于人类骨骼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骨小梁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可以了解骨质的性能和品质,预测骨骼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指导临床的骨骼健康管理和骨折的治疗。
骨小梁微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长发育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骨小梁的形态和功能,进而影响整体骨质的品质和强度。
七、骨小梁微结构与骨质疾病骨小梁微结构的异常可能导致骨质疾病的发生,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通过研究骨小梁的变化和异常,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疾病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骨小梁微结构是人类骨骼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在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和KOA发生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系列的有规律的影像学改变,在膝关节差异性过程中,内侧平台沉降,腓骨近端发生弯曲。
推断胫骨平台不匀均沉降导致胫骨近端内侧压应力增大,而胫腓骨近端外侧所受张应力增大,可能会发生骨膜反应。
为了验证该假设,本课题组开展了影像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其患病率60岁以上达50%,75岁以上人群超过80%。
90%以上患者为内侧间室型KOA,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多认为由软骨磨损所致。
本团队经系列影像学、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是骨关节炎的使动因素,其导致的胫骨平台差异性沉降(不均匀沉降)是KOA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建了膝关节差异性沉降理论。
该理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胫骨平台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在重力和长期负荷作用下胫骨平台发生沉降现象。
胫骨外侧平台有腓骨支撑,沉降不明显;内侧平台承受膝关节载荷的2/3,而且无骨性支撑,沉降较外侧明显;内外侧平台差异性沉降导致下肢负重力线内移,内侧平台载荷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内侧间室型KOA。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45岁以上被确诊为KOA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19例(38.0%),女性31例(62.0%)。
调阅其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腓骨头的位置,测量膝内翻角度,观察胫腓骨近端外侧是否发生骨膜反应并测量其与胫骨平台或腓骨头顶点的距离。
根据腓骨头是否上移,分为腓骨头上移组和未上移组。
1.2结果本研究腓骨头未上移组16例(32.0%),其膝内翻角度>5°,在胫腓骨近端外侧张应力集中点出现了明显的骨膜反应;其中13例(81.2%)骨膜反应中心点在胫骨外侧距胫骨平台(5.12±0.09)cm处,3例(18.8%)在腓骨外侧距腓骨头顶点(3.15±0.11)cm处。
膝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关节外侧室OA或膝外翻畸形,如采用胫骨高位截骨,不仅 能加大膝关节间隙向外上方倾斜的程度,还将导致膝关节侧 方不稳定,半脱位和OA进行性进展。因此要采用股骨髁上 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的手术方法简单,关键是要避免将胫骨平台关 节面造成骨折,如果能以坚强内固定,可以早期行关节功能 性锻炼,则术后疗效提高。推荐德国Link公司的改良 Giebel槽式钢板,其两枚皮质骨钉利用张力带的原理使截 骨面加压,并控制了远端旋转。
假体分:单髁型,全髁型。 固定方式:骨水泥、非骨水泥;按限制程度分:限 制型,非限制型。
固定方式:骨水泥,绝大多数骨水泥固定型膝 关节置换临床效果十分满意,骨水泥本身并不 是人工置换术的薄弱环节。而使用方法不当才 是问题的关键、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是通过 紧密压配和骨组织长入假体多孔层达到生物固 定的效果,非骨水泥假体对患者局部骨质及术 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术后负重推迟4~6周。长 期随访,两者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软骨移植术,微骨折软骨修复术,这 些都是针对OA软骨缺损的新兴手术,疗效不十分确切。韩 国学者的微骨折术在软骨缺损处用钢针戳出数个小孔,二次 关节镜检查,见原缺损处有软骨样组织附于骨面上,这种组 织日后能否演变成真正的软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的状况
料分两大类,钴合金和钛合金,只有少数患者对钴过敏,应询问相关病史。钴合 金+超高分子聚乙烯组成的假体是膝关节材料的“金标准”。
膝关节OA与肌力
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肌力测试分析,得出患侧与健侧差20%以上,而正常 在10%以内,结合临床实践,常常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的股四头肌和 绳肌之力下降势 必对下肢功能状态有影响,使膝关节不稳定因素加重,而不稳定又会加重OA的病变 程度,如此造成恶性循环。Nelson等认为对患肢进行有目的肌力锻炼。不但可以增 加关节的稳定性、阻断或降低这种恶性循环,而且可以缓解病情。
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

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1. 本文概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针灸作为传统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及较少副作用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近五年(2019年至2024年)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温针灸、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手段的应用及其联合疗法的效果评估。
通过对大量高质量文献的系统回顾与综合分析,探讨不同针灸方法的治疗机制、优势以及局限性,并结合研究成果总结最佳实践模式与未来研究方向。
还将关注新型艾灸设备如DAJ多功能艾灸仪在温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相较于传统温针灸的优势比较。
通过本综述,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针灸治疗策略指导,同时推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向着更为精准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2.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在撰写《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一文中,“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可以这样展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广泛的临床应用。
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常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灸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激发机体自身修复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对KOA,针灸尤其注重调理肝肾,因为按照中医理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易导致关节病变。
针灸具有明显的通经活络作用。
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的变化

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的变化1. 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个老朋友在唠叨,特别是在我们渐渐变老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骨头变得脆弱,容易折。
这就像一根老树枝,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干瘪,轻轻一碰就断了。
骨小梁,这可是我们骨头里的小英雄。
它们像一根根支撑的钢筋,把我们的骨架撑得稳稳当当。
如果骨小梁出现问题,咳咳,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1.1 骨小梁的角色那么,骨小梁到底是什么呢?想象一下,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里面有很多支撑柱和横梁。
骨小梁就是这个结构里的支撑者,负责让我们的骨头不那么容易碎掉。
它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骨密度,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骨头的“健康值”。
一旦骨小梁被打乱,咱们的骨头可就成了“纸糊”的。
1.2 骨质疏松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小梁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开始渐渐懈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这时候,可能你还在为减肥、健身而拼命,骨头却在悄悄“罢工”。
不运动、饮食不均衡、缺乏钙和维生素D,这些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元凶”。
就像“得了便宜还卖乖”,平时不注意,结果可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哦。
2. 骨小梁的变化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骨小梁的变化也是缓慢而隐秘的。
初期可能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心里想着“我这骨头多结实啊”,其实人家早在暗中“打小算盘”了。
2.1 骨小梁的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骨小梁的数量开始减少。
想象一下,一座繁忙的城市,突然间人们都出门打工,留在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城市显得空荡荡的,骨小梁也在悄然离去。
骨密度下降,骨头变得脆弱,走路时都得小心翼翼,像在走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
2.2 骨小梁的质量下降而不仅仅是数量,骨小梁的质量也在悄悄降低。
就像一块好好的砖,逐渐变得松软,不再结实。
这时候,骨小梁不再能承担应有的负荷,容易产生裂缝,甚至造成骨折。
你可知道,有的人甚至在打个喷嚏的时候就能摔个跟头,真是让人心痛得直掉眼泪。
3. 如何应对骨质疏松面对骨质疏松,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骨小梁评分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折以及其 他类 型 的骨质 疏 松性 骨折有 关 。P o t h u a u d等 对 1 3 5例绝经后女性 的 T B S值进行 回顾 性病 例对 照研 究 , 其 中 有4 5例 由影像学证实为骨折 : 2 0例椎体骨折 , 5例髋部 骨折 , 2 0例其他 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 研究 结果为 有过骨 折史 的 女性 T B S值 明显 低 于 无 骨折 史 的对 照组 。K r u e g e r 等 对 4 2 9例平均年龄为 7 1 . 3岁 的 白种绝 经后 女性 的研 究发 现 , 在
治有利于减少 骨折的发生 。
退化 ; T B S值小 于或等于 1 . 2 0 0表示 骨微结构退化 。以上 T B S 阈值仅供参考 , WHO尚未 界定标 准 的 T B S阈值 , 男性的 T B S 阈值 尚未提 出 。 多篇文献 报道 , T B S值与 年龄 呈负相 关性 。研究 表
变化 , 在骨 折风险评估 中 , 我们应该关注骨质量 。
结构也 随之发 生
变化 , 以板 一 杆 结 构 为 主 的松 质 骨 微 观 结 构 开 始 退 化 , 板 结构
研究
表明, 在 绝经后妇 女 中 T B S与椎体 骨折、 股骨颈 骨
明, 低T B S 值 与差 的骨微 结构 、 低 骨连通 性、 高骨小 梁间距 和
骨小梁数量减少有关 。相反 , 高T B S 值 与好的骨微结构 、 高骨 连通性、 低骨小梁 间距 和骨小梁数量增加有关 , 以此来 预测 临床 上脊柱以及其他部位 的骨质疏松性 骨折。
3 . T B S在 临床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3 . 1 T B S预 测 骨 质 疏 松 性 骨 折 风 险 多 项 回 顾 性 病 例 对 照
骨科自我评价、估量、研究、改良记录

骨科自我评价、估量、研究、改良记录一、自我评价1.1 骨科疾病谱我国骨科疾病谱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质疏松症等。
我们科室在诊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1.2 医疗团队我们的医疗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骨科专家组成。
团队成员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1.3 技术设备我们科室拥有先进的骨科诊疗设备,如C臂X光机、关节镜、椎间孔镜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诊疗流程我们实行标准化、流程化的诊疗流程,从患者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到康复跟踪,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高效、严谨。
二、估量2.1 疾病发病率与就诊率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我们的科室就诊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对骨科诊疗需求的增长。
2.2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我们科室的平均满意度为90%,这表明我们在医疗服务质量上还有提升空间。
2.3 医疗纠纷过去一年中,我们科室的医疗纠纷数量为零,说明我们在医疗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较好。
三、研究3.1 疾病研究我们科室积极开展骨科疾病的研究工作,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以提高诊疗水平。
3.2 技术创新我们致力于骨科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如3D打印骨骼修复、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3.3 科研成果过去一年中,我们科室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5篇。
同时,我们承担了5项省级科研课题,展现了我们在科研方面的实力。
四、改良4.1 优化诊疗流程我们持续优化诊疗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4.2 提升医疗质量我们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术前评估,确保医疗安全。
4.3 员工培训我们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4.4 改善就医环境我们努力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如增设候诊区、更新诊疗设备等。
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17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17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5-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一)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原因分析1.骨关节炎的疼痛原因不包括骨膜炎。
正确答案为E。
2.人体下肢在站立时是一个闭合动力环。
正确答案为A。
3.腰椎、髋和膝关节是一个生物力学单位的整体,三个部位存在密切联系,分析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三者在发育上来源于同一个细胞。
正确答案为E。
4.腰椎、髋和膝关节是一个生物力学单位的整体,其中膝关节应填写在括号内。
正确答案为A。
5.骨关节炎疼痛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发生了问题,不包括物理学。
正确答案为E。
6.OA最新定义包括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软骨破溃和磨损、软骨下骨硬化、象牙变、骨赘及软骨下囊肿、慢性滑膜炎。
以上说法均正确,错误选项为E。
7.骨关节炎疼痛的关节外因素不包括髋关节疾患-闭孔神经(关节支、隐神经)。
正确答案为D。
8.关节外其他因素导致骨关节炎疼痛,不包括血液粘滞度高。
正确答案为C。
二)骨关节炎的前期病变及其处理1.骨髓刺激技术、骨软骨自体、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骨软骨异体移植均为软骨再生技术,唯独接骨折术不是。
正确答案为B。
2.关节僵硬不是需要重视骨关节炎前期病变的情况。
正确答案为E。
三)膝关节的骨赘需要切除吗?该部分内容缺失,无法进行修改。
1、骨赘切除在早期不建议采取,因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裸露骨面,导致血性关节积液,这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2、骨赘长期刺激骨组织常会导致滑囊炎和滑膜炎的形成。
3、关于OA最新定义,所有说法都正确,包括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软骨破溃和磨损、软骨下骨的硬化、象牙变,以及骨赘和软骨下囊肿的形成,还有慢性滑膜炎。
4、骨赘切除可能会导致血性关节积液的出现,因此并不常规推荐。
5、骨关节炎疼痛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个角度都会发生问题,唯独不包括物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骨小梁研究发 映了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小梁骨转 性。因此体积方法更可靠。三维影像技术
现,随着骨量减少骨小梁数目也减少;水 化率较高,而骨矿化率较低。
主要有自动连续切片成像 9 =;+’14 =;2,’-( >
平方向骨小梁首先被吸收,而后垂直方
胶原代谢在骨性关节炎病理发生中 技术、Q 线断层影像技术及核磁共振技
·#78·
中华骨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01+2& !""#/ 3-45 !#/ 6-5 $
·综述·
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 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胡建华 黄公怡
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 变 ? ,而不是骨小梁组成的变化 ; 质量不 年龄组各向异性都是按主要方向排列的
显变化,但老年人胶原密度下降。生理性 模量和极限应力 ; D4,’E1,= <,+=<< ? 。各向异 折危险性增加这一现象。研究表明骨质
力学特性下降在于骨量的丢失 ; 数量改 性和骨体积分数能决定 Z"X 以上 K7L。结 疏松症患者骨小梁骨体积分数轻度下降
构 各 向 异 性 是 骨 小 梁 结 构 最 显 著 的 特 时,其显微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 K#! L 。与
密切相关。N’(> 等 K$ L 认为正常人骨小梁 小梁最重要的三维结构参数 KW L。结构与
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特征,
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变化保持比较稳定的 力学特性密切相关。%’1+=44’ 等 K: L 报告单 但是骨量丢失本身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
水平。骨小梁胶原含量随年龄增长无明 一骨 密 度指 标 能 决 定 8"X Y 7"X 杨氏 疏松症患者骨小梁强度下降、脆性及骨
; 三 ? 力学9 近 !" 年,人们对人体骨
方法进行综述。
JE4’(> 等 K8 L 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人群 小梁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体骨
一、正常人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
中比较椎体、髂嵴、股骨和跟骨骨小梁显 小梁。0-<=[’4A=K#" L 发现椎体骨量丢失每
; 一 ? 物理性质及组成9 骨密度 ; @-(= 微结构,发现年龄引起的椎体骨量丢失 #" 年达 75 PX 。研究表明杨氏模量、骨折
速度是水平方向骨小梁的两倍。患者处 增加,但处于低矿化?!8 @。
骨小梁三维结构,当样本骨密度值介于
于不同病期可能是两者形成明显差异的
骨性关节炎病理发生、发展是一个 骨质疏松和正常值之间的临界值时,三
重要原因。B<F’,1 等 ?#G @ 研究股骨颈骨质 缓慢的过程,当能观察到关节软骨退变 维结构参数能很好地反映骨小梁力学特
A=(<’,B ? 被广泛用于评价骨小梁的硬度 主要是水平方向骨小梁丢失,增龄引起 能量 ; F1’4D+= =(=+>B ? 及极限应力与年龄
和力学强度。例如9 骨表观密度 ; 1..1+=(, 的骨量和骨结构变化在上述四处解剖位 呈负相关。此外,02%14A=( 等 K## L 报告股
A=(<’,B ? 和 骨 体 积 分 数 ; C-4DE= F+12G 置几乎相同。骨小梁有三个主要的显微 骨骨小梁骨量及抗压强度 ; 2-E.+=<<’C=
度。
或二维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骨小梁三维 N’(> 等 K $ L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杨 氏 模 量 在
皮质骨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和胶 显微结构。体视学及组织断层技术的发 8" Y P" 岁时达最高峰值,W" 岁后明显下
原。矿物质的质和量决定它的杨氏模量 展使之成为可能。外周骨定量电子计算 降;极限应力在 $" Y PZ 岁之间保持稳
和强度;胶原决定骨的弹性。胶原的排列 机断层摄影 ; .=+’.&=+14 QD1(,’,1,’C= 2-EG 定 ,W" 岁 后 下 降 ; 极 限 应 变 ; D4,’E1,=
方向是决定皮质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 .D,=A ,-E->+1.&B,RS%T ? 、显微电子计算 <,+1’( ? 在青年组值最大,不同年龄组之间
因素。J=+<<=(< 等 K# L对腰椎、髂嵴、股骨颈 机断层摄影 ; E’2+-G2-E.D,=A ,-E->+1.&B,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能量与极限应
和跟骨的骨小梁的组成进行比较,发现 E’2+-G%T ? 及核磁共振 ; E1>(=,’2 +=<-(1(2= 力的研究结果相似。因为骨的结构是非
各向异性和三维连接性。只有三维图像
度和骨小梁数目均下降,而骨小梁间距
骨性关节炎患者虽然软骨下骨小梁 才能描述三维连接性。三维图像研究各
9 ,+1:;2<41+ =;.1+1,’-( > 和骨髓间隙星状体 数目增加,骨表观密度增高,但间距下 向 异 性 的 方 法 有 界 面 方 法
积却增加 ?#$ @。结构的变化可能与骨小梁 降。相对于骨表观密度增加速度而言,骨 9 ’(,;+N12;O:1=;D K;,&-D > 和 体 积 方 法
构,软骨下骨小梁也包含其中,它们在关 叶,从 M-4NN 定律开始逐步建立起的力学 了希望。虽然力学测试技术有了长足的
节软骨退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特性决定了骨小梁结构,而它又反映了 进步,但仍需强调活体在体力学试验是
要的作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骨密 骨小梁力学特性的理论。密度在评价结 不可能的,没有一种体外力学测试技术
骨密度下降而下降的程度超过与其垂直 骨下骨小梁 > 特性的变化是否改变了关 从传统力学试验获得,例如L 压缩试验
的骨小梁。
节软骨的力学环境而使软骨趋于退变, 9 2-K.+;==’-( ,;=,’(F > 及拉伸试验 9 ,;(=’4;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增加,但 还不十分清楚。虽然动物实验已揭示软 ,;=,’(F >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
无显著性意义。M1’4=B 等 K! L发现胶原含量
各向异性 ; 1(’<-,+-.B ? 、三维连接性 许多实验条件的影响。
与年龄呈负相关,但骨小梁胶原的分子 ; 2-((=2,’C’,B ? 、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
二、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
组成无改变。胶原含量与生物力学特性 小梁结构形态 ; <,+D2,D+= E-A=4 ,B.= ? 是骨 价
保留的骨小梁组成成分与正常无异 ?#7 @。 骨下骨增厚早于软骨纤维化 ?!E @,但是对 骨小梁样品及力学测量仪器压力轴的终
*H4<(D 等?#I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 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端界面误差 9 ;(DO.41,; ;++-+ > 和随机误
体研究中发现,虽然其胶原密度与正常
四、骨小梁各种特性的评价方法
生改变。后者在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 决定力学特性的主要元素。胶原和矿物 品的几何形态,骨小梁结构界面因素,骨
骨折危险性增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含量测定能给力学特性变化提供更多 小梁连续性假设成立与否,样品的储存,
三、骨性关节炎骨小梁特性及其评 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样品干燥的程度,试验温度等。P1( V’O
价
9 二 > 结构L 力学试验在研究骨小梁 ;,:;+F;( 等 ?!7 @ 应用显微力学有限元件模
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颈骨小梁力学特性 时,它已进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此时 性。不同的结构参数可相互叠加,增强此
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承重方向平行的骨 要识别哪一部分改变是最早期的改变显 种作用。
小梁杨氏模量、极限应力和骨折能量随 然太晚。软骨下骨 9 包括软骨下骨板和软
9 三 > 力学L 骨小梁力学特性很容易
差。比如杨氏模量的测量误差前者达
人无异,但是其胶原交联却减少。
9 一 > 物理特性及组成L 现在可用标 !"T U A"T ,后者亦可达 #!5 8T 。另外,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方面 准的方法检测骨小梁的物理特性及组 影响力学试验结果的因素还有L 介于骨
骨量丢失,另一方面骨小梁显微结构发 成。物理特性中胶原密度和体积分数是 小梁样品及测量仪器界面的摩擦力,样
,’-( ? 。骨密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骨小 结构9 板状结构 ; .41,=< ? 、棒状结构 ; +-A< ? <,+=(>,& ? 每 #" 年下降 75 PX 。对于年龄
梁的 杨 氏 模 量 ; H-D(>I< E-AD4D< ? 和 强 以及它们的连接结构 KP L。上述组织形态 引起的胫骨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变化,
作者单位9 #"":$" 北京医院骨科
征。胫骨骨小梁显微结构研究显示不同 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比较,骨质
中华骨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01+2& !""#/ 3-45 !#/ 6-5 $
·#78·
疏松症患者骨小梁体积、骨小梁表面密 炎骨小梁方向与关节表面更垂直?!$ @。
腰椎矿化率最低,胶原含量最高;股骨颈 ’E1>’(>,0UV ? 等逐步得到应用,从三维 均质体,不同部位所受应力不同,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