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

合集下载

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

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

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欧洲共同体,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条约领域】政治•【公布日期】2006.11.21•【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巴黎正文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2007年10月24日生效。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2007年9月24日递交批准书,2007年10月24日对中国生效。

)目录前言第一条ITER组织的建立第二条ITER组织的目的第三条ITER组织的职能第四条ITER组织的成员方第五条法人资格第六条理事会第七条总干事和职员第八条ITER组织的资源第九条项目资源管理条例第十条信息和知识产权第十一条场址支持第十二条特权与豁免第十三条派驻机构第十四条公众健康、安全、许可和环境保护第十五条责任第十六条退役第十七条财务审计第十八条管理评估第十九条国际合作第二十条和平利用和不扩散第二十一条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有关的适用第二十二条生效第二十三条加入第二十四条期限和终止第二十五条争端解决第二十六条退出第二十七条附件第二十八条修订第二十九条保存人前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印度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大韩民国政府、俄罗斯联邦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忆及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支持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工程设计活动成功完成,提出了验证聚变能源可行性的研究装置的详细完整、充分整合的工程设计资料,以供协定各方使用;强调聚变能作为取之不尽、满足环保要求、有很强经济竞争力的能源的长期潜力;确信ITER是开发聚变能源道路上要采取的下一个重要步骤,且现在正是在聚变能研发进展基础上启动ITER项目的合适时机;考虑到2005年6月28日在莫斯科召开的ITER部长级会议期间ITER谈判各方代表的联合宣言;认识到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多种能源技术研发力度,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以及先进能源技术;强调ITER的联合实施对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学技术可行性,以及对激发年轻一代热爱聚变事业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坚信ITER计划整体目标的实现要靠ITER组织围绕科技目标制定公共国际研究计划,并由各方优秀研究人员共同参与该计划的发展与执行;强调ITER装置的建造、运行、开发利用、去活化和退役等过程中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验证聚变能源的安全性,提高其社会接受度的重要意义;坚信真诚合作对实施这一时间长、规模大的聚变能研发计划的重要性;认识到出于聚变能研究的目的,各方平等分享项目的科技成果,而涉及项目运作的其他权益则平衡分配;希望继续就此事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可控核聚变国内外发展现状

可控核聚变国内外发展现状

可控核聚变国内外发展现状
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密度等条件实现核聚变反应并产生能量的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之一。

以下是可控核聚变国内外发展现状的简要概述:
国际发展现状:
ITER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由35个国家共同建设的大型聚变实验项目,计划在法国建设,目标是通过将氢等离子体加热到150-200百万度,实现核聚变反应并持续产生能量。

该项目于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建设和装备阶段,预计在2025年进行首次核聚变实验。

其他国际聚变实验项目:除ITER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聚变实验项目,如美国的国家点火实验(NIF)和欧洲的聚变材料实验堆(DEMO),这些项目的目标是研究聚变反应的物理过程和工程应用。

国内发展现状:
“东方之光”:中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被称为“东方之光”。

EAST的目标是研究聚变物理学、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并为中国未来建设商业聚变电站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热核聚变能源计划:中国国家热核聚变能源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重要计划,包括了“先进热核聚变装置研究”和“商业化热核聚变发电工程建设”两个阶段,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成商业化聚变电站。

其他国内聚变实验项目: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可控核聚变实验项目,如“水晶球”和“璀璨之光”等,这些项目的目标是研究聚变反应的物理过程和工程应用。

总体来说,可控核聚变技术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相关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而中国也在加紧推进自己的可控核聚变计划。

核聚变技术和可控核反应实验进展评估

核聚变技术和可控核反应实验进展评估

核聚变技术和可控核反应实验进展评估核聚变技术一直被视为能源领域最具潜力的能源形式之一。

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原子核融合成重核的过程,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不会产生高放射性废料。

随着可控核反应实验的不断进展,科学界对于核聚变技术的实用化前景越来越乐观。

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可控热核聚变实验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潜力实现可持续能源的方法。

这一实验以等离子体中的氘和氚核聚变为基础,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条件,维持核聚变反应的持续进行。

如此高温高压,让氢等离子体能够克服库仑排斥力,使得核融合能够发生。

这样的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比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更为庞大。

这使得可控核反应实验备受关注。

在可控核反应实验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当前最大规模的可控核反应实验项目。

ITER计划于2025年开始运行,目标是证明并实现长时间稳态等离子体的维持。

该实验堆采用托卡马克磁约束技术,通过巨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限制在一个环形容器中,并保持高温高压条件。

ITER的成功运行将验证核聚变反应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除了ITER之外,国际上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可控核反应实验项目。

例如,中国的东方超环和美国的国际实验反应堆(DEMO)项目都致力于研究更先进的磁约束装置,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可持续性。

这些实验项目的进展对于核聚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中,核聚变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是,仍然有一些挑战亟待解决。

首先,制造可承受极端温度和压力环境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正在寻找更耐高温、高压、低活化特性的材料,以应对核聚变反应的环境要求。

其次,实现可持续的燃料循环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主要使用的氘和氚等稀有同位素并不是广泛可得的,因此需要开发更具可持续性的燃料来源。

最后,核聚变技术需要建设大规模的设施,这对于资金和技术支持都是一个挑战。

尽管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但核聚变技术的发展仍然被视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之一。

ITER

ITER

ITER百科名片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也是迄今我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ITER计划吸引了包括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世界主要核国家和科技强国共同参与。

目录[隐藏]来源发展现况意义[编辑本段]来源经过近5 年的艰苦谈判,2006 年11 月21 日在法国爱丽舍宫,参与ITER 计划的ITER谈判七方共同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协定》和《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至此,ITER计划谈判圆满结束。

12 月1 日ITER 临时国际组织成立,ITER 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编辑本段]发展ITER是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的简写,全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地点设在法国的南部小城卡达拉舍。

为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七方共同参与。

中国政府宣布投入10亿美元参与ITER计划的运作,这是迄今中国投入最大的国际大科学工程。

参与该计划研究工作的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中国研究机构。

2008年10月10日,科学技术部隆重举行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揭牌仪式。

出席仪式的有全国人大外事委、外交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中科院、工程院、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单位代表和工业界的代表;ITER组织总干事、副总干事、ITER组织成员国驻华外交官,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和顾问,以及国内相关科研院所的代表。

科技部万钢部长在仪式上讲话,强调了我国参加ITER计划和做好ITER计划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执行中心不辜负国家的重托,努力工作,建立符合参与大型国际科学工程和研究合作项目要求的、职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决策、咨询和管理系统,保障各方面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ITER计划的目标

ITER计划的目标

ITER计划的目标ITER设计总聚变功率达到50万千瓦,是一个电站规模的实验反应堆。

其目标: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

其作用和任务:用具有电站规模的实验堆证明氘氚等离子体的受控点火和持续燃烧,验证聚变反应堆系统的工程可行性,综合测试聚变发电所需的高热流和核部件,实现稳态运行,从而为建造聚变能示范电站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必要的技术基础。

1. ITER计划的科学目标ITER运行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能产生50万千瓦聚变功率、有能力维持大于400秒氘氚燃烧的托卡马克聚变堆。

在ITER装置中将产生与未来商用聚变反应堆相近的氘氚燃烧等离子体,供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其性质和控制方法,这是实现聚变能必经的关键一步。

在ITER装置上得到的所有结果都将直接为设计托卡马克型商用聚变堆提供依据。

ITER装置的建造是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新阶段,也是人类更接近实现受控聚变能的标志。

图1 ITER装置示意图ITER运行的第二阶段将探索实现具有持续、稳定、高约束的高性能燃烧等离子体。

这种高性能的“先进燃烧等离子体”是建造托卡马克型商用聚变堆所必要的。

ITER计划在后期还将探索实现高增益的燃烧等离子体。

ITER计划科学目标的实现将为商用聚变堆的建造奠定可靠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

2、ITER计划的工程技术目标ITER计划的另一重要目标是通过创造和维持氘氚燃烧等离子体,检验和实现各种聚变技术的集成,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能直接用于商用聚变堆的相关技术。

在过去十余年中,与建设ITER有关的技术研发已经基本完成。

目前建造ITER 的技术基础已经基本具备。

ITER现有的工程设计有相当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ITER 计划在技术上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检验各个部件在聚变环境下的性能,包括辐照损伤、高热负荷、大电动力的冲击等,以及发展实时、本地的大规模制氚技术。

上述工作是设计与建造商用聚变堆之前所必须的,而且只能在ITER上开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前沿进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 !"#$) 计划 !
赵! 君! 煜 &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 )
摘! 要! ! 聚变能目前是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 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磁约束聚变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集成当今国际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主要科学和技术 成果, 合作建立与未来实用聚变堆规模相比拟的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 )*+, ( -./01.2/-3.24 /50163.784021 09:01-60./24 1028/31) , 成为国际上大家的共识( 文章就 )*+, 及相关的情况进行一些介绍( 关键词! ! )*+,, 核聚变, 等离子体, /3;262;
456)*+0)7 7 C3.D-.0E D7F-3. -F 3.0 3D /50 63F/ -6:31/2./ G2HF D31 D-.244H F34I-.J 62.;-.EKF E062.E D31 0.01JH G-/537/ :3447/-.J /50 0.I-13.60./( L2J.0/-8 83.D-.0E D7F-3. 10F02185 52F 285-0I0E J102/ :13J10FF 2F 10F74/ 3D /50 0DD31/F E0I3/0E /3 D7F-3. 10F02185 3I01 2 524D 80./17H( )/ -F .3G 1083J.-M0E /52/ 2 D7F-3. E0I-80 /3 :13E780 /501A 624 0.01JH 2/ /50 40I04 3D 2. 0408/1-8-/HA:13E78-.J :3G01 F/2/-3. 67F/ N0 83.F/178/0E /5137J5 -./01.2/-3.24 834A 42N312/-3.( *50 E0F-J. 3D /50 )./01.2/-3.24 *50163.784021 +9:01-60./24 ,028/31 ( )*+, )-F N2F0E 3. E2/2 834A 408/0E 3. /50 :10F0./ 09:01-60./24 *3;262;F 2.E :5HF-824 63E04F D31 E-DD010./ :42F62 :1380FF0F( *5-F :2:01 10A I-0GF /50 )*+, :13J126( 8&9 :,*;67 7 )*+,,.784021 D7F-3. ,:42F62,/3;262;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 七国联手获取“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 七国联手获取“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七国联手获取“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七国联手获取“人造太阳”工程总投资:100亿美元工程期限:1985年——2030年热核聚变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

1985年,由美苏首脑提出了设计和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倡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

ITER的投资和建设规模之庞大,交叉学科种类之多,实验设备之复杂,都决定了它必须由多国合力完成。

该计划约需耗时35年,耗资10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遥控密封、环境科学、等离子计量和控制、信息通信、纳米材料等多种学科,它的最终选址一直是参与国竞争的焦点。

先后有西班牙、法国、日本和加拿大4个国家提出申请将实验堆建在本国,日本和法国最终入围,加拿大则因没有入围而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因缺乏资金退出。

美国因自认为在核聚变技术上领先其他国家,曾于1999年宣布退出,后又因国内热核聚变研究进展缓慢,担心被ITER甩下,于2003年2月18日重新加入。

中国也在同日正式入盟。

2005年6月28日,在计划提出20年,选址耗时18年后,ITER的建设地点终于花落法国的卡达拉舍,它将成为世界第一个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核聚变装置,为制造真正的反应堆作准备。

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7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

为建设ITER,各参与方专门协商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首脑在过去几年中都采取不同方式对参加ITER计划作出过正式表态。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 ITER ITER)
)2006年11月,中、欧、美、俄、印、日、韩七方代表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联合实施协定。

这也是迄今我国唯一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的国际大科学工程。

ITER 设计总聚变功率达到50万千瓦,是一个电站规模的实验反应堆,其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

ITER 计划的实施分四个阶段,其中建造期10年,总费用约为50亿欧元;运行期20年,总费用约50亿欧元。

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ITER 计划专项”。

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组织协定》和《特豁协定》。

2008年10月,中国国内机构-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成立。

科技部积极参与了ITER 的规则制定,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赴ITER 总部工作,迄今签署了5个采购安排协议。

中方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认真履行承诺和义务、实现了项目管理上的创新、多边双边相互促进上的创新、国内外协调合作上的创新。

有关ITER 计划及中国参与ITER 计划的详细资料可参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
(国内配套研究)
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的基础研究
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申报单位:
申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摘要(1,000字左右)
简述申请人有关背景和学术贡献,申请课题与ITER计划的关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申请书正文(30,000字左右)
一、立项依据
研究内容与ITER计划的关系,开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题所在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可能性等。

三、研究内容
详细阐述围绕ITER计划专项任务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研究内容重点要突出,避免分散或拼盘现象。

四、研究目标
详细阐述研究目标,要有具体、可考核的指标。

五、研究方案
结合研究内容阐述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其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特色和取得突破的可行性分析等。

六、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课题承担单位在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课题实施所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等重要研究基地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等。

3.课题申报单位近五年承担的与所申报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与所申报课题的关联和衔接。

七、研究队伍
1.申请人研究背景
申请人大学以上工作简历和科研工作经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学术成绩,近几年主持的与申请课题相关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情况(格式见下表),代表性论文(不超过10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发明专利情况等。

2.研究队伍的规模和结构
研究队伍规模以及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的结构,实验技术人员概况等。

研究队伍规模要适度,全时人均资助强度应在20万元/人年以上。

3.其他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概况
八、经费申请表
(单位:万元)
说明: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须逐项说明与课题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

九、签字盖章及意见
十、主要学术骨干一览表
说明:身份证号码栏目,现役军人填写军官证号;专业应填目前所从事研究的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