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导读: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来确诊:这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医生常常跟糖尿病患者说的就是,糖尿病本身不会危及的人的生命,所以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才是糖尿病治疗的意义所在。
都说久病成医,相信很多患者对这种疾病都很了解,有的甚至比有些医生还清楚,但是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想必还是有很多患者不清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来确诊:这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2、眼底检查:倘若患者在诊断时有必要,那么就还可做作荧光眼底造影,这时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变。
3、一旦患者体内的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 超测量肾体积增大,那么病情就是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4、尿糖定性检查:该检查方法是为了及早的筛选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简易的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5、一旦患者体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那代表患者的病情已是糖尿病肾病晚期。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现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个重要慢性并发症,位列慢性肾衰竭病因的第3位[1]。
目前有大量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报道,对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有指导意义,现整理如下:1 尿微量蛋白包括尿微量清蛋白(mAIb)、αl-微球蛋白(αl-MG)、β2-微球蛋白(β-MG)、免疫球蛋白G(IgG)。
mAIb是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受损的早期敏感指标,在肾组织学或结构改变之前即可检出[2]。
尿α1-MG和β -MG排泄率是反映肾近曲小管近曲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2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CysC是一个碱性蛋白质,不受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运动、炎症、内分泌、感染、肿瘤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血中的水平相对较稳定。
有研究[3]提示CysC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具有很高的阳性诊断价值。
3 C反应蛋白(CRP)CRP是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性反应性疾病[4]。
4 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NAG是一种溶酶体酶,主要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不能通过正常的肾小球滤膜。
尿NAG检测被认为亦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的敏感指标。
5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最新研究结果表明[5],尿液排泄出的L-FABP是肾小管一间质损伤的一种标记物,在所有1型糖尿病(T1 DM)甚至无肾小球损害或白蛋白尿证据的T1DM中,尿中L-FABP的水平均升高,并且可用来预测无白蛋白尿的T1DM的死亡风险及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
6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NGAL在急性肾损伤以及慢性肾脏疾病中都可以作为良好的标志物,这就为人们寻找DN肾损伤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7 金属硫蛋白-9(MMP-9)主要在肾小球中表达。
近年数据[6]表明在肾局部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时,MMP-9活性增加,增加肾小管渗透性,对肾损伤的敏感性仅次于NAG,MMP-9在肾病早期的病理变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微量白蛋白尿对于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当紧密高度关注尿蛋白尤其就是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等,例如病程中逐渐发生微量黑蛋白尿、蛋白尿、肾功能消退综,则糖尿病肾病的确诊并不困难。
糖尿病病史数年发生持续性微量黑蛋白尿(uae常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间),即为应疑内科“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发生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为应当考量“临床糖尿病肾病”确诊。
疑难病例应当展开肾穿刺病理检查,若肾小球并并无显著细胞病变,而系膜基质弥漫着变宽及gbm广为变厚(早期Jaunpur电镜检查证实),尤其发生kimmelstiel-wilson结节时,确诊即可奠定。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1)对于糖尿病早期或糖尿病和肾脏炎症同时辨认出时,确诊须要融合糖尿病其它脏器系统的侵害例如糖尿病眼底炎症和外周神经病变小等,存有肾损害整体表现但可以确定其它病因所致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一些特点例如血尿少见、虽步入肾衰竭期限但尿蛋白量并无显著增加、肾体积减小或增大程度与肾功能状态不平行(应当与肾淀粉样变并作辨别),必要时作肾穿刺活非政府检查。
(2)在糖尿病病程中突然发生肾功能减退,应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尤其对于糖尿病早期、尿蛋白<lg/24h的人。
糖尿病时血清肌酐常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肾功能状态,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肌肉量减少使肌酐产生量下降,引起血清肌酐上升与gfr下降不平行;而酮体则可使肌酐测定值升高。
在dn肾衰竭时,很多临床表现既可由尿毒症引起,也可由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引起,应作仔细鉴别。
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一系列表现,胃轻瘫导致恶心、呕吐;外周神经病变引起四肢感觉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有一些特征性发生改变,一些病理类型存有显著血尿;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主要祸及人球小动脉,且常尚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左心心室下垂。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进展为肾衰竭。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的肾病诊断和分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正常情况下,尿中应该没有蛋白质的泄漏,如果出现尿蛋白定量结果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30 mg/24小时),则说明可能存在肾脏损伤。
2.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GFR是反映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和年龄、性别等因素计算得出。
GFR降低表明肾脏功能受损。
3.肾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对肾脏是否存在异常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不能确定肾功能的具体情况。
4.其他指标:如血清尿酸、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方法根据肾脏受损程度的不同,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1.肾脏损伤期:此时尚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尿蛋白定量结果已经超过正常范围。
血肌酐和GFR通常仍在正常范围内。
2.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定量结果进一步增加,达到微量白蛋白尿的程度(通常为30-299 mg/24小时)。
此时血肌酐和GFR仍然正常。
3.大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定量结果进一步增加,达到大量白蛋白尿的程度(通常为≥300 mg/24小时)。
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血肌酐可能出现轻度升高。
4.肾功能减退期:尿蛋白定量结果仍然处于大量白蛋白尿的程度,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血肌酐水平进一步升高。
5.终末期肾病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非常低,肾功能丧失,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
三、糖尿病肾病的管理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管理非常关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1.控制血糖水平: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
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
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
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
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
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 文章编号 】1 7 — 7 2 0 )2c一0 6 —0 4 0 4 (0 90 () 1 9 3 6 2 3 血转化生长因子 p T F p, 、血 p ( G - ) 微球蛋白( 一 G) p M . 尿p 微球蛋白( 一 G p M )
有 资料 显示 , G — D, 目前公认 的最 主要 的 肾脏 促纤 维化 因 T F 是
起 肾小球 系膜 细胞 的增殖 、 肥大 、 细胞 外基 质(C 分 泌增加 , E M) 最终 导 致肾纤维化 , E M反 映 了肾小 球基底膜 的代谢状 态 。 U A 因此 C 在 RE 正 常的糖 尿病患 者 , CW、L N 已经 高于健康 人 , A 而此时 肾功能 、血 压 尚在正 常范围 , 示在糖尿病 出现持续微量 白蛋白尿之前 , 提 肾小球细
第一 I床信号 , 】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监测价值已被公认。 缶 mAb
微量 白蛋白尿的特征 【 1 白蛋白排泄3 ~30 g/ , 尿 中白蛋 】是 O Om d 一旦 白超过 30 0mg/d 肾病 即可确 定 , 是不可 逆的 。 , 而且 收集 尿标本必 须 排除酮症 、 M 未控制 、 D 泌尿道感染 、 原发性 高血压病 、 力衰 竭等 , 心 应予积极治疗 , 可有望防止 向大 量蛋 白尿发展及 延缓其发展速 度I 有 3 1 。 统 计表 明, 型D 出现微 白蛋 白尿患者 中 8 / 1 M @0 将发 展为 D N而在 2 型 D 中发生率 为2%, M 0 由于2 M在 出现微 白蛋白尿时往往 合并. 型D 脑
子, 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6 江中林等[ 1 7 1 认为临床上诊 断早期肾损害采用的观察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的方法在尿液标本的质 量控制及收集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 。 因此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下面将就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尿蛋白定量
超过300mg/24h或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0mg/g,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二、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GFR低于60ml/min/1.73m²,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证据,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三、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需要通过肾脏病变的检测来确定。
肾脏病变的检测可以通
过肾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四、其他相关指标。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诊断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酐清除
率等指标来进行辅助诊断。
总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脏
病变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
病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
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
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
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
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
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
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
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
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
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
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
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肌酐的浓度,用肌酐比值报告尿白蛋白排出率。
③24小时留尿法:留取24小时的尿样本,同时可计算肌酐清除率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目前一般采用过夜尿标本测白蛋白排泄率,但有研究认为随机留尿法计算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纯白蛋白测定更具早期诊断价
值。
是不是一旦检测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增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呢?一般来说,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就可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但同时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原因,如患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微血管,使其丧失滤过功能,不能很好地清洁血液,使废物在血液中堆积,身体过多承受着水分和盐分的压力,最终使体重增加和踝部水肿,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以至尿毒症。
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临床分为五个阶段。
一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异常,但有一些病理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故又称高滤过期。
二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小于20微克,运动后增加,休息后可恢复。
呈间隙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变。
又称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
三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在20至200微克,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隐性肾病期,即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四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大于200微克;约7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水肿。
本期又称临床糖尿病性肾病或显性肾病期,具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三联征”。
五期:一般在患病20余年时发生。
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小于40毫升时,氮质血症出现,其中,血肌酐值大于每升707微摩尔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1)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它们都可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定期检查,特别是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监测肾功能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2)化验尿微量白蛋白,留尿方法有定时留尿法、随机留尿法、24小时留尿法,采用晨尿化验是可以的。
(3)如无不良反应,洛汀新可长期服用。
洛汀新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减少蛋白的渗出,保护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就应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两类药不但可以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并可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10招战胜糖尿病肾病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
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
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
2戒烟: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
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患者快得多。
因此,您如果有吸烟习惯,要从现在开始立即戒掉。
3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调脂治疗。
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4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
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提醒: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
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进行筛查。
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后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5药物治疗: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管有无高血压,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
展。
6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
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
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7控制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
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
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
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8防治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发生泌尿系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
9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有些药物会损害肾功能。
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
因此,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
10透析和肾移植:当肾功能出现衰竭后,及时透析或成功肾移植可使你重获健康生活。
糖尿病肾病患者切忌吸烟!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吸烟吗?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糖尿病患者继续吸烟,不管它们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将会很快恶化。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3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肾脏功能的下降要比非吸烟者快的多。
尽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ACE抑制剂治疗。
ACE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但是在本研究中,来自Texas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医生发现尽管ACE抑制剂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这些患者仍然出现了肾脏功能的下降。
非吸烟者的肾脏情况也会下降,但是其程度较小。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二月份出版的《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为什么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其准确机制尚不清楚。
但是在一些其他疾病患者中,吸烟会增加肾脏血管的抵抗力,增加血液中某些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的物质的含量。
Chuahirun和Wesson认为,不管其机制是怎样的,劝说患者戒烟时预防肾衰发生的一种好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