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一、本文概述在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两种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科学精神,主要指的是基于实证、逻辑、批判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追求客观真理,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
而人文精神,则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人类文化中各自独立发展,但又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这两种精神的关系愈发紧密,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对比不同观点、挖掘内在联系,以期在理论上深化对这两种精神的理解,在实践上指导人们更好地平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重要支柱,二者虽然有所区别,但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探索真理、追求实证和客观公正。
它强调理性思维,注重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以求达到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
科学精神倡导怀疑、批判和创新,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并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发现,推动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
人文精神则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和意义。
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社会责任。
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关注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提升,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虽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关注点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精神为人类的物质文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人文精神则为人类的精神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既保持科学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又保持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号:1404121951姓名:刘朝辉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摘要: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中最深层次的内涵,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两个维度,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相互交融的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是贯穿在科学研究与人文研究中的精神实质,展现了科学与人文活动内在意义.本文介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内涵、辩证统一、融合(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凡是纯粹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皆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清楚的科学头脑、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勇气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向人文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
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切不可分割开来,否则人类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科学精神应该具备人文意蕴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探索永远进行下去的精神动力,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源泉力量。
正是有着这样的探索动力,才有爱迪生、贝尔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家日复一日的执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声音。
而科学精神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体现着人文的意义。
科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显示了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让人们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思想情操。
一种暂新的科学思想有时能够颠覆一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奉为经典的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间与空间,而其中恰恰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自信,体现了人对于自我的肯定;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思想始终禁锢在经典理论之中,对自己做出来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加以否认,致使其无法再进一步。
人文精神应该具备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冷暖无常的人间百态,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审慎的面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感情;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得出概括性的规律,再推广到整个社会。
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浪漫”,追求理想中的境界,应当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观念、现实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的探索之中,否则,只会成为“空想主义”,终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生活中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例子

在生活中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情感和人性,注重对人类文明和传统的尊重和理解;而科学精神则强调逻辑推理、实证验证和客观思维,注重对客观世界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展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共存和互相影响。
教育是一个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领域。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智慧和能力,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也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只有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医学是一个同时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领域。
医学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学科,需要对人的身心健康进行关怀和照顾,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关怀和慈爱。
与此医学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科,需要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只有将人文关怀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医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历史是一个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领域。
历史研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认识和反思,需要对人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传承,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与此历史研究也需要运用事实依据、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研究和评价。
只有将人文关怀和科学严谨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启示。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医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共存和互相促进。
只有在人文关怀和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谈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精神是建立在发现真理的努力之上的,它要求我们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勇于发现新的知识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人文精神是有意义的思考,它强调捍卫人权和尊重各种文化多样性,并且以人为中心。
因此,如何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完整和深入的见解。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共同点,即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解决未知问题。
它们都要求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这种环境。
科学精神让我们不断探索、追求自身智慧的极限,而人文精神则更多地关于如何用这一智慧来有效地帮助他人和自身取得成功。
共同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鼓励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去体验、去挑战、去分析、去发现和去改变。
事实上,推动人们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努力共同作用。
因此,人们必须在所有领域都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混合,这样才能促使人类进步。
首先,科学精神的启发下,我们可以更加持久、更有调节性地参与政治运动。
科学精神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政治运动中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因素,它提倡人们将社会现象置于更宏观的文化框架之中,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分析当时存在的现象,这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解释问题,并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此外,通过混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人们就可以找到对社会有利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今时代存在的问题。
比如,科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而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以及人们可以采取的行动。
同时,科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社会的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发现真理,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文化和科技进步。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异同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异同由混沌到文明,由弱小到健硕,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虽然从二者的本质及内涵上是统一及融合,但是同时二者之间又有相互限制、相互排斥的一面。
目前对科学精神、人文精概念的界定尚缺乏一致意见,主要是由于科学神、人文精神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本身难以清楚; 其次是否可归因于与论者的个体因素,知识背景、抽象能力、偏好等。
从这两方面考学界一定要将它们说清楚是不可能的,更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涵本身又是在不断的迁发展之中。
现阶段许多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在长期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
从内涵上来讲,狭义的科学精神相当于理性即求真,而广义的科学精神相当于求真、求善、求美,即具有理性、人性、超越性。
所以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一、对事物的好奇从而进行的探索精神;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猜谜精神);三、科学精神(原理精神);四、勇于超越现状、大胆创新的创新精神;五、自强不息的独立精神。
而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高扬人性、揭示人的生存的意义、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神。
主要体现在:一、强调人的尊严,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精神;二、坚持理性,谋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和盲从即,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头脑对真理的思考,这通常认为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具超越性,体现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执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就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和理想、信念等东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可以把社会上每一个成员,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潜在赋有的智能潜力调动起来、开发出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科学与人文的合力推动的,科学与人文是社会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根杠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2人文精神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
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
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3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
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
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
《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
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
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
学
与
人
文
的
关
系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姓名:徐云峰
学号:0146
联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摘要: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
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技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人类可以做更多自己本身能力之外的事情,但我们都清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人文精神知道我们更加理性正确的使用科技这股无限的力量。
关键词:科学,人文精神,教育
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科学之本。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前进。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连年不断的战争,导致数亿人的伤亡。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黄赌毒泛滥,说明科学技术若脱离人文精神,将失去正确的方向。
因此,人文是科学之本。
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世界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正是人文科学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掌握先进科技危害人类的危险程度也日益增加,因而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凸现其不可忽缺的作用。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起源于14--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当时是针对中世纪黑暗时代残酷压抑人性的神本主义。
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学者重新反思人、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呼吁人们重温希腊时期的人文文化,从中世纪神权桎梏下解放出来。
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来世转到现世,从以神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恢复人应有的独立理性作用,对人的价值、尊严、智慧和力量有了新
的认识。
在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推动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潮,从哲学、文学等领域提炼出“个人理性”的重要范畴,主张人们用理性去重新审视一切,有力地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在社会科学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的政治学与法学(1748年),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1776年),赫尔姆霍茨的心理学(1839年),孔德的社会学(1839年),以及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
文艺复兴运动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革命,以及18世纪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
文艺复兴运动,恢复了人应有的独立理性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力量,猛烈冲击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缔造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正因为科学与人文的联手,最终战胜了神本主义。
人文为科学的发展打碎了宗教的枷锁,科学为人文的复兴扫荡了神本的阴影。
但是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类在改造世界上的能力日益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人类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照一切,于是产生了“唯理性主义”、“科技无所不能”、“人类无所不能”的思潮。
他们认为唯有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才是最有用、最真实的,因而一度忽视极为重要的了人文精神。
曾经指导人类几个世纪的人文精神遭到了冷落。
由于二十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工业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开始尝到了没有人文精神带来的苦果,我们也终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人们醒悟到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可以改造大自然,也可以破坏大自然。
人类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也不是可以做到一切,祝福强大的力量需要人文精神来约束。
在当今社会里,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因为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危机,也日益凸现。
如霸权问题、战争问题、恐怖活动问题、色情暴力问题以及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黄赌毒泛滥问题,无不与人文精神衰落有关。
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掌握先进科技危害人类的危险程度也日益增加。
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一观点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流观点。
《科学人文及其融合》一书中,作者认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必须切实立足于文化与教育领
域。
从文化上看,我们有必要从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理解科学与人文这对矛盾。
科学与人文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科学与人文的横向分离,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科学和人文同传统文化母体的纵向割裂,使科学与人文失去了一个纵深的历史视野、一个共同的文化根基。
从教育上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编排的问题,而应当在深入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基础上,从战略上树立宏观教育理念,从战术上深化微观教学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而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人性自由与创造潜能的实现。
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包括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自然科学教育主要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
社会科学教育主要指传授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我们通常讲的科学教育主要指自然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主要指传授人文科学知识,关于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学者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放在一起,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社会科学主要指研究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而人文科学主要指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即求善和做人的科学。
科学与人文是互相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人文是一种理想追求,价值观点,是做人的基础。
科学,是人文发挥作用的工具,只有在人文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
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越要加强人文教育。
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如何而生”,更要关注学生“为何而生”,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学会关心,学会负责,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奉献精神。
爱因斯坦曾深刻而尖锐地指出,科学有两个功能,一是“作用于心灵”,一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他认为“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人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
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现在的高等教育过分地突出了“科学知识”的地位,高等学校每每因为被奉为“科学殿堂”而迷离了发展方向。
重分析轻综合、重实科轻人文、重归纳轻演绎等倾向在高等教育中司空见惯。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度受到苏联的影响,热衷于构建与经济建设相对接的“专科化”办学模式,这又在有意无意间进一步强化了科学至上的文化。
但是,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发挥聪明才智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基础怎么打,需要认真研究。
所以在努力我们的大学在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应该同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政府、社会、高校积极参与,联手培育、提升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水平。
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加强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使自己更加的能给自己,更能给我们的国家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郭昊龙《科学人文及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