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 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 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 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 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 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特征:
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 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 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 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 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 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 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 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 尺度。
什么 是 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通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反映的是在特定 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 时代精神的集中反 映。
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 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 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 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 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开放精神 批评精神
3
功利精神 实践精神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4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 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 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 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 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 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 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 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英国)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
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一方面,若只有科学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将变得毫无趣味可言。
诗歌、绘画等艺术都将消失,我们平时的一些客气话、问候语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丧失幻想的乐趣.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里,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因而我们没有理由用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一切、衡量一切.科学不能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不确定的,而且人也是变化的,这样就无法对人的行为和态度作出精确的预测,甚至不精确的预测也难以达到。
科学也不能给人生的意义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若是按照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人生,也许人生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根据科学的分析,人只是一种物质现象,他的存在过程只是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而已,此外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人生意义的问题是不可能有终极答案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完全由个人自己的探索来得出。
在这方面,要得出一个像科学定律那样获得较为普遍同意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所以科学在这里无能为力.当然,人文也不能为之提供终极答案,那种认为人文可以为人生意义问题提供终极答案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实际上人生根本不存在终极意义,终极意义不过是人自身的一个虚构;退一步,即便有,我们人类也没有能力去认识它,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知道有没有终极意义,因为这个宇宙有什么终极意义、有没有终极意义我们是不知道的,宇宙为什么存在、为什么这样存在、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我们是没有能力知道的,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和宗教,都无法说清,我们不知道宇宙,何以知人生?科学也不能解决人的感情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和谐社会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向人文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
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切不可分割开来,否则人类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科学精神应该具备人文意蕴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探索永远进行下去的精神动力,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源泉力量。
正是有着这样的探索动力,才有爱迪生、贝尔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家日复一日的执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声音。
而科学精神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体现着人文的意义。
科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显示了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让人们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思想情操。
一种暂新的科学思想有时能够颠覆一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奉为经典的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间与空间,而其中恰恰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自信,体现了人对于自我的肯定;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思想始终禁锢在经典理论之中,对自己做出来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加以否认,致使其无法再进一步。
人文精神应该具备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冷暖无常的人间百态,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审慎的面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感情;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得出概括性的规律,再推广到整个社会。
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浪漫”,追求理想中的境界,应当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观念、现实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的探索之中,否则,只会成为“空想主义”,终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
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
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
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
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一、探索对象不同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关注人类精神
世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而科学精神则侧重于对客观事实、自然规律
的研究,强调实证、理性和观察。
二、方法论不同
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人类学观察等,强
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科学精神则主张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推理等,强调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验证。
三、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
人文精神追求对人性、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反思,重视人的情感、道德
和伦理的培养。
而科学精神追求对自然界、宇宙的认知和改造,注重
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四、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同
人文精神的影响涵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哲学等,旨
在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科学精神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五、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不同
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类的价值观、人文情感和社会和谐发展,追求人类
精神的升华与和谐。
科学精神更注重实证真理、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追求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追求实用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精神发挥着龙头效应,另一方面,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更能提升治理和管理体系中社会主义理念的文明核心和科学精神带来的实际效果。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性原则、服从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向上创新的精神。
它要求时刻站在客观的位置,客观地观察、分析、思考,不择手段地追求真理,从客观规律中获得可靠的知识;以证据和事实为基础,坚持原子的客观实践,停止臆想、认识片面和偏差,进行客观理性、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弘扬爱国、敬天、教人、仁慈、平等自由、尊重他人、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合理权利、关注社会需求、增强文明观念、推进综合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和谐等精神和价值观念。
它鼓励人们凝聚正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演绎波澜壮阔胸怀,双手携手团结共进,关心他人,弘扬公平正义,追求协调发展,用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和世界。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同作用。
科学精神的客观性、创新性和求真务实性,被用于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而人文精神的仁爱、平等、自由、理性等理念,可以重新定义和谐生活、优秀文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模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有力互补,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明、实效和深远性。
当今社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社会空前的轰动性表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创新促进了实事求是的努力;教育文化行业推进人民所向往的价值和理念;科技创新和文化遗产双重传承更加深入地刺激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一切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展人类的追求创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6级3班学号 16********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大作业题目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路与系统学生姓名马欣睿导师姓名陈超摘要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系。
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互补、统一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1.1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中谈到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
怀疑精神与宽容精神是派生出来的,而且两者不可偏废。
单纯怀疑和单纯宽容都是不足取的,而且容易引向邪门歪道。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
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
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
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
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1.2 人文精神及其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的内涵:1.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2.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3.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4.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5.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系,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
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首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抻动力,也是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
其次,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
再次,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
只要纵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两大思潮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发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魂。
具体地说,人文精神应该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科学标准,而科学精神应以人文精神为价值规范,即人文精神应为科学精神提供价值规范。
否则,没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不仅是空想的,而且是不清晰的、不精确的。
没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就失去了价值规范和方向。
在当今世界,虽然强调科学精神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但是,没有人文精神,科学就会出现异化现象,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灾难,这就违反了人性。
比如,原子能、计算机等科技成果在没有人文精神的规范下,就会使人犯罪;当今的克隆技术更是如此。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又称为科学与人文、功利意识与人文精神、科学与哲学、科学与价值、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
简要地说,科学是人认识外物,主要是自然科学。
人文是指人认识自己,主要是指人性中的价值、善、美等进行认识的人文科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两者相互区别又统一互补。
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独立、彼此有别。
它们在理论内涵、方法原则、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另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又相辅相成、统一互补。
科学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人文精神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二者实现融合有内在的根据。
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3.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沿革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提人文精神。
在中国这两者是在相对的情况下提出并对比的。
上面之所以把科学精神作较窄的理解,也是为了与人文精神对照。
科学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很重要,但决不是全部。
科学对世界、人生有一定的解释权,但不是全部,至少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太可能。
简单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从一个母体中诞生的,都与文艺复兴有关,它们两者是伙伴而非敌人。
但后来,随着学科的大发展、大分化,科学与人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某些方面这两条道路发生了一定冲突。
于是才有了两者高低的讨论,才有呼唤一种精神反对另一种精神的声调。
但是如果细致观察会发现,反对另一方时,人们并不是先将对方作一个较好的界定,而常常是任意歪曲对方,给对方安上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再加以批判。
这虽是学术争论惯用的伎俩,但在讨论这两种精神时此伎俩表现得尤其突出。
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人只能是目的而非手段。
具体讲人文精神也有两条:1)人生而平等(现实中绝对不是这样),应当努力捍卫个体或者少数派生存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个体或少数派构成了人类群体,并保证了人类社会文化的丰富性。
这一条意味着自由高于民主。
个体的丰富性才保证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保证人的肉体与精神的自然生存至关重要。
这一条意味着,杀人或者致人不能思想,是最大的犯罪。
人文精神还可以加上许多条,我想到只是这两条最重要。
这样规定,是有意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重叠的部分都去掉了。
实际上这两种精神都是正面的,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我做上述不成熟的描述,只是尽可能使它们各司其职。
作为理想情况,作为一个现代人,就要努力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要求做人做事。
但它们都是一些规范,现实中很复杂,反例太多了。
一些人科学精神强一些,人文精神弱一些;一些人正好相反。
也有极端的,科学精神极强,人文精神几乎是零,反之亦然。
这在现实中都不难找到典型的例子。
不妨考虑一下中国的名人,为他们分分类。
两者都强的人,不太多,却是应当提倡的,我们教育也应当向这两种精神倾斜。
中国传统文化既缺乏科学精神,也缺乏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为精神统一交融并不容易,科学与人文从分隔、分裂要走向互补、交融,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不断争论中前进的过程。
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分隔是一种历史现象、国际现象,其产生有必然性。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经历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化与发展。
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和“形式”说的出现,使人文学异化为神学,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压抑乃至泯灭。
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大力倡导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传统和人文精神,全面清理了宗教神学对人本主义的反动,重新唤起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怀,把个人从封建宗法关系中解脱出来,使人类自身获得了解放,从而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统一。
同样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经历了分裂与弥合的过程,从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时期的科学与入文的分裂以及科学理性的单向度发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而使科学与人文精神得以真正的辩证整合,这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3.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
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本来在我们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艺术、人文,它是一个整体。
那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专业化了,艺术专业化了,人文专业化了,有时候往往反而把它割裂开来了。
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
科学可以理解为外,而人文可以理解为内。
外是内的一种形式上的表现。
而内是外的产生的动力。
所谓“内外兼修、文理兼容”,就是这个道理。
中宣部原副部长龚育之说:“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