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下庄“交点”型铀矿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下庄镇,是中国第一座铀矿。

该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首先,下庄“交点”型铀矿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

在地质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矿石地质学构造与岩浆热液成矿环境的交点,使铀在热液作用下聚集成矿体。

该铀矿床广泛分布于下、中、上寒武统的灰岩、火山岩和侵入岩中,其中以中寒武统灰岩为主要承载岩。

其次,下庄“交点”型铀矿发育了多种成矿岩体。

这些岩体包括拉斑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和角闪岩等,这些岩体中的富铀杂质很容易被热液促进形成富集的铀矿体。

此外,该铀矿床还伴生了典型的银、铋、钻、钼等多种有色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富集和分布也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下庄“交点”型铀矿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铀矿的发现和开发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的铀矿床勘查及藏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总之,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通过对其成矿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铀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关数据是指在某一现象、事件或行为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数据。

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相关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

以下列举两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经济领域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支出、投资额、通货膨胀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在经济领域,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GDP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对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人民币货币价值和购买力。

因此,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庄矿田湖子铀矿床缓倾斜控矿构造应力分析

下庄矿田湖子铀矿床缓倾斜控矿构造应力分析

下庄矿田湖子铀矿床缓倾斜控矿构造应力分析通过对湖子铀矿床铀矿找矿工作成果综合分析,结合铀成矿与构造动力学理论,对矿床北部隐伏的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平缓控矿构造进行应力分析。

认为下庄断裂上下盘的相互作用是该组缓倾斜构造形成的萌芽阶段,而6009号断裂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继承与扩大。

平缓铀矿体群的发现,验证了陷带内存在一系列次级含矿构造的推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断陷带内具有形成大型铀矿床的潜力,为断陷带内的其他地段攻深找盲提供了地质依据。

标签:缓倾斜构造构造应力断陷带湖子铀矿床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

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至今,一直是我国天然铀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湖子铀矿床的发现和落实是下庄矿田近年来勘查的新成果,特别是6009号带北段深部隐伏的缓倾斜硅化带型铀矿体的发现,为下庄矿田新一轮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地质依据。

本文在区内铀矿找矿工作实践和成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铀成矿与构造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湖子铀矿床6009号带缓倾斜构造应力作用,并为缓倾斜隐伏矿体群的勘查指明了方向。

1区域地质概况下庄矿田处于南岭诸广岩体南部,属于贵东岩体东部,贵东岩体处于闽赣后加里东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交接部位,也是南北向万洋-诸广、东西向九峰-大余和北东向万长山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交汇部位[1]。

矿田内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并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从早到晚先后形成了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等三大断裂构造体系,晚期形成的构造往往利用、归并、改造、切错早期形成的构造。

区内三组断裂相互交织,控制矿田内铀矿床的分布。

矿田受北东东黄陂断裂与马屎山断裂的夹持,北北东的硅化断裂带与北西西向中基性岩脉均成群、成组分布,且呈近等间距,形成矿田棋盘格子状构造(图1)。

早期北西西向构造是南岭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铀成矿过程中起沟通矿区东西部热水循环的作用;北北东向构造为矿田晚期铀成矿构造带,控制了矿田内大部分铀矿体的产出,其与基性脉岩交汇部位往往形成富大铀矿体,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2,3]。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第19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9No.12003年 1月Uranium G eologyJan. 2003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①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黄国龙(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90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26) [摘要]粤北下庄矿田存在早、晚两期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早期铀矿成矿年龄为122~138Ma ,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铀矿,以富矿为主;而晚期铀矿成矿年龄则为54~96Ma ,为岩源活化热液再造型铀矿,以贫矿为主。

早期铀矿是本区今后进一步寻找富铀矿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铀成矿时代;富铀矿;下庄矿田[文章编号]100020658(2003)0120028206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① 本文为核工业地质总局“九五”科研计划“粤北构造岩浆演化及其与富铀矿的关系”项目中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02205215[作者简介]吴烈勤(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专业。

1 地质概况下庄矿田是南岭铀2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铀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

它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2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这种大地构造背景是地壳中的相对薄弱地带,有利于构造2岩浆活动及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

该区现已探明多处铀矿床,其中富矿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42%以上。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其地质构造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挤压造山和陆壳伸展两大构造活动时期,即印支2燕山运动早期强烈的构造挤压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之后,发生了陆壳伸展(K ~E )。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出露面积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岩性复杂等特点。

岩浆活动以燕山早期活动最强烈,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及中基性岩墙(脉)极为发育;岩性复杂,有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基性、中基性岩脉,还有火山岩、次火山岩。

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多方向等特征。

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铀矿勘查潜力分析

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铀矿勘查潜力分析

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铀矿勘查潜力分析[摘要]笔者通过对下庄矿田杨贡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岩性、铀背景值、构造、成矿机理、构造成矿热液活动及不同侵入岩的耦合综合分析,认为构造热液活动又与后期围岩蚀变对铀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研究区硅化带、碎裂岩带、糜棱岩化带发育,辉绿岩脉分布广泛,由此预测研究区有着较好的成矿潜力。

[关键字]铀背景值成矿机理围岩蚀变成矿潜力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杨贡坑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构造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成矿带和黄陂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

经过多年工作,贵东岩体东部发现18个铀矿床,构成“下庄矿田”(图1)。

1.1构造下庄矿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分布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构造带。

三个方向断裂构造活动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彼此之间相互交织、切割形成棋盘格状构造格局,控制了铀矿床、铀矿体的分布。

研究区位于北北东向的仙人嶂硅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张光营辉绿岩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

而北东向构造在与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相交复合地段是贮矿存矿主要地段(图2)。

1.2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要有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岩,印支期岩浆岩为主体、燕山期岩浆岩为补体、燕山早期中基性岩脉发育。

岩浆岩为该区分布的主要岩石,主要有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52(1))、细粒黑云母花岗岩(3bγ52(3)B)、细粒白云母花岗岩(3mγ5(3)B )及辉绿岩。

2构造控矿作用研究区褶皱不发育,但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构造。

近东西向的有3、21等糜棱岩化碎裂岩带,北东(北北东)向的有Ⅰ、Ⅱ、Ⅲ、4、6、7、9、12-1号硅化断裂带;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向的有20、8、13、19号构造带等。

区内构造主要以断裂形式出现,总的形成顺序是先期形成东西向构造,为高温热液,属压扭性;后期形成北东(北北东)向石英脉,为低温热液活动,属先张后压,充填硅质脉和块状石英脉,切割先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

综合放射性物化探方法在下庄矿田找矿效果—以湖子地区为例

综合放射性物化探方法在下庄矿田找矿效果—以湖子地区为例

综合放射性物化探方法在下庄矿田找矿效果—以湖子地区为例[摘要]在湖子地区开展地面伽玛测量、铀量测量、土壤氡气测量、径迹测量、PO210测量及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测量等放射性物化探工作,圈定综合异常晕,结合地质情况对比矿体揭露结果,评价综合放射性物化探在下庄铀矿田的找矿应用效果。

提出下庄矿田找矿模式为普通物探方法配合地面放射性物探方法。

[关键字]放射性物化探下庄铀矿田找矿放射性物化探是寻找铀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能快速圈定找矿靶区,评价铀矿找矿潜力。

目前,放射性物化探方法有很多,效果上存在差别,分析、对比各种物化探方法,建立合理有效的找矿模式,有利于准确寻找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率。

1工作区背景湖子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处于北北东向成矿带与近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复合部位,既是伽玛高场区,也是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

工作区出露的岩性主要为中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花岗正长岩及中基性脉岩[2]。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具多期多次活动特点。

按构造走向划分,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北东向及南北向构造带,其中北北东向6009号带和北西西向辉绿岩组构成了工作区基本构造格架(图1)。

2放射性物化探工作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各种放射性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2千~1:1万,开展的方法主要有地面伽玛测量、铀量测量、土壤氡气测量、径迹测量、PO210测量及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测量,并圈定各类晕圈135个(图2)。

各类晕圈总体来讲分布于构造带及其与辉绿岩交点附近,并严格受构造带及其与辉绿岩交点控制。

综合研究圈定各级综合晕18个,其中7个Ⅰ类综合晕圈均进行了揭露验证工作。

3揭露效果Z1综合晕:由伽玛、氡气、径迹、铀量四种晕圈组成,明显受9号、12号构造及与辉绿岩交点控制,晕长460m,宽40~170m,呈条带状沿构造带走向及其与辉绿岩交点部位展布,异常点繁多,最高伽玛异常达1000ppm以上。

地表及钻孔均揭露有工业矿化,并圈定矿体3个。

普通物探与放射性物探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中的综合应用探讨

普通物探与放射性物探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中的综合应用探讨

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确认该矿 田的找矿潜力 巨大。区内铀矿的形成和赋存与地质构造关系非常密
切 。断裂 构造不 仅 是成 矿流 体运 移 的重要 通道 ,而且 也为成 矿 元 素 的沉 淀定 位 提供 了场所 ,是 追踪 成矿 活动 踪迹 的重 要信 息 。故此 ,为 了进 一 步评 价该 铀矿 床潜 力 ,寻找 盲 矿体 ,采 用 合适 的物 化探 方法 准确 判别 断裂 构造 及其 含矿 性 ,具有 重 要 的理论 和现 实 意义 。因此 ,在 下 庄矿 田南部 开 展 了 可
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结合快速 、方便 的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两种核探测方法 ,联合解
释 、综合 分析 判别 断裂 构 造及其 含 矿部 位 ,指导 工程 验证 ,在 攻 深找 盲方 面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地 质及地球 物理 特征
1 1 地 质特 征 .
矿区位于贵东岩体 的东部 ,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 、桂 、粤
矿产 地质
・9 5・
普 通 物 探 与放 射 性 物探 在 下 庄 矿 田铀 矿 找矿 中 的综 合 应 用探 讨 *
胡 飞
( 东省 核工 业地 质 局 2 3大 队 ,广州 5 0 0 ) 广 9 1 8 0
摘 要 介绍 了 C AMT、氡气 测量 、土壤天然热释光 测量 ( )工作方 法原理 ,论 述 3 方法联 合解 S TL 种
找盲有较佳效果 。 关键词 C AMT 氡气测量 S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 ( ) 含矿破碎 带 TL 铀矿
下 庄矿 田是 我 国最先 突破 的花 岗岩型铀 矿 田。矿 田位 于华 夏古 陆 西缘 及 闽赣 后 加里 东 隆起 西 南
缘与湘 、桂 、粤北海西一 印支坳陷的复合部 ,地理位置处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 ,是我国花岗岩型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作用强烈,矿化显示好,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下庄硅化断裂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的相交复合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化以”交点”型矿化为主。

文章主要是对下庄-寨下地区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论述,认为区内岩浆热液活动多期多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标签:铀矿成矿地质特征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背景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的中部,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组交汇复合部位。

矿田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

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2(1)5);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5);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西两翼,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2(1)5)。

典型的断裂构造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

东西向构造带是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韧性剪切带、挤压带和中基性岩等组成的复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寨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五组。

中基性岩脉在下庄矿田内呈东西向成群成组分布,是南岭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主要表现形式[1],也是矿田早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2矿区地质2.1岩石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燕山早期贵东岩体主体岩石-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二补体的不等粒小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辉绿岩、伟晶岩、石英脉等脉岩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花岗碎裂岩、花岗正长岩、糜棱岩、纤闪石化角闪辉绿岩,其次有中基性脉岩,石英正长岩。

下庄矿田墩头地区铀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探讨

下庄矿田墩头地区铀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探讨

成矿有利围岩 ; 区内最主要构造是北北 东向的新桥一
硅化断裂带 , 3 个复合部位可能形成富铀矿床。矿化严 格受硅化断裂带控 制 , 矿体主要产于北东东 向和北北
东 向构造带中 , 呈板状 , 含铀脉体主要是 由微 晶石英构 成, 沥青铀矿 、 微 晶石英 、 黄铁矿 、 赤铁矿 、 萤石 、 方解石 等为主要 的共生矿物 ; 围岩是黑云母花 岗岩 、 二云母花 岗岩。主要分布在矿田的北部 , 如3 3 0 、 3 3 1 、 3 3 3 矿床。
作者简介 : 苏 昌灯 ( 1 9 6 9 一 ) , 男( 汉族) , 福建永春人 , 工程师 , 现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
西部探 矿工 程
2 0 1 7 年第 l 2 期
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化 : 燕 山三 阶段第二补充侵入 体细粒 白云母花 岗岩 、 东西 向复杂构造带及北北东 向
型可分为硅化带大脉型 、 硅化带群脉型 、 “ 交点 ” 型、 碎 裂岩型 、 变质岩型等 5 种[ 现 。 2 . 1 硅化 带大 脉型 铀矿 化
东岩体西北侧 的黄陂断裂带和东南侧的马屎山断裂带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4 - 2 6 修 回日期 : 2 0 1 7 - 0 5 . - 0 4
2 . 2 硅 化 带群脉 型铀 矿化
下庄断裂带 , 是成矿有利构造 , 新桥一下庄断裂带是下 庄矿 田的主要构造带 , 按其充填的沥青铀矿测算 , 年龄
大概为( 8 6  ̄5 9 . 5 ) Ma , 它的活动期是与铀成矿期相近 , 是成矿期构造 , 是矿 田最后活动的构造 , 该断裂构造切
以3  ̄4 k m的准等间距 , 从北到南大概可以分为 5 组: 第 组为水 口一竹 山下辉绿岩组 、 第二组为黄陂一 张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摘要]:湖子地区铀矿化类型比较多,有硅化带型、交点型与
碱交代型,特别是硅化带型、交点型矿化是目前主要铀矿化类型,
特征明显。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条件、铀
矿化特征等,探索铀成矿规律,为下一步寻找铀矿指明方向。

[关键词]:铀成矿地质条件铀矿化特征铀成矿规律找矿潜
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o175.9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593-02
湖子地区目前探索的铀矿化类型以硅化带型和“交点”型为主,
兼顾探索碱交代型[1]。

本文结合前人资料和最新地质认识,对湖
子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在6009号带(上
下盘)及6009号硅化糜棱岩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交汇部位
寻找不同方向、不同矿化类型的铀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1、区域地质背景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处于燕山期岩浆分异活动中心,
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和北东东向中新生代全南断陷带复合部位。

矿田内中基性脉岩发育,岩石自变质作用和热液活动作用强烈,铀
被大量活化。

[2]
矿田主要受大东山—漳州、惠来—汝城、吴川—韶关、恩平—
新丰深大断裂控制,是一块多组深断裂发育与交汇的独特区,矿田
内东西向、北东东向、北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东西向断
裂构造带以充填辉绿岩为主,由竹山下辉绿岩组、张光营辉绿岩组、下庄—寨下辉绿岩组、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组成;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以充填石英为主,主要由黄陂石英断裂带、马屎山断裂带等组成;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是以硅化断裂带为主,主要由新桥—下庄、明珠湖、102~石角围、坪田等硅化断裂带组成,规模较大,为铀活动较强区域,带内充填各色微晶石英、黄铁矿、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等。

下庄矿田属中低山区,地势比较陡峻,呈南低北高之势。

矿田内属热液活动强烈区域,铀成矿地质条件复杂,矿体多呈脉状、柱状,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矿化类型多样化等特征,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重要的生产基地。

1、白垩系上统;
2、泥盆系;
3、寒武系;
4、辉绿岩带;
5、硅化带;
6、地层不整合线;
7、湖子地区
2、湖子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
湖子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北部,处于北北东向成矿带与近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复合部位,伽玛高场区,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是铀成矿有利地段[2]。

区内主要含铀构造带为6009号糜棱岩带及上盘次级构造带。

区内主要出露的岩性有中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细粒二(白)云母花岗岩、石英正长岩以及辉绿岩,其中以中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辉绿岩。

东西向辉绿岩组呈岩墙产出,规模较大,最宽宽度可达30-40m[3]。

区内北北东向6009号糜棱岩带宽2~12m,区内出露约2.5km。

北北东向6009号糜棱岩带及其次级构造带充填物主要有碎裂岩、各色微晶石英、紫色萤石以及胶状黄铁矿等;黄陂-张光营辉绿岩脉属热液蚀变类型,主要表现为硅化、赤铁矿化,热液蚀变生成物有微晶石英,赤铁矿、黄铁矿等。

在辉绿岩与硅化带交接部位经多期次热液活动,形成“交点”型铀矿化。

目前,湖子地区探矿区域主要以北部与东部为主、南部为辅,以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化为主。

在6009号带(上下盘)及6009号硅化糜棱岩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交汇部位寻找多组不同方向的铀矿体,也是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3、铀成矿地质特征
3.1 铀矿化类型
湖子地区铀矿化类型有硅化带型、交点型、碱交代型铀矿化,各类型铀矿化特征如下:
(1)硅化带型矿化特征
6009号硅化糜棱岩带与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是下庄重要成矿带之一,两构造带走向均呈北北东向,倾向相反。

矿化受硅化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硅化花岗岩中,主要由微晶石英铀脉体组成,成矿主要是富含铀、硅的酸性热液所形成的沥青铀矿—微晶石英矿化,近矿围岩发生硅化,蚀变矿物为玉髓,共生矿物主要有各色微晶石英、黄铁矿、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等。

(2)交点型矿化特征
交点型铀矿化是湖子地区主矿化类型,在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与辉绿岩组交汇复合部位赋存矿体,辉绿岩的厚度常常成为矿体的长度,受构造与辉绿岩脉复合部位控制。

(3)碱交代型矿化特征
湖子地区南部(6009号带南段)主要探索碱交代型铀矿化。

碱交代作用是破坏岩石原来的价平衡并使之向两极分化的一种热液
作用[4],属区域蚀变,形成烟灰色微晶石英、粉红色方解石以及紫色萤石等,常常伴有弱的绿泥石化。

3.2 蚀变类型及特征
6009号构造带为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以硅化断裂为主,是主成矿带;目前已发现的围岩主要为碎裂花岗岩、硅化花岗岩、辉绿岩、碱交代岩等。

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岩化等,有的区域见紫色萤石细脉及胶状黄铁矿出露。

硅化:此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十分密切,在此区域分布较广,硅化普遍发育构造带及其围岩花岗岩中,随着硅化断裂带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硅化多为沿裂隙产出,形成玉髓蚀变矿物或微晶石英脉状产出。

赤铁矿化:此蚀变与铀矿化关系较为密切,普遍发育构造带及其围岩花岗岩中,常呈红色浸染状。

褐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存在风化花岗岩中和辉绿岩中,褐铁矿化较强的部位常为铀富集的部位。

绢云母化:常发育在构造带和花岗岩中,常伴有绿泥石化,是铀矿区分布最广的蚀变。

绿泥石化:常发育在构造带和花岗岩中,与矿化关系密切。

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蚀变而来。

常沿岩石裂隙发育,充填于碎裂花岗岩中,是铀矿区分布最广的蚀变。

高岭土化:为长石蚀变产物,常呈灰白色,蚀变强烈时岩心呈软泥状。

碳酸盐化:成脉状充填岩石矿物裂隙,呈团块状或条带状产出,主要特征为白色或玫瑰红色,是交点型铀成矿蚀变主要类型,也是寻找富铀矿体的间接找矿标志。

3.3 铀成矿规律
湖子地区铀成矿有两期热液活动,早期含铀弱碱性热液,晚期为富硅、富铀的酸性热液,主要形成硅化带型的矿化。

铀是在热液呈弱碱性时迁移,弱酸性沉淀。

晚期酸性热液主要受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控制,多形成富矿体,矿化受东西向、北北东向成矿构造控制。

6009号带与新桥断裂带延深交汇部位,构造侧列产出,矿化前景好[2]。

交点型矿体受构造带与辉绿岩交点轨迹控制,矿源主要来自第二补体的岩浆水和其转移的铀,控制着区域所有“交点”型矿体,辉绿岩的厚度常常成为矿体的长度。

北北东向的6009硅化糜棱岩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交汇部位属交点型成矿有利地段。

碱交代岩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其主要产在构造带附近,矿化
富集明显。

在湖子地区南部(6009号带南段)发现的碱交代型矿化,是湖子地区进一步探索的矿化类型。

4、找矿潜力分析
湖子地区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铀富集在近东西向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通过早期的地质成果总结,“硅化带”型、“交点”型、“碱交代”型是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

4.1 硅化带型找矿潜力分析
湖子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铀矿化多以硅化带型为主,其成矿规模与硅化带、蚀变体、辉绿岩脉规模密切相关,是硅化带成矿的远景区。

在矿体的浅部可见到紫色微晶石英,说明是多期热液活动叠加而成,推测在局部构造层铀富集成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