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广西云开地区位于钦州市以东,灵山-藤县-梧州市一线以南,六万大山、大容山及云开大山等与广东省接壤的桂东南地区,跨越钦州残余地槽、云开隆起及北部湾坳陷等区域构造单元,是广西省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域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图件与广西云开地区地质相研讨,解析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元素特点,通过对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评估矿产资源远景,奠定矿床地球化学预测参考依据,进而为下一步找矿作业进行铺垫和指导。
1 地球化学特征1.1 地球化学元素丰度1.2 空间元素排列地质构造演变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元素排列变化以及其组合排列变化上。
根据本区地质矿产情况,讨论Au、Ag、As、Sb、Hg、Cu、Pb、Zn、Cd、Mn组合和W、Sn、Bi、Mo组合的区域特征。
各元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北东向带状或面状展布,与区域构造和成矿区带基本一致。
根据这些特征,将广西划分为3个近北东走向的英桥-平政地球化学区、合浦-岑溪地球化学区以及六万大山-大容山地球化学区。
1.3 元素演变循律元素演变循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地层单元中演变;二是在花岗岩中演变。
前者演变基础主要包含四系演变寄存体,分别是石灰系、泥盆系、二叠系以及寒武系,Au、Ag、Hg、As、Sb、Pb、Zn、Cu、Co、Ni、Cd、Mn、V、Ti、W、Mo、La、Y等在石炭系中含量最高,Sn在二叠系中含量最高,Bi在寒武系中含量最高。
大多数元素在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具有较高含量,且富集与分异能力较强,这不仅与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发育陆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有关,而且与石炭系地层分布范围相对局限有关;后者演变寄存体主要分为燕山期、家里东期、华力西期以及混合岩四类花岗岩,其中Ag、Pb、Zn、Cu、Cd、Mn、Bi、Mo、V、Ti、Zr等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La、Y、Co、Sb等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在混合岩中,W、Sn、Bi含量较高,Ag、Hg、As、Sb、Zn、Cu、Co、Ni、Cr、Cd、Mn、V、Ti、La、Zr等含量最低;岩石从老到新,Ag、Hg、Zn、Cd、Mn、Ti、Zr含量呈递增趋势,其他元素多呈跳跃式变化,且不同岩石的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各有差异。
广东下俄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广东下俄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下俄井地区是产铀的有利地区,该区受层位、岩相古地理控制明显,具有延伸长、层数多,规模大及找矿前景较好等特点,经初步研究认为其成矿类型为沉积成岩成因型。
通过对勘查区的进一步工作,有望扩大该区成矿规模,对相似地区的找矿也具有一定a的借鉴意义。
标签:下俄井铀矿控矿因素下俄井地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距县城6km,交通位置便利。
该区属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标高一般110~155m,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气候。
下俄井地区处于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南雄盆地,盆地北面有油山、诸广山岩体,南面有青嶂山、坪田岩体,出露的主要是印支期第二阶段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铀含量高,是铀的重要来源之一[1-2]。
盆地周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及古生界沉积变质岩系,盆地内从中白垩系至古新统地层发育齐全,晚白垩纪南雄组广泛分布于整个盆地,为一套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河湖过渡相、湖相紫红色花岗质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盆地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如马头栋、坳头、大坪、和平村等断裂)、北西向(如F1、F2号断裂)、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较为发育的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图1)。
1勘查区铀矿地质特征1.1地质特征下俄井地区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系南雄组孔村段(K3nx2)和乌迳段(K3nx1)(见图1)。
铀矿化产于南雄组乌迳段上部中下层(K3nx1(3)-2)一套河流相浅色岩体中,含矿主岩为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砾岩、砂砾岩,花岗质成份高,富含碳化植物碎屑,含矿砂岩体沿矿化层走向断续延伸大于11km,沿倾向方向延伸较窄[3]。
矿化多与红化、碳质物、黄铁矿有关。
1.2矿体产出、形态规模及矿化特征勘查区深部异常和矿化的分布广泛,共圈定四个矿段,矿化主要控制在K3nx1(3)-2层山麓洪积相前缘的河流相中,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多为不连续的透镜体或串珠状,赋存标高为65.97~-434.82m,距地表90~563m。
有关铀矿找矿标志

(3)山间盆地盆缘缓倾斜坡带冲积扇群中单个冲积扇扇前辫状河亚相
和滨湖三角洲亚相; (4)盆内或盆缘块状隆起或穹状、鼻状背斜的边缘部位或倾伏端。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 素
有稳定的泥-砂-泥结构,砂泥比适度(一般要求砂泥比为1: 4以 上) ; (2)砂体规模、稳定性及渗透性适中; (3)有利的岩性。上述3个因素与含氧富铀弱碱性地下水共同决定 是否存在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而一定规模的层间氧化带与 适量的还原剂和吸附剂共同决定铀矿床的产出部位。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 素
Ⅰ 级控矿因素决定产铀盆区的选择 , 但具体产铀盆区中 何种类型的盆地产出此类铀矿床则需用Ⅱ 级控矿因素加以确 定。Ⅱ 级控矿定位因素有四个: 1)盆地构造类型 2)盆地建造类型 3)盆地水文地质特征 4)盆地新构造运动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 素
Ⅲ 级控矿定位因素—— 产铀盆段识别因素
④由海侵、海退交替而形成的海陆过渡区沉积相区; ⑤地台活化边缘前陆盆地或内陆盆地大型扇状冲积平原辫状河-低弯 度河过渡相区、大型冲积扇扇中-扇前过渡相区。 5、有利的地下水动力条件 有利产铀盆段应为径流区与排泄区转折部位,或径流区与局部排泄 源的转折部位。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 素
Ⅰ 级控矿因素—— 产铀盆区识别因素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素
Ⅲ 级控矿定位因素—— 产铀盆段识别因素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素 Ⅴ 级控矿因素—— 铀矿体(卷)的识别因素
Ⅰ 级控矿因素—— 产铀盆区识别因素
1、古气候因素 含矿建造形成于温湿、半温湿或半干旱性古气候与其后(后生改造期)的干 旱、半干旱性古气候的复合区。由于已知的世界各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绝大部分均产在现代干旱气候区,考虑古气候条件时必须重视现代干旱气候带的 制约作用。 2、大地构造背景因素
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金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金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为一个具有较高金银矿潜力的地区。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金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探讨。
一、地质特征该地区为晚古生代晚期变质岩侵入岩与多期次钙碱性花岗岩侵入形成的核杂岩区,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为主。
该区域地质构造发育,也是南阳江—那楠江洋脊和桂柳板块交汇区,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为金银成矿提供了条件。
二、控矿规律1. 地质构造控制该地区地质构造发育,构造断裂较多,成矿物质主要富集在断裂带中,如喀斯特缝洞、层状构造、逆断层、剪切带等。
此外,北部山区有多个次级构造分布,例如东北向控制的断层、隆起、褶皱等,较为有利于金银成矿。
2. 岩石类型控制该区域侵入岩种类繁多,晚古生代晚期变质岩侵入岩与多期次钙碱性花岗岩侵入,其中钙碱性花岗岩为金银成矿的主要岩石类型。
钙碱性花岗岩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断裂、脉状结构,且岩石中含有丰富的铜铅锌等成矿元素,这些都为金银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三、找矿方向1. 注重地质构造特征在寻找金银矿床时,应注重寻找断裂带,喀斯特缝洞等地质构造特征,同时关注次级构造的存在。
在研究地质构造时,应注意其发育程度、延伸方向、中间断开长度、活动历史等方面的特征,综合判断其成矿潜力和成矿模式。
2. 关注岩石类型特征在找矿时,应关注岩石类型特征,尤其是钙碱性花岗岩的分布情况。
应重点选择含矿的岩体,如含金石英脉、含微量元素的花岗岩脉、矽卡岩等地质体。
综上所述,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是一个具有较高金银矿潜力的地区,金银成矿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控制。
在寻找金银矿床时,应注重寻找断裂带、喀斯特缝洞等地质构造特征,同时关注含矿岩体的分布情况。
假设我们的数据是关于一家餐馆在一周内每天的顾客数量。
以下是数据:星期一:120星期二:75星期三:90星期四:110星期五:130星期六:200星期日:150数据分析:1.平均每天的顾客数量:(120+75+90+110+130+200+150)/7 = 121.42.星期六有最多的顾客数量,星期二有最少的。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中川铀矿床产于中川花岗岩体中,后者平均背景值为15×10吲引。对下庄铀矿床的铀矿物
一沥青铀矿的铅同位素(U—Pb)等时线处理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铀源主要来自矿床周
围的花岗岩体。并且产铀花岗岩成因上往往属S型花岗岩(壳熔型花岗岩)口1。 5.成矿热液的来源主要为大气水。如下庄铀矿床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6 D=-30‰~一85‰(SMOW),6协o:+6.90‰~一9.80‰(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
花岗岩型铀矿床为我国的四大主要铀矿类型之一,泛指产在花岗岩体内部或其外接
触带断裂构造中的中低温热液铀矿床。目前我国大量开采的花岗岩型铀矿大多面临资源 枯竭的局面,急需对矿山资源进行后续补充勘探。因此,深入认识这类矿床的基本特征、 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对进一步的找矿显得很有必要。
1、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
期41—46
[8]张成江.华南几个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成都理工
学院学报,1996,10第23卷第四期31—38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何胜飞, 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090595.aspx
运矿通道以及容矿空间。 3.发育广泛的热液活动和蚀变交代反应,通过水一岩作用,使富铀岩石中的铀金属被 活化、淋滤出来,并伴随成矿热液迁移、沉淀和富集成矿。 4.由于铀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较易流失,所以在铀矿床形成以后有一定的后期
构造圈闭矿体,使得矿体处于一种相对密闭的环境,有利于铀金属的保存。在陕西蓝田
浅议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特征及找矿方法
何胜飞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广西桂林541004)
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金银成矿地质特征_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离断层 2- 大的脆性断裂 3- 一般断裂 4- 金银矿床 ( 点)
近 EW 向 、 产 状 普 遍 较 陡, NW 向 及 其 它 方 向 断 层 , 。 尤其是脆性剪切带 , 倾角一般 6 0 ° 0 ° ~9 1. 3 岩浆岩 该区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 , 但早期岩浆岩与区内 其它变质岩或混合岩一起变形变质或混合岩化 , 很难 完整地把它们单 独 划 分 出 来 。 未 变 质 的 岩 浆 岩 主 要 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的 , 分布广泛 , 岩石种类较多 , 主要 有花岗岩 、 花岗斑岩 、 伟晶岩 、 细晶岩 、 闪长玢岩 、 辉石 岩等 。 大的 岩 体 主 要 有 : ①西南部的甲隆岩体的一部 分, 岩性是灰白色中 粒 二 云 母 花 岗 岩 , 时代为印支期 第三次侵入 , 另外在东部也有部分类似的印支期花岗 岩; 内部相 ② 西北面的燕山 晚 期 侵 入 的 谢 仙 嶂 岩 体 : 为肉红色中粒花岗 岩 , 边 缘 相 为 肉 红 色 细 粒 花 岗 岩。 边部还有沙坡岩体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 而斑状 花 岗 岩 、 花 岗 斑 岩、 闪 长 玢 岩、 伟 晶 岩、 细 晶岩等多呈小的岩 脉 、 岩 株 产 出, 零散分布在变质岩 体中 。 辉石 岩 局 部 发 育 , 虽 然 单 个 岩 脉 普 遍 规 模 不 大, 3 5 4
桂东南石窝变质核杂岩区金银 成矿地质特征 、 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①
梁 磊1, 颜自给1,唐平贞2, 苏亚汝2, 姚锦琪1, 黎少杰1, 李学彪1
( )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 广西 桂林 5 广西有色集团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 南宁 5 1. 4 1 0 0 4; 2. 3 0 0 0 0
变 质 岩 大 片 发 育, 变质岩主要 裂构造带 之 东 南 侧, 为片岩、 片 麻 岩、 变 粒 岩 和 混 合 岩、 混 合 花 岗 岩 等, 传统上把 该 区 出 露 的 片 岩、 片 麻 岩、 变粒岩等浅变 质岩划为 寒 武 系 或 前 寒 武 系, 而 把 混 合 岩、 混合花 岗岩等 深 变 质 岩 定 为 加 里 东 期 或 归 于 时 代 不 明。 我们根据变 质 岩 的 变 质 程 度 简 单 地 把 该 区 变 质 岩 分为二元 结 构 系 统, 上 部 为 浅 变 质 绿 片 岩 相 杂 岩, 下部为深变质的条痕或条带状混合花岗岩、 块状构 。 造混合花岗岩( 图 3) 1. 2 构造 , 我们将该区构造分 为 两 大 类 ( 图 1) 一类是早期 的以基底剥离断层为特征的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 , 分 布全区 , 运动方式以固流体的韧性变形和剪切为特点 , 变质岩二元结构中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变质核杂岩三 固态流变中间韧性层 )、 核部 层结构模式中的滑脱层 ( ( 变质核 、 同构造侵入岩 ) 相对应 。 两者之间为 基底剥 离断层 。 剥离断层产状除局部较陡外 , 总体比较低缓 , , 倾角一般 只 有 1 上下控制范围大致为1 0 ° 0 ° 5 0~ ~3 区域上主要有 N 2 0 0 m。 另一类是后期的脆性断 层 , E 向、 而矿区中与 N N E 向、 NW 向和近 S N 向的大断层 , 成矿有关的脆性断层则为次一级的 N N E 向、 EW 向或
中南地区铀资源类型_特点及找矿方向_杨尚海

第84卷 第5期2010年5月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V ol.84 N o.5M ay 2010注:本文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全国铀矿地质志编撰委员会2002~2005年度项目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9-03-23;改回日期:2009-11-20;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杨尚海,男,1954年生。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科研及生产工作,为5中南铀矿地质志6的主要编写人和主持人之一,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重点勘查项目监理。
通讯地址:410011,湖南省长沙市320信箱,核工业二三o 研究所;Email:Yangs han ghai@ 。
中南地区铀资源类型、特点及找矿方向杨尚海核工业二三o 研究所,长沙,410011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能源需求引入了核电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对过去四十年来的找矿成果、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中南地区五大类型铀矿的储量分布、矿床产出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对中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论述。
从铀成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角度指出了岩体外接触带亚型铀矿应成为未来找矿工作的重点,并根据已掌握的实际资料指出了具体的找矿部位;对中南地区蕴藏量巨大的低品位薄层碳硅泥岩亚型铀矿,从伴生可利用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特点出发,提出通过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是实现该区潜在低品位铀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铀矿类型;成矿特点;找矿前景;找矿方向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能源供需矛盾与日俱增,核能作为清洁能源,以其经济效益最大,环境效益最好,运输投入最小而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
和平利用核能发展核电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共识。
自从1991年第一台核电机组在浙江秦山建成投产之后的短短18年里,我国的核电建设犹如雨后春笋,在沿海地区拔地而起,相继有十余座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过程是指成矿物质迁移、聚集、沉淀的作用过程。
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它可涵盖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地质体的形成、矿体的形成,以及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等不同阶段的各类复杂地质过程。
矿床形成过程中,有的由一个期次形成,有的经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多期成矿,即成矿物质由迁移到沉淀的多次过程。
标签:成矿;矿床;铀矿床类型;特点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纷繁的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探究可以破解成矿过程之谜。
1铀矿床介绍1.1铀矿床含义:在某些地质过程中,地壳中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铀矿物,或铀含量聚集体能够满足目前铀工业的要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发利用。
铀矿床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矿物原料需求的变化,铀矿床的范围也在变化。
以前没有使用的一些“岩石”或低等级矿化岩可能是经济可回收的铀矿床,这是原位可浸出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一个例子。
1.2铀矿床研究概况: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本原料。
中国的铀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越来越多,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铀矿床种类多样,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酸盐型,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在中国北方,新疆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内陆砂岩型铀矿开发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也取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最典型的成果之一盆地东北部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自从2006年以来,我国南部重点铀成矿带和矿场勘查工作已经恢复,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表明铀矿勘查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2.1矿床类型:中国的铀矿床多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铀矿床的类型。
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同,总结主要是:按分类分类;根据含矿岩石的分类;根据铀的分类;按工业生产特点分为主要矿石结构和矿体分类;根据矿藏矿化和矿物组成的分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东南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摘要:铀矿是重要的能源矿产,至关国家的国防安全、核能源安全、和平利用核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确立我国战略核威慑力量和维系核大国的国际地位。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综述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铀矿;成矿条件;找矿
一、区域地质概况
桂东南处于华南铀成矿省的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呈ne
向展布(见图1),长约340km,宽为100 km,属于华夏褶皱系及华南活动带,受北东向华夏构造体系的影响,展现的主要是华夏构造体系和广西山字型前弧东翼,自晚古生代隆起以来,经历的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复杂,表现在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变质程度等方面均比较强烈。
图 1
前寒武系地层主要集中在东部云开地区,在镇龙山、桂平麻垌、藤县、苍梧一带有小面积分布,属地槽型沉积、浅海相复理式砂页岩建造,变质程度较深。
下古生界地层出露较全、较广,主要见于大容山复背斜北西部、金鸡盆地南缘以及云开隆起北西侧,为硅质、碳质页岩建造,夹有较厚的砾岩或含砾砂岩层。
上古生界地层主要为地台型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
中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盆地沉积,多沿北东向断裂带分布,为红色建造、含煤建造及火山岩建造等。
构造方面,区内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等各期构造运动,各期构造纵横交错,是不同时期应力场作用的产物和叠加,总观是华夏系和华夏式体系为主的多体复合。
华夏式构造从总体上控制了区内岩浆活动和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成矿作用,按华夏构造体系本区可分为三个隆起带和两个沉降带,带之间为大断裂分隔。
由东至西依次为云开隆起带、博白-北流断褶凹陷带、浦北-大容山隆起带、平南-十万山凹陷带、镇龙山-龙山隆起带。
以隆起带为主,主要由下古生界变质的一套碎屑岩组成,并伴有多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构成区内二个巨大的构造-岩浆岩带。
凹陷带中主要发育上古生代地层、中新生代盆地。
断裂主要有灵山-藤县大断裂和博白-岑溪大断裂等,呈ne和nne展布。
岩浆岩发育,具多期多次侵入,从加里东到燕山期都有显示,以侵入岩为主,喷出岩次之。
岩体总的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一致,出露岩体100多个,面积1万多km2,占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二、桂东南的铀矿资源特征
我国铀矿有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床占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桂东南地区成矿类型多样化,共发现小型铀矿床5个,铀矿点35个,铀矿化点48个,包含了以上四种类型。
花岗岩型铀矿床产于花岗岩体内部及其外接触带,产铀岩体时代有雪峰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以燕山期为主,矿床的
特点是易采、易冶、品位高、经济效益好,是经济型铀资源。
成矿的基本条件主要取决于铀源、有利岩石化学特征、构造等,产铀岩体特征是高硅富钾、偏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含铀量高等。
本区铀矿床以外带型为主,矿化异常主要沿构造隆起带边缘断裂和岩体中补体接触带附近分布,多与晚期侵入体、补体或酸性脉体有关,含矿岩性多样,主要蚀变特征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水(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
碳硅泥岩型是富铀岩系或富铀层位经后生改造形成,按其赋矿主岩分薄层碳硅泥岩亚型和碳酸盐岩亚型,是本区重要的成矿类型,特点是规模较大,品位偏低,和多金属矿伴生,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但技术加工性能稍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能例入经济型铀资源。
已发现的矿床有3701、373等,该类矿床主要产于隆起带的边缘,在含铀层位或富铀岩系分布和区域性大断裂切穿含铀层位的部位,如泥盆纪、寒武纪、白垩纪等,岩性富含泥、炭、磷、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剂,铀以分散吸附状活性铀为主,具易浸出的特点,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砂岩型铀矿大多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建造,属易采、易冶的经济型铀资源,广西的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桂东南的盆地,如十万大山盆地中钦州屯林矿床,金鸡盆地、容县盆地中的370、371、372等小矿床和矿化点,特点是品位较富,规模不大,矿化产出形式主要是小透镜体状,零星分布,矿化异常多,但分散、厚度薄。
如371矿床的矿化层达37层以上,单个矿体长5~8m,厚
0.4~0.6m,最厚1.7 m,平均品位0.1%,最高2.15%。
含铀盆地多属于长期隆起的山间断陷或山间坳陷盆地,主要为红色碎屑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岩相古地理特征上为河流相和河漫洼地相,找矿工作未有大的突破,较多盆地尚未开展普查工作。
三、成矿条件分析
广西铀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圈定全区铀成矿找矿39个远景片,6个重点勘查远景区,即全州-资源、融水、藤县-平南、北流-岑溪、灵山-兴业、大新-德保远景区,桂东南占了3个远景区,可见该区有一定的找矿远景并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
区内花岗岩出露面积大,主要有华力西期的六陈岩体、印支期的大容山及浦北岩体、燕山早期的旧州岩体和燕山晚期的马山复式岩体等,从桂东南岩体资料初步判别分析,符合产铀岩体特征的岩体还是不少的,岩体为铀矿化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构造条件,本区主要为华夏式构造带控制,规模巨大,具长期活动特点,主导方向为ne或nne,且有切穿岩体的nw或sn向断裂构造,平行断裂发育,构成较多的断裂夹持区段,并有多种形式的次级规模构造裂隙发育,有些断裂带常呈大石英脉、大硅化带及大蚀变带等形式出现,这和华南地区有关控制矿田、矿床、矿体的构造是十分相似的。
矿化异常主要沿三大构造隆起带边缘断裂和岩体中补体接触带附近分布,多与晚期侵入体或补体有关,或与晚期酸性脉体有关,与分异完好的复式杂岩体关系密切,含矿岩性多样,主要蚀变特征
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水云母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各种低序次断裂构造发育和变异部位、复合部位以及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常是矿化异常分布较多的部位。
中新生代是地史上最长的干旱期,地表水、地下水的铀浓度高,构造断裂强烈活动,有良好的水文开启地质条件,与碳硅泥岩型淋积造矿的极有利的气候条件相配合,决定了碳硅泥岩型中铀的富集时间规律,成矿年龄也全部集中在中新生代。
已发现铀矿化的砂岩盆地有十万大山盆地、金鸡盆地、容县盆地、六麻盆地、大洲盆地、顿谷盆地、党洲盆地等。
盆地的有利成矿条件有:盆地基底和蚀源区有大面积花岗岩或酸性火山岩或富铀岩系分布,属矿化有利岩性;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及岩浆多期次活动,给盆地铀成矿提供丰富的矿源、运动能量和储存空间;盆地有利于形成铀活化转移的富集气候和构造条件。
四、找矿方向和方法
桂东南和桂北同属于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广西铀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认为铀矿勘查研究的重点是碳硅泥岩型和花岗岩型,现在全州-资源远景区的广子田铀矿田的广子田矿床的深部、融水远景区的江边地区、花山远景片等的铀找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找矿寻找新的“靶区”、探索新的领域拓宽了思路,可以预见通过工作,在桂东南也会取得突破。
类似3701矿床地物参数特征的地段有罗秀至六陈地段、城煌至寨圩地段、灵东水库至新圩地段、龙山背斜两侧地段以及容县、北
流、玉林等地段。
所以区调、科研、找矿工作应以泥盆纪地层为主、以火山盆地为主、以断褶带中有利含铀岩系出露并发育有走向断裂地段为主、以沉积旋回多且有厚大酸性岩沉积的断陷地段为主。
已知的矿体、矿化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就矿找矿方法是重要地质方法;层间破碎带构造作用强,nww向、近ew向、ne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发育,地貌上山涧水系、冲沟发育地段,往往是深部矿体的富集地段;硅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热液蚀变明显,有黄铁矿及cu、mo、pb、zn、sb等金属硫化物矿化地段,亦为铀矿床的重要的成矿地段;沿层间破碎带上盘或两侧,放射性物理场晕有明显的显示,或呈带状有微弱的显示,往往反应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尤其是氡浓度晕呈条带状、串珠状分布,当与α径迹晕或210po晕吻合地段,显示了深部成矿段的存在,铀氡混合水异常是本区最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现阶段找矿属于攻深找盲阶段,运用地质规律和新成矿理论指导攻深找盲应是主导技术思路。
加强综合地质研究,组织开展全区性和重要铀成矿区带的综合性地质研究,创新和引用新地质理论成果,更新成矿规律认识,推广应用新技术手段、新找矿方法,进一步完善区域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进行铀矿床、矿体找矿预测。
重视物化探方法的选择应用,放射性方法直接针对铀矿化找矿,在寻找地表矿和浅埋藏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桂东南地区覆盖层厚,构造、矿化地段多为低洼覆盖区,仅单一的伽马测量显然不够,
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径迹测量、射气测量、钋法、水化学、铀量测量等有效综合方法,确定异常范围,并通过各种物化探测量,划分盆地基底构造单元,查清中新生代地层和成矿目的层的展布,解释推断断裂构造的产状、分析沉积环境,研究铀源和铀的活化迁移规律。
在选好靶区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深部验证手段,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就矿找矿,老矿区及外围是首选地段,深部找矿是关键,钻探手段是最好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379-384.
[2] 廖海燕,蒋轶.核电“西进”背后的探“铀”劲旅[j].广西地矿,2010,8:12-1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