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合集下载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下庄“交点”型铀矿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下庄镇,是中国第一座铀矿。

该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首先,下庄“交点”型铀矿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

在地质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矿石地质学构造与岩浆热液成矿环境的交点,使铀在热液作用下聚集成矿体。

该铀矿床广泛分布于下、中、上寒武统的灰岩、火山岩和侵入岩中,其中以中寒武统灰岩为主要承载岩。

其次,下庄“交点”型铀矿发育了多种成矿岩体。

这些岩体包括拉斑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和角闪岩等,这些岩体中的富铀杂质很容易被热液促进形成富集的铀矿体。

此外,该铀矿床还伴生了典型的银、铋、钻、钼等多种有色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富集和分布也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下庄“交点”型铀矿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铀矿的发现和开发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的铀矿床勘查及藏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总之,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通过对其成矿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铀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关数据是指在某一现象、事件或行为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数据。

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相关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

以下列举两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经济领域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支出、投资额、通货膨胀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在经济领域,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GDP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对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人民币货币价值和购买力。

因此,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庄矿田某铀矿井储量变化情况为例探讨地(地质队)、矿(矿山企业)联合探矿的新思路

以下庄矿田某铀矿井储量变化情况为例探讨地(地质队)、矿(矿山企业)联合探矿的新思路

以下庄矿田某铀矿井储量变化情况为例探讨地(地质队)、矿(矿山企业)联合探矿的新思路由于地质勘探阶段对矿床认识不足,下庄矿田某铀矿井生产探矿过程中发现,相比地质报告,矿体赋存特征变化较大、储量大幅减少。

这种情况的出现促使我们探讨地(地质队)、矿(矿山企业)联合探矿的新思路。

标签:生产探矿储量变化地矿联合探矿新思路以往矿山从勘探到生产的程序为地质队进行地质调查,投入工程量进行探矿,依据探矿资料提交储量报告,然后由矿山企业进行开采作业。

但下庄矿田某铀矿井从地质勘探到生产探矿发现的矿体赋存特征变化、储量减少等情况的出现,促使我们探讨地(地质队)、矿(矿山企业)联合探矿的新思路。

1矿井背景简介该矿井位于贵东花岗岩体的东段,下庄矿田的南部,矿井内的矿体均赋存于辉绿岩脉的内部,产于断裂构造与辉绿岩脉相交汇的部位,又称交点矿床,矿体严格受岩性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体离开辉绿岩脉也随之很快尖灭,这种成矿特征目前国内其它地方还没有发现,是下庄铀矿田特有的铀矿床类型。

该矿床类型的特征是品位富,沥青铀矿细脉、短脉很发育。

2地质队对该矿井的认识矿体规模以中小矿体为主,走向长多在20-40m之间,倾向延伸一般在200m 左右,最深达395m。

矿体形态比较简单,都呈板状和板柱状,只在构造膨胀、收缩、分枝复合交叉处,有少量形态较复杂的矿体。

矿化均匀程度较好,矿体严格受硅化带和辉绿岩脉交点轨迹控制,矿化在“交点”内沿走向和倾向基本连续,特别是沿倾向延伸长度比较稳定。

因此把矿床定为第四勘探类型。

3依据生产探矿资料提出新的认识通过该矿井基建和生产探矿发现,矿体呈以下特征:(1)肉眼可见的沥青铀矿分布点多面广在该矿井多个矿体可看到,两个矿床内沥青铀矿肉眼可见,呈细脉状、短脉状、团块状,脉厚几毫米-几厘米不等,走向与倾向长度一般在1米左右,但个别部位的沥青铀矿脉呈莲藕状,比如某矿带,民采出的纯沥青铀矿石一块重达40多公斤,该矿井的多条矿带均为沥青铀矿充填成矿,沥青铀矿呈不规则的细脉状、不规则的团块状(见采场照片),该矿井曾经分别在两条矿带中采出了高品位的矿石,铀金属量达6.815t,供矿品位达10%以上。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第19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9No.12003年 1月Uranium G eologyJan. 2003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①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黄国龙(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90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26) [摘要]粤北下庄矿田存在早、晚两期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早期铀矿成矿年龄为122~138Ma ,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铀矿,以富矿为主;而晚期铀矿成矿年龄则为54~96Ma ,为岩源活化热液再造型铀矿,以贫矿为主。

早期铀矿是本区今后进一步寻找富铀矿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铀成矿时代;富铀矿;下庄矿田[文章编号]100020658(2003)0120028206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① 本文为核工业地质总局“九五”科研计划“粤北构造岩浆演化及其与富铀矿的关系”项目中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02205215[作者简介]吴烈勤(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专业。

1 地质概况下庄矿田是南岭铀2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铀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

它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2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这种大地构造背景是地壳中的相对薄弱地带,有利于构造2岩浆活动及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

该区现已探明多处铀矿床,其中富矿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42%以上。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其地质构造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挤压造山和陆壳伸展两大构造活动时期,即印支2燕山运动早期强烈的构造挤压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之后,发生了陆壳伸展(K ~E )。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出露面积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岩性复杂等特点。

岩浆活动以燕山早期活动最强烈,燕山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及中基性岩墙(脉)极为发育;岩性复杂,有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基性、中基性岩脉,还有火山岩、次火山岩。

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多方向等特征。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作用强烈,矿化显示好,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下庄硅化断裂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的相交复合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化以”交点”型矿化为主。

文章主要是对下庄-寨下地区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论述,认为区内岩浆热液活动多期多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标签:铀矿成矿地质特征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背景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的中部,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组交汇复合部位。

矿田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

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2(1)5);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5);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西两翼,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2(1)5)。

典型的断裂构造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

东西向构造带是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韧性剪切带、挤压带和中基性岩等组成的复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寨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五组。

中基性岩脉在下庄矿田内呈东西向成群成组分布,是南岭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主要表现形式[1],也是矿田早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2矿区地质2.1岩石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燕山早期贵东岩体主体岩石-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二补体的不等粒小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辉绿岩、伟晶岩、石英脉等脉岩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花岗碎裂岩、花岗正长岩、糜棱岩、纤闪石化角闪辉绿岩,其次有中基性脉岩,石英正长岩。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都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用途和战略意义不同,有些矿产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发电物质,比如铀矿,是核电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针对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进行略做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铀矿;找矿前景;找矿方向前言:按照矿床的规模,中型铀矿和小型铀矿在整体的铀矿矿产资源分布中占据60%左右,但是这类矿产资源的质量相对不高,里面通常会参杂一些其他的物质[1]。

在矿床的开采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矿床进行综合的分析,包括矿床的赋存类型和矿床的分布范围[2],通过对目前铀矿床的了解,主要的矿床类型大概分为花岗岩铀矿床,火山岩由矿床和砂岩铀矿床等等。

铀矿对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也大力开展铀矿的探索[3],并进行不断地技术优化和创新,铀矿的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1铀矿的成矿规律铀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铀矿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区域矿产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也存在差异。

南方区域主要以花岗岩型为主,而北方主要以火山岩型和砂岩型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中,含煤地层的碱性岩中铀矿床具有找矿潜力。

关于铀矿的找矿技术和找矿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近些年来,关于铀矿的开采技术和方向有了更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属矿找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铀矿找矿前景分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矿产储备量的比例相对较少,其中铀矿床在含煤的地层中储量是最少的,但是根据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分析,我国仍然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世界上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这两条成矿带均横穿中国。

下庄矿田墩头地区铀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探讨

下庄矿田墩头地区铀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探讨

成矿有利围岩 ; 区内最主要构造是北北 东向的新桥一
硅化断裂带 , 3 个复合部位可能形成富铀矿床。矿化严 格受硅化断裂带控 制 , 矿体主要产于北东东 向和北北
东 向构造带中 , 呈板状 , 含铀脉体主要是 由微 晶石英构 成, 沥青铀矿 、 微 晶石英 、 黄铁矿 、 赤铁矿 、 萤石 、 方解石 等为主要 的共生矿物 ; 围岩是黑云母花 岗岩 、 二云母花 岗岩。主要分布在矿田的北部 , 如3 3 0 、 3 3 1 、 3 3 3 矿床。
作者简介 : 苏 昌灯 ( 1 9 6 9 一 ) , 男( 汉族) , 福建永春人 , 工程师 , 现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
西部探 矿工 程
2 0 1 7 年第 l 2 期
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化 : 燕 山三 阶段第二补充侵入 体细粒 白云母花 岗岩 、 东西 向复杂构造带及北北东 向
型可分为硅化带大脉型 、 硅化带群脉型 、 “ 交点 ” 型、 碎 裂岩型 、 变质岩型等 5 种[ 现 。 2 . 1 硅化 带大 脉型 铀矿 化
东岩体西北侧 的黄陂断裂带和东南侧的马屎山断裂带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4 - 2 6 修 回日期 : 2 0 1 7 - 0 5 . - 0 4
2 . 2 硅 化 带群脉 型铀 矿化
下庄断裂带 , 是成矿有利构造 , 新桥一下庄断裂带是下 庄矿 田的主要构造带 , 按其充填的沥青铀矿测算 , 年龄
大概为( 8 6  ̄5 9 . 5 ) Ma , 它的活动期是与铀成矿期相近 , 是成矿期构造 , 是矿 田最后活动的构造 , 该断裂构造切
以3  ̄4 k m的准等间距 , 从北到南大概可以分为 5 组: 第 组为水 口一竹 山下辉绿岩组 、 第二组为黄陂一 张光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
反 映 了岩 浆热 力 场 的 强 弱 。 过 对 重 磁 资 通
构 造 深 部 含 矿 性 , 解决 构 造 深 部找 矿 的 能
绘 了解 岩 地 质 问题 。 断 裂 构 造 ( 向 ) 互 交 错形 成 下 庄 矿 田的 料 进 行 反演 , 制 三 维 立 体 形态 图 , NE 交 1 3高精 度磁 测 、 S M 土壤热 释光一 “ . C A T、 交 棋盘 构 造 格 局【。 矿 田 经过 5 多年 的 勘探 体深 部 变 化 情 况 。 1该 1 O

依据 。
中 拿P1探 法 找 识 : 篙 类 3物方 安 标 码A 图 号田 分 : 6 文 献
下 庄 矿 田 处 于华 夏 古 陆 西 缘 及 闽赣 后
文 编 : ( (002 章 号1272 o - -9 ) 卜0 0 3117一 6 7 00) 9 2【
矿 田深 部 找 矿 方 法 的 研 究 讨 论 。 者 通 过 为 C A 笔 S MT 可控 源 音 频 大地 电磁测 深 ) 供 2 结语 ( 提 综 合 分 析 总 结 较 为 适 用 的 地球 物 理 深 部 找 物 性 前 提 。
行 之 有 效 的穿 透 力较 强 的 地 球 物 理 测 量方
早 期 流 动 状 态 , 找 岩 体 厚 度 明显 变 化 地 产 生 “ 磁 ” 结 果 , 内 交 点 部 位 的 辉 绿 寻 退 的 区
退 现 表 ) 岩 岩 法或手段。 以往 的 经 验 表 明 , 一 的地 球 物 段 、 浆 动 力抵 消 区 、 浆 流 动 回 湾 区 等富 岩都 有 明显 的 “ 磁 ” 象 ( 1 。 单
哥 № E & T CH O O Y IF R TON E N L G O MA I N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

浅论下庄铀矿田物探找矿模式摘要:下庄矿田铀矿床定位于构造(NWW、NEE向断裂)、岩浆(早期主体花岗岩、晚期细粒花岗岩小岩体、中基性岩脉)、蚀变(酸碱蚀变)“三位一体”中。

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划分构造断裂带、围岩、蚀变带,进而推测找矿有利部位,为寻找深部隐伏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下庄矿田物探方法找矿模式下庄矿田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

区内主要岩性有(中)酸性花岗岩、(中)基性岩脉(墙);断裂构造很发育,以NE向(含NNE、NEE)为主,NWW 向次之。

(中)基性岩脉(墙)—辉绿岩(近WE向)与断裂构造(NE向)交互交错形成下庄矿田的棋盘构造格局[1]。

该矿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采,勘探与开采深部的不断增加,老一套的地面放射性方法逐渐显出它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下庄矿田的攻深找盲工作,评价资源远景,配合地质找矿,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穿透力较强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或手段。

以往的经验表明,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常有多解性问题,为此,需要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下庄铀矿田深部找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下庄矿田深部是否存在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构造深部延伸及矿化情况;“交点”位置及矿化情况。

针对下庄矿田以上几个问题,出现很多关于下庄矿田深部找矿方法的研究讨论。

笔者通过综合分析总结较为适用的地球物理深部找矿模式。

1 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式1.1 重磁资料—深部成矿部位预测有学者研究发现重磁场资料对预测花岗岩型铀矿田深部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的赋存部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2]。

其主要原理:南方花岗岩体通常表现为低重力异常,根据布格剩余异常可以对岩体进行初步分析(剩余重力负异常范围反映岩体大致范围;负异常变化大致反映岩体厚度变化)。

且花岗岩表现为无磁性,但在岩体形成过程中通过岩浆的热力作用将沉积于板岩中的黄铁矿脱硫改造成磁黄铁矿,从而在岩体外接触带形成磁性壳,它反映了岩浆热力场的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庄-寨下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交点”型铀矿产出,又有”硅化带”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

文章在论述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交汇部位,寻找”交点”型铀矿;②20、2、108号带,寻找硅化带型铀矿。

标签:下庄-寨下地区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杂岩体的东部,地理位置处于江西省全南县和广东省翁源县、连平县的接壤部位。

贵东杂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带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拗陷的交接部位[1],岩体呈东西向展布,严格受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5]。

贵东杂岩体包括沙溪岩体、鲁溪岩体、笋洞岩体、分水坳岩体、司前岩体、帽峰岩体、竹筒尖岩体、竹山下岩体和隘子岩体等,是一个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6~7]。

贵东岩体在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属于地壳浅部地质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独特的构造格局为岩体形成、演化与构造的发生与发展、铀的活化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下庄铀矿田面积约407km2,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矿田岩石主要由印支期花岗岩组成。

鲁溪岩体: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南部;下庄岩体: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中部;帽峰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北部。

各岩体岩石结构差异明显,但岩体间界线不规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庄矿田内与“交点型”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中基性岩脉,以NWW组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且在矿田内分布最广、规律性最强,产状40°~360°∠75°~80°;从北至南可分为五组,每组之间近等间距展布;岩性主要为角闪辉绿岩,少量的闪斜煌斑岩。

下庄矿田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NWW向、NEE向和NNE向三组断裂最为重要。

矿田受NEE向黄陂断裂与马屎山断裂夹持,NNE东向断裂与NWW向断裂等间距分布,相互交织,形成棋盘格子状构造格架,控制矿田内铀矿床的产出分布。

NWW向断裂控制区内早期的富铀热液活动,也是晚期铀矿储矿构造;NEE向黄陂断裂带、马屎山断裂带是矿田主要控制构造,也是晚期铀矿的主要储矿构造;NNE向断裂是矿田内活动较晚的一期成矿构造,也是最强烈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与晚期富硅、富铀热液活动及其铀成矿作用发生时间一致,其中以新桥-下庄断裂带和102-石角围断裂带最为重要。

2矿区地质
下庄-寨下地区处于下庄矿田中南部,矿区主要出露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北北东向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和北西西向下庄-寨下辉绿岩组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

(1)下庄断裂带
是矿田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的南段,是下庄矿田重要成矿带之一。

下庄断裂带横贯矿区南北,左行错移辉绿岩,控制336矿床矿体的分布。

区内揭露控制长度1.8km,宽度一般3~5m,最宽达15m,以充填各色微晶石英、面理化碎裂岩、蚀变碎裂岩为主要特征。

在与下庄-寨下辉绿岩复合部位,分支断裂发育,构造带呈左列式展布,主要由两条走向近于平行的断裂所组成,东支为主干断裂,西支称左断裂带,构造带影响范围一般50~60m,最大可达100m。

下庄断裂带总的产状:15~30°SE∠50~85°。

其走向变化较大,北东段225线以北,走向为30°;中段与下庄-寨下辉绿岩交汇部位走向为15~20°;南西段212线以南走向为30~40°。

下庄断裂带沿走向的倾角变化也大,与下庄-寨下辉绿岩交汇部位以北,构造带倾角较缓,一般50~70°,交汇部位及以南地段构造带倾角较陡,一般80~85°;从下庄断裂带的整体来看,其空间展布形态呈“S”形延伸。

(2)102-石角围断裂带
在区内分布较广,是一组多期多次活动的构造带。

根据揭露控制情况统计,具一定规模的共有39条,一般200m间距左右出现一条或一组,呈右列式展布,左行错移辉绿岩,具分支复合,局部扭动时张开,大构造旁侧常见次级斜列构造与其复合叠加。

该带由碎裂岩、糜棱岩组成,充填各色微晶石英、萤石等。

总体产状:25~35°NW∠75~80°,长>16000m,宽1~3m,局部10~30m。

(3)下庄-寨下辉绿岩组
在矿田五组辉绿岩中规模最大,长达23公里,横贯矿区,宽度一般为30~50m,最宽可达65m,沿走向、倾向膨胀收缩,分枝复合明显,被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所错动。

走向280~290°,傾向北东倾角41~85°。

3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3.1 铀矿化特征
下庄-寨下地区铀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按控矿构造特征划分,该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交点”型,其次为硅化带型。

(1)“交点”型矿床定位于构造与辉绿岩脉相交部位,矿体严格受构造与辉绿岩脉复合轨迹控制,矿化赋存在硅化带、硅化花岗岩、热液石英岩与辉绿岩脉相交和错断的交叉点及拖拉部位,以沥青铀矿脉或者含矿红色玉髓脉、粉红色方解石脉的形式产出。

辉绿岩的厚度往往成为矿体的长度,矿体呈板柱状,长度小,
延深大,长深比例往往在几倍至十几倍;矿石品位较富,大部分在0.200%以上;矿石矿物共生组合有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微晶石英和少量的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热液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脉状、胶结状、镶边环状构造等。

(2)硅化带型矿化严格受硅化断裂带控制,含铀脉体主要由微晶石英构成,围岩以过渡相花岗岩为主;矿体主要产于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带中;共生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各色微晶石英、黄铁矿、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等,组成沥青铀矿—微晶石英(硅化带)型的矿化类型;矿石构造主要有胶结角砾构造、镶边角砾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3.2成矿条件分析
区内北(北)东向构造发育、矿田第三辉绿岩组(下庄—寨下辉绿岩组)通过矿区,为“交点”型铀矿化成矿提供有利条件;另通过前期工作,在深部发现了较好的硅化带型铀矿体,显示了该区有大的“交点”型和硅化带型找矿空间和找矿潜力。

(1)构造与辉绿岩脉交汇形成“交点型”富矿。

在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施工多个钻孔,在深部发现较好的“交点”型工业铀矿体,预测其深部有大的找矿空间。

①下庄-寨下辉绿岩组近东西向展布横穿矿区,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围岩条件,是矿体定位的重要条件。

区内见下庄-寨下辉绿岩组分支多条,且膨胀收缩、分枝复合明显。

辉绿岩岩浆在地幔条件下富含CO2接近饱和状态,上升侵位时释放出大量富含CO2的流体,在辉绿岩中形成眼球状碳酸盐矿物和绿泥石组合体;遇到近辉绿岩脉的花岗岩发生碳酸岩化,为成矿期热液活动提供∑CO2,成为热液浸出花岗岩中四价铀的主要络合剂的来源。

辉绿岩中富含大量Fe2+、Mg2+、Ca2+阳离子,当热液活动与围岩进行化学反应时,改变了成矿热液的PH 值,是铀很好的还原剂,促使热液中的铀沉淀成为有利的围岩。

②北北东向构造切过不同期次辉绿岩岩体界面,为铀的还原成矿提供了空间。

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矿液运移富集条件和良好的储矿空间,是矿床定位的主要因素。

北北东向构造发育,是成矿热液活动较强的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主要有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等。

(2)下庄断裂带以西(简称下庄西地段)发现新的矿化类型-硅化带型铀矿化,拓宽了下庄-寨下地区乃至整个矿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空间。

下庄西地段西起108号带,东至下庄断裂带,主要成矿带包括20号组带、2号带、108号带。

20号组带是新发现的一组不同于下庄断裂带的缓倾斜反倾向构造,现已发现8条平行带,矿化幅度200m,构造带产状10~25°NW∠30~40°,主要为硅化碎裂岩,见高岭土化、硅化、绢云母化及赤铁矿化。

通过工作,在20号组带见到了平缓富铀硅化带型矿体产出,矿石品位富,矿体倾角15°~20°。

4找矿方向
综上所述,下庄-寨下地区主要找矿方向为“交点”型及“硅化带”型工业铀矿化。

“交点”型工業铀矿化找矿有利地段为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相交部位深部;“硅化带”型工业铀矿化找矿有利地段为已发现硅化带型工业铀矿化的20号组带,并可以在2号带、108号带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达淦.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浆带中铀成矿环境及成矿模式[J].铀矿地质.1992,(8):75~82.
[2] 黄志章,李秀珍,蔡根庆.热液铀矿床蚀变场及蚀变类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3] 戴杰敏.铀成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J].铀矿地质.2000,(5):257~264.
[4] 邓平,沈渭洲,凌洪飞,等.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J].地球化学.2003,(6):520~526.
[5] 崔裕生.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J].地学前缘.2004,(1):1~10.
[6] 孙涛,周新民,陈培荣,等.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 辑).2003,33(12):1209~1218.
[7] 徐夕生,邓平等.华南贵东杂岩体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定年及其成岩意义[J].科学通报.2003,489(12):1328~1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