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详解

合集下载

一、观赏石种类与欣赏

一、观赏石种类与欣赏
3、齐安石。
产于湖北,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4、菊花石。
菊花石是生长在280万年前早二迭世下部地层中的一种天然岩石。它是由天然的天青石(SrSO2)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CaCO3)矿物构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SiO2)构成花蕊,活似天工制做之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菊花石周围的基质岩石为灰岩或硅质砾石灰岩,灰岩中偶尔含有蜓类、蜿足类汉珊瑚化石,给菊花石增添了生命活力。菊花花瓣为多层状,具立体感。花朵大小不一,最大者直径30厘米,最小者3厘米,一般10厘米左右。花形各异,有绣球状、凤尾状、蝴蝶状等。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偶尔点缀几个古生物化石,更显得生动奇特,故采来未加工的标本就颇受观赏石收藏家们的青睐,因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若以它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形,指雨花石的形状。已故著名藏石家张轮远云:"癖石之收藏家,常以石之面积大小轻重及其形状,分门别类而列之,颇足以助灵岩石之美观。"
纹,指雨花石的纹路。张轮远云:"文者,由于石质之表面,成其蕴藏。于视力可及之外,因点线交错,或众彩六合,或突起不平,且含有自然之规则,而成也。质言之,即石之文,皆有自然之规则。"各种形状的纹路同各式的色块交织,形成了诸种画面,令人叫绝。
由于上述四者,雨花石在诸种观赏石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二、 名石种类与欣赏 1、源自血石。 鸡血石为印材中的霸主,价值不低度于田黄石。鸡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红色处于其它颜色的地儿当中,要结合得界限,要像"渐融"的一样。其次红色要艳、要正、浅色不行,发暗要发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状,不能成点散状或线状、条状、最主要要求鸡血石地子温润无杂质,色纯净而柔和。最后是"藕纷地"、"芥麦地"或"牛角冻。"

中国赏石品种及产地大全

中国赏石品种及产地大全

中国观赏石石种与产地总汇石种与产地湖南A矿物类1金刚石:也叫钻石,宝石之王,硬度10。

沅水流域(属中国第三大资源地,但一直未曾找到金伯利矿源体,目前只能石河床底下偶尔被金船淘到,应加强寻找矿脉)。

2自然铜:沅陵、黔城、麻阳、常德3黄铁矿:宜章、耒阳、岳阳4辰砂:凤凰、新晃5黄铜矿:长宁、宜章6辉锑矿:冷水江7水砷锌矿:耒阳、宜章、衡阳8雌黄、雄黄:石门9毒砂:宜章、耒阳10锡石:宜章11水晶、烟晶、茶晶:平江、湘阴、宜章及其湖南各地均有少量出产12芙蓉石:平江、临湘、浏阳13玛瑙:沅江流域、衡阳、郴州、桃园14石榴石:平江15黄玉:江华、平江16绿柱石:平江、花容17黑色电气石:新化18蔷薇辉石:平江、城步19透闪石:耒阳20天河石:郴县21磷铝石:凤凰22黑钨矿:宜章、沅陵23白钨矿:郴州24重晶石:冷水江、临湘、岳阳25天青石:浏阳26石膏:邵阳、冷水江27方解石:宜章、石门、郴州、岳阳28文石:郴州29孔雀石:郴州、桂阳30萤石:岳阳、桃林、衡阳、耒阳、郴州31闪锌矿:岳阳32汞矿石:凤凰33透辉石:江华、临武B岩石类沅江流域主要出产:1钻石:上有介绍2彩玉:属于一种硬度较高的玉种,其颜色丰富鲜艳,质地温润。

是一种较好的装饰品摆件和雕刻件,有待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3金纹石:也叫乌面金纹石、玉化成色好的也叫金墨玉。

4水波纹石:质地如同金纹石、但也有不同颜色的水波纹石,这类石头属于沅江顽石中的摆件贵族石种,也是沅江特有石种。

破损的可建议雕刻近似纹理的参照物,如龙、蛇、斑马等。

5蜡石:成色上好蜡石较少。

7梅花石:属于颗粒结晶石英组合类石,密度较高、结构罕见。

因为少数精品形成梅花图案,一般属自我收藏,流通量极少,市场上面大多数此类石头其实并未形成梅花图案,造成外商对命名质疑。

8青石、穿孔石、象形石。

画面石、龙纹石、麦芽纹石、绿陶石、玛瑙石、山料象形石等品种较多9菊花石:沅陵、浏阳、泸溪10桃花石:桃园、慈利11墨晶石:新化12黄龙石:祁东、新邵、湘乡13灰纹石:桑植、大庸14形象石:郴州、吉首15武陵石:吉首、张家界、石门等地C化石类1三叶虫:永顺、城步、衡阳、新邵、吉首2鱼化石:湘乡3芙蓉龙:桑植北京A矿物类1石英石:西山、北山地区2方解石:房山、平谷地区3煤精:西山地区B岩石类1造型石、燕山石:永定河水2轩辕石:平谷3北太湖石:房山、门头沟4钟乳石:房山、平谷、门头沟5云纹石:房山6虎皮石:房山、门头沟、昌平7砂积石:延庆、房山8金海石:平谷9卢沟石:永定门卢沟桥附近10拒马河石:拒马河11京密石:密云12京西菊花石:玉泉山北一带C:化石类1角石:房山、门头沟一带2三叶虫:页岩层中3叠层石:北京西部4硅化木:延庆重庆A矿物类自然金、辰砂、锑矿、黄铁矿、石英及水晶、蛋白石、玉髓、重晶石、天青石、石膏、方解石、冰洲石、文石、萤石B岩石类重庆长江石与三峡石、造型石、图案石、文字石、玛瑙彩石、海玉石、响石、吸水石、C化石珊瑚、节肢动物、三叶虫、海星、笔石、直角石、鹦鹉螺、焦叶贝、菊石、小嘴介、渝州鱼、西蜀鳄、蛇颈龟、恐龙、古象、巫山人、硅化木、乌木、1金刚石:复县、铁岭2自然金:丹东、抚顺、朝阳3自然银:抚顺、凤城4方铅矿、闪锌矿:凤城5蓝刚玉:宽甸6水晶、玛瑙、磁铁石、锰矿石、石榴石、红柱石、滑石、葡萄石、透长石、菱镁矿、萤石、煤精、琥珀B岩石类岫玉:岫岩、凤城、宽甸、海城、丹东海城玉:海城丹东绿:丹东钟乳石:本溪、南票C化石类昆虫、贝壳、鱼、鸟、恐龙、苏铁、硅化木吉林A矿物类1水晶:汪清、通化、蛟河2橄榄石:敦化3石榴石:通化4玻璃辉石:省东部5方解石:和龙B岩石类1松花石:松花江流域2长白石:长白3安绿石:集安4陨石:吉林5火山弹:长白山C化石珊瑚、三叶虫、昆虫、菊石、角石、腕足、笔石、鱼类、植物化石黑龙江A矿物类1金、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宽河、伊春、阿城等地2刚玉:穆棱3水晶、玛瑙、碧玉:甘南、伊春、饶河、宝清。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英石上榜,第一被誉为石中皇后导语:说到石头种类,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功能性石头中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品种,而人们平时逛各类景点中都会见到各类观赏性石头,那常见的观赏石都有哪些品种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中国十大最具观赏性的石头种类,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著名观赏石品种1.雨花石雨花石这个形成与250万年至150万年前的天然花玛瑙,曾因艳丽变化万千的色彩、晶莹玉润的质地、富有变幻的纹理而从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这个我国特有的美石还被冠以石中皇后的美称,并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2.灵璧石灵璧石这个产自于安徽省灵璧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具有肌理缜密、造型粗狂、气韵苍古、质地细腻等特点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于唐宋时期被列为贡品,并被清朝乾隆帝誉为天下第一石,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

3.太湖石太湖石是因受到长时间的侵蚀而形成,主要被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的中国古代四大奇石之一,并因姿态万千的形状、通灵剔透的石质而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中国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英石英石是主要产自广东省英德市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长期受到风吹雨淋、自然剥落破裂形成的石灰岩石,也因这个集皱、瘦、透、漏四大特点于一体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从宋朝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

5.黄蜡石黄蜡石又被称为龙王玉,是因这类石头的表层有着腊状质感而得名的观赏石品种,并因有着较高的硬度、鲜艳丰富的色泽、紧密的结构而有着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并因有着悠久的玩赏历史,目前已经被总结出料石和观赏石两种方向六个玩法。

6.乌江石乌江石是产自于长江水系贵州乌蒙山地区的乌江石系寒武纪石灰岩,引进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而使得这种质地坚硬的奇石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变化有致的纹路和丰富多彩的色泽,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7.三峡石三峡石是因产自长江三峡地区而的名誉的峡石或卵石的统称,根据花纹、石质、、纹理、形态、硬度等区别三峡石的种类多达200种以上,而这个有着艳丽的色泽、纹理各异有着坚硬的材质而成为园林景观刻字石的首选。

景观石名称大全

景观石名称大全

1.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是中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以其色泽温润、质地坚硬、纹理独特而著名。

2. 太湖石:产于江苏省太湖地区,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奇特、孔洞相连,常常被用于构建园林景观。

3. 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各异、颜色灰黑,常常被用于制作山水盆景。

4. 卵石:产于各地的河流、山沟等处,形态各异、颜色多样,常常被用于铺设路面、制作假山等。

5. 斧劈石:产于江苏省武进市,是一种沉积岩景观石,形态直立、纹理明显,常常被用于制作盆景、山水盆景等。

6.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扁平、纹理自然,常常被用于制作山水盆景、园林景观等。

7. 钟乳石:产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一种石灰岩景观石,形态扭曲、颜色灰白,常常被用于制作盆景、景观等。

8. 千层石:产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一种沉积岩景观石,形态厚重、纹理千层,常常被用于制作假山、园林景观等。

我国各地奇石的分布及种类

我国各地奇石的分布及种类

我国各地奇石的分布及种类我国观赏石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明显,为便于了解我国观赏石的分布,现就目前已知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观赏石品种列举如下。

北京:金海石、轩辕石、房山太湖石、燕山石、硅化木、京西菊花石、汉白玉石。

黄蜡石。

天津: 虾米石、钟乳石。

乌江石、长江三峡石、角石、响石、石松。

河北: 唐尧石(太湖石)、模树石、菊花石、雪浪石、冰洲石。

山西: 梅花石、大寨石、硅化木、黄河石、绛州石、石州石。

内蒙古: 巴林石(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风砺石、葡萄玛瑙石、水晶。

黑龙江: 火山弹、玛瑙石、方正彩石、江石。

吉林:松花石、长白石、安绿石、松风石、玛瑙石。

辽宁:岫岩石、玛瑙石、锦川石、绿冻石宽甸石、太子河石、龙珠石、石鱼、鸟化石、硅化木。

山东:崂山绿石、竹叶石、紫金石、太湖石、彩霞石、龟纹石、泰山石、木纹石、木鱼石、枣花石、彩石、颜伸石。

河南:黄河石、牡丹石、梅花石、恐龙蛋化石、画石、木变石、林虑石。

安徽:灵璧石、太湖石(巢湖石)、景文石、昌源石、绿松石、西津菊花石、孔雀石。

湖北:大冶孔雀石、襄阳石、汉江石、云锦石、绿松石、三峡雨花石、宜昌三峡石、菊花石、百鹤石、恐龙蛋化石。

湖南:穿孔石、龙骨石、菊花石、碧彩石、石燕、黄蜡石、钟乳石、百鹤石、神农石、绿色萤石簇、黄铁矿晶簇、镉闪锌矿、菱猛矿。

江西:菊花石、彩纹石、雪花石、石笋石、水晶石、硅化木。

江苏:雨花石、太湖石、昆石、栖霞石、漂阳石、吕梁石、斧劈石、菊花石、镇江石、竹叶石、石笋、水胆水晶石、彩虹石。

浙江:昌化鸡血石、青田石、太湖石、黄蜡石、蜡石、瓯江石、松石、桃花石、天竺石、萧山石、临安石、硅化木。

福建:九龙壁、寿山石、莆田蜡石。

广东:英石、黄蜡石、红蜡石、白蜡石、石箓孔雀石、菊花石、石骨石、韶石、钟乳石、广东绿。

海南:黄蜡石、孔雀石、陨石、火山弹。

台湾:火山弹、玫瑰石、金瓜石、龟甲石。

广西:红河石、彩陶石、钟乳石、孔雀绿、水晶石、卷纹石、石胆、太湖石、石英。

中国观赏石简介

中国观赏石简介

中国观赏石简介中国观赏石简介·河南观赏石1、河洛石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阙龙门进入洛阳,再东北流至偃师入洛河洛阳市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伊河洛河两条古河道处于市郊,图纹石资源非常丰富河洛石属河卵石,由多条河流汇集,经过长期水流的搬运、冲刷、打磨、浸染而成洛河伊河中的石头主要来自熊耳山脉,在河床中经过漫长磨励,形状圆浑,姿态万千,石表温润,纹理变化无穷,色泽典雅,多为褐、棕褐、深黄、浅黑等色,亦有白色者,体量小者如拳,大者不过尺余洛阳段黄河汇纳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其石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色彩斑斓,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有机幻变,石上纹理绮美,构图奔放、粗犷,妙趣横生小者可置于几案,大者可立于厅堂河洛石温润典雅,图纹造型繁多,色泽艳丽斑斓,古时已有观赏和利用《云林石谱》洛河石:“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其最白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2、洛阳牡丹石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寇店镇万安山中该石是20世纪XX年代初发掘出的新石种,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故名洛阳牡丹石为辉绿玢岩和白色斜长石混合体,质地细腻,摩氏硬度6~7,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中分布着状若牡丹花的斜长石斑晶,其斑晶多为白色,少许粉绿,花形逼真,花瓣宽厚,花姿百态,布局自然,图案清晰,淡雅高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洛阳牡丹石蕴藏量较少,是稀有石料,一般经打磨后作观赏石欣赏,也可精雕细琢制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洛阳牡丹石形成于距今数亿年前,白色花纹是斜长石晶体,墨绿色基质是细粒的隐晶质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铁、镁质为主的矿物当地下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温度下降时,早期结晶的斜长石颗粒较小位于中心,形似花蕊;相继结晶出的斜长石颗粒长,既大又多,聚集其外围,恰如花瓣同时被大量结晶相对较快,皆以细粒或隐晶质形态出现的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隔开,斜长石则以斑状分布在以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为主的基质之中3、梅花石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称汝州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乡关帝沟该石磨光后,纹理美观,有的呈现出梅花状花枝花瓣图案,故名汝阳梅花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时期为东汉初期梅花石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多呈黑色、墨绿色,少数紫红色;石中常呈现出白、红、青、绿、黄、紫等斑纹,形如梅枝、梅花,花朵似含苞,似怒放,簇拥成团,图案异常艳丽尤以底色为黑,石上梅枝虬曲,各色花朵同时出现者为佳梅花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及块状构造,显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摩氏硬度6~7,密度克/立方厘米,可雕性良好梅花石是一种杏仁状安山岩,由火山喷流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众多气孔和裂隙,后被多种矿物所充填其中红色杏仁体为正长石或含铁的玛瑙,绿色杏仁体为绿帘石或绿泥石,白色杏仁体为石英或方解石奇形怪状的杏仁体经加工磨光后,极像梅花的花朵,气孔间的细脉状裂隙被黄铁矿等矿物充填后,则形似梅花的金色枝干,极具观赏价值4、黄河日月石黄河日月石,也称日月星辰石、洛阳太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一带的黄河河床该石属砾石家族,石上色纹似日月星辰,故名色艳者似日,色淡者如月,图纹富有变化,对比强烈色彩有红、桔黄、白、黑等,构成圆、半圆、月牙圆等图案有的淡黄套淡红,或圆周镶一圈墨褐色边,或套色、间色,恰如日食月食及环食;有的在圆纹周围点缀多个大小不一的点状色斑,恰似群星灿烂;还有的在日月周围形成一条或多条云纹,如东海朝晖,长河落日,彩云追月;也有的一块石上出现多个同类圆,又似九大行星日月石主要观赏其图纹,岩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以石英岩和沙粒岩为主,摩氏硬度一般在5左右原岩大部分来自黄河沿岸的山体中,由暴雨洪水冲入黄河,并撞击破碎成大小石块,经河水冲刷磨砺后光滑细腻,其沙粒岩因河磨损程度不同有的则非常粗糙由于卵石长圆不等,形成的图案多偏向一边,要采到一块较佳的石品,亦需发现机遇日月石品种独特,色调丰富,图案逼真,但产地狭、蕴藏量较少5、恐龙蛋化石恐龙蛋化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西峡盆地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约80平方公里,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点己确认的有7个,数量达数万枚,其类型多样、分布密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以西峡县丹水镇上田村西坡最为集中,另在该县阳城乡赵营村西南白垩纪地层中,除有大量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形成于距今约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目前已发现有6科9属13种,其小者如鸡蛋,直径4至6厘米,大者直径40至50厘米,以扁圆状居多,另有形如橄榄者,直径达50厘米以上其中西峡长园柱蛋为世界上独有类型,戈壁棱柱蛋为世界罕见该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大,在西峡县的丹水镇、阳城乡、内乡县赤眉乡等范围内均有蕴藏埋藏较为集中,地下剖面有3个化石层,蛋化石呈窝状分布,排列有序,每窝十几到三十几枚不等化石基本上完整如初,除少量蛋壳受岩层挤压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保存着较好的原始状态蛋化石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亦保存的相当系统且完整,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6、嵩山画石嵩山画石,出自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此石色泽艳丽,石上常呈现设色山水画面,峰峦叠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理线条、皴法,非常流畅,显色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石面色纹的明暗变化,虚实合理,形成似崇山峻岭的图案,具有深远感和雄浑感7、南阳石南阳石,又称硫黄石,出自河南省南阳一带该石质坚且极为细润,多呈淡绿色调有纯绿色花、淡绿花、油色云头花等品种,以纯绿花者为佳,其他渐次之南阳石也是明清时期制作琴桌等家具的主要石料《聊斋杂记·石谱》南阳石:"独绿花者,佳;淡绿花者,油色云头花者,次之"8、灵铟石灵铟石,又称灵音石、北灵壁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青要山中该石质地坚硬细腻,扣之有金属之声,形态皱、瘦、透、漏诸神具备,呈浅黑、青灰或铁褐等色,小者如拳,大重吨余,产出不多因产地距仰韶文化遗址20公里,有的亦称之为仰韶灵壁石9、天黄石天黄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该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颇似黄色的玉石清除石上的泥土后,油润黄嫩,绵柔温和10、白玛瑙白玛瑙,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伊河流域白玛瑙质地坚硬,玉润晶莹,半透明;颜色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或无色等;石中纹理如山似峰、如人似兽,耐人寻味11、雪花石雪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伊河该石多以青色为底,点缀着白色花纹,色差大,对比强烈,石上纹理形如雪花,故名12、虢石虢石,又名紫陶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北部及灵宝市南部该石质地细腻,柔滑如肤,润泽似玉,色彩斑斓,呈紫褐色、朱红色或浅白色,上有白色或浅黄色图案,反差大,构图简捷,清晰生动,有的含古生代的藻类化石,形成花草纹,极富情趣上品有玫瑰紫、妃红、翠绿、鹅黄、三彩等,色彩自然虢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及石雕工艺品虢石石质细腻柔软,雕琢容易,加工成的石砚细润如玉,手感极佳早在宋代,虢州石砚就已声名鹊起由于石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成砚后呈现出各种色彩其含铁元素多的为紫红色,含铜、铅元素多的呈灰绿色虢州石砚中,以虢石鱼子砚最为珍贵,此石属火山水成岩,石质光滑细润,或黄或青的石中布满黑色鱼卵圆斑,颇具观赏价值虢石因产于虢州而得名历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灵宝、卢氏全境,虢国都城即现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虢石蕴存于虢州高山古云之中,石质软而无声,柔滑如肤,润泽如玉,石色斑斓,自唐始以屏名世宋·杜绾《云林石谱》虢石:“虢州朱阳县,石产土中,或在高山其质甚软,无声一种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圆月,或如龟蟾吐云气之状,两两相对土人就石段揭取,用药点化,镌治而成间有天生如圆月形者极少昔欧阳永叔赋《月石屏诗》,特为奇异又有一种色黄白,中有石纹如山峰,罗列远近,涧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镌削,度其巧辄乃成物像,以手拢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几案间,全如图画询之土人,石因积水浸渍,遂多斑斓”注:虢州朱阳县,现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朱阳镇宋·米芾《砚史》:“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清光绪二年《灵宝县志》载:“朱阳镇出虢石,自生花草,可为屏风、为砚”13、汝州石汝州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汝州市汝州石即玛瑙石,呈红、黄、蓝、白、绿等色彩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附近有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矿,至今遗留有古代开矿的巷道,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宋代汝窑供御的瓷器曾以玛瑙作釉的原料,对汝瓷的特殊色泽有一定作用《云林石谱》汝州石:“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彻,小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注:清朝时汝州为直隶州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XX年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XX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14、上水石上水石,俗名灵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5公里的灵山一带该石纹脉奇异,棕红色的质地间带有许多洞孔,能吸水多用于制作盆景,将它放置在盛水的盆中,水自然地被石块中的洞孔吸上石表,湿润整个盆景15、木变石木变石,又称虎睛石、虎睛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等地该石属硅化石棉,质地坚硬细腻,韧性较好,摩氏硬度约,性脆,比重;呈片层状,具丝绢光泽,一般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外观极似木质,并能产生猫眼效应;色泽淡雅,主要有黄、蓝等色因颜色和纹理与树木十分相似而得名木变石是一种保留石棉纤维状构造的石英集合体,含纤铁兰闪石、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石髓、黄铁矿、褐铁矿、镜铁矿等颜色有白、褐、黄、黄褐、蓝、蓝灰、绿、红、紫等,多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铁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形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属宝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项链或雕刻饰品以质地细腻,无空洞、无杂质,重量大者为佳16、浮光石浮光石,出自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浮光山《云林石谱》浮光石:“光州浮光山石产土中,亦洁白,质微粗燥望之透明,扣之无声,仿佛如阶州者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17、花蕊石花蕊石,别称花乳石、白云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一带该石为变质岩类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呈不规则的块状,有棱角而不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夹杂有淡黄色或黄绿色的点状或条纹彩晕,阳光下有闪烁的星状光泽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以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药《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注:阌乡县史称湖县,XX年划归灵宝县.XX年5月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18、密玉密玉,又称河南玉、嵩山玉、密石,主要出自河南省郑州新密市(原密县)牛店乡助泉寺村等地该石属石英岩,摩氏硬度6~7;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极少杂质,微透明至半透明;色泽鲜艳,多呈翠绿、深绿色,亦有橙黄、棕红、烟灰、黑褐、白等色,常有深浅变化,即随绿色鳞片状绢云母分布的多少而呈现绿色深浅变化,不含或少含绢云母时,则呈白色;以色泽深绿、透明度高、光洁无杂质、无裂纹者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于制作小件玉器和首饰密玉为石英集合体,致密块状,赋存于下元古界庙坡山组中,主要由细粒石英(97%~99%)组成,含少量绢云母、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磷灰石、燧石、金属矿物、泥质物等;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地处中原腹地,丘岭连绵,资源蕴藏量丰富,因产密县而得名,在国际上亦称"河南翠"19、灵青石灵青石,主要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沿岸该石外形千壑百孔,巧而不拙,石上洞岩悬壑、曲径通幽,以似景观状者为多,颇具观赏性20、黄磬石黄磬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该石形状似太湖石,呈米黄、谷黄、淡黄等色,有些夹杂有深黄色的条纹叩之有声,音律圆润而悠长21、伊水石伊水石,又称鸡血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伊水沿岸该石晶莹温润,红如艳霞,光彩鲜丽22、林虑石林虑石,出自河南省安阳林州市该石质地坚硬,多峰峦迤丽,嵌空险怪,产出较少《云林石谱》林虑石:“相州林虑石,产交口土中,其质坚润,扣之有声石多倒生向下,垂如钟乳,融然天成錾去粗石,留石坐,峰峦秀拨,如载山一座,亦有成物状者石色甚碧,曾贡入内府,有蓝关苍虬洞天等名,凡十余品,各高数寸,甚奇异又有一种,色稍斑而微黑,稍有土渍,易于洗涤,有大山势,四面徘徊,惟背稍著土,千岩万壑,峰峦迤丽,颇多嵌空,洞穴宛转相通,不假人为至有中虚可施香烬,静而视之,若烟云出没岩岫间,此石因崇宁间方士相视地脉偶得之,大不逾三五尺,至于拳大,奇巧百怪”注:宋相州林虑(今安阳林州市),东汉时为林虑县,南宋升为林州,明代改为林县,XX年元月撤县设林州市23、相州石相州石,又名梨园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漳河沿岸《云林石谱》梨园石:“相州之北数十里,地名梨园漳河水中出石数种,或如浓墨圆点成纹,或深黄匾头,颇坚润土人谓之姜豉石堪琢为器物,亦磨作镇纸,其价甚廉”注:相州,今河南安阳24、白马寺石白马寺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之野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望伊洛平原《云林石谱》白马寺石:“河南府白马寺之野中,每大雨过,土中多获细石,颇碎一种色深钳绿,类西蕃马价珠一种色稍次一种色淡绿纹理多斑剥,鲜有莹净者间有刻成物像,其大不过如梅李色深绿者价甚穹此石产外国,盖西洛故都之地乃有之……”注: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25、钟乳石钟乳石,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西、郑州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郑州巩义市嵩山北麓、郑州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平顶山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许昌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新乡辉县市西北万仙山等地该石形成于石灰岩大溶洞中,溶洞是地下水侵袭石灰岩而形成的洞穴,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洞顶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在洞内结晶,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从洞顶下垂凝成固体的是钟乳石,点滴积累凝结在洞底的是石笋钟乳石的形成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犹如琼林玉树钟乳石多属于自然景观,其资源受到保护栾川县城西山中的石灰岩溶洞,长达千多米,奇丽深幽,洞内数十米高,天然滴凝形成的钟乳、石花布满四壁,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的溶洞,四周高山环绕,洞口处有巨形钟乳石群,有的像形状物,有的似鲜嫩的竹笋巩义市嵩山北麓香炉峰下的溶洞,全长多米,洞内有大面积洁白而又透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高大者十多米长,四壁丛生各种植物状的乳白色石花,晶亮发光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下的溶洞,距地面52米深,洞长米,洞中由钟乳石、海花石构成,洞内石壁酷似雪莲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北坡的溶洞,面积有近千平方米,洞内满目洁白,晶莹剔透,顶部倒悬的钟乳石,造型万千,壁上大小石花,繁花似锦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古溶洞,长约百米,洞内全是五颜六色的钟乳石,红似火、绿如波、透明者犹如水珠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溶洞,长约米,高、宽2~10米不等,洞内钟乳石,石幔、石柱举目可见辉县市西北万仙山周围有很多溶洞,洞顶是嶙峋的怪石,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叹为观止26、韩陵石韩陵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北十五华里的韩陵山上该石属沉积岩,主要成份为石英岩、石英砂岩、间灰岩,呈棕、土黄、杏黄、紫红、黑灰、灰白等色,石面附有沥青样的片纹状黑色物质,可构成各种简洁的图案韩陵石蕴藏于地表层下的红色泥砾层中,当地称滑石,挖出后先用水清洗,除去石上附着物,有时需用砂轮抛磨,然可欣赏27、马蹬太湖石马蹬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杨营村一带该石颜色青黑,形状千姿百态,具有瘦、皱、透、漏等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点缀园林、庭院的佳石,亦可堆砌假山或制作盆景马蹬太湖石是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覆盖侵蚀下形成的,分布于马蹬镇七个山头的地表和地下,埋藏很浅,开采面积约三平方公里28、舞钢响石舞钢响石,俗称响石、响铃石、空心石、石匣、药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尹集镇九头崖一带的山中该石为古老泥质沉积岩受深处岩浆活动烘烤变质而形成的,外形多为不规则块状,呈灰黑色,或灰黑和杏黄色兼有硬壳厚2~3厘米,内含物有固体或液体,摇动时能发出不同响声大多数体积较小,体积大者偶有两至三个空间亦以外壳坚硬,平整光洁者为佳固体响石内含物呈杏黄、土黄、淡红和灰等颜色,或整块或碎块或为碎沫,用手捏之多成粉末,并有止血功效;液体响石,里边是水舞钢响石是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在远古代,泥岩经火山岩浆烘烤变质强化,冷却后外壁收缩构成壳体,其外壳与内含物分离的,摇动时可出声一般散落在山坡、河滩上的响石,拾起摇动即会发出响声;在山体内部挖掘出来的响石,需经日晒或风干,待内含物由湿变干与外壳分离后,才能摇出响声九头崖一带几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响石资源,但没有集中成片分布,采集较为不易,特别是响声悦耳兼造型好者尤其难得,而液体响石更为罕见29、黄河彩霞石黄河彩霞石,当地俗称马牙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大坝下游的一条山沟中该石属沉积岩,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4左右,底色洁白,上有红、黄等颜色的不规则纹理线条,色彩醒目、对比度大,构成似彩云、流水、或动物、山水等各种图案黄河彩霞石最早发现于黄河岸边,近年河滩里也偶有发现,但主要蕴藏在离河床一千多米的山沟里,石源分布范围不大,但相对集中,该石是由原岩风化产物和火山物质等沉积而成,石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铁,表面色彩斑斓、线条夺目,其色有红、紫红、黄、金黄、姜黄等,稍加打磨则更加绚丽现该石多从山沟里开采而得,并依不同图纹,进行适当切割打磨后,配座欣赏30、新安国画石新安国画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云梦山该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3~5之间,体量一般在15~40厘米左右,色彩古朴,石上有棕黄色、褐色等图纹,线条简洁明快,颇似草木花卉、山水风景云梦山属邙山山脉,位于方山与队山之间,其地质结构为震旦系蓟县统,厚度2~6米,底板为杂质页岩,顶板为砾岩,再上为白色或淡红色石英砂岩,其间夹有细砂岩与砂质页岩,地面裸露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因受致色元素侵渗而形成各种图案31、绿松石绿松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该石为含铜、铝的基性磷酸盐矿物,隐晶质致密块状,摩氏硬度,性脆,具贝壳状断口,蜡状光泽,不透明,密度为左右;多呈翠绿色,亦有淡绿、淡蓝、蓝绿等色;块度多数在~5厘米左右,大者10~20厘米,可作玉雕材料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绿松石矿属于低温热液交代——风化淋滤复成因类型矿床,分布于鄂、陕成矿带东延部分的淅川大石桥及黄庄一带,赋存在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石煤层内,呈窝状、扁豆状、凝核状及不规则状产出接近地表的绿松石现已基本采光,在开采石煤时可以收集32、琥珀琥珀,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内乡县河南琥珀的形态多呈饼状、扁豆状、团状、水滴状和粒状;有黄、褐黄、紫红、灰黑、黑褐等色;可分为豆珀、线珀、窝子珀、筛子珀等数种;琥珀表面常包有~1厘米厚约细砂质,内部常含有方解石、石英包裹体;以紫红色、中有昆虫花纹者为上品,如含昆虫并清晰可见,则比较珍贵琥珀还是名贵的中药材,亦可加工成各种装饰品河南琥珀赋存在白垩系上统的灰绿色细砂岩和灰黑色细砂岩中,产地西起西峡县的范庵、木寨、凤山、五里桥,东至内乡县的木柴沟等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长约65公里,宽约4~13公里,蕴藏量自东向西渐增琥珀在地层中呈窝状产出,窝产量一般几公斤,多者几十公斤至一百多公斤,个别窝可超过公斤块度亦大小不一,一般几立方厘米,大者几十立方厘米西峡县琥珀埋藏量较丰富,琥珀颜色有黄、褐黄、紫红、黑等色,半透明至透明,有光泽,呈菱形和方形结晶块,其内大多含有砂岩及方解石、石英包裹体,偶见昆虫包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峡县五里桥乡曹岗村药农,在山岭上种植草药时挖出一大窝琥珀,重达公斤XX年西峡县重阳乡曾采得罕见大琥珀,重达公斤,中有昆虫花纹琥珀别名血珀、云珀、虎珀、兽珀、江珠、育沛等,是古代松科或金缕梅科等植物的树脂,久埋地下逐渐转化成化石样物质,形态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和钟乳状,体轻、质脆,易碎,有红、黄棕、褐、黄、黑等多种颜色,红色为上等,棕色次之,黄色较差外表上可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两种33、硅化木硅化木,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津西村、邙山及周围山岭等地硅化木在当地分布较少,对其区域的远古气候、地质、生态等有极高研究价值蕴存在邙山顶上的硅化木处于上二叠纪煤系地层,保存较完好,外皮呈紫褐色,年轮清晰,疤节凸现,纹理自然,形态苍劲;其中一根夹在山逢中,外露部分长米、直径米津西村白龙庙旁的一棵硅化木,呈黑红色,直径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米34、模树石模树石,出自河南省信阳、焦作、卢氏、灵宝、舞钢等地的山区该石是由含有氧化锰、氧化铁的溶液沿岩石的层壁或裂隙渗入浸染,并固结于同一层面上而形成;其花纹千姿百态,多似松树、柏树、树枝、水草等,画面古朴,典雅清逸岩石呈层状、板状、片状,密集平摊的枝状图案均呈现在岩石面上,由于渗入的元素不同和沉积物多寡的。

四川观赏石

四川观赏石

四川观赏石1、四川绿泥石四川绿泥石,又称长江绿泥石,出自四川省泸州、宜宾等长江中上游河段及大渡河、清衣江、金沙江等河床中。

该石是带绿色、质地细腻、表面光滑、摩氏硬度为6~6.5的怪石卵石,习称"绿泥石",并非矿物学上所指的绿泥石。

四川绿泥石,属玄武岩的一种,地质界称之为"玄武绿",火山喷发后,经后期蚀变、江水冲刷,形成深浅不一的暗绿或鲜绿等亮丽色彩。

玄武岩多为黑色和黑绿色,而鲜绿色的玄武岩,是乐山大渡河流域的特产,长江里的这类石头,多是由那些地方冲下来的。

有的石表斑痕状突起,形似蛙类的外皮,故有人称之为青蛙绿,有的石上色纹则形似古梅傲放,也有的间有白石英脉,成形图纹。

该石成形很难,多以其颜色绿、硬度大、石质细腻为特色。

矿物学上称的绿泥石属铝矽酸盐矿物,其主要成份为镁、铁和铝,单斜晶系,它是在岩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矿物,由火山低温热液和变质作用而成,显玻璃光泽和珍珠光泽,颜色虽多呈有深有浅的绿色,但硬度很低,只有2~2.5,不能成形以供观赏。

而作为观赏石的绿颜色玄武岩石头,硬度要大得多。

2、长江星辰石长江星辰石,亦称日月石、太阳石,出自四川省泸州一带长江中。

该石质地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少许系火成岩。

石上显现如日、月、星或云彩等图案,纹理清晰,色泽好,形态美,意境深邃。

沉积岩质的长江星辰石,由于原岩沉积时相邻薄岩层颜色截然不同或岩层中含有色矿物颗粒,成岩后被水流长途搬运、冲刷、磨蚀而形成卵石,其中那些不同颜色薄岩层和矿物颗粒以圆、椭圆或不规则形出现在卵石的弧形表面上,构成似日月星辰图案。

火成岩质的长江星辰石,由黑白两种不同的岩石组成,石体为黑色的玄武岩,石中白色部分是石英或方解石等侵入而成,因此图案黑白分明。

3、长江石长江石,出自四川省境内的长江两岸。

该石属江河卵石,在宜宾——泸州长江河段,河床宽,流速变慢,卵石资源相对集中。

长江石质地以变质岩、石英和沙粒岩为主,也有火成岩、沉积岩等,摩氏硬度一般在6~7之间。

我们出发捡石头

我们出发捡石头

我们出发捡石头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详解主题词:收藏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北京观赏石:?1、金海石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

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

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

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

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

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

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

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

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

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详解主题词:收藏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北京观赏石:1、金海石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

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

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

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

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

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

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

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

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

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

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

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3、燕山石燕山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燕山。

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云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尤其适宜作盆景。

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呈现云层缎锦状的效果,故也称云锦石。

云纹石石源较少,在河北省涞水县一带也有分布。

虎皮石,京郊房山、门头沟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呈灰黄、灰蓝、黄蓝相间等色,貌似虎皮,故名。

石体多棱角,形状变幻丰富,常形成突兀险峻的峰峦景观或逼真生动的鸟兽形象等,颇具观赏性。

虎皮石的原岩为白云质灰岩,质地坚硬,常有方解石脉和燧石条带充填,经流水的长期冲刷浸蚀,发生差异风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棱角和千姿百态的造型。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

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将其统称为燕山石。

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4、房山太湖石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

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

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京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

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

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5、京西菊花石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

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

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

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6、木化石木化石,产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乡下德龙湾。

该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

颜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

其横断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有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

下德龙湾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保存在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

那时成片的森林由于燕山运动及火山喷发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分子与树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置换,而树木的结构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

下德龙湾木化石,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树径之粗在国内都较为少见。

7、汉白玉石汉白玉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及南尚乐乡石窝。

该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高庄、石窝汉白玉矿,开采历史悠久,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高庄和石窝地处低山丘陵带,地层产状平缓,矿层位于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二段下部,共有两个含矿层,7个矿体,长约790~1190米,平均厚度0.7~1.63米。

白云石大理岩,即为汉白玉,质地优良,颜色较浅,色泽纯正,色调和谐。

另有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的"艾叶青"和含藻类化石灰质白云石大理岩"螺丝转"两个品种,其品质也具有洁如流云、润如羊脂等观赏特性。

8、上水石上水石,产于北京市北京房山区西南部的十渡。

该石状似蜂窝,上面有大小不一孔穴,吸水性较好,采回后把外表的黄泥冲涮洗净,石上可栽树植草,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材。

拒马河畔的十渡乡,距京城约100公里。

从张坊至平峪,拒马河蜿蜒奔流,沿途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

十渡为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两侧崖壁连绵,奇峰峻美。

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顺流而下过二渡渡桥,在千河口的五指山一带的山坡上,遍地都是上水石。

9、京密石京密石,产于北京市近郊山区密云县干涸的古河道内。

该石是由岩块经流水剥蚀和冲磨而形成的卵石,棱角园浑,外形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色彩美丽,石表风化轻微,石浆石皮较好,稍光滑,自然颜色和画面较清晰,石纹理粗犷豪放,呈现出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图案。

京密石与金海石的形成年代、地质结构和矿物成分大致相似,但硬度略高于金海石,京密石的成分多为钙质石炭岩、方解石、钙镁质白云岩的碳酸盐及石英岩、硅质岩。

其中硅质岩者坚硬细腻、光洁滑润。

而单色卵石的成分多为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硅质或硅酸盐,其质地尤为细密、坚硬。

石中筋纹主要以方解石脉、石英脉、铁质脉等构成。

并有部分玛瑙质卵石。

京密石有图纹也有单色、有平纹也有凸纹。

其颜色主要由所含的致色元素和带色矿物种类的状态及含量决定。

图纹卵石多为风化过程中的次生染色,石体五颜六色,主要致色因素是亚铁和高铁离子,构成平纹卵石的褐色、棕黄色、暗红色风化纹晕,凸纹卵石之凸纹亦是亚铁及部分高铁离子的风化染色所致。

单色卵石则多为原生色,以景观和象形为主,颜色有红、黄、兰、绿、紫、白、黑等,色泽深浅不一,也有黄、黑相间的染色膜或色晕等。

京密石蕴存于古河道十余米深的沙层中,近年采沙者取沙后,大量的卵石沿附近河道堆积长约十几公里,为京密石的采集地。

10、拒马河石拒马河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中。

该石属河卵石。

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灵丘县,从太行山谷奔腾流入北京房山。

在房山区境内,拒马河约有30多公里,河谷拐了10个湾,人称十渡。

此段河床时宽时窄,两岸峭壁奇峰连绵,河床中有60米厚的卵石层。

11、西山石西山石,产于北京市西山,《素园石谱》有记载。

北京西山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关沟;历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区县,永定河(古称无定河)贯穿其中。

石出山水间,本色乃自然。

中国观赏石简介?之二河北观赏石:1、唐尧石唐尧石,产于河北省唐县境内的西北山区。

该石质地坚硬、造型千姿百态、块匀态奇,颜色各异,独具神韵。

且储量丰富,为北方罕见的奇石怪岩。

高者数米,重者数吨,如真山群峰,小者可以立于盘中,置于庭院。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点缀和庭院观赏的上佳石种。

由于今河北唐县至望都一带,曾是古代尧部族活动居住的地方,其产于唐县的怪石故称为"唐尧石"。

唐尧石神韵恢弘,一般卧于地下或半露于地面,是经酸性水长期蚀化而形成。

玲珑剔透,佝偻扭曲,集瘦、透、漏、皱、于一身。

瘦则石态窈窕,突兀嵌空,刚硬苗条,不肿不疲;透则洞豁贯穿、玲珑剔透,多孔多洞,灵动飞舞;漏则空穴委曲,上下贯穿;皱则皱毂叠浪、岩窦纵横,石肤若披麻,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层层。

一石一景、一石一物,块块形神兼备。

2、模树石模树石,古称松石、醒酒石、婆娑石,产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该石顺着一定的纹理剖开,分成两片的岩面上就会出现两幅几乎完全相同的图案,状似树形、枝叶、密草,千姿百态,美如画卷,当地称之为"龙骨画"。

作为观赏用的有呈板状、片状生长在一个层面上的模树石,也有显现石上多个面的模树石,亦具有立体感。

模树石多由距今4亿年前的板岩变质而成。

在远古时代的地质活动中,铁、锰的氧化物在地下水及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沿岩石的节理、裂隙及层理等空隙处渗透,历经长期沉淀结晶形成板岩上的画面,多呈现松树形、柏枝形或树与草密集成群的图案,由于其形状很像树枝状植物化石,故有"假化石"之称。

受沉淀物多寡的影响,其图案呈墨、红、黄、青、灰等多种色彩,犹如天然彩墨石画。

◎模树石是指一个外来的矿物在另一个矿物的表面上结晶而形成一种分叉的树状图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