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探讨
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

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引言:山地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人类的生活和建筑活动受到较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适合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并讨论如何在山地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一、地形分析和地基工程:山地地形起伏不平,地势陡峭,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时,必须进行地形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地基工程措施。
首先,需要对地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其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条件。
其次,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基础方式,如扩大基础、深基坑等。
此外,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以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
二、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山地地区的建筑材料有限,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首先,应优先选择当地的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以减少运输成本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次,应使用耐久、抗压、抗震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应山地地理条件的施工技术,如借助机械设备和加固措施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
三、节能与环保:山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应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和环保设计。
首先,应优化建筑的热工性能,通过增加隔热层、改善窗户、门窗的密封性等来降低能耗。
其次,应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
四、景观设计和土地利用: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提升建筑物的美感,还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首先,应充分考虑山地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山石、水源、植被等,并合理利用它们进行景观设计。
其次,应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山地环境。
此外,还应保留和修复当地的生态景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山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结论: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由于山地自身的特性,导致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与平原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肯定的差异。
在进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山地地块,通常状况下,适合建筑房屋建筑的山地坡度要不小于8%,确定地块之后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不随便转变原有地形结构,科学规划道路,并依据业主要求科学设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筑等[1]。
以下笔者就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探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山地建筑的意义随着当代社会的进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人们将目光放到了山地区域上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山地建筑工程项目被提上了日程。
建筑山地建筑,可以有效扩展人们的居住空间,节省土地资源,同时山地环境还有利于让人们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现代人们的必定需求。
依据调查讨论显示,开发山地资源、建筑山地建筑一来可以适应社会经济进展,二来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功能,三来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四来具有现代技术保障,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可行的,更是意义重大的[2]。
二、山地建筑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本工程一期共15个单体酒庄,位于烟台市莱山区,5号酒庄建筑高度为21.90m,建筑面积为4486.19m2,地下二层为葡萄酒作坊展现、品酒厅,地下一层为中餐厅,一层为大堂、客房;二、三层为客房、休闲吧;建筑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采纳自然地基,结构类型为掉层框架结构。
2、地层结构及承载力依据实地勘察显示,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位于山谷冲沟中,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区地貌类型属山谷冲沟。
素填土层结构松散,分布于场区5号、6号楼沟底地带,颜色为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角砾、风化岩石碎块、碎屑等组成;5号楼厚度一般为0.50-4.90m,6号楼厚度一般为0.50-1.80m。
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一般为5.00-10.00m,场区分布较广泛,颜色为褐黄色,巨斑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矿物蚀变剧烈,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多氧化物渲染,呈粗砂状,手搓易散;岩体属极破裂的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4月下 41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陈谋朦 蒋涧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场地有时或为山地。
山地建筑特点鲜明,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建筑与自然环境或城市空间关系的探讨。
山地建筑应与山地环境有机协调,减少对山地环境的破坏,同时尽可能通过设计手段回馈自然。
本文以建筑与环境共生的价值理念为基础,总结分析山地建筑设计策略,希望能为山地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山地建筑;建筑与环境协调;对自然的轻干预;建筑回馈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Mountain·Architecture·Symbiosis——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Strategy in Symbiosis with EnvironmentChen Mo-meng, Jiang Jian-nan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Local Desig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37, ChinaAbstract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sometimes mountainous. Mountain architecture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ussion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ctually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r urban space. Mountai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organically coordinated with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reduce damage to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back to nature through design means as much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value concept of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hoping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Key words mountain architecture; coordin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light intervention in nature; architecture gives back to nature;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70%为山地,部分城市本身便是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等,这些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山地地形紧密相连。
如何做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

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城市中,山地建筑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景观和空间氛围。
因此,对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达到合理利用山地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目的。
三、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山地建筑场地规划的基本原则,要充分考虑山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山地环境的生态平衡。
2. 山地特性山地具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地的特性,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并提升建筑的观赏性和适应性。
3. 文化传承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融入到规划设计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群体。
4. 社会服务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要注重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娱乐休闲需求,建设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方法与技术1. 场地调查在规划设计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场地调查和分析,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 规划编制根据场地调查的结果,结合规划要求和设计目标,制定合理的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包括用地结构、交通布局、绿化景观等方面的设计内容。
3. 设计表达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和工具,采用三维模型、虚拟漫游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可持续发展在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问题,使建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山地建筑是指建造在山地地区的建筑,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还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条件,融入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目前,山地建筑的现状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山地地区居住,给山地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山地地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对于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要充分理解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山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同时还伴随着较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山地地质、水流、气候等因素,避免不合理的设计。
要尊重山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山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山地的生态平衡。
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条件。
山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地势起伏,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
要顾及居住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虽然山地地区的环境条件较为艰苦,但建筑设计仍然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居住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实际设计中,山地建筑可以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和材料。
可以利用山地的高差设计建筑的跃层和观景平台,提供独特的视野和空间感。
可以选择与山地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山地建筑的现状和设计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居住者需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这样综合的考虑下,才能实现山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让人们在山地中享受到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第一部分:山地建筑设计的背景和概述1、山地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专门针对山地地理环境的建筑理念,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适应和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适应性:山地建筑设计应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特点。
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与山地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性,以创造宜人的建筑空间。
(2)生态可持续性:山地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空间多元化: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山地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多元化特征。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建筑内部和外部创造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体验。
(4)形式独特性: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性表现在形式、风格和造型等方面。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从山地环境中寻找灵感,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形式,使建筑成为山地景观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关注环境、注重创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它在适应和利用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充分展现了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
2、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山地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地形、地貌、气候等多重因素都与平地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起伏大,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如何适应地形、利用地形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的布局、朝向、高度等方面都需要与地形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山地环境。
(2)地质问题:山地环境的地质条件复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地质问题,例如土地的承载力、地震、滑坡等。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浅谈山地建筑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山地建筑是指建立在山区中的建筑,其建构复杂而多变,因此其设计和建造具有特殊性。
对于山地建筑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地形和环境山地建筑通常存在于崎岖不平的地形之中,因此它的建造难度比普通建筑要高。
而且,山地环境条件较为特殊,如高海拔、强风、低温、高湿等,这些都需要在设计中予以考虑,更加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建筑材料由于山地地形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的获取受到影响。
例如,坡地建筑经常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质量的材料,以便保证其安全性和建筑质量。
而这些材料的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物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3. 山地文化山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于平原地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注重地方特色的保护和体现。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山地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特点和建造难度。
为了提高山地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遵守几条基本设计原则。
山地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分别设计。
例如,建筑可以沿山峦建造,或者采用悬挑或隔层结构。
2. 保证安全考虑到山地环境的特殊性质,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应该经过合理的计算和测试,以确保能够承受地面震动和强风等自然灾害。
3. 风景保护山地环境的美丽和独特性需要得到保护,因此设计时应该避免过分侵占景观资源,保持建筑的自然、整体和谐。
总之,山地建筑具有其独特性和建造难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形、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势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山地、丘陵地貌条件对建筑工程项目有明显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别于平原地势建筑的特殊性。
在进行山地项目开发时,需要综合分析山地环境建设条件,在明确目标性的同时,调整相关技术内容,以达到工程建设的优化管理目标。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一、山地建筑开发的重要价值分析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对应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渡导致整体城市用地不断减少。
为此,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山地结构设计是拓展使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
山地环境还具有良好的自然效应,可充分缓解大众心情、降低焦躁感,对社会经济建设、和谐认为建设具有重大积极影响作用。
调查报告表明,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势体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便于提高建筑功能、降低建筑成本,同时现代建筑技术水平、工艺流程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山地建设的可行性、科学性、安全稳定性。
山地开发的可行性具体分析如下:首先,经济方面,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应经济建设、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有足够资金进行山地开发设计;其次,宏观经济的合理性,山地开发建设较平原地区难度较高,但是由于山地平均地价很低,降低了前期成本投入;再者,功能的适应多样性,传统设计中,体积小、功能齐全的工程项目是山地建设的设计要点,现阶段,时代进步带动了建筑种类的丰富,对应山地建设的机械设备、工艺条件等均取得了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作为涉及范围广的综合体系,各个学科的交叉部分较多,山地建筑技术在自动控制时代可充分发挥其实际功效。
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2.1山地建筑有些楼座基础埋深较深,且同一楼座有的基础还存在高低差,有的基础还落在斜坡之上,房心回填土较深,高深回填区较多,回填土沉降风险较大。
2.2山地建筑一般会存在挡土墙,同一段挡土墙的基础落在高深回填土、浅回填土、地库顶板、基岩、土质等不同持力层上,挡土墙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风险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融合型的建筑形式。建筑融合入山体环境有两个方面的意味: 托的更加鲜明。现代建筑的典型例子有重庆万州天子湖住宅区
1) 建筑形体顺应山势;2) 建筑形体与山地肌理( 植被、水流等) 的 的一个中学,教学楼是布置在两个长方体的空间内的,同时向两
融合。
个方向悬挑,就如 同 两 条 巨 龙 横 亘 在 山 脊 之 上。 这 种 强 烈 的、激
1. 2 为了获取资源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一直依赖于自然资源。人类早在石 器时代、青铜时代,就 开 始 了 对 矿 产 资 源 的 尝 试 利 用。 进 入 工 业 时代之后,由于工 业 化 对 原 材 料 的 需 求 量 大 而 且 多 样 化 ,随 着 科 技的发展,对原材 料,矿 材 的 需 求 愈 来 愈 多。但 是 工 业 社 会 所 带 来的物质文明使人们不愿意再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对各种资源 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因此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采以满足人类的 需求。由于 70% 的地球面积是山地,而且山地都是由于地壳剧烈 运动形成的,很多地下资源都蕴含于山体之中,为了获取资源,人 们也不得不向山地开发。
1) 建筑外型与山形的统一。如果建筑存在的基地自然风光 情的建筑语言使建筑有冲击山体的感觉,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秀丽,那么许多的建筑师采取的设计态度就是在满足设计指标要 参考文献:
求下最大限度的对自然地貌的尊重。可以大致总结出“小”“散” [1]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形体是建筑 的 外 在 表 现 形 式,在 进 行 山 地 建 筑 时,首 先 要决定的是要通过建筑传达一种什么样的建筑情绪,是要以建筑 为表达主体的建筑形式还是要将建筑消隐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这种主题的确定会影响山地建筑的空间形式。所以说山地建筑 创作的影响因素 很 多,既 受 限 于 山 地 环 境,同 时 灵 感 也 来 源 于 山 地地形,但是决定 性 的 是 建 筑 师 对 山 地 环 境 的 态 度 ,因 为 无 论 是
2. 2 人对空间的体验是第一位的
发展到了现 代,建 筑 已 经 不 再 专 属 于 王 权、富 豪 和 宗 教 了。 民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所重视。人是居 住的主体,居住空间环境建设的宗旨和原则始终是源于对人们的 关怀。如同建筑的定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建筑外形一样,山地建筑 也不能仅仅局限 于 建 筑 本 身,而 是 要 创 造 适 宜 的 居 住 生 活 空 间。 通过对山地居民和平原城市居民的出行量统计,地形坡度为 10% 的情况下,山地居 民 的 出 行 量 要 低 于 平 原 居 民 出 行 量 的 一 半 ; 当 坡度为 20% 的情况下,山地居民的出行量要低于平原居民出行量 的 4 /5。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创作时,出行方式是很重要的一个 因素,应将其协调 入 建 筑 设 计 中,才 能 把 人 对 空 间 的 体 验 放 在 第 一位,设计出的作品才有实际意义。
1 山地建筑研究的必要性
1. 1 为了开拓生存空间
由于世界人口不 断 增 长,耕 地 资 源 显 得 越 来 越 匮 乏,供 不 应 求。随着科技的发 展,城 市 建 设 的 面 积 逐 步 增 长,吞 噬 着 原 有 的 农田,可耕用地日 渐 流 失,世 界 大 多 数 国 家 越 来 越 受 制 于 耕 地 面 积的不足。而 在 这 些 土 地 短 缺 的 国 家 之 中,我 国 的 情 况 尤 为 严 重。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之矛盾的是耕地资源的日益缩减,因 此平原耕地越发显得珍贵。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好 每一寸耕地”早已被我国重视,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这种 大背景下,由于山 地 建 筑 能 更 多 利 用 广 泛 的 山 地 资 源,因 此 被 越 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开始向山地 要建筑空间的行动。
第 38 卷 第 8 期 2012 年3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8 Mar. 2012
·9·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08-0009-02
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探讨
张伯榕
(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0)
摘 要:分析了山地建筑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及设计理念,讨论了山地建筑各种形态类型,对于山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充分融合,凸
2. 3 山地住区的文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的构成单位是一个个的建筑或建筑聚落,而中国古代的 很多城市由于战 争 原 因 依 山 而 建,还 有 一 些 宗 教 的 因 素,因 此 山 地建筑在中国古建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比较著名的建筑如玄 空寺,敦煌石窟,而 比 较 著 名 的 城 市 如 山 城 重 庆,丽 江 古 城,都 是 沿着地势的蜿蜒形成别具特色的城市肌理。而且由于中国有崇 尚自然的文化情怀,而山地建筑依附山势,与自然景观不起冲突, 也迎合了中国文化的这种审美倾向。
3. 3 超越型
迎合山地地形,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都是从正或反的方面将自然
从表面上理解,“超越型”山地建筑是脱离了山地环境而要表
环境表达融入到建筑中去。通过对山地建筑形体的总结,我们可 现建筑本身。例如有些建筑设计以和山坡角度相反的方向插入
以把山地建筑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类。
到山体中去,典型 的 例 子 是 山 西 大 同 的 玄 空 寺,在 峭 壁 上 悬 挑 出
1. 3 为了回归自然
在现代生活中,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城市给人们提供 生活便利的同时,人 们 又 承 受 着 紧 张、烦 躁 的 心 理 压 力。 在 城 市 中长期的生活会 使 人 们 更 加 渴 望 自 然,渴 望 宁 静,渴 望 新 鲜 的 空 气,渴望清澈的流水越来越远。而科技的初衷是使人们的生活越 来越舒适,而不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美国作家约翰·奈斯比 特在其论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 10 个新方向》中提出 “高科技与高情感”。并 预 言“美 国 人 正 散 居 到 城 镇 和 农 村 地 区 去”。布莱恩·贝里也写到:“拥有巨额财富和大量闲暇时间的人
“隐”几个特点。以安藤忠雄著名的直岛地中美术馆为例,建筑位
2 山地住宅的设计理念 2. 1 充分利用山地特征以节约用地
节约大量宝贵的耕地是在我国大力发展山地居住建筑的重 要原因。因此山地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是尽量节约用地,建 筑师在进行建筑外形设计时,要尽量依山而建,利用地势,尽量减 少挖土和填土量,这 是 着 重 考 量 的 因 素。山 地 建 筑 的 选 址、设 计 和施工都受制于山地地形,所以说如何利用山地的地势,坡度,是 建筑设计的关键。比如说依附山地地形形成退台式的建筑形体。
2) 形体与地肌的谐调。山 地 建 筑 与 地 面 肌 理 的 结 合 也 是 建
之中会破坏原有的山地形态,所以山地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最好 筑与山体的一种融合方式,地面肌理主要包括自然植被,山石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顺应山形,沿着等高线的曲线方向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在造型上 水流。由于建筑是人工筑成,天生与自然的山体树木形成了矛盾
们将在山峦起伏、河 湖 纵 横、丛 林 茂 盛 的 僻 静 环 境 中 发 现 他 们 的 安乐窝。”
为了更接近自然,植 被 好、具 有 自 然 形 态 的 山 地 地 形 渐 渐 的 受到人们的青睐,不 仅 是 旅 游 度 假 项 目 喜 欢 选 择 山 地,而 且 山 地 住宅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比较著名的是安藤忠雄设计的依 山而建的六甲住宅。比较典型的商业项目是山城重庆的洪崖洞。 同时人们对山野的喜爱源自于人们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是 回归自然心态的 一 种 表 现,在 这 方 面,最 经 典 的 建 筑 作 品 就 是 美 国建筑师赖特的考夫曼别墅即“流水别墅”坐落在幽静的山谷中, 横跨小溪跌水,溶于自然风光之中。
显山地环境的优势特点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山地建筑,节地,自然,地形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耕地只占 13% ,而我国众多的人口却 与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耕地便成为了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宝贵战略资源。而我国国土面积的 2 /3 是山 地。因此利用山地,开发山地建筑将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从居 住个体来看,依山 而 居 能 让 居 住 者 更 加 亲 近 自 然,同 时 开 发 山 地 建筑可以提高居住面积和居住质量。总之,在我国进行山地居住 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 4 山地住区的布局规划别具特色
收稿日期:2012-01-14 作者简介:张伯榕(1982- ) ,男,在读硕士
·10·
第 38 卷 第 8 期 2012 年3 月
山西建筑
常见的平原住宅的布局结构有组团式布局、行列式布局,这 式坡屋面与山体斜面相呼应并穿插椰树。
种布局方式虽然 易 于 设 计,但 是 人 造 感 太 重,如 果 生 硬 搬 入 山 地
3. 1 融合型
来的建筑体无疑是对当时人工技术极限的一种挑战。但是实际
融入山地原有环境的建筑形式,建筑与各山体地段的融合是 上这些建筑通过自己的气势反而更加强调了周围山地环境的特
建筑设计的重点,是一种对自然的谦让态度,建筑环境更富有人 点,可以说是从反面对山地环境的一种回应。所以超越型的建筑
情味、与自然亲和。山腹、山谷、山麓等地段的山地建筑,更多运 形体不仅仅表现出自己应有的建筑性格,同时也将山地的险峻烘
山地植被,山石,流水的纽带。别墅建成于 1937 年,在宾夕法尼 亚州一条幽静 的 峡 谷———熊 跑 溪 上 悠 闲 地 生 长 着。 由 于 山 石 的 落 差 使 流 经 的 小 溪 形 成 了 自 然 的 跌 水,建 筑 就 横 跨 在 这 条 小 溪 上。建筑主体由横向白色的阳台和竖向毛石的片墙穿插而成,第 一层大平台左右 伸 展,第 二 层 平 台 向 前 悬 挑,白 色 的 挑 台 表 示 了 人工的精雕细琢,而 毛 石 则 是 自 然 情 趣 的 缩 影,建 筑 本 身 又 如 同 层叠的岩石一样,与周围山体浑然一体,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