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看图编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和写作 技巧。
02
了解不同类型童话故事的特点和 风格。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创编、修改和讲述童话故事的能力。
深入阶段
情节发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丰富、有趣 的故事内容,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语言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角色和场景,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尾阶段
要点一
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 出改进意见。
要点二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讨论引导
教师需要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聚焦于主题,避免偏离主题。同时,教师还需 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创作法
编写故事
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结合自己 的想象和创意,编写出完整的童话故事 。
VS
创作指导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和角 色设定,提供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面的 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故事内容。同时,教 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 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生的兴趣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未 来,我会更多地设计这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THANKS
情感目标

看图编故事教案

看图编故事教案

看图编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故事编写能力。

2.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语言形式和结构的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故事图片(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图片,如人物、动物、景色等)。

2. 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故事编写的概念,问学生是否喜欢编写故事,为什么。

2. 回顾学生之前学习过的有关故事的知识,如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等。

二、呈现图片(10分钟)1. 展示一张精选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集中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人物、地点、背景等细节,并鼓励学生用形容词或名词短语来描述。

3.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

三、故事共同创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作为故事编写的素材。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表自己对图片的看法和故事设想,并在小组内共同讨论。

3.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之前的观察和想象,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人物来编写故事。

4.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和结构,如对话、描写、心理活动等,来丰富故事内容。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故事内容展示给全班。

2. 各小组代表将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或用口头形式进行讲述,其他小组可提出问题或提供意见和建议。

3.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故事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设性意见。

五、总结和巩固(10分钟)1. 回顾学生编写故事的过程,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对于故事创作的重要性。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积累素材,提高故事编写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张图片并根据图片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2. 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如对话、描写等,来丰富故事内容。

3. 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故事情节清晰、引人入胜。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童话故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引导students observe and analyze pictures, and generate ideas for story creation.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through writing and oral presentations.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

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童话故事。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2.2 教学步骤引入:向学生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观察图片:让学生观察提供的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图片创作出有趣的童话故事。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思3.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评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故事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3.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虑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范围,提高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图片素材,包括童话故事主题的插图、场景等。

看图编故事教案

看图编故事教案

看图编故事教案标题:看图编故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进行故事创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 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和多样性,图中可以有人物、动物、场景等。

2. 学生白板和干净的毛巾或擦板纸。

3. 班级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整齐坐好,老师出示一幅精美的图片,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图编故事。

2.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下:老师将图片给学生展示,然后老师自己先开始编一个简单的故事,强调故事情节要和图片内容相关。

活动展开:1. 老师将图片给学生展示,并告诉学生他们要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编一个故事。

2.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编故事,或者可以要求学生个人编故事。

3.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或者多个人物,可以根据图片中所展示的场景进行故事编写。

4. 学生编好故事后,可以自由选取一名同学来讲述他们编写的故事。

5.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总结:1. 完成编故事的活动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编的故事,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编故事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编写一个故事,并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的故事。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互换图片,相互提供新的图片进行编写故事的活动。

2.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图片,在小组或个人中编写故事,并将故事进行录制,学习如何进行表演和讲述。

(一年级语文教案)看图编故事

(一年级语文教案)看图编故事

看图编故事一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要求:《综合学习五》中“我的小笔头”的习作要求是这样的:“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

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教材分析: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在编写教材时,安排了想象性习作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插图上还配上了长颈鹿和羊争论的对话。

教学设计思想: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意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设计、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第一步:实际投入,诱发思考美术课上,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在哪里?图中都有谁?(对,是在小树林里的草地上,有小羊和长颈鹿)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让学生自愿结组,小组内每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

教师指导学生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启发学生想象:你们这几个小动物在这里干什么呢?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第二步:实际表演,投入情感实践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树林里的草地上,让学生在草地上分角色来表演童话故事。

每位学生戴好自己的头饰,按照头饰代表的小动物角色,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对话,想象好故事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

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一定不要脱离开教材所提供的争论对话蕴含的中心意思,整个故事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

再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事先商量好的可能会有所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允许进行,大家要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第三步:演后交流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的童话故事”信息发布会。

看图写故事教案

看图写故事教案

看图写故事教案教案标题:看图写故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观察图片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写故事。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在语言表达和叙事结构方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和讨论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1. 多幅图片,每幅图片都有一个明确的场景或情节。

2.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写作。

3. 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指导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故事要素,如人物、地点、事件等。

2. 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

主体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幅图片。

2. 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写一个与图片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学生用纸张和笔将故事写下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人物的名字、地点的描述等。

4. 学生完成写作后,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换故事,进行互评和修改。

5.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的故事分享给整个班级。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巩固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故事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评选最佳故事。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口头评价。

2.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故事作品,对其进行书面评估,评估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叙事结构方面的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图片,继续编写故事。

2. 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故事改编成绘本或戏剧表演。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观察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写作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叙事结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学生还可以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看图编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七篇

《看图编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七篇

《看图编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七篇篇1 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有一只大灰狼住在一个窝棚里,它从来都不修理和打扫它的窝棚,所以这个窝棚又脏又破,一碰就倒。

一天,一只大象在森林里游玩,可他迷路了,它手里拿的指南针也失效了。

它从大灰狼的窝棚旁边走过,它的大耳朵呼扇呼扇的碰了窝棚一下,窝棚就倾斜了。

大象对大灰狼抱歉的说:“真对不起,朋友,我不是有意的,我马上就把它修好。

”大象可真有本事,它拿起锤子、钉子就动起手来。

不一会儿就修好了,窝棚比以前结实多了。

大灰狼心中暗想:“哦,原来它是怕我呀!先是向我道歉,然后就动手给我修窝棚。

我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让它再给我盖一座新房子呢!”大灰狼大声吆喝道:“站住!你这算怎么回事?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你把我的窝棚撞坏了,马马虎虎用钉子钉几下就想完事,没这么便宜,你得给我盖一座新房子!不然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

”听完这番话,大象一声没吭,它不费吹灰之力,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一下子扔进了臭水沟里,然后一抬脚把窝棚踢了个粉碎,点了一把火放在草地上,把大灰狼的窝棚给烧了。

“这就是你的新房子!”大象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大灰狼躺在臭水沟里,四脚朝天,翻着白眼说:“唉!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

”这一切让正在考场里考试的小白兔看在眼里,它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你这个笨蛋!把别人对你的尊敬当成软弱可欺,就该受到惩罚。

”从窗口里扔给了大灰狼。

大灰狼看了后,晕倒了。

篇2 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条鱼厌倦了水里的生活,想要像鸟儿那样飞翔在空中。

于是,他向鸟儿们学习该怎样飞翔。

鸟儿们说:“要学会飞翔,首先你应该适应在岸上的生活。

”鱼听了后,立马跳上岸。

可是,在水里活动自如的身体到了岸上就笨拙不堪,并呼吸得极不顺畅,胸口像闷了块大木头般难受。

鸟儿们见他不对劲,忙七手八脚把他送回水里。

奄奄一息的鱼这才生龙活虎起来。

大雁对他说:“你还是不要学了吧,学飞可是门辛苦的事。

”鱼不甘心,不理大雁的劝告,继续学习。

大家拗不过他,便又告诉他:“既然不能适应岸上的生活,你就先练练怎样飞起来吧!”鱼听了犯了难,他没有翅膀呀?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久。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看图编童话故事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捕捉关键信息和细节。

指导学生如何将图片中的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中。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供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编故事技巧。

2.2 教学步骤引入课题,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情节。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故事情节。

第三章:教学实践与评价3.1 教学实践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片,独立或合作编写童话故事。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2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编故事过程,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互评和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故事编写能力。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提高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绘制图片,进行故事创作。

4.2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参加故事演讲比赛或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可以组织童话故事分享会,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心得。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措施。

5.2 教学反思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反思自己在故事编写和表达过程中的收获和改进方向。

第六章:教学案例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看图编童话故事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分析案例中的故事情节、角色设定、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6.2 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故事编写技巧和亮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模仿案例中的编写方法,编写自己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鸭弟弟学游泳河南省濮阳油田第四小学王春晓教学目的:1、教会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仔细观察图画,把握四要素;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图意说明白,说清楚;3、明白学习本领时用勇敢尝试,不要害怕。

教学重点:激发说的兴趣,明确编故事的基本四要素。

教学难点:说话完整,表述有条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二、仔细观察,整体感知。

1、明确四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

2、仔细观察:共有几幅图,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观察图画,你们觉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要到河边游泳——不敢下河游泳——快乐地游泳)4、整体感知形象:这是只怎样的鸭弟弟?(游泳前胆小害怕的鸭弟弟——快乐游泳的鸭弟弟)鸭妈妈又是什么样的妈妈?(和蔼可亲,会鼓励孩子的妈妈)三、单幅观察,口述故事。

1、按照图画的顺序一幅图一幅图的指导说话:(1)第一幅图:你看到什么?鸭妈妈会边走边说什么?(图意:早上,“一二一,左右左!”三只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来到河边学游泳。

)(2)第二幅图:你看到什么?哥哥姐姐游得怎么样?小鸭子在干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图意:哥哥、姐姐高兴地跳下水,而鸭弟弟不敢,抱着妈妈害怕得哭了,妈妈鼓励他说:“孩子,别害怕!鸭子游泳是我们天生的本领,有妈妈在,勇敢地下去吧!”)(3)第三幅图:你又看到了什么?(图意:经过妈妈的鼓励,鸭弟弟勇敢地跳下水,和哥哥姐姐一起快乐地游泳,妈妈笑了。

)2、连起三幅图的意思说说,这就编成了一个小故事。

(先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评价——照样子自由说)3、从这个故事中,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明确道理。

四、小结,激趣表扬。

师:今天看图编故事的学习,老师真是大开眼界,你们想象力太丰富啦,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棒!给自己今天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给自己鼓掌)其实看图编故事并不难,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把画面内容讲清楚,说完整的话,老师相信你们编的故事一定一次比一次更精彩!四、作业:1、回家把《鸭弟弟学游泳》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编故事《荡秋千》板书设计:看图编故事仔细观察展开想象2、大树倒了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看图,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要主动帮助别人,为大家服务。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把故事说得具体完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这次看图编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仔细观察,整体感知:1、仔细观察:共有几幅图,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观察图画,你们觉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发现树倒——想办法移树——大象帮忙——大树移开)4、整体感知形象:这是只怎样的小狗?(发现树倒在路中想办法,热心的小狗)这是只怎样的大象?(有劲的大象,助人为乐的大象)三、单幅观察,口述故事:1、按照图画的顺序一幅图一幅图地指导说话:(1)第一幅图:你看到什么?大树倒了倒在哪了?(图意:一天,小狗鲁鲁高兴地吹着口哨大步向前走,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棵树倒在了路中间。

)(2)第二幅图:小狗鲁鲁在想什么?(图意:小狗想:“哎呀,不好!这棵树倒在大路中间,人们走路多不方便,得想办法移开啊!”)(3)第三幅图:谁来了?大象怎么把大树移开的?(图意:大象东东来了,小狗给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大象东东用长鼻子卷起大树,移到了路边。

)(4)第四幅图:大树移开了,路通了,他俩怎么样?(图意:大树移开了,道路畅通无阻,小狗不住地夸:“东东,你真棒!不愧是大力士!”大象东东也笑着说:“多亏你发现了,你也很热心啊!”)2、连起四幅图的意思说说,这就编成了一个小故事。

(先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评价——照样子,自由说)3、从这个故事中,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四、小结,激趣表扬。

五、作业:1、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编故事《小老鼠吃西瓜》。

3、树叶船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看图,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把故事说得具体完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你见过小蚂蚁吗?说说你对蚂蚁的印象。

二、仔细观察,整体感知:1、看图编故事时,我们要一看先说。

这次看图编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仔细看图。

二看图的。

主人公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蚂蚁点点、小小各有什么特点?(蚂蚁点点掉到河里很着急,小小勇敢机智)我们三看。

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只小蚂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小结看图编故事的方法三、单幅观察,口述故事:1、按顺序一幅图一幅图地指导说话:(1)第一幅图:蚂蚁点点和小小在干什么?想一想,蚂蚁点点是怎么掉进河里的?蚂蚁小小看见点点掉进河里会想什么?完整地说第一幅图图意:一天,蚂蚁点点和小小在树上玩,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就掉到河里了,他着急地大声喊:“救命!”(2)第二幅图:小小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小小会跟点点喊什么呢?完整地说第二幅图图意:小小急忙爬到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扔给点点,大声喊:“快爬到树叶上去!”(3)第三幅图:蚂蚁点点正在干什么?完整地说第三幅图图:点点连忙爬到树叶上,。

(4)第四幅图:仔细的观察一下两只蚂蚁只的动作、表情。

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又会说些什么呢?完整地说第四幅图的图意:噢,树叶船靠岸了,点点总算回到了岸上,小小拉着他的手说:“没事,安全了!”点点激动地说:“小小,你真聪明,谢谢你啊!”2、把四幅图连起来编故事(先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评价——照样子自由说)四、创设情境谈话总结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如果故事中的蚂蚁小小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什么?总结:遇到危险,要动脑想办法。

五、作业1、回家把《树叶船》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编故事《小鸡过河》《小猴的尾巴》。

4、小弟弟摔倒了教学目标:1、学会看图,学会想象,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小伙伴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把几幅图连起来说几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看图编故事。

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通顺的话说出来。

要想讲好看图故事,我们要用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用耳朵认认真真地听,用大脑积极地去思考,用嘴巴完整地说出来。

看——听——想——说。

你能做到吗?二、仔细观察,整体感知:1、仔细观察:共有几幅图,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观察图画,你们觉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弟弟摔倒——小姐姐拉起小弟弟——小姐姐鼓励弟弟)4、整体感知形象:小姐姐是什么样的孩子?(乐于助人,关心小弟弟)三、单幅观察,口述故事:1、按顺序单幅图仔细观察。

第一幅图:图上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把握故事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完整地说第一幅图图意:一天早上,小弟弟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疼得他哇哇大哭起来。

第二幅图:小姐姐怎么做的?完整地说第二幅图图意:后面的小姐姐看见了,忙跑到弟弟跟前拉起小弟弟。

第三幅图:仔细地观察一下小姐姐和小弟弟的动作和表情。

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完整地说第三幅图图意:小姐姐拿出手帕,给小弟弟擦眼泪,鼓励他说:“小弟弟,不要哭了,勇敢些!”小弟弟点点头,“谢谢姐姐!”2、三幅图连起来讲故事(先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评价——照样子自由说)四、谈话总结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如果小伙伴遇到困难,你帮助了他,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是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我们一起互相帮助,快乐地生活吧!五、作业1、回家把《小弟弟摔倒了》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编故事《我们一起回家》《我们上学去》。

5、起床了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看图,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要早上按时起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把故事说得具体完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这次看图编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仔细观察,整体感知:1、仔细观察:共有几幅图,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观察图画,你们觉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闹铃响了——起床自己穿衣服——刷牙——吃早餐)4、整体感知形象:文文是个怎样的孩子?(按时起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习惯好)三、单幅观察,口述故事:1、按照图画的顺序一幅图一幅图地指导说话:(1)第一幅图:你看到什么?(图意:早上,“丁零零!”闹钟响了,文文从床上爬了起来。

)(2)第二幅图:文文在干什么?(图意:首先,文文坐在床上自己主动穿好衣服。

)(3)第三幅图:文文又去干什么了?他干得怎么样?(图意:接着,文文就去刷牙、洗脸,瞧他刷得多认真啊!)(4)第四幅图:他又在干什么呢?(图意:洗刷完后,文文就主动坐在餐桌前吃早餐,他真是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啊!)2、连起四幅图的意思说说,这就编成了一个小故事。

(先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评价——照样子,自由说)四、小结,激趣表扬。

跟文文比比,你早上起床时怎么做的?争做小文文吧!五、作业:1、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编故事《捡来的梯子》、《小刺猬搬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