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中考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中考实用课件).

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中考实用课件).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 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 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主题”的意义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 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 态。
•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以叙事为主的 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 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 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 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格式可以设置 为:
人 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 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 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 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 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 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 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归纳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的在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抓住开头结尾 就能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詹天佑》一课的开头“詹天佑是 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例如:《再见了,亲人》最后的一句话“我 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概括出体现 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
•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 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 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 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 要一小块。”

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经过 结果
疫情初期 无
大力、亚方 疫情初来,大力苦苦寻找口罩而不得;给在医院
做护士的表妹打电话也没人接。 后来他领到了好心人赠送的免费口罩。
受到那个给他口罩的好心人的感召,他把自己家 里的口罩给了曾与自己有矛盾的#43;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疫情初来,大力苦苦寻找口罩而不得;给在医院做护士的表妹打电话也没人接,后来 他领到了好心人赠送的免费口罩,受到那个给他口罩的好心人的感召,他把自己家里 的口罩给了曾与自己有矛盾的邻居亚方。
⑬大力从抽屉里拿出口罩来,老婆问:“拿口罩干吗?”大力指了指对门:“给他几 个。”老婆瞪大眼睛。
⑭当大力敲开门,把口罩递给亚方时,亚方连声说着谢谢。大力嘱道:“戴上,注意 做好防护。”这是大力在一心堂排队时那个戴着口罩的陌生人对他说的话。
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⑩大力从微信上得知,政府在一心堂药店设了点,可以免费领取口罩。大力起了大早,可 是一到一心堂,队伍已排到街上。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队伍井然有序,整个队伍就大力不戴口 罩,显得很另类。大力时不时地踮起脚跟往前张望,担心排到自己时口罩没了。他不安的举动 惹得排在前面的人不时回头看他,虽然口罩遮住了表情,但眼神里流露出别样的意思。大力有 点儿恼火,心里说:“哼,看什么看,我又不插队。”看了好几次后,那人说话了:“兄弟, 你怎么不戴口罩呢?”“没有口罩我戴什么戴?”大力没好声气,可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生气, 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新口罩:“戴上,注意做好防护。”大力愣住了,这话虽平常,但在大力心 里却掀起狂涛巨浪,隔着口罩,他看不清那人的脸,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
⑭她的女儿说,今年不能回故乡过年了,她只好在严寒的年关奔波了三天两夜,坐了 三十多个小时人挤人的火车,赶了两三千里的路,挎着那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把故乡搬 到在异乡漂泊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儿身边来。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课件(共30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课件(共30张)
⑯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⑰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 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⑱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 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⑲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 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 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 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③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明仑大学学生社团的抗日救亡活动此时更加频繁。嵋和玮正在讨论紧张的时局。 玮道:“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听几位先生说,教育部建议迁校到西康。”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 再搬!三八年迁到昆明,后来又疏散到乡间,总是藏,总是躲!”玮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又说:“工学院有 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纳霜,那一带所谓瘴气就是疟疾,非战斗减员很 多,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他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才是男儿 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是血脉相通的。
17. 选文第②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指什么? 首先奇观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接起来,景象壮观、浪漫。其次,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 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堪称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中考复习小说情节【优质PPT】

中考复习小说情节【优质PPT】

进行一些整理和概括;(4)如果题目提供了
概括的样式,就应该与样式在结构上保持一

·新课标
题型3:某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 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 突出主题。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 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对整个故 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埋下伏笔,为 下文中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
,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设置悬念,引
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
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新课标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 使结构紧密、完整。
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通读全文,找出主要的人物和
主要的事件,然后用“人+事件”的格式进行 概括。
题型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答题技巧:(1)读题,明确概括范围,明确
概括对象;(2)根据助答信息,分层(分层依
பைடு நூலகம்
据:时间或者空间变换);(3)对上面的分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 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新课标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2023河南《漓江情韵》) 请简要概括本文旳主要内容。
(2023四川《回家》) 《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下列情节:风雨不误赶
车回家——( )回家——( )回家——( )回 家——( )回家 (每个空格不能超出6个字)
常见题型
用简要旳语句概括全文故事情节 用填空旳形式概括小说旳部分情节
例:《芦花荡》
所谓“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杨修之死》 告发曹丕阴事
愈恶之
教《答教》 大怒,已经有杀修之 心 妄解口令 大怒(推出斩之)
措施三:人物情感旳态度
惦记背影(怀念爸爸)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背影》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措施四:贯穿情节旳线索
《变色龙》:围绕小狗旳主人是 谁,警官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
措施五:主要矛盾冲突
总结措施
(1)故事情节旳发展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2)时间、地点或场景旳变化
(3)人物情感旳态度 (4)贯穿情节旳线索
(5)主要矛盾冲突
实践与利用
利用所学措施梳理选文旳情节 《平分生命》
《好望角》
《唐家寺旳雨伞》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成功过封锁线。 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 老汉护送女孩。 护送女孩。
总结措施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成果 什么人+什么事
(整合) (整合)
什么事
实践与利用
利用所学措施概括选文旳情节
作业: 完毕《中考指导书》 P69第一题、P75第一题
小说情节旳梳理与概括
教学目的 :
1. 掌握小说情节旳梳理和概括旳措施。 2. 利用相应旳措施梳理和概括小说情节。
中考考点------小说阅读
“整体感知文章旳主要内容, 理出文章旳思绪,精确概括 文章旳要点。”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概括(共4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概括(共41张PPT)
⑤没有买到口罩,惶恐不安把大力裹挟得憋不过气来,总感觉病毒无处不在。宁愿酱油拌饭,也不让老婆岀 去买菜;进出电梯时,他拿着纸巾,不用手指去按楼层键。回到家,立马换衣服,洗好几遍手。
⑥怎么才能弄到口罩呢?他想到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表妹,给表妹打了好几个电话,表妹都不接。难道表妹 知道他会要口罩吗?现在向表妺开口要口罩的人一定很多,表妹肯定没那么多口罩,便有意不接他的电话。 大力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过了饭点儿,表妺来电话了。表妺说,她被抽到发热门诊做疫情防控工作了,现在 才下班,饭还没有吃呢。“哥,你有什么事吗?”表妹关切地询问。“哦,也没什么事,你要注意做好防护。” 心里想着口罩,可话到嘴边,却是这样说。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 这些事情 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 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 到教学 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 打招呼:“闺女, 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③朋友圈关于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还明确了人是可以传人的。大力所在的地方也不幸免,确诊了一例,过 后每天都有新増病例。官宣的防控措施中有一条“戴口罩,讲卫生”。可口罩呢,大力走在大街上,找寻药店。 年假还没放完,不少药店还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遇到开门的药店,有限的存货早已卖个精光。
④大力想到了几个平时消息灵通的朋友,电话刚一接通,他还没开口,对方就要他帮忙弄几个口罩,真是打 铁打到钳子上来了。
2.表格式概括题和链条式概括题 (1) 文章围绕主题,写了哪几件事?(链条式)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课件
②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 都常去小店。每年春节前是小店生意最好的时候,老板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送 走最后一位客人,才搭最后一班火车回江西老家过年。 ③我一般不挤在大年三十去理发,但今年因为有事耽搁了,一直到三十的晚上才去。 老板正准备关门走人,见到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把拔掉的插梢重新插上,拿过围 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他乘火车。他说, 没关系,你又不烫又不染,不费多少时间的。
⑧那女人不停地谢我,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呢,便想趁着老 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刚悄悄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地把我喝住:别 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 多年嘛。说的我和那女人都笑了。
⑨老板麻利儿地做完那女人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 我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一支烟的工夫 就得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目录
考点梳理 技巧解密 例题解剖 真题巩固
考点梳理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是中考必考考点,主要是考察考生梳理概括 文章的能力。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概括补充表格内容。
(3)作者围绕“xx”写了那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技巧解密
1、整件事情的概括 “六要素” 概述
时间
事件发生的时间、多个时间
地点
单一地点、多个地点
人物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起因
引发事情的原因
经过
事件发展的过程
结果
事件的结尾
技巧解密
1、整件事情的概括 答题思路:人、事、果概括法:结合记叙的六要素,重点整合人物、 事件、结果等信息来进行概括。 答题公式: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怎么样。 注意:若时间或地点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可以省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1:走近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1: 走进小说
A
知识点4: 小说中的环
境D描写
知识点2: 小说的考点
B
知识点5: 小说中的故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从中心句、重点段落中归纳中心思想。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 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 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 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 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 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 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 “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同学 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 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 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 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 事情办好。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 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 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 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 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 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 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 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5、从议论或抒情的句子里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 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 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 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 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 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概括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
1.写人记叙文: 本文叙述了……(人),赞扬了……的品质。
2. 写事记叙文: 本文叙述了……(事),说明了……的道理。 3.写景状物记叙文: 本文描述……(景物),抒发了……的情感。 4.童话、寓言: 本文讲述……(故事),告诉了……的道理。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
•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 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 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 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 要一小块。”
•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 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 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 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 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 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 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 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 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中心 思想:歌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合作 四十年中结成了伟大的友谊。
•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 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 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 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 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 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 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 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听 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 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 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 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 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 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 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 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 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 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 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 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 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 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 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 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 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主题概括常用基本术语
•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 ★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 语言模式: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 刻画了……的形象,暗示了……抒发了(呼 吁)……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 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 往事的回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 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 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 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 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 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 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
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
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 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 “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鱼子酱!”诺拉婶
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
吗?”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 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 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 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
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
主要内容
一顿午餐:我和婶婶共进一顿午餐, 婶婶教会了我说“不”
二、重点突出法
•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 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 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 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 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 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 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概括出来了。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归纳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的在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抓住开头结尾 就能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詹天佑》一课的开头“詹天佑是 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例如:《再见了,亲人》最后的一句话“我 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基本概括出体现 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 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 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 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 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 “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 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四、重点罗列法
“信任”试验 • 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 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 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 “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 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 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 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 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 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 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 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 真的向后倒去了。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4、在人物的重要言行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 而人物的语言动作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 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 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 “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 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常见方法:
1.分析文章题目,由题目引出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由此引出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重点段落、中心句,由主要内容引出中 心思想。 4.分析文章主要人物的言行,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点引出中心思想。 5.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议论抒情句,由议论引出 中心思想。 ①小说背景环境 ② 情节发展 ③语言感情色彩 ④整体倾向
•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 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 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 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 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 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 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 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 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
三、句子摘录法
•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 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 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 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 “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 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 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