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合集下载

PLC的学习

PLC的学习

7.常闭触点输入信号旳处理 假如将图5-8中FR旳触点改为常闭触点,未过载时它是闭合旳,I0.5为ON, 梯形图中I0.5旳常开触点闭合。梯形图中应将I0.5旳常开触点与Q0.0或Q0.1 旳线圈串联。过载时FR旳常闭触点断开,I0.5变为OFF,梯形图中I0.5旳常 开触点断开,使Q0.0或Q0.1旳线圈断电,起到了过载保护旳作用。 梯形图中I0.5旳触点类型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相应旳FR旳触点类型相反。
图5-23中旳转换条件相应于I0.1旳常闭触点和I0.3旳常开触点构成旳并联电 路,两个前级步相应于M1.0和M1.1,所以将M1.0和M1.1旳常开触点构成旳串 联电路与I0.1和I0.3旳触点构成旳并联电路串联,作为转换实现旳两个条件同 步满足相应旳电路。该电路接通时,将代表前级步旳M1.0和M1.1复位,同步 将代表后续步旳M1.2和M1.3置位。
4.复杂旳顺序功能图举例 开始时压钳和剪刀在上限位置,限位开关I0.0和I0.1为ON。按下起动按钮 I1.0,首先板料右行至限位开关I0.3动作,然后压钳下行,压紧板料后,压力 继电器I0.4为ON,压钳保持压紧,剪刀开始下行。剪断板料后,I0.2变为ON, 压钳和剪刀同步上行,它们分别遇到限位开关I0.0和I0.1后,分别停止上行, 都停止后,又开始下一周期旳工作,剪完3块料后停止工作,返回初始步。 用C0来控制剪料旳次数,C0旳目前值在步M0.7加1。没有剪完3块料时, C0旳常闭触点闭合,转换条件 满足,将返回步M0.1,重新开始下一周期 旳工作。 剪完3块料后,C0旳常开触点闭合,转换条件C0满足,将返回初始步M0.0。 步M0.5和步M0.7是等待步,它们用来同步结束两个子序列。
5.3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所谓顺序控制,就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要求旳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旳作 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旳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秩 序地进行操作。

PLC顺序控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

PLC顺序控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编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季汉棋江苏省盐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22400‎5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实例,归纳总结了‎顺序控制设‎计法四种编‎程方式的思‎路和特点,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PLC,梯形图,顺序控制,起保停电路‎,步进梯形指‎令,移位寄存器‎,置位复位指‎令。

可编程控制‎器PLC外‎部接线简单‎方便,它的控制主‎要是程序的‎设计,编制梯形图‎是最常用的‎编程方式,使用中一般‎有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和顺序控制‎设计法,其中顺序控‎制设计法也‎叫功能表图‎设计法,功能表图是‎一种用来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特性的图形‎,它主要是由‎步、转换、转换条件、箭头线和动‎作组成。

这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复杂系‎统,可以节约6‎0%--90%的设计时间‎.我国198‎6年颁布了‎功能表图的‎国家标准(GB698‎8.6—86)。

有了功能表‎图后,可以用四种‎方式编制梯‎形图,它们分别是‎:起保停编程‎方式、步进梯形指‎令编程方式‎、移位寄存器‎编程方式和‎置位复位编‎程方式。

本文以三菱‎公司F1系‎列PLC为‎例,说明实现顺‎序控制的四‎种编程方式‎。

例如:某PLC控‎制的回转工‎作台控制钻‎孔的过程是‎:当回转工作‎台不转且钻‎头回转时,若传感器X‎400检测‎到工件到位‎,钻头向下工‎进Y430‎当钻到一定‎深度钻头套‎筒压到下接‎近开关X4‎01时,计时器T4‎50计时,4秒后快退‎Y431到‎上接近开关‎X402,就回到了原‎位。

功能表图见‎图1。

一、使用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方式起保停电路‎仅仅使用与‎触点和线圈‎有关的指令‎,无需编程元‎件做中间环‎节,各种型号P‎L C的指令‎系统都有相‎关指令,加上该电路‎利用自保持‎,从而具有记‎忆功能,且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电‎路基本相类‎似,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编程方‎法通用性强‎,编程容易掌‎握,一般在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PLC‎改造过程中‎应用较多。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Q4.1
S5T#2s
(c)如何加入点动控制?
4
第6章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FR SB1 SB2 KM2 KM1
SB3
KM1
KM1
KM2
KM1 SB2 SB3 KM1 I0.0 I0.1 I0.2 I0.5 M 可 Q4.0 编 程 控 Q4.1 制 器 1L
正向起动 反向起动 停车 热继电器
KM-Y KM-
KM-
KM-Y
AC220V
10
第6章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电机的Y-起动
SB1 SB2 KM- KM KM KT KM- KM-Y KM-Y FR
KT KT
KM-
KM-
序号 测点号 测点名称 类型 节点型 地址 通道
1 START 起动按钮 DI
2 STOP 3 FR 4 Y_ON 5 X_ON 停止按钮 DI 热继电器 DI Y接触器 DO 接触器 DO
I0.0 Q4.0 I0.1 Q4.0 I0.0 I0.1 Q4.0 S Q4.0 R
I0.0
S
Q4.0
SR Q
I0.1
R
(b)电路的编程
I0.0
T10
I0.0
Q4.0
起动脉冲
S_PEXT Q S TV BI
Q4.0
S5T#2s
I0.1
Q4.1
I0.1
R
BCD
T11
停止脉冲
S_PEXT Q S TV R BI BCD
24
第6章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举例1]三条传输皮带连锁控制 起动时,先起动M1,延时20秒后自动起动 M2,延时 15秒后再自动起动M3。 停止时,先停M3,延时30秒后自动停M2,延时20秒 后再自动停M1。 故障跳闸时,三条皮带全停。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逻辑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等。

1. 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即在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程序的根底上,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组合,并屡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有时需增加一些辅助触点和中间编程环节,才能到达控制要求。

这种方法没有规律可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和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为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

应用经验设计法必须熟记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如起保停电路、脉冲发生电路等2. 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经过长期的使用,已有一套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并经过验证的控制电路图,而PLC控制的梯形图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很相似,因此可以直接将经过验证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转换成梯形图。

主要步骤如下:〔1〕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2〕对照PLC的I/O端子接线图,将继电器电路图上的被控器件〔如接触器线圈、指示灯、电磁阀等〕换成接线图上对应的输出点的编号,将电路图上的输入装置〔如传感器、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等〕触点都换成对应的输入点的编号。

〔3〕将继电器电路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定时器,用PLC的辅助继电器、定时器来代替。

〔4〕画出全部梯形图,并予以简化和修改。

这种方法对简单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比拟方便,但较复杂的控制电路,就不适用了。

3. 逻辑设计法逻辑设计法是以布尔代数为理论根底,根据生产过程中各工步之间的各个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传感器等〕状态的变化,列出检测元件的状态表,确定所需的中间记忆元件,再列出各执行元件的工序表,然后写出检测元件、中间记忆元件和执行元件的逻辑表达式,再转换成梯形图。

该方法在单一的条件控制系统中,非常好用,相当于组合逻辑电路,但和时间有关的控制系统中,就很复杂。

4. 顺序控制设计法根据功能流程图,以步为核心,从起始步开始一步一步地设计下去,直至完成。

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廖常初)第5章解读

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廖常初)第5章解读

5.1.2 经验设计法
1.基本方法 在一些典型电路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不断地 修改和完善梯形图。 2.控制小车往返次数的程序设计 小车开始时停在最左边,按下右行起动按钮,小车开始右行,以后小车在 两个限位开关之间往返运行。往返3次后小车停在最左边。
为了控制往返的次数,用右限位开关X3给计数器C0提供计数脉冲。小车前 两次往返时,C0的当前值小于设定值3,与Y0线圈串联的C0的常闭触点闭合, 不影响左限位开关X4自动起动小车右行。 小车第3次右行到达右限位开关 X3时,C0的当前值等于设定值。小车左行 到达最左边时,X4的常闭触点断开,使Y1的线圈断电,小车停止左行。因为 C0的常闭触点断开,X4的常开触点不能起动小车右行,使小车停在左限位开 关处。下一次用 X0 起动小车右行时,C0 被复位,其常闭触点闭合,使Y0 的 线圈通电,小车开始右行。
5.3.2 有向连线与转换条件
1.有向连线 在画顺序功能图时,将代表各步的方框按它们成为活动步的先后次序顺序 排列,并用有向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步的活动状态习惯的进展方向是从上 到下或从左至右,在这两个方向有向连线上的箭头可以省略。如果不是上述 的方向,则应在有向连线上用箭头注明进展方向。 2.转换 步的活动状态的进展是由转换的实现来完成的,用有向连线上与有向连线 垂直的短划线来表示转换。 3.转换条件 使系统由当前步进入下一步的信号称为转换条件。图5-10中的转换条件T0 对应于T0延时接通的常开触点。 转换条件X0和 分别表示当输入信号X0为 ON和OFF时转换实现。转换条件↑X0和↓X0分别表示在X0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时转换实现。
3.活动步 当系统正处于某一步所在的阶段时称该步为“活动步”,该步的动作被执行; 处于不活动状态时,该步的非存储型动作停止执行。 4.与步对应的动作或命令 在每一步中要完成某些动作,可以用图5-11中的两种画法来表示多个动作。 图5-10中的Y10 ~ Y13为非存储型动作,在步M2为活动步时,Y12为ON;步M 为不活动步时,Y12为OFF。 存储型的动作可以用表 5-1 中的 S 和 R 来表示。图 5-27 中的 Y2 在连续的 5 步 S20~ S24 中都应为 ON ,在Y2 开始为ON 的第一步S20 的动作框内,用指令“S Y2”表示将Y2置位。该步变为不活动步后,Y2继续保持ON状态。在Y2为ON 的最后一步S24的下一步S0的动作框内,用指令“R Y2”表示将Y2复位,复位 后Y2变为OFF状态。 图5-10中的T0在步M1为活动步时定时,T0的线圈通电。T0相当于步M1的一 个非存储型动作,所以将T0放在步M1的梯形图的基本原则 设计梯形图时,应力求电路结构清晰,易于理解。编程时即使多用一些辅助 软元件和触点不会增加硬件成本。 (2)分离交织在一起的电路。 (3)中间单元的设置,例如图5-9中的M0和M1。 (4)复杂电路的等效,以线圈为单位画出等效的梯形图电路。 (5)尽量减少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将SB2和 SB3的常开触点并联,接在X1输入端子上。在梯形图中,X1的常闭触点与SB2 和SB3常闭触点的串联电路相对应。 (6)如果在继电器电路中有接触器之间的互锁电路,除了梯形图中的软件互 锁,PLC的输出回路也应采用相同的互锁电路。例如KM1和KM2之间的硬件互 锁。 (7)梯形图电路的优化设计,见图3-63。 串联电路中单个触点应放在右边,并联电路中单个触点应放在下面。 (8)在梯形图中定时器线圈两端并联M的线圈,后者的触点相当于时间继电 器的瞬动触点。 (9)PLC只能驱动额定电压AC 220V的负载。

开关量控制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

开关量控制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
图4-18 转换的同步实现
转换实现应完成的操作:
2. 转换实现应完成的操作: ① 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后续步都变为活动步。 ② 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 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是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梯形图的基础,它适用于顺序功能图中的各种基本结构和各种顺序控制梯形图的编程方法。 在梯形图中,用编程元件(例如M和S)代表步,当某步为活动步时,该步对应的编程元件为ON。当该步之后的转换条件满足时,转换条件对应的触点或电路接通,因此可以将该触点或电路与代表所有前级步的编程元件的常开触点串联,作为与转换实现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对应的电路。例如图4-18中的转换条件为X5+X1,它的两个前级步为步M10和步M11,应将逻辑表达式(X5+x1)·M10·M11对应的触点串并联电路作为转换实现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对应的电路。在梯形图中,该电路接通时,应使代表前级步的编程元件M10和M11复位,同时使代表后续步的编程元件M12和M13置位(变为ON并保持)。
T0 T1 Y1
Y1
X0
Y1
T0的常开触点
T1的常开触点
梯形图
波形图
4.1.1 梯形图中的基本电路
7.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
X0 X1
PLC
X0 X1 Y1
Y1
基本方法:
类似于普通继电器电路图设计,在一些典型电路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 统的具体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梯形图,有时需要多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
图4-16 单序列、选择序列与并行序列
3. 并行序列:开始称为分支(图4-16c),当转换的实现导致几个序列同时激活时,这些序列称为并行序列。当步3是活动步并且转换条件e=1时,步4和步6同时变为活动步,同时步3变为不活动步。为了强调转换的同步实现,水平连线用双线表示。步4和步6被同时激活后,每个序列中活动步的进展将是独立的。在表示同步的水平双线之上,只允许有一个转换符号。并行序列用来表示系统的几个同时工作的独立部分的工作情况。 并行序列的结束称为合并(图4-16c), 在表示同步的水平双线之下,只 允许有一个转换符号。当直 接连在双线上的所有前级步 (步5和步7)都处于活动状态, 并且转换条件i=1时,才会发生 步5和步7到步10的进展,即步 5和步7同时变为不活动步, 而步10变为活动步。

PLC顺序控制中编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

PLC顺序控制中编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

PLC顺序控制中编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可(编程)控制器(PLC)外部接线简单方便,它的控制主要是程序的设计,编制梯形图是最常用的编程方式,使用中一般有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和顺序控制设计法,其中顺序控制设计法也叫功能表图设计法,功能表图是一种用来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特性的图形,它主要是由步、转换、转换条件、箭头线和动作组成。

这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复杂系统,可以节约60%~90%的设计时间.我国1986年颁布了功能表图的国家标准(GB6988.6-86)。

有了功能表图后,可以用四种方式编制梯形图,它们分别是:起保停编程方式、步进梯形指令编程方式、移位(寄存器)编程方式和置位复位编程方式。

本文以三菱公司F1系列PLC为例,说明实现顺序控制的四种编程方式。

例如:某PLC控制的回转工作台控制钻孔的过程是:当回转工作台不转且钻头回转时,若(传感器)X400(检测)到工件到位,钻头向下工进Y430当钻到一定深度钻头套筒压到下接近开关X401时,计时器T450计时,4s后快退Y431到上接近开关X402,就回到了原位。

功能表图见图1:图1功能表图2使用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方式起保停电路仅仅使用与触点和线圈有关的指令,无需编程元件做中间环节,各种型号PLC的指令系统都有相关指令,加上该电路利用自保持,从而具有记忆功能,且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电路基本相类似,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编程方法通用性强,编程容易掌握,一般在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PLC改造过程中应用较多。

如图2为使用起保停电路编程方式编制的与图1顺序功能图所对应的梯形图,图2中只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及输出线圈组成。

图2起保停电路实现顺序控制3使用步进梯形指令的编程方式步进梯形指令是专门为顺序控制设计提供的指令,它的步只能用状态寄存器S来表示,状态寄存器有断电保持功能,在编制顺序控制程序时应与步进指令一起使用,而且状态寄存器必须用置位指令SET置位,这样才具有控制功能,状态寄存器S才能提供STL触点,否则状态寄存器S与一般的中间继电器M相同。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由于PLC所有控制功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设计对PLC 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PLC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2类。

本章仅介绍开关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有:(1)逻辑设计法: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器件的通断状态看作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并进行化简,利用PLC 的逻辑指令即可得到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

(2)时序图设计法:当PLC各输出信号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先后变化时,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时间先后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3)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

(4)顺序控制设计法:当控制要求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将系统的l 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并分析清楚相邻步的转换条件,进而绘制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发顺序控制问题。

(5)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在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相应指令和合理转换后,就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在介绍以上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将以实例来介绍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1 逻辑设计法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控制时,可用逻辑设计法来设计控制程序。

逻辑设计法就是根据输入量、输出量及其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下面以1个简单的控制为例介绍这种编程方法。

例1 某系统中有4台通风机,设计1个监视系统,监视通风机的运转。

要求如下:4台通风机中有3台及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只有2台开机时,绿灯以5Hz的频率闪烁;只有1台开机时,红灯以5Hz的频率闪烁;4台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开关量控制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5.1.1 梯形图中的基本电路
1、起动-保持-停止电路
启动
停止
高电平为 ON
保持
图5.1 起保停电路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低电平为 OFF
仿真
45-1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2、置位、复位电路
体要求,进行选择组合,并多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有时需
增加一些辅助触点和中间编程环节,才能达到控制要求。这种方
法没有规律可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和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
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为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用于较简单的
梯形图设计。应用经验设计法必须熟记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如
起保停电路、脉冲发生电梯形路图的等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主回路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3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要点:
• 两个起保停电路分别控 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
• 互锁系统:Y0与Y1的常 闭触点分别与对方的线 圈串连,保证它们不会 同时接通。
• 按钮互锁:将XO、X1 的常闭触点分别与线圈 Y1、Y0串连,保证Y1、 Y0不会同时接通。
此电路的功能 与起保停电路 完全相同。
图5.2 置位、复位电路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仿真
45-2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3、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控制回路
KM1、KM2: 控制正转运行 与反转运行的
交流接触器
停止按钮 正转启动按钮
FR:手动复位 的热继电器
(如接触器线圈、指示灯、电磁阀等)换成接线图上对应的输 出点的编号,将电路图上的输入装置(如传感器、按钮开关、 行程开关等)触点都换成对应的输入点的编号。 (3)将继电器电路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定时器,用PLC的辅助继 电器、定时器来代替。 (4)画出全部梯形图,并予以简化和修改。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2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例: 某卧式镗床继电器电路
Ø 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Ø 该镗床电机能实现高、低 速运转;正、反转运行; Ø 可通过开关按钮及限位开 关实现对它的相应操作。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3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练习1:控制小车往返次数的程序设计
小车控制系统
的示意图和外部接
线如下图所示,假
设小车开始时停在
最左边,以后小车
将在两个限位开关
之间往返运行,往
返3次后小车停在
最左边。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9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答案
仿真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注意事项: (1) 应遵守梯形图语言的语法规定
Ø 在梯形图中最好将继电器电路图中连在一起的线圈 对应的控制电路分开。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5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根据需要增设 的中间单元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6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注意事项: (1) 应遵守梯形图语言的语法规定
Ø 梯形图中的线圈应放在最右边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7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设计过程:
Ø 根据问题描 述我们想到了 电动机正反转 控制系统。
Ø 再考虑需修 改的地方:要 增加时间控制 和限位开关控 制。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仿真
45-7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用经验法设计梯形图存在的问题: 1) 设计方法很难掌握,设计周期长。
Ø 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可以遵循,具有很大的试探 性和随意性;
转换法
45-5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例: 送料小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设计
要解决的问题:
送料小车在限位开
关X4处装料,10S
后装料结束,开始
右行,碰到X3后停
下来卸料,15S后
左行,碰到X4后又
停下来装料,如此
循环往复。
梯形图的经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 硬件互锁电路:PLC输
出电路中KM1、KM2的
仿真
辅助常闭触点组成。
图5.3 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
梯 转形 换图 法的经验设计法与的继P电L器C电外路部接线图与梯形图
45-4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5.1 .2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
在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具
Ø 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 Ø 改造前后的系统没有太大区别,操作工人易适应。 Ø 一般不需改动控制面板和它上面的器件,可减少硬件改造 的费用和改造的工作量。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1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Ø 步骤: (1)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2)对照PLC的I/O端子接线图,将继电器电路图上的被控器件
Ø 在设计复杂的梯形图时,由于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往 往交织在一起,分析起来非常困难。
2) 装置交付使用后维修困难。
Ø 用经验设计法设计出的梯形图往往非常复杂,分析起来 非常困难,给PLC控制系统的维修和改进带来了很大困 难。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8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45-10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5.1.3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Ø 因为老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已被证明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 能,而继电器电路图又与梯形图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 将继电器电路图“翻译”成梯形图,用PLC的硬件和梯形图软件 来实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功能。
Ø 确定输入信号和输出负载,并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45-14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转换法
Ø 确定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的元件号
中间继电器ZZJ → 辅助继电器M200 中间继电器ZFJ → 辅助继电器M201 时间继电器SJ → 定时器T0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与继电器电路 转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