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前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指导,以降低其发生率。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与危害(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危害CRBSI 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它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三、导管置入前的预防措施(一)患者评估在置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感染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可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进行导管置入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皮肤准备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氯己定等。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面积,以确保彻底消毒。
(四)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尽量选择管径较细、材质柔软、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
四、导管置入时的预防措施(一)无菌操作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
(二)最大无菌屏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使用无菌口罩和帽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均有良好抑制效 果。
泡沫敷料
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湿效果,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 细菌定植。
新型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醇类消毒剂
具有快速杀菌、低刺激性等特点,适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
新型季铵盐类消毒剂
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良好杀灭作用,且具有长效抗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
案例二
某肿瘤医院出现多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调查发现与导管置管操作不规范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关。
国际先进经验分享
美国
强调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使用抗菌涂层 导管和定期更换导管等措施来降低感染 风险。
VS
欧洲
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培 训和患者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 的认识和执行力。
严格掌握置管指征
01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置 管,如无法经口进食、严重休克 、严重创伤等。
02
置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 条件、预计置管时间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置管方式。
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穿戴 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
导管和所有相关物品应在使用前进行 无菌处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菌 。
并发症增多
感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增加治疗费用
由于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 和护理,患者的医疗费用 将显著增加。
对医疗资源的消耗
医疗人力
为处理感染,需要增加医护人员 的工作量,消耗更多人力资源。
医疗设备
使用额外的诊断和监测设备,以及 额外的药物和医疗用品。
病房床位
感染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占用宝贵 的病房床位资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实用课件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管理的知识测试 ,确保培训效果。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 测计划,定期对导管置入患者进
行感染监测。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 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
染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了解感染 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有效
性,不断完善感染防控策略。
优化导管与敷料的采购与储存管理
制定导管与敷料的采购标准,确 保采购的导管和敷料符合质量要
求。
加强导管与敷料的储存管理,确 保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防止过期
和损坏。
定期对导管与敷料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在使用前处于良好状
常见感染类型及治疗建议
局部感染
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可给 予局部消毒、换药,必要时口服抗生 素治疗。
全身感染
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立 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拔除导 管并进行导管培养。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感染防控策 略。
跨学科培训和教育
针对不同专业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多学科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合作模 式。
提高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供教育资料
制作和发放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料 ,向患者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处理方法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肺炎,应立即进行胸进行治疗。同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以 彻底清除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临床实践标准

目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 脉导管期间或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 部位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最大无菌屏障
在置管过程中,应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措施,包括穿戴手术衣、口罩、帽子 、手套和脚套等。
置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严格消毒皮肤
在置管前,应对穿刺部位 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确 保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
确保所有使用的导管、敷 料和其他物品都经过灭菌 处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规范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置管 操作流程,期复查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经验性治疗
针对性治疗
在未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之前,可根据患 者情况、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体,选择 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
用药途径和剂量
对于严重、复杂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案 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情况
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导管类型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但其使用也容易引发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_2-PPT文档资料

一、血管内导管类型
• 根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 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根据留置时间分 2009.08 为临时或短期导管、长期导管;根据穿刺 部位分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 导管(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导管;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 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 管;根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 和短导管。
• 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 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CRBSI 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 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 2009.08 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 发生率也在增加。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 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 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比较多见。随着 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 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念珠菌引起的血 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 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可达到11%。免 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还可发生曲霉菌感染。
前言
• 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ICU,血管内置管 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导 管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 2009.08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 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 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 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 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延长了患者住院 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 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 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更为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 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 2009.08 血行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导致的 BSIs (catheter-associated BSIs)是继发于手 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 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 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 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 培养为同一致病菌。但目前临床实际过程 中两者较难区分。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在医院环境中,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最佳实践。
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无菌操作不当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导管引起感染。
其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局部感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发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并注意避免导管与患者皮肤摩擦。
2.导管选择与保养: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定期观察导管留置部位的状况,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产生湿润环境,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使用抗生素:在插管前或插管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但是应遵循抗生素选择的指南,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4.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建立科学的护理制度和流程。
三、最佳实践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一些最佳实践也可以帮助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1.适时拔除导管: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避免不必要的留置时间。
2.穿刺部位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合理使用盖帽:导管接头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并定期更换或消毒盖帽,以防止细菌侵入。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流程图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流程图
为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要遵循以下流程:
1.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在48小时内拔除血管内导管。
2.如果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
表现,或者静脉穿刺部位出现脓液/弥漫性红斑,或者沿导管
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就需要进行血常规和血培养检查。
3.临床医生需要填写检验申请单,并按照医院下发的血液
标本采集流程采集血标本。
如果判断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要根据微生物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并在24小时内填
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感控科。
4.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病程记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监测登记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
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收集登记数据,并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 但有研究显示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减少CRBSI的 发生,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一项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 显示,使用抗生素涂层导管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定植 显著减少,但念珠菌定植反而增加。 2009.08 2005年涉及银铂涂层 导管的研究和2007年涉及银涂层的多腔导管的研究都未显 示导管细菌定植和菌血症发生率的改变。
导管部位与血栓
• 超声研究结果提示,ICU中静脉血栓发生率 约33%,其中15%是导管相关性血栓。股 2009.08 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1.5%,而颈内静脉 血栓发生的几率是锁骨下的4倍。
几种途径的选择
• 导管的留臵时间与用途:在选择穿刺部位时 应兼顾导管的用途和留臵时间。如果拟留 2009.08 臵导管的时间短于5~7 d,颈内静脉因其发 生机械操作并发症率最低而适宜选择。但 是应用超过5~7 d的导管,考虑选择锁骨 下静脉,其具有相对低的感染率。需要长 时间留臵并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应考虑选 择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
无必要留置即应拔除
• 但是随着导管留臵时间的延长,导管护理 操作增加,CRBSI发生仍然有增大的可能。 2009.08 所以当血管内导管不再为医疗所必需时,立 即将其拔除,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屏障。
急诊置入导管应尽快更换
• 研究认为不严格的臵管过程,相对危险系数为2.1。 如果在导管臵管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下降近 6.3倍,说明臵管时是否 2009.08 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发生显著 相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因为工作环境,可能 会出现紧急臵管,如果不能满足完全的严格无菌, 导管留臵不宜超过48 h,根据病情,尽快无菌环 境下重新臵管。
• 定期更换周围静脉导管并不能作为预防静 脉炎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 2009.08
定期更换导管无必要
• 1.中长周围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 比较,中长周围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最低,仅为0.2/1000 导管日。 2009.08 • 2.中心静脉导管(包含PICC和用于血液净化的静脉导管): 研究显示导管感染和导管留臵时间之间无相关性,且危险 高峰表现为导管臵入的前几日,在2周之内导管感染的风 险相对较低,再次臵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穿刺所致的机械 损伤,定期更换(3 d或者7 d)并没有显示出CRBSI发生 率的降低。
多腔导管仍有必要
• 尽量选择导管接头和管腔最少的中心静脉 导管,权衡利弊后,不反对使用多腔导管 2009.08 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 抗生素涂层导管 • 主要的抗生素涂层导管分为:(1)氯已定(洗必 2009.08 泰)/银化磺胺嘧啶涂层导管;(2)米诺环素/利 福平涂层导管;(3)铂/银涂层导管;(4)银套 管导管等不同特性的导管。 • 2003年前的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涂层导管可以减 少CRBSI的发生,降低血行感染所致的死亡率,从 疾病预防层面看,节省了抗感染治疗的费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推荐全身抗生素预防CRBSI
• 全身抗生素预防 • 研究显示预防使用万古霉素不能降低 CRBSI 2009.08 发生率,即使严重免疫抑制的情况下也不 能表现出其预防优势,预防使用可能产生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同样,应用替考拉 宁也不能减少CRBSI的发生,所以认为全身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预防CRBSI并无益处。
病死率
• 4.病死率: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 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的死 2009.08 亡率高达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 致的CRBSI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 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 计数据。
CRBSI的诊断
• 临床表现
CRBSI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臵管部位红肿、 硬结、或有脓液渗出。还有医院获得性的心内膜炎,骨髓 2009.08 炎和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由于其缺少特异性和敏感性, 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 • 有研究显示,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局部炎症表现却不 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CRBSI的主要病原菌,该菌 很少引起感染的局部或全身征象。若臵管部位有明显的炎 症表现,特别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热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 临床表现时,应考虑CRBSI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 性杆菌引起。 • 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 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CRBSI的 间接证据。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与治疗
重症医学科 高磊
2009.08
前言
•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ICU,血管内臵管是不可 或缺的处臵手段。多种形式的导管成为进行血流 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 2009.08 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 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此类并 发症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并且加重医疗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 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更为必要 。
导管部位与感染
• 穿刺部位的细菌密度与感染:常用深静脉导管相 关局部感染和CRBSI危险性为股静脉>颈内静脉> 2009.08 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的细菌定植发生率低 于左侧(31%比53%),锁骨下静脉细菌定植发 生率右侧高于左侧(27%比15%)。由此,危重 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的选择更具有优势 。
•
确诊
• 诊断标准 • 1.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 (每导管节段≥15 2009.08 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 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 为同一微生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 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 血)≥5:1;(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 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 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 h;(4)外周血 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 生物。
不推荐局部抗生素预防CRBSI
• 局部抗生素软膏预防 • 盐酸莫匹罗新软膏在中央静脉导管臵管处 2009.08 使用可减小CRBSI的发生,但可产生金葡菌 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新霉素,地 衣杆菌素,多黏菌素油膏在静脉导管臵管 处使用也减少了CRBSI的风险,但增加了念 珠菌感染的风险。
消毒
感染方式
• 3.感染方式: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 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2009.08 (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 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 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 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
流行病学
• 1.感染发生率: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 不同,以千导管留臵日统计,为(2.9~11.3) 2009.08 /1000导管日。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 留臵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 而经皮下臵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 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 期留臵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 周围静脉留臵针发生感染率最低。CRBSI不仅与导 管类型有关,还与医院规模,臵管位臵及导管留 臵时间有关。
•
在明确CRBSI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直接 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行 2009.08 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可能是继发于手术 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 泌尿系感染等。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 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排除 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 为同一致病菌。但目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两 者较难区分。
多腔导管仍有必要
• 对于多腔导管进行的医疗操作增多,往往 带来了高的CRBSI风险,新近的研究分析, 2009.08 和单腔导管相比较而言,多腔导管确实存 在较高的感染风险,但是增加的感染率被 多腔导管带来的便利所抵消,发现感染与 管腔数量之间的相关性被部分减弱,阐明 了继续使用多腔导管的必要性。
超声引导的优势
• 应用超声引导臵管技术进行深静脉臵管或 更换导管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快速定位,可 2009.08 为操作者提供靶静脉的臵管条件,准确了 解靶静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针的 深度与准确性可显著增加操作的成功率, 提高穿刺速度,减少了穿刺引起的机械损 伤并发症,并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 发生率等。此外,采用超声对深静脉导管 实施监测,可提高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拟诊
• 3.拟诊:具备下述任一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 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 2009.08 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退;( 2)菌 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 等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一个血培养阳性(导管血或 外周血均可),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 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 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 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 手部消毒:导管穿刺及护理操作者的无菌操作技术非常重 要。手部消毒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近年来,“手部消毒” 不同于“皂液洗手”的概念已日益明确,选用70%(V/V 2009.08 %)酒精进行手部消毒,较之皂液洗手明确而显著地降低 了ICU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 • 手部消毒、严格的无菌技术、规范消毒臵管操作后,导管 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降低。其中手部消毒是限制 定植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显示,应用普通肥皂对于预防 细菌感染不能达到应有的效应,应常规采用70%酒精消毒 双手。导管臵入、更换、查看、触诊、调整或更换敷料前 后均应清洁双手。
血管内导管类型
• 根据臵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 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根据穿刺部位分 2009.08 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导管;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 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