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银离子敷料
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均有良好抑制效 果。
泡沫敷料
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湿效果,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 细菌定植。
新型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醇类消毒剂
具有快速杀菌、低刺激性等特点,适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
新型季铵盐类消毒剂
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良好杀灭作用,且具有长效抗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
案例二
某肿瘤医院出现多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调查发现与导管置管操作不规范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关。
国际先进经验分享
美国
强调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使用抗菌涂层 导管和定期更换导管等措施来降低感染 风险。
VS
欧洲
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培 训和患者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 的认识和执行力。
严格掌握置管指征
01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置 管,如无法经口进食、严重休克 、严重创伤等。
02
置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 条件、预计置管时间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置管方式。
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穿戴 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
导管和所有相关物品应在使用前进行 无菌处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菌 。
并发症增多
感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增加治疗费用
由于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 和护理,患者的医疗费用 将显著增加。
对医疗资源的消耗
医疗人力
为处理感染,需要增加医护人员 的工作量,消耗更多人力资源。
医疗设备
使用额外的诊断和监测设备,以及 额外的药物和医疗用品。
病房床位
感染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占用宝贵 的病房床位资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着装符合要求。

I、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五、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锁骨下静脉。

六、患痒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七、应当定期更换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八、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九、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十、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卜一、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十三、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参考: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定期更换导管及敷料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导管更换计划。一般情况下,每7-10天更 换一次导管,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情况下,每2-3天更换一次 敷料,或在变湿、污染时及时更换。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以减少局部感染和皮 肤损伤的风险。
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及时处理导管堵塞问题。
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活动,避免长时间卧 床,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处理策略
针对不同并发症类型,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如拔管、抗生
素治疗等。
康复期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
了解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 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疏导
分类
根据导管插入部位不同,可分为 颈内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 、股静脉导管等。
使用场景及优势
优势: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以下优 势
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指导临床治疗。
使用场景: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 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 等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患者的场 所。
提供快速、有效的输液和输血途 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家庭支持和 关爱,促进患者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01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管维护不佳等原
因,容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与血栓形成
跨学科合作与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与导管维护意识,降低并发症发 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答】导管感染后的处理:导管感染后怎样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较保守的处理方法就是一旦出现导管感染,立即拔除导管并给予抗菌治疗,直至感染完全控制后才能重新插入新导管,但是透析患者都需要持续性的透析治疗,根据情况来选择拔管或药物抗菌治疗。

血液净化患者临时导管感染以出口处感染、导管内感染为主要形式。

首先,对于出口处感染患者,除了要对其局部皮肤组织进行消毒外,还要均匀涂抹一层百多邦软膏;管内感染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和拔除导管并立即把导管端部取下做血培养检查,改用其他部位建立血管通路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直到体温正常、血培养结果为阴性。

临时性导管中股静脉置管部位感染率高于颈静脉处,可能与股静脉解剖位置有关,股静脉靠近会阴及肛门部位,局部经常潮湿,且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多,也容易发生感染。

尽量选择颈内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解读
❖ 实施成效: 2004年,密西根州的103个ICU参加了CLABSI的研究,18个月
后感染率由7.7降至1.4/千导管日,之后的3年依然保持在这 个水平。 该项目从2004年-2009年,因感染率降低挽救了1830位患者 的生命,减少了140700个住院日,节省了2.7亿美元的医疗 费用。
三、其他:
01 定义
控制 05
02 评估
改进 04
03分析
预防措施
❖ Use of Corporate Six Sigma Performance-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 Surgical ICU. J Am Coll Surg,2005,201(3):349-357.
CLABSI
增加医疗费用
完全可以预防
Part
02
预防措施
2011年美国CDC指南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集束化管理:
手卫生 最大无菌屏障 洗必泰消毒皮肤 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
要性
日常维护(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 酒精,>15秒)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 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1 概况 2 预防措施 3 管理方法
Part
01
概况
定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
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 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 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 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透析导管主要的并发症
•据报道发生率为0.5-5/1000导管日 •影响导管使用寿命 •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寿命 血流感染20%出现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骨髓炎、硬膜外脓肿和败血症 •增加医疗费用
不同透析通路的患者菌血症发生率
•动静脉内瘘 0.2次/100患者.月 •移植物内瘘 0.5次/100患者.月 •带袖套导管 5.0次/100患者.月 •无袖套导管 8.5次/100患者.月 (数据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1. 避免复用肝素帽,建议使用带碘伏的一 次性肝素帽; 2. 若无碘伏帽,可消毒复用或使用透析管 路端帽; 3. 血透操作人员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必要 时戴无菌手套; 4. 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纱布 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塑料薄膜; 5. 建议使用纯肝素封管,并严格遵守三步 封管法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多数可缓解 加强局部消毒护理 局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可进展为隧道感染和血液感染 •严重或治疗困难者拔除 •带涤纶套导管反复感染者在病情控制的 情况下可更换、隧道重建
涤纶套拖出
•一般不能再回纳如隧道 涤纶套已被污染 可能已存在隧道感染、营养不良 •应更换导管、并重新做隧道
隧道口肉芽组织的处理
•可经导管注射敏感抗生素并封管 •疗程至少2-3周 •拔管指征: 感染症状严重超过72h不能缓解 持续4周感染不能治愈 真菌感染 •对于其它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可尝试原 位更换导管 •对于反复感染患者可预防性抗生素封管
血流感染的其它治疗要点
•首次应用抗生素前留取外周血、导管血 培养 •外周血抽血时机为寒战或发热刚开始时 •上机后抽血常规意义较小 •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门诊病人可用二代头孢 住院病人可用光谱抗生素 再发病人可参考以前培养结果 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应排除其它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专家讲座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专家讲座
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破 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 4.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菌血症, 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最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 染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它明确血行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
第8页
病死率
• 4.病死率: 病原菌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 性 8.2,金%黄。色凝葡固萄酶球阴菌性20引葡09发萄.08C球R菌BS所I死致亡CR率B高SI达死 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所致导管相关 感染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
第9页
CRBSI诊疗
• 临床表现
• CRBSI临床表现常包含发烧、寒颤或置管部位
红内肿膜、炎,硬骨结髓、炎或和有其脓2它液0迁0渗9徙.出0性8。感还染有症医状院。取因得为性其心缺
乏特异性和敏感性, 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疗。
• 有研究显示, 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 局部炎症表现 却不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CRBSI主要病 原菌, 该菌极少引发感染局部或全身征象。若置管 部位有显著炎症表现, 尤其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烧 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临床表现时, 应考虑CRBSI系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引发。
/银化磺胺嘧啶涂层导20管09;.0(8 2)米诺环素/利福平
涂层导管;(3)铂/银涂层导管;(4)银套管导 管等不一样特征导管。 • 年前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涂层导管能够降低 CRBSI发生,降低血行感染所致死亡率,从疾病 预防层面看,节约了抗感染治疗费用。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涂层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涤纶套导管的早期预防
•大面积铺巾 •穿无菌手术衣 •洗手戴手套或双层手套 •预防性抗生素 I 类切开不常规 导管更换时用 •早期辅料应感染发生率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减少导管的更换、重置和被迫拔管 弊: 病原菌耐药 药物副作用 增加工作、经济负担 增加污染机会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 系包裹导管的隧道壁肉芽组织向外生长 所致 • 分泌物较多,容易继发感染 • 加强护理,增加消毒及更换透气辅料频 率 • 以无菌丝线套扎,有时需反复进行
隧道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应用 •局部脓肿切开引流 •拔除导管,另选部位置管 由全身症状不能控制 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脓肿和涤纶套相通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导管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分类
•出口感染 •隧道感染 •导管腔内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导管内细菌定植等
•导管出口处感染 2cm之内局部红肿、疼痛、脓性渗出 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导管隧道感染 隧道表面皮肤红肿热痛、皮下脓肿 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可由出口处感染发展而来 可进展为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多数可缓解 加强局部消毒护理 局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可进展为隧道感染和血液感染 •严重或治疗困难者拔除 •带涤纶套导管反复感染者在病情控制的 情况下可更换、隧道重建
涤纶套拖出
•一般不能再回纳如隧道 涤纶套已被污染 可能已存在隧道感染、营养不良 •应更换导管、并重新做隧道
隧道口肉芽组织的处理
1. 避免复用肝素帽,建议使用带碘伏的一 次性肝素帽; 2. 若无碘伏帽,可消毒复用或使用透析管 路端帽; 3. 血透操作人员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必要 时戴无菌手套; 4. 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纱布 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塑料薄膜; 5. 建议使用纯肝素封管,并严格遵守三步 封管法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6. 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敷盖导管与管路 连接处; 7. 定期(每2~4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 8. 避免使用留置导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9. 导管动静脉夹子一旦夹闭,请勿轻易 打开; 10. 对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 动脉 压曲线; 11. 及时治疗鼻腔或其他部位致病菌感染; 12. 注意身体卫生,肛袋装贴导管淋浴。
导管感染的病原体
•包括细菌和真菌 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50-60% 以金葡菌感染最严重 •感染来自于 置管处皮肤 导管入口处 回流的血液或输液 血行播散
发病机理
• 内外相同,皮肤屏障被破坏 • 病原体在导管壁上粘附、定植,增强了 对机体免疫清除和抗菌药物的抵抗力 • 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血栓和疤 痕组织的包裹减弱了人体和药物对病原 体的清除和杀伤作用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透析过程中的寒战、发热 外周血培养和导管血培养均为阳性 部分患者透析间期体温正常 严重患者持续发热 •严重的可导致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甚至死亡 •如无临床表现,称之为导管内细菌定植 10-50%的中心静脉导管虽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但可 培养到导管内定植的细菌 是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10倍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原则 所有导管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 置管时应有相对无菌环境,严格无菌操作 合理掌握置管指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能力较强的 导管 每次透析认真检查导管局部情况、并更换辅料 日常导管操作按规范,应尽量减少污染机会 做好病人的宣教,加强自我监护和护理 尽可能减少长期透析病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
谢谢!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透析导管主要的并发症
•据报道发生率为0.5-5/1000导管日 •影响导管使用寿命 •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寿命 血流感染20%出现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骨髓炎、硬膜外脓肿和败血症 •增加医疗费用
不同透析通路的患者菌血症发生率
•动静脉内瘘 0.2次/100患者.月 •移植物内瘘 0.5次/100患者.月 •带袖套导管 5.0次/100患者.月 •无袖套导管 8.5次/100患者.月 (数据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
•置管的部位、病原体的密度和种类 感染机会---锁骨下<颈部<大腿根部 •导管的材质和结构 带涤纶环<无涤纶环 硅胶导管和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导管 •患者体质 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免疫功能受损、高龄 高铁负荷、大剂量促红素、贫血、低蛋白 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留置时间和使用频率 每日封管﹥每次透析封管 •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 •患者的自我护理:新病人﹥老病人
•可经导管注射敏感抗生素并封管 •疗程至少2-3周 •拔管指征: 感染症状严重超过72h不能缓解 持续4周感染不能治愈 真菌感染 •对于其它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可尝试原 位更换导管 •对于反复感染患者可预防性抗生素封管
血流感染的其它治疗要点
•首次应用抗生素前留取外周血、导管血 培养 •外周血抽血时机为寒战或发热刚开始时 •上机后抽血常规意义较小 •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门诊病人可用二代头孢 住院病人可用光谱抗生素 再发病人可参考以前培养结果 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应排除其它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