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固态电容替换主板普通铝电解电容的原则
固态电容与铝电解电容的差异对比

固态电容与铝电解电容的差异对比
固态电容全称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它与普通电容(即液态铝质电解电容)最大差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介电材料,液态铝电容介电材料为电解液,而固态电容的介电材料则为导电性高分子。
由于固态电容采用导电性高分子产品作为介电材料,该材料不会与氧化铝产生作用,通电后不致于发生爆炸的现象;同时它为固态产品,自然也就不存在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爆裂的情况了。
从电气性能上讲,固态电容和普通的电解电容各有各的优点,前者最大的优点在于没有使用液态的电解液,这样在受热时不容易发生“胀肚”、“爆裂”等情况,使用寿命长、热稳定性好,适合于高频的工作环境;后者价格便宜、容量大、耐压值高。
固态电容具备环保、低阻抗、高低温稳定、耐高纹波及高信赖度等优越特性,是目前电解电容产品中高阶的产品。
由于固态电容特性远优于液态铝电容,固态电容耐温达260度,且导电性、频率特性及寿命均佳,适用于低电压、高电流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数字产品如薄型DVD、投影机及工业计算机等,近年来也被电脑板卡产品广泛使用。
区分固态电容和电解电容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电容顶部是否有“K”或“+”字形的开槽。
固态电容是没有开槽的,而电解电容为防止受热后因膨胀而发生爆炸,顶部都有开好的槽。
小心主板电容“被固态”

小心主板电容“被固态”但凡谈到某款板卡产品的做工好坏,必然会提到它使用了什么样的电容元件(甚至“采用全固态电容”已经被炒作为“优质”板卡产品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厂商,还是DIY玩家,都对这方面特别看重。
当然,除了厂商以此概念来标榜自己的板卡产品做工如何的好之外,电容元件的确对于产品的稳定性、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本堂课将为大家介绍有关电容元件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识别各种固态电容,避免被JS忽悠。
固态电容是个啥?恐怕就算是菜鸟,也听说过主板、显卡“爆浆”之事,这里所谓的“爆浆”.就是指板卡上的电容爆裂了,而“浆”指的便是电解电容中的“电解液”.有电解液的理论上就该叫液态电容了.那固态电容又是怎么回事?“固态”与“液态”固态电容全称: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常见的胶皮“烟囱”电容其实就叫做铝质电解电容。
你没看错.两者都是以铝为阳极的电解电容!所谓的固态与液态之别,不过是使用的介电材料不一样而已。
常见的固态电容,除了使用铝作为阳极外,阴极材料可以是有机半导体、高分子聚合物.甚至还可以是电解液和固态材料的混合!这里还有一种比较高档的固态电解电容——钽电容,采用钽作为阳极.二氧化锰作为阴极,相对普通电解电容来说.具备更好的高频滤波性能、更耐高温.但耐电压和电流能力较低,适合用在高温、有高精度要求的地方(很多高端板卡上会用到,例如AMD原厂显卡)。
更低的ESR(电阻抗)、更好的稳定性和耐用度、对温度敏感度更低、耐高纹波、绝不“爆浆”等相对普通电解电容的优势.让固态电容几乎成了优质板卡的必备条件.而这几点基本上就概括了固态电容的好处。
当然.并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固态电容都好于普通的电解液电容.不过.对于新手同学来说.了解这些就足够了.更多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如何识别板卡产品上的固态电容。
分辨固态电容是难题那如何去分辨呢?这里有几个识别固态电容的观点。
●全铝外壳一定是固态电容。
●有PVC外皮一定不是固态电容。
●有防爆纹的一定不是固态电容。
主板元件好坏检测及代换原则

主板元件好坏检测及代换原则1<R>电阻:用欧姆档不分正负接其两脚可测出. $普通贴片电阻可用与其相差不多阻值的电阻代换.如:330欧可用220欧或470欧代换.保险电阻<0欧>可用额定电流相近的保险电阻代,或用阻值较小的普通电阻或0欧的普通贴片电阻作应急代换.2<C>电容:<常用单位UF>:先短接放电,然后用二极管档不分正负接其两脚,数值就逐渐增大直至无穷大<1>,然后调换笔头数值会由负数迅速增大到无穷大.则此电解电容OK.若数值变化很慢,或停在某一值上,说明该电解电容漏电或性能不佳。
若一直显示无穷大说明开路;若一直显示0说明短路。
<原理因为万用表中有电池对其充电它该有个充电过程>电容表面未标注耐压值的,其耐压值通常为50V.如表面数值为22 16V#电解电容损坏可用耐压不低于原电容,容量与原电容相近的电解电容代替.如6.3V/1000UF可用10V/1000UF或6.3V/1500UF的代替. 普通贴片陶瓷电容可用同种颜色的贴片陶瓷电容作应急. 不过晶振两端连接的贴片陶瓷电容,最好用同容量的电容代,否则可能会出现时钟不准确或者不能启动的故障3<L>电感:<常用单位UH>:用二极管档测其两脚就蜂鸣效果同测一根导电的线.主板中一般来说只要是体积大小相近的贴片电感即可直接代换.对于DC-DC直流电压变换电路的磁心电感可小心的将导线圈拆下,并用同种直径的漆包线,按原匝数绕制即可.在维修中,磁心电感常见的是虚焊.4晶振:分为四种:1时钟晶振<14.318MHZ>与时钟芯片相连.损坏则主板不能启动.开机对地有电压1~1.6V2实时晶振<32.768KHZ>与南桥芯片相连.损坏时间不准或不能启动.开机对地电压0.5V左右.3声卡晶振<24.576MHZ>与声卡芯片相连.损坏声音变质或无声.开机对地电压1.1~2.1V4网卡晶振<25.000MHZ>与网卡芯片相连.损坏网卡不能工作.开机对地电压1.1~2.1V<以上对地电压书上说是其两脚间的电压>用二极管档测其两引脚间的数值就为无穷大.如有数值则该晶振坏或与其连接的集成电路坏.但反过来不成立,即显示数值无穷大不一定说明晶振正常.此时就通电检测其两端的电压是否正常.更换晶振时,通常要用相同型号和频率的晶振,后缀字母也要尽量一致,否则可能无法正常工作$5<D>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用二极管档测接对时就有正向压降值,若接反则就显示OL或超载符号1,此时调换笔头再测.若显示0000则已开路. 正向压降值越小二极管性能越好.开关二极管0.5~0.7V 小功率肖特二极管0.2V左右手稳压二极管0.5V左右贴片开关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可直接在主板上测,肖特二极管要先把其中一个脚从主板上焊开再测.主板中二极管最好用同型号的二极管代.若没有,则要选择参数优于原型号的二极管代.可用特性相同,参数指标不低于原器件的二极管代. 稳压二极管要用同功率同稳压值的二极管代$6<Q>三极管<起电流放大作用>:用二极管档,红笔任接一个引脚,用黑笔依次去接另外两脚如果两次显示都小于1V,则说明红笔接的是NPN三极管的基极<B极>.若都显示溢出符号OL或超载符号1则红笔接的是PNP三极管的基极.若两次中,一次小于1V,另一次显示OL或1表明红笔接的不是基极,换脚再测.NPN型中小功率三极管数值为0.6~0.8V.其中较大的一次,黑笔所接的是发射极<E极>.主板中采用的电阻有很多种,分为:普通电阻是主板上最小的电阻,形态为墨色扁平的小方块,贴片电阻的阻值一般用三位数字来表示,在三位数字后面所加"0"个数,(单位为Ω)。
25v1000微法电解电容替换固态

25v1000微法电解电容替换固态标题:25V 1000微法电解电容替换固态电容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容是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用于储存电荷和提供平滑的电流。
电解电容和固态电容是两种常见的电容类型,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电解电容到固态电容的替换。
本文将重点讨论25V 1000微法电解电容替换为固态电容的方案。
二、电解电容与固态电容电解电容和固态电容在结构、性能和使用上有显著差异。
电解电容通常体积较大,容量大,价格低,但寿命相对较短,稳定性较差。
而固态电容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价格较高。
三、替换方案选择合适的固态电容选择一个合适的固态电容是替换过程的关键。
首先,应确保新电容的电压和电流规格与原电解电容相匹配。
在此情况下,选择一个25V、1000微法的固态电容。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容的稳定性、耐温性、寿命等。
考虑电路的其它部分在替换过程中,需要确保电路的其他部分能够适应新的电容。
这可能包括检查和可能的修改电路板布局、焊接过程等。
此外,由于固态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较低,可能需要调整与之相关的元件参数,以保持电路的稳定运行。
执行替换执行替换时,需要遵循适当的操作规程。
首先断开电源,然后小心拆下电解电容,确保不损坏周围的元件或电路板。
然后将新的固态电容焊接到相应的位置,注意确保焊接质量。
最后,重新接通电源,检查电路是否正常运行。
四、结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25V 1000微法的电解电容替换为固态电容。
在替换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固态电容,并确保电路的其他部分能够适应新的电容。
此外,还需要调整相关的元件参数以保持电路的稳定运行。
虽然固态电容的价格较高,但其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主板换固体电容 固态电容规格

[转贴]主板换固体电容固态电容规格这段时间改主板换电容的人超多,但问来问去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陈旧问题,干脆我一次性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
常用的固态电容规格基本上就是这几种:1:CPU供电部分:680uF/2.5v就没有问题,当然用1500uF/2.5v就更保险了,当然还得看你自己主板电容插槽的间距,电压不用担心2.5v不够,现在桌面级CPU的电压没有超过2v的。
品牌方面建议用JP化工。
2:CPU滤波部分:330uF/16v,至于用日化的还是三洋SEP到无所谓,看个人喜好了,330是固体聚合物16里最高的了,没有比它再高的啦,这里的16v电压绝对不能少。
3:内存部分:用560uF/4v没问题,因为现在内存电压没有超过4v的4:PCI,AGP,PCI-E部分:如果是1000uF/6.3v的话那一样用560uF/4v替换,如果有的个别部分原来是1500uF/6.3v的个人感觉最好换成820uF/6.3v的会更保险(这处电压有些达到5v如果换560uF/4v的话电容温度会很高,切记!)5:主板其他部分:如果是470uF/10v那换成270uF/10v,如果是470uF/16v,那换成180uF/16v,如果还有其他类型的统一换成100uF/16v肯定没问题,当然还得注意插脚间距。
最后就是焊接手法的好坏了,手法好的话一般主板改造成功率应该100%,至于我所说的液体换固体的办法是没有什么换算公式的,只要了解主板各个部分的实际电压就OK了,(CPU本身电压不会超过2v,滤波电压12v以上,内存电压没有超过4v的,PCI,AGP,PCI-E总线电压应该是5v外部接口部分一般是10v-1 6v)有一条是肯定的,所有的主板是不会超过16v电压的,不要认为用220v的300W或者400W电源主板的电压也就很高.商品介绍超小体积NCC日本化工PSC系列2.5V 560UF固态固体电容可替4V680UF单购此商品50只起售(固体电容混买多种规格组合100只以上,此商品不少于20只)全新,日本原产.适于用改造计算机板卡及各类视听设备的1.8V 及1.8V以下供电部分滤波.如替换CPU周边供电专用的电解液铝电解电容:6.3V 1000UF,6.3V 1500UF,6.3V 1800UF,6.3V 2200UF,4V 820UF 4V 680UF同时也可替换显卡GPU及DDRII内存周边滤波电容直径8MM×高8MM .脚距:5MM 105度高温PSC系列为日本化工固体电容性能最优的系列更详细资料请从官方网站获取:http://www.chemi-con.co.jp/pdf/catalog/al-c1001i/al-conductive-c-0808 29.pdf在电脑主板系统中常用于替代直径为8MM 2.5V以下供电专用的电解电容,小提示:固体电容与普通铝电解质电容的区别不在于外壳是否有套有塑料皮,事实上很多铝电解电容是光亮的铝壳,没有塑料皮,同样也有很多固体电容套着外面的塑料皮,这个跟厂家的风格有关,但不区分两者的标准,具体请参考厂家官方网站的资料说明.固体电容代换电解电容的原则(菜鸟们请仔细阅读)所有电容在代换前需要确认安装尺寸.名词解释,ESR(通俗定义为电容为稳定电源电压而充放电动作的反应速度及电能损耗大小)目前大多数影音及计算机产品中配置以下几组电压12V、5V、3.3V、2.5V、 1.8V、及1.8V以下.首先我们强调一下5V电源在板卡的数字电路系统中主要负责各类输入输出接口的供电,其分布范围是比较少,电容的损坏率也相当低.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电脑板卡和以数字逻辑电路为主的电路板中,在小批量维修替换时10V的电解电容完全可以使用6.3V的电容替代.耐压的选择:由于铝电解电容的误差较大,在耐压选取方面设计时会留有很大的余量例如:12V电源部分常用16V铝电解电容,5V电源常用10V ,3.3V选用6.3V,3.3V以下选用6.3V或者4V(这种很少见)这是厂商选择的一般规律,我们在板卡上也会见到用在12V电源上的25V铝电解电容,甚至在CPU 1.45V的滤波部分看到10V的电解电容.所以原铝电解电容耐压只做为参考,选用电容耐压的唯一的标准是电路的电压,如果选用固体电容,只要电路电压低于固体电容耐压即可,不需要考虑余量(事实上电容设计者已经根据常用电源电压留好了余量)容量的选择,电容容量的选择是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即功耗)来确定的,如CPU是主板中的耗电之王,在其周边我们就见到了密密麻麻的电解电容和高频瓷片电容,在显卡的GPU附近亦是如此.同样由于电解电容的误差大和老化后容量减小较大,在容量选择上也会留有很大的余量.固体电容容量几乎不会减小,不用考虑老化后容量减小的问题,再者ESR值明显优于铝电解电容,所以在容量选择上固体电容有很大的空间,根据经验一般可选择为铝电解容量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大,当然这个值不是绝对的,略有偏差,无关要紧.大家对电解电容比较熟悉,对于电容的认识往往只记得容量及耐压值,没错,但忘却了关于电容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电容的材质],当替换选择电解电容时,在体积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与原使用型号的容量耐压贴近的,高压替换低压,高容量替换低容量,都是正确的认识,但在固体电容的选择上,是不能按照这样传统的替换概念的,由于材料及工艺不同,在同等耐压及容量情况下,电解电容和固体电容对比,固体电容的体积要大出电解电容一倍以上.由于固体电容材料价格较铝电解电容的材料价格贵出很多,越大的越贵,固体已经很贵啦,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固体电容优秀的性能决定了小容量即可胜任更恶劣工作环境, 纯固态材料决定了其寿命更长,误差更小,其出厂时的参数在连续工作数万小时后,仍可维持不变.但铝电解电容在工作两千小时后,电解液将慢慢出现干涸现象,容量变小,随着时间推移,电路系统将变得不稳定,如运行变慢死机等等固体电容强调的是低ESR,高温时性能不变.所以更换固体电容,大家不要老觉得容量够不够啦,电压会不会太低啊这些概念性的错误.说了一大堆,实战应用举例:1.CPU供电类电容,此位置一般原来均是6.3V-10的电解电容,根据CPU的实际电压来更换,近五年生产的CPU核心电压已经没有高于2.5V的了,都在1.8V以下,如果是古董另当别论.用在CPU外围的6.3V 1500UF-6.3V 3300UF电解替换可使用固体电容 4V 1200UF, 4V 1500UF, 2.5V1500UF,4V 820UF 及2.5V 820UF亦可胜任2.6.3V1500UF-2200UF(直径8MM)电解用于3.3V或者3.3V以下电源部分,可用固体电容容量330-820UF耐压4V以上即可. 如常见的4V 560UF3.12V电源16V 1000UF--16V 3300UF 电解可用固体电容16V270UF 16V330UF (12V电源作为高电压不直接供给大电流的电路部分,故此处可选用之容量较小)3.最常用的1000UF/6.3,广泛分布与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此类电解换固体:耐压高于4V 容量大于270UF即可,如:4V 560UF, 4V 470UF,4.另外一些常用的,470UF/16V 电解可用固体 180UF/16v5.更换10V耐压的小个电解电容请尽量使用6.3V或者10V耐压的固体电容,由于使用5V电源的芯片不太多且功耗不大,一般使用小个的电解电容.以上就基本覆盖了比较常用的主板电解类的换固体的方案,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固体更换电解一定要修正的概念,第1:要注意实际电容位置的电压,第2:替换时不要过份强调容量,固体优越的性能足以胜任.。
电容替换原则

电容替换原则
电容是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它可以过滤掉一些不需要的频率,用来改善电路的性能。
在电子电路中,电容有时会因为老化或损坏而失效,因此需要替换。
电容替换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电路工程师正确地替换电容。
在替换电容时,电容的额定值必须满足电路的要求。
除了电容的容量外,电容的额定电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电容的额定电压应与原电容的额定电压相同,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在替换电容时,应考虑到电容的额定电流。
电容的额定电流是指其容量下电容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如果电容的容量太小,那么电容所能承受的电流也会变小,从而影响电路的性能。
因此,在替换电容时,应考虑电容的额定电流,确保电容的容量足以满足电路的要求。
在替换电容时,应考虑其尺寸。
电容的尺寸不仅会影响电路的外观,也会影响其使用的效果。
如果电容的尺寸太大,可能会影响电路的空间,而如果电容的尺寸太小,可能会影响电容的容量,从而影响电路的性能。
因此,在替换电容时,应考虑电容的尺寸,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电路的要求。
电容替换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电路工程师正确地替换电容,以获得最佳性能。
替换电容时,应考虑电容的额定值、额
定电流和尺寸,以确保电容能够满足电路的要求。
MLCC替换铝、钽、有机半导体电解电容指导培训课件

2022/5/1
1
1
目录
一.为什么要用MLCC替换 二.各电容介绍比较 三.如何替换 四.替换实例
2022/5/1
2
2
一.为什么要用MLCC替换
1.缺货
钽电容严重缺货,有机半导体电容电容缺货,MLCC供货稳定。
2.价格
电解电容、钽电容、有机半导体电容价格较高,MLCC比较便宜。
10000000
8
8
三.如何替换(步骤、方法)
1. 确定尺寸(适用于钽电容。红色比钽电容稍微宽点,
绿色比钽电容短/窄,蓝色是完全吻合)
钽电容
外壳
长宽厚
P
201211
A
321616
B
352819
C
D E V
2022/5/1
603225
734328 734341 734319
MLCC尺寸
首选
次选
0805(2012)
2022/5/1
17
17
四.替换实例
3.Application 3(音频、PCM等供电)
2022/5/1
18
18
四.替换实例
4.Application 4(HDD等供电)
2022/5/1
19
19
四.替换实例
5.Application 5(PCMCIA等供电)
2022/5/1
20
20
四.替换实例
1206 (3216)/0805(2012)
1210(3225)
1206 (3216)/1210(3225)
0805(2012)
1812(4532)
电解电容与固体电容详细介绍与比较

一、望闻问切—电容问题引起主板“体虚”病征:直观表现为液态电解电容膨胀、过热、漏液。
致病缘由:高温、电解电容用料不足。
病理分析:主板供电电路设计缺陷,导致电容工作环境温度过高,电容发热,从而使液态电容中的电解液挥发而失效;电容偷工减料,各项参数没有达到电路设计标准而损坏。
电容在主板电路中广泛使用,打开机箱观察主板,可以看到星罗棋布、数量众多的电解电容。
它是计算机系统供电电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主板上的各类板卡、芯片组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电压的电源,如+12、-12、+5、-5伏等,要保证主板及板卡的稳定运行需要采用电容器用于过滤电源,确保电压稳定。
当然在CPU供电电路中,电容更是起到提高电源质量的关键作用。
计算机主板和显卡等板卡上主要使用两类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和钽电解电容。
铝电解电容价廉且容量较大,主要用于电源滤波部分。
钽电解电容各项性能均优于铝电解电容,但价格较高。
一直以来,诸如系统运行不稳定,花屏、无法开机,超频后易死机以及主板的诸多问题都与液态电解电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液态铝电解电容的漏液、寿命短等缺陷也为电脑玩家所诟病。
要想使主板稳定、高效运行,采用固态铝电解电容通常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一些先天不足的主板更是可以起到大补功效。
在各类电容中,唯有铝电解电容存在寿命问题。
在确保电容质量的前提下,高温、超压是导致液态电解电容失效的重要因素。
液态电解电容的工作温度每上升十摄氏度其使用寿命就会缩短一半以上。
电容的热量一方面来自主板和其他板卡散热排出的热量,这是工作环境造成的,可以通过改善散热措施减少这种热量传递。
另一方面则是因电容的电解质存在电阻,电流流过电容时在其内部产生的,要减少这种情况引起的发热只有通过电解质的技术创新来实现。
那么主板上电容接受的热量究竟从何而来的呢?主板上的许多部件在工作中都会发热,但发热量最大的有三个部分:CPU、北桥芯片、场效应管。
通常CPU和北桥芯片都会使用专用的散热装置降低温度,但是用于CPU供电的场效应管却没有任何的散热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固态电容替换主板普通铝电解电容的原则、建议和实例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产品中配置以下几组电压:12V、5V、3.3V、2.5V、 1.8V、及1.8V以下.
首先我们强调一下5V电源在板卡的数字电路系统中主要负责各类输入输出接口的供电,其分布范围是比较少,电容的损坏率也相当低.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电脑板卡和以数字逻辑电路为主的电路板中,在小批量维修替换时10V的铝电解电容完全可以使用6.3V的固态电容替代。
耐压的选择:由于铝电解电容的误差较大,在耐压选取方面设计时会留有很大的余量,例如:12V电源部分常用16V铝电解电容,5V电源常用10V ,3.3V选用6.3V,3.3V以下选用6. 3V或者4V(这种很少见),这是厂商选择耐电压的一般规律。
我们在板卡上也会见到用在12 V电源上的25V铝电解电容,甚至在CPU 1.45V的滤波部分看到10V的电解电容.所以原铝电解电容耐压只做为参考,选用电容耐压的唯一的标准是电路的电压,如果选用固体电容,只要电路电压低于固体电容耐压即可,不需要考虑余量(事实上固态电容设计者已经根据常用电源电压留好了余量)
容量的选择:电容容量的选择是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即功耗)来确定的,如CPU是主板中的耗电之王,在其周边我们就见到了密密麻麻的电解电容和高频瓷片电容,在显卡的CPU附近亦是如此.同样由于普通铝电解电容的误差大和老化后容量减小较大,在容量选择上也会留有很大的余量.固体电容容量几乎不会减小,不用考虑老化后容量减小的问题,再者ESR值明显优于铝电解电容,所以在容量选择上固体电容有很大的空间,根据经验一般可选择为铝电解容量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大,当然这个值不是绝对的,略有偏差,无关要紧。
大家对电解电容比较熟悉,对于电容的认识往往只记得容量及耐压值,但忘却了关于电容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电容的材质。
当替换选择普通铝电解电容时,在体积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与原使用型号的容量耐压贴近的,高压替换低压,高容量替换低容量,都是正确的认识;但在固体电容的选择上,是不能按照这样传统的替换概念的。
由于材料及工艺不同,在同等耐压及容量情况下,电解电容和固体电容对比,固体电容的体积要大出电解电容一倍以上.由于固态电容的介电材料价格较铝电解电容的材料价格贵出很多,越大的越贵,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固台电容优秀的性能决定了小容量即可胜任更恶劣工作环境。
纯固态材料决定了其寿命更长,误差更小,固态电容出厂时的参数在连续工作数万小时后,仍可维持不变.但铝电解电容在工作两千小时后,电解液将慢慢出现干涸现象,容量变小,随着时间推移,电路系统将变得不稳定,如运行变慢、死机等等。
固体电容强调的是低ESR,高温时性能不变。
所以更换固体电容,大家不要老觉得容量够不够啦,电压会不会太低啊这些概念性的错误。
下面举例说明用固态电容(主板固态电容)替换主板上电解电容的原则和建议,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CPU供电类电容。
此位置一般原来均是6.3V-10的电解电容,根据CPU的实际电压来更换,近五年生产的CPU核心电压已经没有高于2.5V的了,都在1.8V以下.所以用在CPU
外围的6.3V 1500UF,6.3V 3300UF电解电容,可以使用固态电容 4V 1200UF, 4V 1500UF, 2.5V1500UF,4V 820UF来替代,而2.5V 820UF的固态电容也可以胜任次电容替代。
2,6.3V1500UF-2200UF(直径8MM)电解电容用于3.3V或者3.3V以下电源部分,可用固体电容容量4V 330-820UF的固态电容替换或者耐压高于4V的也可以。
常用的固态电容是4V 560UF。
3,12V电源16V 1000UF--3300UF 电解电容可用固体电容16V270UF---330UF来替代(1 2V电源作为高电压不直接供给大电流的电路部分,故此处可选用之容量较小)
4,最常用的1000UF/6.3V电解电容,广泛分布与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此类电解电容的替换,可以用耐压高于4V 容量大于270UF的固态电容替代即可,如:4V 560UF, 4V 470UF.
5,另外一些常用的470UF/16V 电解电容可用 180UF/16v的固态电容替代。
6,更换10V耐压的小个电解电容请尽量使用耐压位6.3V或者10V的固态电容,由于使用5V电源的芯片不太多且功耗不大,一般使用小个的电解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