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优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本组病例采用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
结果本组56例中, 疗效优30例, 良16例, 差10例。
优良率为82.14%。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 能最大程度恢复了跟骨的形态,跟距后侧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Bohler角及Gissan角,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跟骨为人体最大的附骨, 是足弓的重要组成, 对人体的负重及行走至关重要。
跟骨骨折75%是关节内骨折,我院自2006年1月~20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均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经随访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 女13例; 年龄18~58岁。
其中左足22例,右足34例; 均为高处坠落伤致闭合性骨折。
合并胸腰椎骨折8例,四肢长管状骨折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13d。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摄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 Bolher角0°~20°, Gissane角89°~100°。
术前CT检查Sanders分类Ⅱ型13例,Ⅲ型34例,Ⅳ型9例。
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跟骨钢板内固定, 其中自体髂骨植骨26例。
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1]进行功能评价,分优、良、可、差4型。
①优:行走时无疼痛,距下关节功能正常,恢复原来工作;②良:行走时步态正常,可有轻微行走疼痛,能恢复原来工作;③可:有较明显行走疼痛及轻微跛行,影响体力劳动,不能恢复原来工作;④差:行走疼痛,跛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1.2手术方法根据术前跟骨5个位置X线片及CT平扫加矢状位三维重组,测量Bohler角及Gissan角,根据Sanders分型系统评估跟骨后关节面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46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治疗后对功能恢复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参照AOFAS评分标准,60足恢复总优良率为8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跟骨骨折;临床效果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创伤形式,约占全身骨折的 2.5%,在跗骨骨折中占60%左右[1]。
由于跟骨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治疗难度较大,若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我院对46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足,其中,女20例(28足)、男26例(32足);年龄16~65岁,平均(35.1±3.1)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28例、交通事故14例、其他4例;按照Sander分类法:21足Ⅱ型、24足Ⅲ型,15足Ⅳ型;6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胸腰椎骨折、8例其他部位。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跟骨轴位和侧位拍摄,同时进行CT扫描,48足选择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法治疗、12足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常规硬膜外腔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处理。
①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法:选取跟骨结节后上缘处,将1枚克氏针插入跟骨体内,同时对前足进行固定和牵引。
对跟骨体进行撬拨,持续进针时则进行固定。
然后再用1枚克氏针自外后方插入后根距关节面的下方进行撬拨,可维持跟骨节关节角的正常以及复位[2]。
然后对跟骨体的两侧进行挤压,促使壳状骨折片复位,并填充受损中央塌陷位置。
复位完成后,再选择1枚克氏针从跟骨结节的后外侧向内侧固定。
结合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2~3枚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
然后使用C型臂或X线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进行检查,确定达到标准要求后,再使用石膏进行固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它通过将金属钢板固定在骨折骨干上,从而帮助骨折恢复。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34例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对此有了一些体会。
我观察到跟骨钢板内固定能够提供稳定的骨折固定。
金属钢板可以完全贴合骨干,保证各个骨片的正确定位。
这种稳定性可以减少骨折片的移位和错位,有利于骨折愈合。
与传统的石膏固定相比,跟骨钢板内固定可以提供更强的保护和支撑,减少了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无需完全暴露骨折部位,可以通过小切口进行操作。
这种小切口手术减少了手术部位的组织损伤,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通过准确的手术技巧和细致的操作,我观察到大多数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获得了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这为患者的日常活动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并减少了对辅助工具的依赖。
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可能引起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
金属钢板可能因为材料不良、设计错误等原因导致失效,需要重新手术或更换钢板。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并选择适当的钢板和手术方案。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可用于处理跟骨骨折。
它提供了稳定的骨折固定,减少了创伤和手术并发症,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时,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并密切观察术后的恢复情况。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体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总结,我们发现手术操作技术的精准性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并发症及处理方面,我们对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疗效评估方面,患者的术后疼痛得到了显著缓解,并且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可行性。
本研究总结了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操作技术,康复治疗,并发症,疗效评估,病例分析,治疗优势,进一步研究,结论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功能。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功能受损等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手术操作技术、康复治疗、并发症及处理、疗效评估和病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3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并进行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我们旨在总结并评估该治疗方法对于跟骨骨折的效果和影响。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影响,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提供基础和借鉴,为完善和优化该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了3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0岁至60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1。
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50例体会

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 5 O 例, 共5 6 足, 其 中男 4 2例, 女8 例; 年
龄最小者 1 9岁 , 年龄最大者 5 4岁, 平均年龄 4 4岁 ; 左足 1 9 例,
右足 2 5例 , 双足 6例 ; 关节 内骨折 3 4足 , 关 节外 骨折 2 2足 ; 跟
骨结节关节角 1 0  ̄~ 2 0  ̄ 间者 1 8足, o 。 一1 0 o者 3 1 足, < O 。者
切开暴露 骨折 过程 中对跟骨周 围软组织进行 剥离 , 不仅使 骨折 块失去软组织 的包裹而丧失稳定性 ,其周 围血运也 遭到破坏 , 导致 骨折 及术 口愈 合受到影响 。刘建 勇1 3 1 等报道外侧切 口不愈
1 . 1 一般资 料
选择 我院 2 0 0 9年 3月一2 0 1 3年 4月 期
克 氏针 经皮 撬 拨 复 位 内 固定 术 治 疗跟 骨 骨折 5 0例 体 会
李先 勇 张世 亮
( 太原市迎泽 区骨伤科 医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 常见的损伤之一 ,好 发于青 壮年人群 , 致伤原因常为高空 坠落 产生垂直压缩暴力 或剪 切暴力所致 , 也 有少数患者为强大 的撕脱暴力所引发 。 承受重力及距下关节的 运动是跟 骨的主要功能 , 骨折后足部 3 0 %~7 0 %的功能 出现 障
面; 若 为粉碎性骨折 可将克 氏针穿过 跟骰关节 , 插入骰 骨以增
开发生率 高达 1 8 . 1 %。所 以跟骨骨折选择开放性治疗 手术 切 口 愈合 问题一直是 困扰 临床 医生 的难题之一 。 跟骨骨折的治疗 目 的是 恢复关节 面的平整 、恢 复正常的 B o h l e r 角及 G i s s a n e角角
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心得

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心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8%~20%,常导致钢板外露,甚至继发骨髓炎而致手术失败。
目前临床上常用半量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但大剂量甘露醇易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a组患者采用消肿方内服,消肿方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李钊、何才勇等[4-5]报道配制(成分:当归、黄芪、牛膝、丹参、泽泻、茯苓、猪苓、川芎等)。
每日8~10g,自入院起连续服用,服用至术后1周。
b组患者采用20~30min内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规格125ml∶50g)125ml,根据病情,每日1次或2次,连续使用7d或足踝消肿停止使用。
1.4手术方法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采用外侧“l”形切口[6],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腓侧肌腱,显露骨折后,向下牵引跟骨结节。
由跟骨结节后上方向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钻入4.5mm克氏针,达软骨面下0.3~0.5cm,向后下方搬动克氏针尾部,适当内翻,撬拨复位向前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恢复结节角。
跟骨内外两侧横向挤压,恢复跟骨宽度,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恢复bhler角和gianc角的正常角度,用数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已复位的诸个骨折块。
因骨折块压缩造成骨质部分缺损,可行自体髂骨移植。
或于缺损区域填充人工骨,复位满意后,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距下关节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跟骨钢板,固定跟骨内、外侧壁骨折块,结节部骨折块及后关节面骨折块,确切固定后拔除临时固定之克氏针。
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后,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引流,棉垫包扎。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脚抬高3d,术后24h开始脚趾活动,48h开始踝活动,并拔除引流物。
1.5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估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接受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同等物理方法治疗(抬高患肢、制动等)。
于术后7d观察结果,同一病例由同一位医师观察、测量并记录,其中肿胀程度参照健侧肢体。
肿胀评估标准[5]:按照临床观察标准分为4度。
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骨折的治疗一般是围绕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正确地复位,另一个就是保护。
正确地复位是以恢复损伤部位正常功能和形态为目标进行的,一般采取内固定外固定的方式,如使用板条量体,夹板,放射学对称法等;保护是以减轻损伤部位的负担,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关节活动度为目的而采取的,主要有支架止血止痛等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体循环的改善,加强营养和伤口止痛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控制局限性的活动度,减轻受伤部位的负担,以便恢复损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
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49例临床体会

・
2 8- 99
吉林医学 21 0 2年 5月 第 3 3卷第 1 4期
术前 均拍摄 跟骨轴位 、 位片 , 侧 并行 跟骨水平 面、 冠状 面三维
C T扫描 , 测量分析 患侧 跟骨 高度 、 宽度 、  ̄lr B he s角和 Gsa i ns s 角、 跟骨轴线 , 跟骨前部 的完整性 ( 包括 跟骰关 节和距 下关节
[] 张 3
益. 下颌骨骨折治疗 [ .北京 : M] 北京 医科大学 中 [ 收稿 日期 :0 1 1— 3 编 校 : 2 1 —1 2 费越/ 郑英善 ]
国协和医科大 学联合 出版社 ,93:6 19 5 .
内 固定 手术 治 疗 跟 骨 关 节 内移 位 骨 折 4 9例 临床 体 会
腱 连同腱 鞘 , 肠 神经 , 外侧 血 管位 于 全厚 皮 瓣 之 内。用 腓 跟 3K2 l r0in克氏针分别钻入外踝 、 n 距骨 、 骰骨后 向上弯 曲 , 充分
暴 露骨折端及距下关节 , 掀起跟骨外侧壁 碎骨片 , 辨认解剖结
构, 根据术 前评估 和直视下 全面 了解 骨折 的类 型、 移位 程度 , 将跟骨结节 向 内下方牵 引 , 撬拔使 骨折复 位 , 钢针临 时固定 , c型臂 x线机透视 跟骨轴位 、 侧位观察 复位满意后 , 应用跟骨 “” Y 形或其他解剖钛板 内固定 , 放置 引流条引流 , 闭合切 口。
残率 。
3 3 选择合适手术 时机 : . 除开放性骨折或跟骨骨折数小时 内 足跟周 围肿胀较轻可急 诊手术 外 , 数患者 手术时 间通常 于 多 伤后 5—1 , 4d 平均 8d 。此时整个 足部周 围有 持续 均匀的 皮
肤皱褶 , 皮肤弹性好 , 脉及淋巴 回流通畅 , 静 为最佳手术时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各型跟骨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18个月。
24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功能完全恢复,疗效满意。
结论:治疗跟骨骨折能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达到预期,就避免手术。
选择一个痛苦小、费用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好并且符合患者病情特点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在临床上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医疗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夹板;手术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231-02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数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
大多数的跟骨骨折累及跟距下关节面,其中85%—90%属关节内骨折。
跟骨为内外弓的共同后臂,其形态和位置对足弓的形成和负重影响极大。
由于跟骨骨折后大多粉碎并波及到关节面,bohler角变小,肿胀明显,皮肤条件差,而且跟骨本身是一块不规则的六面体短骨,所以治疗上还是比较困难的。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32例跟骨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符合患者骨折特点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切开复
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跟骨患者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4~70岁,平均36.8岁。
车祸致伤3,坠落伤28例,砸伤1例。
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23例,不波及距下关节的9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1.2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组:患者取平仰卧位,一助手固定膝关节于屈曲90°位置,另一助手双手握紧足部,术者用双手大鱼际置患者跟部两侧用力向中间夹挤,同时令助手来回屈伸踝关节数次,直到增宽的横径复位,然后跖屈踝关节使跟腱松弛,术者用双拇指扣紧跟骨结节向下按,跟骨结节下移,bohler 角因此得以恢复,通过复位跟距下关节面得以纠正。
术后采用两块夹板超踝关节固定4-6周,固定期间即行功能锻炼。
单纯手法不满意可行夹板加跟骨持续牵引,按早期活动原则进行锻炼。
手术切开复位组:适合青年人,手法复位不满意,骨折波及跟距下关节面且bohler 角变小的患者。
方法:可先矫正bohler 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口,切皮时不用电刀,不行皮下分离,以保护皮肤血运,并保护好腓骨肌腱和腓肠神经,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骨松质充填保持复位,术中可再行矫正bohler 角及跟骨体的宽度,然后再用克氏针或是行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
术后2-3天便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29例功能完全恢复,踝关节活动正常,疗效满意,3例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间长觉患处隐痛,经中药外洗内服及理疗2月后无不适。
3 讨论
3.1 跟骨为不规则的矩形体,前窄后宽,共有4个关节面,即前、中、后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
跟骨内密度不一,骨小梁排列特殊,后关节面上骨皮质负重量接近胫骨骨皮质,跟骨前、中部骨小梁相对稀疏,是血管进入髓腔的部分。
跟骨借跗骨窦内坚强的距跟骨间韧带和内、外侧距跟韧带,以及其他附属韧带与距骨紧密相连。
正常状态下,距下运动轴为偏心性,跟骨处于自然外翻位,距骨的前外侧突正好骑跨于跟骨的gissane角上,跟骨的负重点位于下肢力线外侧。
跟骨骨折多由轴向负荷所致,受力来自于剪切力和压缩力,从而产生两种基本的(也称原始的)骨折线,此两种受力的结合产生各式各样的骨折,而表现在外侧方移位最明显[2]。
3.2 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跟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跟骨宽度、高度及bolh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正常[3]。
而运用陈氏正骨手法复位跟骨骨折绝大数情况下能纠正跟骨宽度、高度及bolher角、gissane角,并能消除跟距下关节面的不平整。
3.3 小夹板固定效果确切,固定过程中能通过棉垫的加压作用,纠正残余移位,并可以早期行踝关节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
的恢复,避免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石膏外固定只能起到固定作用,对骨折的复位毫无帮助,而且长期的制动不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4]。
3.4 手法复位不满意时,即跟距下关节面仍不平整、bohler角过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唯一的选择。
但跟骨骨折大多是粉碎性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只能将较大的骨块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皮瓣坏死,切口感染,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的损伤:晚期并发症如距下关节炎,螺丝松动,骨折的畸形愈合等[5]。
住院时间长,费用大,创伤大,痛苦大是手术治疗的缺点。
总之,治疗跟骨骨折能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达到满意效果,就避免手术。
选择一个痛苦小、费用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好并且符合患者病情特点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在临床上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医疗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植珊,刘树清.实用骨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06
[2]俞光荣,梅炯,朱辉.可塑形跟骨钛钛板的研治及其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5):273275 [3]张旭光,李荣献,徐明宝等.跟骨骨折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10(11):716~717
[4]陈志维,李伟强,余海波,刘效仿.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6 [5]曾潮勇,段琼.跟骨骨折的33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0,(16)34
作者单位:526070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