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关键信息项: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的定义遗传素质对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的局限性2、环境因素环境的分类环境对身心发展的作用环境影响的双重性3、教育因素教育在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教育的局限性4、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内涵个体主观能动性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培养个体主观能动性11 遗传因素111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12 遗传素质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生理前提。
例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某些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果遗传素质尚未成熟,相应的发展就难以实现。
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和发展水平。
不同个体在遗传素质上存在差异,这使得他们在身心发展的速度、特点和方向上有所不同。
113 然而,遗传素质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它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
同时,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随着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减弱的。
12 环境因素121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等因素,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方面。
122 环境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不同的环境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个体。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例如,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会阻碍个体的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个体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123 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而不良的环境则可能对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遗传、主观能动性,来源于外部的环境、教育、他人影响等。
教师招聘考试中,重点考查各因素的地位、古语俗语、内外部因素的分类等。
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此知识点。
一、遗传1.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
2.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常见俗语:(1)龙生龙,凤生凤。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虎父无犬子。
(4)老子英雄儿好汉。
(5)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二、环境1.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常见俗语:(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2)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三、学校教育1.概念: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摘要】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一直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单一的,绝对的、消极的到比较全面、客观的、积极的转变,是理论认识上的高度不断提升。
从“二因素论”到“多因素论”,直到“综合因素论”和“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由开始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演化。
【关键词】人的发展;影响因素;因素论一、几种主要观点“二因素论”,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等人编写的《教育学》中,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及其以外的某些生理特点及健康状况等;二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自然、文化、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1]。
“三因素论”,在批判“二因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因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并认为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境影响来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三因素论”曾一度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公认的观点。
但是,这一理论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外。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三因素论”的批评首先是从它忽视人的主体因素开始的。
“三因素论”不完全忽视了内部和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这些表达自身存在悖论:一方面强调了环境,另一方面,却对“环境决定论”进行批评;强调教育在人类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教育看作影响人发展的外因。
然后又有研究者主要是以增加因素的方式进行,开始出现“四因素论”和“五因素论”[3]。
但是这些理论也饱受争议,提出既没有揭示出各因素的本质,也没有说明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况且补充的因素未必能够成立[4]。
“二层次三因素论”,“二层次三因素论”突破以往只能通过正式的做法,以增加的因素很多,试图启动的方法,强调动态的人类主题和意义,以及人类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并得出结论,人为因素的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层面的现实因素。
在他们的个人因素和环境条件下,可能的因素和现实因素是指所进行的活动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的主题的发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教育学部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般来说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进行备考。
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
例如:孟母三迁、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例如(1)荀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2)康德: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产物。
(3)洛克: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例如:逆境成才、出淤泥而不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
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发展的重要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能动性【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知识点。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详]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详]](https://img.taocdn.com/s3/m/6fd6f463852458fb770b562a.png)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5——教育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在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
解剖特点是指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上节中我们已经述及,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人的自然基础,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发展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就不能发展视觉,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使他们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人的遗传素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这也是人的发展优于动物的地方。
尤其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构造与机能,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百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刺激(信息),经细胞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出去。
一般的学习就是神经元凭藉这种对刺激的反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而建立的干百万个暂时的神经联系。
因此,从脑的生理机能而言,人脑组织的复杂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这种潜能提供了人的接受教育和发展各种才能的可能性,亦即区别于动物的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无定向的。
具体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有赖于出生后的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动性的发挥。
(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特征作为一种状态,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人的身体状况对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人身体的发育和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遗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商、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营养摄入也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营养摄入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促进身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正常运转。
此外,运动和休息也对身体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发达程度,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而充足的休息则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重建,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二、心理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身心发展同样起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助于身心的平衡发展,而消极、不稳定的情绪则对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的情绪调控和情绪管理对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影响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们直接影响一个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进而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和智力水平。
最后,人的性格特点也对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方式和处事方式,进而影响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首先,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条件以及家庭的和谐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其次,同伴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伴的交往和社交环境能够提供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机会,培养社交能力和发展个体的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则涉及到法律、道德、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它可以为个体提供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可以对个体产生良好或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既包括生理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因素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以及它们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首先,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其身体的生理结构和一些基本的个体特征。
例如,个体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到其中一种疾病的基因,这可能会对身体的发育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遗传还可决定个体的智力、个性和天赋等。
这些遗传特征会对个体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环境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最直接和持久的影响。
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家庭则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区环境和文化环境也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生活在贫困社区的个体可能因为缺乏资源和机会而受到限制,这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育不仅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学术知识,还可以培养个体的思维能力、社交技巧和道德价值观等。
优质的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提高个体的终身学习能力。
社会因素也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充满支持和尊重的社会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情感支持和资源,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社会文化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对同一事件或行为有不同的反应和评价,这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为了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遗传特征、提供支持性和丰富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创造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桐乡市茅盾中学王嘉德现代教育倡导学生的个性张扬,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人身心发展因人、因环境、因条件而异,可以说,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但也有其共性,准确把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对学校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粗略地归结了六大因素,,其中相互之间也有交叉和渗透。
因素1:人身心发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①人的发展既决定于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是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
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说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②人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而社会发展能为人的潜能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在一定历史时期总是有限的,人的潜能在现实中能起到怎样的开发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的数量和人的体力素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的质量和人的精神素质。
人的发展水平越高,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越大,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可能使社会获得更快、更全面和更健康的发展。
③马克思认为,一个缺乏个性的人,往往也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人;一个压制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僵化而单一的社会,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原则。
因素2: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对社会发展而言,教育为社会造就符合一定需要的人;对人的发展来说,教育促进着人的社会化。
教育可以有效地把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这同时也就把人的发展水平提高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上。
如果没有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很难有效地和普遍地实现其转化的。
②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当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只存在于教育真空中的抽象的人,也不能把受教育者当作可以任意搓捏的泥人,而应尊重和引导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能动性。
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智力才能,思想品德不全是教育注入的结果,而是在教育引导下经过受教育者自己努力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的运用和研发离不开人才的作用,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此处主要谈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二因素论”,“三因素论”,”二层次三因素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理论很多,这里将选择几个经典的理论谈谈:
一,”二因素论”: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等人编写的《教育学》中,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及其以外的某些生理特点及健康状况等;二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自然、文化、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1]
二“三因素论”,在批判“二因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因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并认为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境影响来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三因素论”曾一度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公认的观点。
三二层次三因素理论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提出了影响人
的发展的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可能性因素”“现实性因素”,这两个因素对发展的影响不在一个层次上,称为“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共含有三大类的影响因素:可能性层次中,可分为个体自身条件(包括先天与后天)和环境条件(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现实性因素是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虽然三个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意义,但是”二因素论”和“三因素论”有其缺陷。
二因素论只是停留在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两个因素上,忽略了教育在对人身心发展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三因素论虽然把教育独立列出来肯定了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上的作用,但是三因素论忽视了人内部和主观能动性这个因素重要的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理论较为全面地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角度,来回答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无论这三种因素可能存在其优缺点,但这种理论有其在历史和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所以我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生物因素:包括1,机体生长和成长的规律2个人的健
康状况3先天的但非遗传的各种因素4遗传素质四个方面。
生物因素特别是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发展视觉,成为一个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不能发展听觉,
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外因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二)社会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倾向于自然环境,是基本的物质环境是物质原料基地。
社会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为人发展提供的总的条件和背景。
小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
在这里将主要谈谈家庭和社会:1家庭是影响人发展最初也是最长的社会因素。
如复旦大学一个上海籍的本科生居然在从家回学校的途中迷路了,后来是由巡警把他送回了学校。
据他父亲说,他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是由父母接送的,迷路那天是他生平第一次独自“出远门”!这个事例体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如沪上一名知名的画家在讲述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讲了这样一件小事。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上课后教师没有准时到课堂,于是他和一些同学在黑板上乱涂。
老师进来,其他同学“哄”地一下逃回座位。
当时,因为他画得太专心,没有注意到教师已经到来,等他发觉,教师已经站在他背后,他一下呆如木鸡,垂下头,等着老师一顿狠骂。
但是,出乎意料,老师却仔细地欣赏起他的大作,并鼓励他好好学下去。
至此以后,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作画,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正是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的影响。
(三)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参与时间的丰富程度
及努力程度,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在学校老师教书教得再好可是如果学生不愿意自己努力学习,那都只是徒劳的。
人们对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研究范围正在在逐步扩大,研究考虑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多或者更加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会更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叶澜.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6(3)
杨桂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551700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0.160-163
罗玉莲.教育学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