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养殖技术及管理
大闸蟹养殖方法,附养殖条件

大闸蟹养殖方法,附养殖条件回答1、池塘处理:将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每亩池塘使用100-125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7天后过水,然后晒塘3-5天,进水。
2、放养:每年2月底至3月份放养,每亩池塘投放300只左右,放养时,以水深1.5-2m,温度20-25℃为宜。
3、饲喂:每天投喂两次,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8%,其中傍晚时分的投喂量占70%。
一、大闸蟹养殖方法1、池塘处理(1)将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仅留下10cm厚的淤泥层),然后每亩池塘使用100-125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
(2)7天过后,过水一次,然后晒塘3-5天,进水。
(3)在池塘中移栽适量大闸蟹喜食的水生植物,面积以蟹池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左右为宜。
2、放养(1)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左右放养蟹苗,每亩池塘投放300只左右。
(2)在投放蟹苗前,对蟹体进行消毒,然后用围网围住一片水域,将蟹苗放入围网水域中,适应环境。
30天过后,撤掉围网。
(3)放养时,池塘中的水深以1.5-2m左右为宜,温度以20-25℃左右为宜。
3、饲喂(1)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8%左右,具体以每次投喂时,上次投喂的饵料略有剩余为宜。
(2)每天分两次投喂(早上8-10点以及下午5-6点),其中傍晚时分的投喂量占据日投喂量的70%。
(3)夏季时,大闸蟹生长旺盛,在此阶段需要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
秋季时,大闸蟹处于育肥时节,适当增加螺蚌肉、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
4、管理(1)夏季时,每15-20天泼洒2-3ppm过磷酸钙溶液,10-15ppm 生石灰溶液,调节水体酸碱度,同时补充钙质(二者使用时间间隔为3-5天)。
(2)高温时期,每隔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水位控制在1-1.5m左右,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5-40cm左右。
(3)初秋时期勤换水,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逐渐减少。
水体透明度控制在45cm左右,水位控制在1-1.5m左右。
大闸蟹养殖技术

大闸蟹养殖技术养殖大闸蟹是一项古老而又有挑战性的养殖技术。
大闸蟹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要想成功养殖出高品质的大闸蟹,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和经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闸蟹的养殖技术。
1. 品种选择在开始养殖大闸蟹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根据气候、水质和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具有强抗病性和适应力强的品种。
常见的大闸蟹品种有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等。
2. 养殖场选址养殖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的地方,避免周边存在污染源。
同时,考虑到大闸蟹喜欢光照丰富的环境,选址时要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
3. 水质管理大闸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同时控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数量,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合理投喂。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4. 选种和配对大闸蟹的选种和配对对后期的养殖效果具有很大影响。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优秀种蟹进行繁殖,以提高后代的品质和产量。
在配对时,注意选择配对蟹的体型、性别和年龄相适应。
5.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成功养殖大闸蟹的关键。
饲料的选择要根据大闸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营养均衡的饲料,并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同时,要定期检查水温、溶氧、PH值等指标,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6. 疾病防控大闸蟹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疾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控制水源的水生动物和病原菌等传播途径。
7. 秋冬管理秋冬季节是大闸蟹进入成熟期的关键时期。
在秋冬季节,要加强对大闸蟹的管理和保护。
控制水温,为大闸蟹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其越冬能力。
同时,定期清理池塘内堆积的底泥和水草,以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总结:养殖大闸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水质管理、选种配对、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因素。
大闸蟹养殖方法和环境

大闸蟹养殖方法和环境大闸蟹是一种淡水软体动物,其养殖主要依托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省份的湖泊、河流及农田水池等环境。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大闸蟹养殖的方法和环境。
一、水体环境1.水质要求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养殖水体pH值应在7.5-8.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之间,硬度、盐度、浊度以及溶氧含量都要符合合适的标准。
一般来说,养殖大闸蟹的水体应该保持清洁和通气,维持水流,适时更换水质。
2.水深举措大闸蟹养殖区域的水深需要控制在50-70厘米之间,不应太浅也不应太深。
因为水深过浅,会造成大闸蟹繁殖不良;而水深过深则会造成它们活动减少,呼吸困难。
3.水草环境大闸蟹所在区域内,必须要保有适量的水草,但不应过多,不然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养殖场地环境1.养殖场地大闸蟹最适合的养殖场地是湖泊或封坑,因为这些地方的水体质量相对较高,水温和水深也更适合大闸蟹生存,同时拥有更好的环境和自然防范能力。
2.大闸蟹养殖池塘大闸蟹的养殖池塘可采用泥膜内养殖法、塘养殖法、笼养殖法等多种方式。
养殖池的水深、深度比、长宽比、堤坝高度等方面都要符合大闸蟹的生存要求。
根据大闸蟹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养殖池与环境的情况也有所区别,种蟹与产蟹的养殖池的比例通常需要设置在2:1这个比例,同时也要注意养殖池塘的隔离和防止雨水影响等问题。
3.温度大闸蟹养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两个盆地中,因此其受的自然温度和光线环境较大,特别是在春夏季节,养殖者需要注意温度环境的调节与管理。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大闸蟹需要的饲料种类也相当多,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来选用适宜的饲料。
饲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混合饲料等。
饲料的质量越高营养越丰富,对大闸蟹的长成效果也会越好。
2.养殖管理大闸蟹的养殖管理主要包括营养管理、卫生管理和水质管理等。
对于营养管理,要掌握好饲料的投放时间、投饲规律,以及每种饲料所需要的配比等,以保证大闸蟹摄取到充足的营养。
大闸蟹怎么养殖

大闸蟹怎么养殖
大闸蟹是一种以淡水为生境的蟹类,以下是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1. 水质准备:选择适宜养殖的水源,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
同时,要保持水质稳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2. 池塘规划: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设计合理的池塘大小和结构。
3. 池塘准备:清理池塘底泥,进行消毒,并对池塘进行排水、充水。
4. 老母蟹选种:选择健康、体态饱满的老母蟹作为种蟹,一般选择肥壮的异种母蟹。
5. 接种苗种:将选好的苗种放入养殖池中,保证苗种的数量和品质。
6. 饲料投喂:根据大闸蟹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选择适宜的饲料进行投喂。
注意饲料的种类和数量,要保证蟹的营养需求。
7.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蟹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疾病。
8. 环境控制:注意池塘的水温、氧气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以保证大闸蟹
的生长发育。
9.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池塘,清除废菜叶和藻类等杂物,保持池塘的清洁与养殖环境的良好。
10. 收获:根据养殖时间和蟹的成熟度,进行适时的收获,保证蟹的品质和口感。
以上是大闸蟹的养殖方法,具体的养殖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大闸蟹饲养方法

大闸蟹饲养方法一、蟹的分类和选择1、分类大闸蟹有两类,一类是淡水蟹,一类是海水蟹。
海水蟹体形大,肉质鲜美,但是费用也比较高,一般淡水蟹才是家庭饲养的主要选择,有山蟹、琉璃蟹、花蟹、雪蟹等几种,其中山蟹和花蟹比较常见,他们体形都较小,肉质比海水蟹差,价格也比海水蟹低很多。
2、选择大闸蟹要选择应有以下几个条件:(1)外表:要选择壳色光亮,壳外毛茸茸的,没有缺损的大闸蟹。
(2)肉质:要选择肉质细嫩,入口可口的大蟹,并要放入冷冻室内冷冻数小时,以使蟹体中的肠道杂质尽量排出。
(3)体型:要选择体型稍大的大蟹,并尽量挑选活蟹而非冰冻蟹。
二、大闸蟹的饲养1、环境条件(1)温度:温度通常保持在10℃-15℃,水温过高容易使蟹体生病,水位需保持在淡水池底部半米以内。
(2)照明:蟹只要12小时照明即可,避免长时间的照明,可考虑用节能灯具。
(3)水质:蟹缸水质要求平衡,PH值在7至7.2之间最佳,可通过放入活性炭滤器或者用腐蚀性弱的化学剂来调节水质。
2、饲养食物大闸蟹可以食用水果、蔬菜、鱼肉等食物,但要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和盐分过大的食物。
大蟹可以吃海藻、章鱼等水产食物,也可以吃虫子、昆虫等昆虫食物。
要多加注意给蟹饲料的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可以在饲料上添加少许盐,以满足大蟹的需要。
3、饲养技巧(1)除水温外,蟹缸中的水质也需定期检查,建议每个月换一次水,以保持水质的平衡。
(2)要注意除去蟹缸中的杂质,不宜在蟹缸中投放腐烂的食物,以免污染水质。
(3)定期给大蟹施肥,可以用氨氮尿素作为肥料,以提高蟹的营养含量。
三、大闸蟹的养殖1、基础设施大闸蟹养殖要求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在淡水池或专属塘基内建立蟹缸,并在蟹缸中注入足量的水,以便提供足够的水分和环境条件。
2、引种在蟹缸中引入蟹种时,要注意蟹的性别比例,一般要使每100只蟹中雌雄比例为1:2开始,以增加育肥率。
3、饲料养殖时可以根据蟹的体重和水质,结合当地气候灵活添加饲料,以保证蟹口感好,提高产量。
大闸蟹养殖的方法有哪些?怎么养好养肥大闸蟹

大闸蟹养殖的方法有哪些?怎么养好养肥大闸蟹喜欢吃蟹的都知道,大闸蟹是河蟹中体型较大的一种,目前市场上对大闸蟹的需求量比较大,很多人对大闸蟹都非常的偏爱,尽管现在养殖大闸蟹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下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大闸蟹的养殖方法,大闸蟹养殖的方法有哪些?怎么养好养肥大闸蟹?1、养殖准备大闸蟹是一种水产养殖,那么养殖场地的选择也就是比较关键的,一般选在水源充足并且水质没有污染的交通便利的稻田、池塘、湖泊等地均可。
然后我们在周围要做好防逃措施,可以用水泥修筑也可用各种材料制成的围栏,再讲养殖场地中多余的淤泥清理出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放入水浸泡一天再将水排出进行晒塘,一般三到五天之后再注入水,最后就是在养殖场中栽种大闸蟹喜爱的水草,比如说叶黑藻、苦草等,同时要在养殖场中放入适量的螺蛳,这样既可以净化水质,还能给大闸蟹提供充足的食物。
2、蟹苗选择蟹苗的选择其实比较简单,通常我们都会选择颜色比较均匀,大小规格都比较正常的肢体健全、没有病害以及没有损害的比较活跃的大闸蟹用来喂养,这样的蟹苗成活率会更高,同时生长的速度和繁殖能力也更强。
3、科学放养在放养之前我们需要先将蟹苗进行消毒,以免污染水质和影响到其他蟹苗的健康生长,其次就是刚放养时的水深一般是在一米五到两米左右,养殖场中水的温度基本上要在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等一个月之后它们慢慢的适应了才回复到正常的温度,最后就是在生长条件都比较符合标准的条件下眉目一般放养三百只左右的大闸蟹,这样它们的活动空间和食物都是比较充足的。
4、饲养管理大闸蟹生长的旺季一般是在夏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握更好机会,适量的给大闸蟹投喂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物质,以促进它们的迅速生长,一般是以植物性的私聊为主,比如说小麦、玉米、南瓜等,而等到秋季的时候,一般就是大闸蟹的育肥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增加养殖场中螺蛳、小鱼、河蚌等密度,让大闸蟹吃饱吃好,这样出水的大闸蟹才能赚更多的钱。
大闸蟹养殖技术与方法

大闸蟹养殖技术与方法1. 养殖环境准备1.1 选址与池塘建设大闸蟹养殖场的选址应考虑水源、水质、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理想的养殖场应靠近无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湖泊等,以确保养殖用水的充足和清洁。
池塘建设应根据地形、水源等条件合理规划,确保池塘大小、形状和深度适宜大闸蟹的生长和活动。
池塘应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以便于管理和保护大闸蟹免受天敌的侵害。
1.2 水质调节与消毒水质是影响大闸蟹生长的关键因素。
养殖用水的pH值应控制在7.5至8.5之间,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8mg/L,以保证大闸蟹的正常呼吸。
池塘建成后,应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约为每亩200-250千克,以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消毒后,需经过适当的晾晒和换水,确保水质稳定和安全。
1.3 水草种植与养护水草在大闸蟹养殖中起到提供食物、栖息地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池塘中水草的覆盖率应控制在60%以上,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提供充足的氧气。
常见的水草种类包括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挺水植物如蒲草、芦苇,以及浮叶植物如荇菜、菱角等。
水草的种植应根据池塘的深浅和大闸蟹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大闸蟹能够充分利用水草资源。
同时,定期对水草进行养护和修剪,防止过度生长导致水质恶化。
2. 蟹苗选购与放养2.1 蟹苗来源与选择蟹苗的来源直接影响养殖的成功率和最终产量。
市场上的蟹苗主要分为自育苗、外地苗和本地苗三种。
●自育苗:自育苗种适应性强,放苗时间灵活,质量可控,但需要较高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外地苗:外地苗可能存在适应性问题,长途运输可能导致损伤和缺氧,放苗后应激反应较大。
●本地苗:本地苗适应性强,放苗应激小,但质量控制可能不如自育苗。
选择蟹苗时,应优先考虑蟹苗的外观、活力、规格一致性以及健康状况。
优质的蟹苗应具备以下特征:●体色鲜亮,无附着物,肢体完整,无磨爪、烂肢、腐壳等现象。
●活力旺盛,能够迅速翻身,肝胰腺呈橘黄色,肠道内有粪便。
●规格均匀,以每公斤50-80只为宜,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蟹苗。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螃蟹养殖技术
1、基础要求:
螃蟹养殖应该有足够的水质保证,河道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量补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2、饲料要求:
饲料应该具有足够的温度范围,最好是采用现场采捕的饲料,应该补充足够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便螃蟹有更好的发育和生长。
3、繁育要求:
养殖用水质应严格控制,最好采用活检方法,把病害螃蟹和健康螃蟹分开养殖,以减少病原物的侵入。
4、繁殖要求:
在正确把控水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对繁殖性能较佳的螃蟹进行繁殖,以保证螃蟹出栏数量。
(二)螃蟹养殖管理
1、优化水质:
水质是养殖的关键,可以采取浑浊度检测、酸碱度检测、氨氮检测、氧化剂测试等技术,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2、控制环境:
繁育环境应做到室内外温度、温度经营、湿度控制等,以保证螃
蟹的健康和生长。
3、降低病害:
养殖养防治病害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免疫和环境控制的技术,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
4、优化饲料:
饲料的选择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可以采取适当的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确保螃蟹吸收营养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控水温以改善生
温度尽量相同,相差不能超过
温度
态环境
避免因为温度变化或溶氧不足造
3Co2、饵料生物培养池水
随时检测水体温度,加以
成大量死亡。
温可在20- 30C之间。
调节控制。
1、池塘养殖要求在5mg/L
高密度单养水体增
1、单养高产池塘,养殖要求在7、
侧重于保持蟹苗池的高溶
溶氧
冬天,水深应保持在1.2m左右。
换水情况
春、秋两季一般为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 夏季一般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1/2。
第一:换水时,池内外水温差不宜超过5度,一般说来,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
换水应注意以下
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几点
第二:1次换水量不能超过1/2。
第三: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个小时换完水为宜。
消毒补钙管理
意义
可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钙质营养。
方法与用量
在河蟹养殖期内,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K,泡成乳液泼洒蟹池一次。
日常管理
主要方法
日常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经常巡塘,做到一天至少1-2次。
于0.2mg/L。
值;育苗池要每天排污。
污1次。
调节水体肥度Leabharlann 而池塘每周检测一次。如透明度变浅
1、池塘30-50厘米透明度为
水体透
调节透明度,参照
水太肥,可泼洒生石灰或换一部分
宜;2、亲蟹池的水体透明度
侧重6、7、8月份蟹生长盛
明度
池塘肥水操作项进
水解决;如透明度太深浮游生物太
在40-50厘米左右。
日常管理的五查
五定
第一:查有无剩余饵料,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
第二:查水质水体是否正常,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看水体是否缺氧,是否能见度降低等,若河蟹受惊后不 下水,或下小后立即爬上来。傍晚或清晨河蟹大量集在池边岸上,说明水中缺氧,必须立即换水或增氧。 第三:查防逃设施是否正常,定维修加固措施。
第四:查有敌害,定防范办法。
大闸蟹饵料投喂
投饵时间
河蟹投饵一般每天两次,上午八、九点投一次,傍晚七、八点左右再投喂一次。饵料投喂以傍晚为主,投喂量应
占全天的60-70%。
投饵内容
河蟹的饵料投喂是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一龄蟹种至成蟹养殖阶段,投喂的饵料以蟹类人工配合饲料 为主,没有专用饲料的地方,可以自己配制饵料,例如:投喂普通鲤鱼夏花饲料,配以1/3-1/5的蚯蚓、碎肉、
投饵方法
“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的吃食情况,确定饵料投喂 量。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用塑料编织袋片或密眼网片制成的罾形食台较好。
大闸蟹养殖水体操作规程
分类
操作内容
操作要求
操作标准
侧重点
1、放蟹池水温度要和原池水
1、各水体每天早晨测定水温。2、
投饵量
河蟹的饵料系数一般在5以上,究竟投饵多少,应视季节、水温、蟹的不同生长阶段来定。总的分配原则是:上半
年投饵占总量的30-35%;7-11月份占总量的65-70%。蟹种至成蟹的日投喂量为在池蟹总重的8-10%。成蟹喂养
按蟹体重5%左右投喂,动物下脚料按占颗粒饲料的10%左右投喂。另外还要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以及河 蟹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
小杂鱼粉、酒糟、螺贝类碎肉、牲畜下脚料等。另外还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 大小块、山芋刨成丝、麦芽等)再喂,成蟹阶段的饵料一般不加工,但黄豆、玉米要煮熟再喂。蟹种刚放进池时, 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河蟹生长中期应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应多投 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期的养殖池水。
行
少,可适当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
池塘肥
池塘在使用前15天
池塘放苗初期,施以鸡粪、猪粪等
追肥用氮肥4mg/l,磷肥
侧重于幼蟹饵料的培养。
水
要按常规方法进行
有机肥肥水。追肥用无机肥,氮肥
0.5mg/l。每5天左右一次。
消毒与肥水,培养
和磷肥之比为8-10:1。
网箱水体一般不宜采取肥水
轮虫等动物性饵
氧
8、9三个月使用增氧机。
以上。2、越冬期间水体溶氧
氧量。
不能低于3mg/l o
要求偏碱性水体繁
水体指标:淡水PH6.5-8.5,
酸碱度
殖与养殖
要求用生石灰等适量调节。
海水PH7.9-8.5 o
侧重成蟹养殖池。
1、成蟹养殖池平时注意换水降低
河蟹养殖水体底层水氨氮小
侧重控制底层水的氨氮
氨氮
降低氨氮值
氨氮。2、蟹苗池每天要在早晨排
措施。
料。
造成足够的水生植
物生态环境区,以
1、亲蟹暂养池、成蟹养殖池
供河蟹隐蔽和栖
按水面的1/3放置凤眼莲。2、
水生植
息,有利于幼蟹附
每周取出多余的陈旧部分。
网箱养殖时放置凤眼莲或水
侧重于成蟹养殖池和网箱
物设置
着和对浮游生物的
花生之类植物所占面积占网
养殖。
捕食。也可以作为
箱水面积的1/4-1/3左右。
少量辅助食物。
换水管理
水质要求
池水应该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cm以上,否则应换水。
5-7月一般深水处以1-1.2m、浅水处0.4-0.7m为宜。8-10月池水平均深以1.3-1.5m为好,深水处可在
水深要求
1.6-1.8m,浅水处可以0.9-1.5为好。
11月份一般深水处以1-1.2m、浅水处0.4-0.7m为宜。
第五: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还要看河蟹的活动状态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