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红军的长征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吧!直罗镇大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
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
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激战嘉陵江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突破腊子口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
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
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
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红军长征十大事件及启迪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精彩和智慧启迪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它们展示了经军的英勇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此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启迪:失败不可怕,但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2.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启迪: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红军3万,敌军40万,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启迪:拥有智慧,以少胜多4.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启迪:相信自我,相信未来。
5.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启迪:天无绝人之路,一切都有可能。
6.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经军攀上绝壁,突袭敌人背后。
启迪:解决问题抓住重点和关键,以奇致胜。
7.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各方面红军团结一致,为敌人设下口袋阵。
启迪:团结力量大。
8.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风雨交加,衣服单薄、手脚冻僵、枪被冻结的红军战士肉博敌军。
启迪:只要有精神,自然环境再恶劣,也不可怕。
9.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启迪:两军相遇,勇者胜。
10.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红2、6军团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给敌人沉重打击。
启迪:持之以恒,灵活机动。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1. 闪电攻克铜仁:1934年5月12日,红军主力顺利占领了国
民党军占据的铜仁城,这是红军长征的开端之一。
2. 响水战役:1934年5月31日至6月2日,红军在响水战役
中击败了国民党军,夺取了重要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士气。
3. 泸定桥战役:1935年1月30日至2月4日,红军在泸定桥
战役中与国民党军激战,最终成功突破敌军封锁,实现了红军的战
略转移。
4. 红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会合:1935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一军团在四川会合,为长征的继续提供了更大的力量。
5. 红四方面军在毛娥寨的胜利:1935年11月9日,红四方面
军在毛娥寨战役中成功击败国民党军,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战斗意志。
6. 贵定会议:1935年12月,红军在贵州贵定召开了重要的军
事会议,确定了长征路线和目标,为接下来的行军做好准备。
7.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0日至6月1日,红军在巧渡金沙江战役中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实现了红军的跨越。
8. 康巴红军胜利战役:1935年6月5日至9日,红军在康巴红军胜利战役中与国民党军展开顽强战斗,最终击败敌军,进一步巩固了红军的力量。
9. 贺龙剿匪战役:1936年5月至6月,红军在贺龙剿匪战役中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铲除了土匪势力,保护了红军的安全。
10. 包头会议:1936年7月,红军在包头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讨论了长征后的战略决策,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制定了计划。
橙军长征的十大历史事件见证了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10篇_红军长征经典故事最新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一:朱德的扁担“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政府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
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
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
”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
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
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
”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
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作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之一,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十大历史事件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围绕这十大事件展开叙述,并带领读者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壮丽。
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四一二号通知,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红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刻。
起义虽然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和反抗的决心。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之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军事根据地。
在这里,红军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拓展革命战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红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开展革命斗争,红军不断进军,逐渐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这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红军壮大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4. 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是建立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一大革命根据地。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在长征前夕,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革命力量,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强大支持。
5. 渡过湘江战役红军长征途中,湘江作为一道巨大的障碍,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然而,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毫不气馁,指导红军顺利渡江,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敌人的阻碍。
6. 过雪山、草地长征途经贵州、云南等高寒地区的雪山、草地,在红军行军及战斗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关卡。
红军士兵们以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了饥寒、疲劳和缺乏装备等困难,坚定地踏上征程。
7. 瓦窑堡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瓦窑堡召开了重要的会议。
通过会议,红军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加强组织。
会议上的决策有力地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进行,为红军士兵注入了前进的动力。
8.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道难关。
长征中的红色故事

长征中的红色故事【引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部伟大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诞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它们传颂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彰显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长征途中重要事件的红色故事】1.遵义会议:党的生死攸关转折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强渡乌江: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1935年3月,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乌江天险。
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顽强地战斗,成功强渡乌江。
这一壮举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3.占领娄山关:红军的战略胜利1935年1月,红军占领娄山关,取得了长征途中的重要战略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士气,还为红军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红军战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勇精神。
4.过雪山草地:生死考验中的红军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雪山草地的生死考验,他们互帮互助、勇往直前,展现了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红军精神。
这种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
【红色故事的传承与启示】长征途中的红色故事,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故事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提醒我们始终保持初心,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努力。
【结束语】长征中的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生动写照。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故事【十篇】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下⾯是整理分享的红军长征⼗⼤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童故事频道。
1.红军长征⼗⼤历史故事: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战。
蒋介⽯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个多⽉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27⽇,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防线,拉开了湘江⾎战的序幕。
⾄12⽉1⽇,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掩护主⼒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阻断,官兵⼤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3万余⼈。
2.红军长征⼗⼤历史故事:遵义会议 湘江⾎战后,在⽑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15⽇⾄17⽇,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层⼩楼⾥,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会议,通过了⽑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成⽴了由⽑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军事指挥⼩组”,统⼀指挥红军的军事⾏动,实际上确⽴了⽑泽东的核⼼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14年来,⾸次独⽴⾃主地解决中国⾰命的重⼤问题。
3.红军长征⼗⼤历史故事:四渡⾚⽔ 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流域的兵⼒对⽐,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幕:⼀渡⾚⽔,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渡⾚⽔,红军回师向东,利⽤敌⼈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关、重占遵义城;三渡⾚⽔,再⼊川南,待蒋介⽯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急调滇军⼊黔之际,红军⼜⼊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作战中,⽑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化的境界。
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1. 井冈山会师(1927年):中国(以下简称中共)领导的红军主力从湖南赣南井冈山出发,与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一支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共同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 江西苏区的建立(1928年-1934年):红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江西苏区,成为的武装力量的根据地和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3. 中共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1934年):经过长征和游击战争,红军主力在1931年到达中央苏区(现在的西北地区),建立了中共中央苏区,成为中国的中心机构所在地。
4. 渡过大渡河(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成功渡过了长江的支流大渡河,这次渡河战役是长征中的重要决战之一。
5.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汇合(1935年):红军主力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湖南省会合,形成了由刘伯承、彭德怀和朱德、陈毅领导的两个健在的军事力量。
6. 红军会师(1936年):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陕西省丹凤县会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红军主力。
7. 秋收起义(1933年):在湖南省的南部,湘鄂西苏区中的工农红军发动了秋收起义,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引发了广泛的农民暴动和武装斗争。
8. 胜利出川(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期间经过了四川边境的山区,成功地摆脱了敌军的追击,进入四川境内。
9. 面临盘踞(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的中途,面临了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包围困歼,形势非常严峻。
10. 胜利抵达陕北(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在艰苦的环境下,终于抵达了陕西北部的陕北地区,成功完成了长征的历程。
以上是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梗概,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艰苦的长征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和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
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
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
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
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
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
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
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
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
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