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的事迹故事_经典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的事迹故事_经典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的事迹故事_经典红军长征的感⼈故事“长征是宣⾔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既然这样,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精选,供⼤家参考。

更多红军长征相关⽂章内容推荐(↓↓↓)红军长征故事1担架上拔河1935年 2⽉,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五团团长⽩志⽂不幸被敌⼈的⼦弹击中了右肺,进⼊中央纵队休养连的伤员班被担架抬着随队前进。

除了⽩志⽂外,当时的伤员班有 5 个⼈:被炸伤了左胸的团长李寿轩,被炸断了⼀条腿的师政委钟⾚兵,被炸伤了⼀只脚的师长张宗逊,被炸伤了腰椎的团长⽂年⽣,在⼀次战⽃中伤了左腿的团长姚喆,都是伤势很重的重伤员。

部队渡过⾦沙江后,彻底把敌⼈甩在了⾦沙江的对岸,⾏军途中歌声笑声也多了起来。

虽说伤员班的⼈员都是团以上⼲部了,但也都是 20多岁的⼩伙⼦,躺着⼏天不说话,憋得实在难受。

“ ⽩团长,唱⽀歌⼦吧?躺得⼼烦 ……” 李寿轩团长侧躺在担架上对⽩志⽂说。

听了李团长的话,⽩志⽂扯开嗓⼦唱了起来: “ ⼗⽉⾥来秋风凉,红军准备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古陂打胜仗! ”⽩志⽂⼀唱完,⽴刻就喊: “ 姚团长的江西民歌唱得好! ” 钟政委、李团长马上响应,逼得姚团长唱了起来: “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送给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听他们这么⼀闹,伤员班的同志们都扯开喉咙唱了起来。

直到⼤家唱得都没了词,姚团长提议到: “ 能搞点体育活动就好喽!躺着不动,全⾝酸疼。

”⽩志⽂灵机⼀动,顺⼿把⼀只拐杖伸到他的担架上说: “ 咱俩拔河⽐赛! ” 姚团长抓住了⽩志⽂的拐杖,双⽅较上了劲。

⽩志⽂因为肩上有伤,不敢⽤劲,被姚团长⼀下⼦拽下了担架。

担架员急忙把⽩志⽂扶上去说: “ ⾸长,摔坏了,我们可负不起责任。

”⽩志⽂说: “ 为了不使担架员同志为难,到了宿营地,咱俩再拔,三局⼆胜! ”第⼆天,部队到了⼀个村⼦⾥宿营后,他俩⼜赛上了,最终还是姚团长把拐杖夺了过去。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故事【十篇】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故事【十篇】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红军长征⼗⼤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忧考⼉童故事频道。

1.红军长征⼗⼤历史故事: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战。

蒋介⽯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个多⽉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27⽇,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防线,拉开了湘江⾎战的序幕。

⾄12⽉1⽇,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掩护主⼒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阻断,官兵⼤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3万余⼈。

2.红军长征⼗⼤历史故事:遵义会议 湘江⾎战后,在⽑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15⽇⾄17⽇,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层⼩楼⾥,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会议,通过了⽑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成⽴了由⽑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军事指挥⼩组”,统⼀指挥红军的军事⾏动,实际上确⽴了⽑泽东的核⼼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14年来,⾸次独⽴⾃主地解决中国⾰命的重⼤问题。

3.红军长征⼗⼤历史故事:四渡⾚⽔ 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流域的兵⼒对⽐,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幕:⼀渡⾚⽔,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渡⾚⽔,红军回师向东,利⽤敌⼈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关、重占遵义城;三渡⾚⽔,再⼊川南,待蒋介⽯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急调滇军⼊黔之际,红军⼜⼊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作战中,⽑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化的境界。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篇一〔一〕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为了隐蔽,一般都是在黄昏或下半夜出发,队伍在黑暗的笼罩下悄悄地离开驻地。

临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

瞿秋白把自己的马换给了徐老,并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了长征路,自己支撑着瘦弱的病体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远去。

瞿秋白被捕后,临刑前镇定自假设,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二〕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

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

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

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何叔衡后来被敌人包围,发誓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英勇就义。

〔三〕叶剑英长征离开于都时,刘伯坚为他践行,两位战友对酒畅叙,诉说衷肠,心情非常沉痛。

后来刘伯坚被捕,在移囚时,他拖着沉重的脚镣,气宇轩昂地走过大街,写下了壮烈诗篇《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就在《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的当天,刘伯坚倒在了刑场的血泊之中。

叶剑英知道后赋诗一首,思念这位战友:“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四〕长征途中,红军倒下的战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诀别。

《西陲血路》里记载了老红军赵连成过草地时,一路照顾他的班长离开他的情景:“……天黑了,就在这棵大树下,平了一块地方,铺上些树叶子,准备睡觉。

班长在黑暗中说:‘明天我起来做饭,路难走,你多休息一会吧。

’ “雨停后,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来,想给班长煮点牛皮汤喝。

“汤煮好后,盛在碗里,我端着去喊他。

一连几声,他都没有容许。

我心跳加快,掀开被单一看,他眼睁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五〕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始执行张国焘制定的《康〔定)、道〔孚〕、炉(霍〕战役方案》。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三篇导语: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篇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故事二:《11岁女红军》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红军长征感人简短故事7篇

红军长征感人简短故事7篇

红军长征感人简短故事7篇红军长征胜利,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长征的这一过程,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长征的小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军长征感人简短故事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2: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

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经典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经典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经典感人故事红军长征胜利,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长征的这一过程,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下面小编分享4个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一起来阅读吧。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1: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2: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

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长征题材的革命故事

长征题材的革命故事

长征题材的革命故事
1、飞夺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为了摆脱困境,红军决定抢占泸定桥。

在这次战斗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过铁索桥,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信念。

2、雪地行军:在长征期间,红军经常需要在雪地上行走。

有一次,红军队伍在雪地上艰难前行,突然遇到了一支敌军的袭击。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威胁,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战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勇气和决心。

3、草地脱险: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一片广阔的草原,然而这里却是危机四伏。

红军战士们面临着食物短缺、疾病和严寒等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最终成功地逃离了困境。

这个故事彰显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不拔和智慧。

4、长征中的女性:在长征期间,许多女性也积极参与了革命事业。

她们有的担任宣传员、通信员、医护人员等职务,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有的则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贺子珍就是一位杰出的女将领。

这些女性的参与不仅增强了红军的力量,更彰显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5、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篇章,它展示了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种精神被后人称为“长征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关于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最近读到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1: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

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你知道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中的故事:一袋干粮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

小兰才13 岁。

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

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

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

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

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

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

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

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

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

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

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

她把麦秸捶了又翻,
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

总共不到一小碗。

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
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
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

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

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

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

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
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

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

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

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

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

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

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

红军长征中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军妈妈红军妈妈们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她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儿女情长,才使新中国亿万儿童幸福安康。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便是硕健的红军儿郎,要战胜人间罕见的种种险阻也是难以想像的。

然而,长征路上的红军妈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妇女自身的解放,果敢地承载着更多的苦难,显示出一种超出母性的伟大的爱。

笔者曾见到世界上也许最奇特的纸条:“我们是为万千人服务的工农红军,今在苗家借地生子,实在出于万不得已。

因军情紧急,此子无人携带,深望老乡将其抚养成人,不胜感激。

”署名:“红军休养连董必武留。

”这个留在苗地的孩子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骨肉。

而在长征开始时,他们已将爱子毛毛留在了江西老乡家,后来音讯全无。

长征中生下的这个孩子,毛泽东与贺子珍十分喜爱但又十分为难。


时为了避免与围追堵截的敌人遭遇,部队每天急行军90多公里,有时不得不打仗。

带着孩子,无疑困难不少;送给老乡,又于心不忍。

思忖再三,贺子珍还是把警卫员叫来,声泪俱下地吩咐:“孩子不能带,把她寄养在老乡家里吧!战争是残酷的,不能怪我们不喜欢后代,实在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在人民当中长大也好。

”毛泽东、贺子珍夫妇为了中国革命共失去了5个子女。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哪有母亲不疼爱子女的?而红军妈妈们却在那个非常时期,腆着肚子,艰难地行进在长征途中。

生下骨肉,又将其留在边远的不知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何等感天动地的壮举!这是何等气壮山河的精神!长征中的红军妈妈们将“奉献”二字演绎到了极致。

红军使命是北上抗日,解放全国。

“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红军妈妈们跟随红军大部队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一路上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江河,经过11个省份,突破10道封锁线。

红军妈妈们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使命高于天的精神千秋不朽,与日月同辉。

长征出发前已婚的红军女战士,在长征路途上尽量避免与丈夫在一起生活,只有在部队休整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才小心翼翼地聚上几天。

她们虽然受到分离的煎熬,大多数人却免除了怀孕生孩子的痛苦。

但也偶有失误的,这使她们不仅面临生死考验,同时也面临亲情分离的痛苦。

即使如此,为履行神圣使命,红军妈妈们强忍苦痛,舍生取义,鞠躬尽瘁。

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的曾玉,在长征途中生下一个胖娃娃,但部队要紧急出发,孩子不能带,只得忍痛放在稻草上。

伴着父亲写的字条,孩子在空屋子里声声啼哭。

曾玉被人搀扶着,告别
了亲生骨肉,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屋子。

孩子在屋内嘶哑地哭叫,曾玉在屋外掩袖抽泣。

婴儿的啼哭像锥子刺着她的心,像绳索拴着她的腿,她那如同灌了铅的双腿怎么也迈不动。

但不走是不行的,后面有追敌,心中有使命,这个时候哪里还容得儿女情长,曾玉坚毅地走了。

刚生完孩子就要走路,又没有担架,而且头一站便要过河,横在眼前的河水浪涛翻滚。

强烈的使命意识,使曾玉咬紧牙关下河,在几个女战士的搀扶下趟了过去,向着陕北,迈开双腿,载着使命疾行。

对很多红军战士来说,明天是个神圣的字眼,令人憧憬,催人奋进。

红军妈妈们的未来观是为了国家的明天、人民的未来、万千的后代而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自己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在长征胜利20周年时,廖承志画了一组再现长征感人情景的画送给女儿廖茗。

画面上一位红军妈妈忍痛将孩子送给当地一位老汉,她亲吻着孩子,盯着孩子那张小脸,生怕忘记了似的。

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掀起衣襟给孩子喂奶。

泪水和着奶水,把孩子喂饱后,便把他轻轻地放下,头也不回地追赶队伍去了。

廖承志随画还写给女儿一封信:“千万不要忘记革命是千辛万苦,无数牺牲才得到胜利的。

你们是在一帆风顺、温暖暖、软绵绵的温室中长大的,千万要警惕,不要忘了本。


因为有许多红军妈妈们已经失去过自己的亲骨肉,长征路上,她们不想再失去自己的孩子。

尽管许多人再三动员她们留下来或者把孩子寄养在老乡家,但为了新的生命,为了明天,红军妈妈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为长征路上诞生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孩子营造着“安全港”。

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远征。

朱德总司令听到远征诞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跑到河边去钓鱼,并亲手给陈琮英做了一碗鱼汤。

陈琮英产后没几天,部队又要进行艰苦行军。

任弼时对陈琮英说:“把孩子留给苗家兄弟吧!”陈琮英紧紧地抱着女儿,默默垂泪。

两人的前几个孩子都已夭折了,此刻,陈琮英多么想带女儿一起行军啊!可这将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麻烦。

红军战士闻讯后,坚决反对将远征留下,争着要求背远征行军,并抢着逗她玩。

这样,远征方才留下,并一起来到了延安,来到了北京,为新中国的未来留下了少数几个长征路上诞生的儿女。

红军妈妈们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她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儿女情长,才使新中国亿万儿童幸福安康。

长征伟大,参加过长征的母亲们同样伟大,让历史这样告诉未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