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3组(每组
2 0例)
:体穴贴敷组、耳穴贴压组、体穴贴敷加耳穴贴压组。
其中男3 2例、女2 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2岁;血压最高者收缩压达3 0 .0kPa(2
2 5mmHg) ,舒张压达1 5 .0kPa(1 1 2 .5mmHg)。
1 .2 治疗方法降压祛脂膏配制:以川芎、黄芪、丹参为主药,各等份研极细末
,用水调成糊状,加上适量樟脑、薄荷、冰片混匀即成。
实验时所有病例均于试验前一周停用一切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按统一标准测量每位患者的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
体穴敷贴组患者使用时取少许糊状药物抹于直径约1
.5cm的塑料薄膜上准确贴敷于一侧内关、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1周后更换另一侧肢体穴位
,左右交替。
耳穴贴压组患者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准确贴压神门、心、肾、肝、降压沟,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达到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两耳交替贴压,3~
5天一换。
耳体穴结合组则按上两组方法同用。
三组均以1 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以后。
高血压头晕难忍,穴位贴敷有妙招

2020.1046祝您健康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提示眩晕的发病也可因虚作眩。
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人,肾气亏虚明显也是导致头晕的原因。
当然,高血压头晕和心、脾功能异常也有一定的关系。
◎ 高血压到底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多常见于老年人,现代医学证实,随着病程的进展,高血压会逐渐影响人的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功高血压头晕难忍,穴位贴敷有妙招◎ 施芳英、何富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普协会◎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头晕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而将其归为“眩晕”“头痛”,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也记载“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
由此可知肝脉其气太过,容易发眩晕。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载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生活之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受高血压折磨的人也不断增多。
由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更让人痛苦不堪,我们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昏头痛、头晕头涨、眼花耳鸣、心悸、失眠等,而高血压头晕是其中最难以忍受的一种病症。
2020.1047祝您健康生活之友能损坏,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相关数据表明,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
◎ 出现高血压头晕,应该怎么办头晕是高血压较为常见的症状,发作起来让人痛苦不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一并发症,那么头晕的人该怎么办呢?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各异,如中药口服、针灸等,今天介绍一种最方便的治疗调理方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民间广泛流传,最具代表性的是冬病夏治的三伏贴。
实践表明,特定穴位的中药贴敷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根据疾病选用特定的药物,经过皮肤吸收,渗入经脉,刺激该穴位,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功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观察组
对照组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140.95±3.23
125.42±2.07
119.01±4.22
89.65±3.84
140.92±3.19
131.86±2.67
119.03±4.35
97.96±3.63
注:P<0.05
四、 讨论
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通过中药穴
( 三) 观察指标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过程
中,主要对药物降压疗效进行评价,设置指标显效、有效、无
效,计算治疗有效率 = (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 同
时,对比两组患者服用降压药后的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收缩
压和舒张压进行对比,以判断两种方法的降压效果。
( 四) 统计学处理
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疾病,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
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 。 观察组的总有
效率为 96.77%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3.87% 。 从观察组和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情况来看,观察组治
疗后的收缩压为(125.42±2.07) mmHg,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
[2] 金永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出
血效果 观 察 [ J] .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6, 16 ( 21) :
158,162.
[3] 李鲜,黄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 90 例 效 果 观 察 [ J] . 齐 鲁 护 理 杂 志, 2013, 19 ( 1) : 122
五、 结语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魏
关键词 : 高血压 ; 穴位敷贴 ; 进展
虹 , 沈翠珍
: / ( ) 中图分类号: o i R 5 4 4 . 1R 2 5 5 . 3 文献标识码: A d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4 . 0 9 . 0 5 1 文章编号: 1 6 7 2 1 3 4 9 2 0 1 4 0 9 1 1 3 4 0 3 j
1] ㊂由 高 血 压 引 起 的 脑 卒 中㊁ 最主要的心脑血管 疾 病 危 险 因 素 [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 人 类 健 康 的 一 类 慢 性 非 传 染 性 疾 病 , 是
醇等 , 均广泛应用于透皮制剂的制作工艺中 , 可通过不同原理 改 变皮肤的理化性质和药 物 在 皮 肤 和 介 质 的 分 配 , 影响药物的透 如醋 ㊁ 酒㊁ 油㊁ 姜汁 ㊁ 蜂蜜㊁ 蛋 清㊁ 凡 士 林㊁ 蒜 汁 和 清 水 等㊂穴 位 敷 贴疗法可避免口服给药 引 起 的 胃 肠 道 灭 活 ㊁ 肝脏首过和血药浓
格便宜 , 因此 ,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 ㊂
1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 眩晕 ㊁ 头痛 ㊁ 肝风 及 肝 阳
做一综述 , 为穴位敷贴在降低高血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㊂
于药 物 具 有 储 存 和 放 大 作 用 , 而经络具有联系脏腑㊁ 沟通表里, 贯穿上下 , 运行气血 ㊁ 营养全身的作用 , 外与皮肤肌腠相连 , 内与 五脏六腑相接 ㊂ 将药物 贴 敷 于 穴 位 , 既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 药物有效成分也可通过皮肤肌腠的透皮吸收到达五脏六腑或吸 收入血 , 发挥降压作用 ㊂ 因此 , 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可能 产 生相互激发和协调作用 , 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而使药物的外
穴位贴敷治疗临界高血压30例疗效观察

血 液 黏滞 度 降低 , 微 循环 改 1 . 3 治疗 方法 : 培训 穴位 贴敷 人 员 的定穴 和按 摩标 准 , 均 按 照 中医护 及 有效 中药 成 分入 血使 心血 管 功能 改善 ,
临 界高 血压 是 指 血压 略 偏 高 , 但 是 各重 要 器 官没 有 发 生器 质 性
患者, 男, 5 6 岁, 2 0 1 6 年7 月 3日就诊 , 主诉 , 发 现 血压 偏 高 7 天。
糖尿 病 , 脑卒 中等病 史 . 于7 天前 体 检测 量血 损 害 的一 个高 血压 阶 段 。此 阶段 如不 进行 有效 地 控制 很容 易 发展 成 患者 既往 无高 血压 病 , 1 4 0 / 9 2 m mH g 故 在 家 自行测 量血 压 l 周 后就 诊 , 每天 测 得血 压 收缩 高 血压 病 。研 究 … 表 明, 高血 压患 病 率呈 逐 年升 高 的趋 势 , 临 界高 血
压 转 归为 高m 乐病 的 危险 性较 血压 正 常者 高 2 . 5 倍, 心血 管并 发症 的 波动 在 1 3 5 ~ 1 4 5 m mH g , 舒张 压 波动 在 8 0 ~ 9 0 mm H g 。诊 断 : 高j f 『 L 压 病 眩晕 病 ) 。选 用 三子 养 阴丸 穴位 贴敷 于 涌 泉穴 与 曲池穴 , 连 续 敷贴 4 发 生率 高 2 倍 。笔 者 自 2 0 1 6 年6 月 一2 0 1 6 年1 2 月运 用穴 位 贴敷辩 证 (
敷 治疗 , 观察 治疗 效 果。 结果 : 3 o 例 患者 中显效 2 3 例, 有效 7 例, 总 有效率 1 0 0 % 。 结论 : 穴位 贴敷 治疗 临界 高血 压 效果显 著 。
关键词: 穴位 贴敷 ; 临界 高血 压: 疗效观 察 中图 分类 号 : R 2 4 8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7 ) 0 5 — 0 0 8 4 — 0 l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张学婷;武婧;薛卫国【摘要】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在防治高血压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寻求有效、安全、绿色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防治高血压的穴位选择、药物组成、注意事项以及和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以兹为临床中运用穴位贴敷方法防治高血压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3页(P1487-1489)【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法;穴,涌泉【作者】张学婷;武婧;薛卫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穴位贴敷疗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粉末,运用水、醋、酒、凡士林等介质调成糊状,直接贴于相应穴位,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烙、熨、药浴、外敷等多种外治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
《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揭示了中药贴敷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采用药物对穴位刺激,联系中医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结合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不仅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而且可以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
穴位贴敷疗法现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都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并且在缩短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4]。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

压 作用 , 长 期服 用 有一 定 副作 用 及 耐 药 性 。 因此 , 但 近年 来 中 医 药 治 疗
对 照 组选 择 基 础 降压 药 物 , 疗 组 接 受 贴 敷 治 疗 者 。 每 日在 安 静 状 治
高 血 压 已逐 渐 成 为防 治 的主 要 手 段[ 。本 人 从 2 1 0 1年 1月到 2 1 02年 1 态 下监 测 血 压 三次 , 间分 别 为 8 时 AM一 4 M 一 8 M , P P 固定 一 台 台 式水 银 月 对 高 血压 病 人 筛选 了 16例 , 中对 照 组 5 0 其 3例 , 治疗 组 5 3例 , 用 中 柱 测 血压 。一 周治 疗 后 的血 压 数 据计 人 观 察治 疗 中 。 采 药穴 位 贴敷 疗 法 , 过 观 察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通 现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与 方 法
4 结果
两 组患 者 治疗 4个 疗程 后 , 效 比较 见 表 1 疗 。
表 1 两组 疗 效 比较
1 1 病 例选 择 。按 照《 国 高 血压 病 防 治 指 南 》 2 0 ) 标 准 诊 断[ . 中 (05的 。
选取 未 接 受 过高 血 压病 的药 物治 疗 , 且 没 有靶 器 官 的损 伤 和 并 发 症 的 并
中药 穴位 贴 敷治 疗 老年 性 高血压 的效 果及 临床 护 理体会
周 艳
( 湖北 省 武汉 市第 一 医院 武 汉
402) 3 0 2
摘要 : 目的 : 讨 穴位 贴 敷 治 疗老 年 性 高血 压 的 疗效 。方法 : 16例 高血 压病 患者 随机 分 为 治 疗组 5 探 将 0 3例 , 照 组 5 对 3例 , 疗 组 用 本 科 自制 中 治 药养 阴 方 , 碎成 粉 , 醋调 成 干 湿适 度 泥 状 , 成 扁 豆 大 小药 丸 , 敷 特 定 的 曲 池 穴等 , 日一 次 , 日为 一 疗 程 。结 果 : 研 用 搓 贴 每 7 与对 照 组 比较 , 药 穴 位 中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8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2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2组患者均采用降压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症状改善快、对患者的影响小,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效果高血压在临床上属于高发疾病,其属于顽疾,治疗难度较大,且根治较为困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救治不及时,将会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西药等降压药治疗,但是,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对患者的影响大,且不具有长效机制,患者的复发频率高,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上,应该积极寻找更为科学、高效的治疗方式,提高对患者的治疗疗效。
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更高,获得的治疗效果也更好,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8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士1.2岁。
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51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士1.5岁。
1.2 方法对2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给予患者常规降压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卡托普利的用量:每次口服25mg,每天2次。
美托洛尔的用量:每次口服30mg,每天3次。
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药降压膏进行贴敷治疗[1]。
中药降压膏的主要成分包括牛膝、川芎、吴茱萸等中药方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法
一、吴茱萸、清醋、黄连
(1)肾气亏虚证: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2)痰湿壅盛证:吴茱萸散内关、丰隆、解溪穴贴敷。
(3)肝火亢盛证:清肝散(吴茱萸1份,黄连6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芎颗粒剂各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周为1个疗程;肝阳偏亢伴头痛明显者,以决明子10g 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
二、生大黄2g、生石决明5g、牛膝5g、冰片0.5g诸药为末,过6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等分4份,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或以上。
肝阳上亢证:曲池、风池、合谷、太冲;
风痰上扰证:曲池、合谷、丰隆、太溪;
肝肾阴虚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阴阳两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
气虚血瘀证:曲池、合谷、气海、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