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吴茱萸穴位敷贴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茱萸穴位敷贴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夏含笑杨佳佳陈丽娟颜银肖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0期【摘 ;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吴茱萸穴位敷贴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入选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2月,90例患者表示为两组,45例观察组为吴茱萸穴位敷,45例对照组为基础护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采用吴茱萸穴位敷贴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果、睡眠药物、功能障碍显著减少,和对照组数据相比较而言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吴茱萸穴位敷贴后可将自身睡眠质量提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吴茱萸穴位敷;睡眠质量原发性高血压可引发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伴随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患病人数。
患者主要主诉表现为睡眠异常,高血压以及睡眠障碍之间具有作用效果,对于睡眠异常患者而言未有效控制自身血压,进而加重患者自身病情[1]。
穴位敷贴属于复合疗法,临床研究证实穴位敷贴临床疗效良好。
此次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吴茱萸穴位敷贴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就有关内容进行报道:1 患者资料和方法1.1 患者资料随机抽取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入选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2月,90例患者表示为两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45例对照组中包含2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50-72岁,经计算后患者平均年龄为(62.2±3.1)岁,45例观察组中包含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52-74岁,经计算后患者平均年龄为(63.3±3.3)岁。
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对比,数据间并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对其实施基础护理,内容分为:①护理人员需要定时监测血压,对患者控制状况予以了解;②护理人员可予以患者相关药物,其中包含降压药物和治疗失眠药物;③患者需要增加休息时间,不应过度劳累,情绪变化不应激动;④患者在饮食过程中不应食用油腻食物,主要摄入食物包含低维生素以及钙,同时低盐饮食;⑤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转变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⑥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交流,分析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升[2]。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观察组
对照组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140.95±3.23
125.42±2.07
119.01±4.22
89.65±3.84
140.92±3.19
131.86±2.67
119.03±4.35
97.96±3.63
注:P<0.05
四、 讨论
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通过中药穴
( 三) 观察指标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过程
中,主要对药物降压疗效进行评价,设置指标显效、有效、无
效,计算治疗有效率 = (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 同
时,对比两组患者服用降压药后的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收缩
压和舒张压进行对比,以判断两种方法的降压效果。
( 四) 统计学处理
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疾病,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
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 。 观察组的总有
效率为 96.77%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3.87% 。 从观察组和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情况来看,观察组治
疗后的收缩压为(125.42±2.07) mmHg,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
[2] 金永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出
血效果 观 察 [ J] .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6, 16 ( 21) :
158,162.
[3] 李鲜,黄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 90 例 效 果 观 察 [ J] . 齐 鲁 护 理 杂 志, 2013, 19 ( 1) : 122
五、 结语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2 晕车贴
适应症:晕车
祛风止痛 天麻 平肝息风
丁香
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
乌梅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代赭石
平肝降逆 凉血止血
石菖蒲
开窍豁痰 醒神益智
车前子 明目祛痰 利水清热
薏苡仁
健脾补肺 清热利湿
2 晕车贴
[处方] 天麻8g,乌梅12g,丁香6g,石菖蒲4g,车前子8g,代赭石12g, 薏苡仁16g。 [用法] 将上述药研成粉末,取酒、水各半调成膏状 [穴位] 神阙
02
穴位贴敷临床应用举隅
1 安神贴
适应症:失眠、神经衰弱
夜交藤
养心安神 通络祛风
酸枣仁
养心安神 益阴敛汗
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合欢皮
安神解郁 活血消痈
肉桂
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1 安神贴
[处方]黄连10g,肉桂10g,炒酸枣仁10g,牡丹皮10g,夜交藤10g,合欢皮10g [用法] 将上述药研成粉末,取酒、水各半调成膏状 [穴位] 神阙 [疗程] 睡前贴敷,每日一次。
细辛
宣泄郁滞, 通利九窍,祛风散寒
半夏
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甘遂
泻水逐肿,消肿散结。
8 定喘贴
[处方] 白芥子40g,细辛10g,甘遂10g,元胡30g,法半夏10g [用法] 将上述药研成粉末,加姜汁调入其中,均匀贴敷。小儿用量减半。 [穴位] 大椎,肺俞,膏盲,膻中,气海 [辨证配穴] 寒饮伏肺加风门、太渊;痰热壅肺加、曲池、太白;肺脾气虚加脾 俞、足三里;肺肾气虚加肾俞、关元、太溪。 [疗程] 每10天贴1次,3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便秘
6 通便贴
决明子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张学婷;武婧;薛卫国【摘要】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在防治高血压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寻求有效、安全、绿色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防治高血压的穴位选择、药物组成、注意事项以及和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以兹为临床中运用穴位贴敷方法防治高血压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3页(P1487-1489)【关键词】高血压/穴位贴敷法;穴,涌泉【作者】张学婷;武婧;薛卫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穴位贴敷疗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粉末,运用水、醋、酒、凡士林等介质调成糊状,直接贴于相应穴位,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烙、熨、药浴、外敷等多种外治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
《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揭示了中药贴敷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采用药物对穴位刺激,联系中医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结合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不仅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而且可以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
穴位贴敷疗法现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都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并且在缩短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4]。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

压 作用 , 长 期服 用 有一 定 副作 用 及 耐 药 性 。 因此 , 但 近年 来 中 医 药 治 疗
对 照 组选 择 基 础 降压 药 物 , 疗 组 接 受 贴 敷 治 疗 者 。 每 日在 安 静 状 治
高 血 压 已逐 渐 成 为防 治 的主 要 手 段[ 。本 人 从 2 1 0 1年 1月到 2 1 02年 1 态 下监 测 血 压 三次 , 间分 别 为 8 时 AM一 4 M 一 8 M , P P 固定 一 台 台 式水 银 月 对 高 血压 病 人 筛选 了 16例 , 中对 照 组 5 0 其 3例 , 治疗 组 5 3例 , 用 中 柱 测 血压 。一 周治 疗 后 的血 压 数 据计 人 观 察治 疗 中 。 采 药穴 位 贴敷 疗 法 , 过 观 察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通 现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与 方 法
4 结果
两 组患 者 治疗 4个 疗程 后 , 效 比较 见 表 1 疗 。
表 1 两组 疗 效 比较
1 1 病 例选 择 。按 照《 国 高 血压 病 防 治 指 南 》 2 0 ) 标 准 诊 断[ . 中 (05的 。
选取 未 接 受 过高 血 压病 的药 物治 疗 , 且 没 有靶 器 官 的损 伤 和 并 发 症 的 并
中药 穴位 贴 敷治 疗 老年 性 高血压 的效 果及 临床 护 理体会
周 艳
( 湖北 省 武汉 市第 一 医院 武 汉
402) 3 0 2
摘要 : 目的 : 讨 穴位 贴 敷 治 疗老 年 性 高血 压 的 疗效 。方法 : 16例 高血 压病 患者 随机 分 为 治 疗组 5 探 将 0 3例 , 照 组 5 对 3例 , 疗 组 用 本 科 自制 中 治 药养 阴 方 , 碎成 粉 , 醋调 成 干 湿适 度 泥 状 , 成 扁 豆 大 小药 丸 , 敷 特 定 的 曲 池 穴等 , 日一 次 , 日为 一 疗 程 。结 果 : 研 用 搓 贴 每 7 与对 照 组 比较 , 药 穴 位 中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传统医学中,茱萸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
茱萸中含有丹参酮和桂皮醛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等作用。
而涌泉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足底第一跖骨结节凹陷处,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茱萸贴敷是将茱萸煎煮膏药敷贴在涌泉穴上,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刺激穴位,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此方法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很长时间,有着较好的疗效。
茱萸贴敷涌泉穴对高血压的治疗疗效得到了较多的研究证实。
研究表明,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一项临床研究中,选择了1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茱萸贴敷涌泉穴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证明,茱萸贴敷涌泉穴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茱萸贴敷涌泉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心脑供氧情况,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除了茱萸贴敷涌泉穴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还有许多研究探讨了茱萸贴敷涌泉穴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茱萸贴敷涌泉穴与口服降压药同时使用,可以增强口服降压药的效果,减少副作用。
茱萸贴敷涌泉穴还可以与针灸、按摩等疗法结合使用,增加疗效。
有研究发现,茱萸贴敷涌泉穴与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
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简便可行,且无明显副作用。
但是在进行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茱萸贴敷前需要清洁皮肤,以免污染药物。
要遵循医师的指导,控制贴敷时间和频率,以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在使用茱萸贴敷涌泉穴的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合理膳食,控制盐摄入,戒烟限酒,适量锻炼等。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临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病例行中药穴位敷贴方案时施予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03月~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对其随机分组,常规组43例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53例则行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常规组53例的有效率是71.70%(38/53),而干预组53例是94.34%(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性高血压病例进行救治与护理时,实施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可使其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可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穴位贴敷;临床效果;老年性高血压;常规护理高血压病例的体循环系统中的动脉压多会显著上升,若该情况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中,其血压值多会持续性升高,使老年病例生存质量受损。
现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逐渐成为防治的主要手段。
为评价中药穴位敷贴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例中应用情况,本次选择本院2011年03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分析,并分組治疗,期待提升疗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03月~2012年03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例共106例,106例病例都满足《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1]相关标准,且入院前未曾使用降压药,且其血压值维持140/90 mmHg~179/109 mmHg之间,其中有男性50例(47.17%)及女性56例(52.83%)。
干预组病例中,肝肾阴虚证患者共34例(64.15%),肝阳上亢证患者共19例(35.85%)。
年龄65-87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53例,常规组5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取穴方法)。
1.2.1 取穴取机体双侧的涌泉穴、内关穴、三阴交穴以及曲池穴。
1.2.2 敷贴药材以自制养阴方进行敷贴,药材有:3.0 g细辛,15.0 g沙苑子,10.0 g白芥子,20.0 g女贞子,15.0 g菊花,15.0 g决明子,20.0 g生地及15.0 g枸杞子。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3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 摘要】 目的: 穴位敷贴治疗 12级 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门诊 12级 高血压的病人加用穴位敷贴 治疗 , 、 将 O例 、 观察敷贴前后血压的情 【 关键词 】 穴位敷贴; 高血压病 di1.9 9jin 10 15 .0 0 1 .2 0:03 6/.s .06— 99 2 1. 14 9 s
卫 生组织 19 年 的 高 血 压 诊 断 标 准 ( 张 压 9 99 舒 O一19n g 收 缩 压 < 0r mH , 1 0 mH ) 8m g。 性 别分 布
22 2 假 定脱 落 的 5例 均有 效 , 效统 计 为 3 .. 有 O例 , 5 9 1 的 总有 第 、 、3天 效 率分 别 为 :7 、7 、0 。 8% 8% 9%
文章 编号 :0 6 9 9 2 1 )一 1— 4 9— 2 10 —15 (00 1 3 1 0
1 对 象和 方法 . 效率 分别 为 :0 、0 、3 。 7 % 7 % 7% 11 对 象 : 过 招募 志愿 者 的方 式 , 入 在 2 1 7月 1 — 0 0年 . 通 纳 0 0年 91 2 1 3 临床 疗效 判 定 8月 1 期 间 就 诊 的 3 91 3 O例 门诊 高 血 压 病 人 , 龄 在 3 年 7—7 6岁 之 间 , l 男 4 例 , 1 。所有 病人 经病 史 询 问除 外 继发 性 高 血 压 和严 重 的心 、 、 女 6例 脑 肾并 发症, 以及 严 重糖 尿 病 、 度肥 胖者 。原 发性 高 血 压 的 诊 断及 分 级 均 按 世 界 过
e s [ ] Ra s m , ri J Bo r rM, ta . e u p o e tr n s 4 n o A Ga a A , h e e 1 S r m r g e o ea p e itr o rd co f meh te ae S C E S i t ame t o c o i r g a c .O se n c l t or x t U C S n r t n f e t p c p n n y b tt Gy e o , e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随机分为3组(每组
2 0例)
:体穴贴敷组、耳穴贴压组、体穴贴敷加耳穴贴压组。
其中男3 2例、女2 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2岁;血压最高者收缩压达3 0 .0kPa(2
2 5mmHg) ,舒张压达1 5 .0kPa(1 1 2 .5mmHg)。
1 .2 治疗方法降压祛脂膏配制:以川芎、黄芪、丹参为主药,各等份研极细末
,用水调成糊状,加上适量樟脑、薄荷、冰片混匀即成。
实验时所有病例均于试验前一周停用一切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按统一标准测量每位患者的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
体穴敷贴组患者使用时取少许糊状药物抹于直径约1
.5cm的塑料薄膜上准确贴敷于一侧内关、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1周后更换另一侧肢体穴位
,左右交替。
耳穴贴压组患者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准确贴压神门、心、肾、肝、降压沟,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达到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两耳交替贴压,3~
5天一换。
耳体穴结合组则按上两组方法同用。
三组均以1 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