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作者:罗玉亮

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02期

一、近几年干部交流制度存在的问题

干部交流作为一个制度是干部人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也都有500里外异地为官的制度。应当说,干部异地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但是,这一做法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颇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流”变“下派”。应当说,干部交流,如果是一种上下的交流,左右的交流,内外部的交流,全方位的进行,才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和激励。然而,这几年,只有省对市,市对县的下派交流,却很少有县与县的交流,市与市的交流。许多下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或挂职锻炼挤占了地方本来就有限的位置,致使基层干部一干多年,没有上升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县市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下派人员要占四分之三以上。常委中一般仅有办公室主任、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三个职位是本地产生的,有的甚至连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都是下派的。政府班子成员中也有一半以上是下派的。

2. “唯虚”不“唯实”。应当说,县市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直接面对基层与群众,不仅要有一定的政策与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情况下,各种矛盾和利益的显现,更需要干部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下派干部所不具备的。因而,当问题出现时,不是患得患失,失去最佳处理时机,就是头脑发热,使小事酿成大事,有的惊慌失措,被动应付,使局面失去控制。然而,对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假大空的一套却很在行。有的喊大口号、做大标语、建“大项目”、搞大场面等。有的提大思路、定大目标、制大规划、搞大拆迁,不惜一切搞建设,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拿财政作抵押从银行贷款搞建设。

3. “唯上”不“唯下”。从根本上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下派干部往往为了个人的升迁,只注重对上负责,却不注重对下负责。只要上级有要求,就大胆地干,也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以上级满意为原则。有的地方本来可以不拆迁,上级领导一句话就拆了,至于百姓的补偿,工作做不下去,机关干部每人包一两户做工作。有的工程本来是不需要做的,为了迎合上级,硬是规定时间也要做,至于工程质量,工程花费多少,没有人去管,基层干部稍有言语,便以“讲政治”为要求,堵住干部的嘴。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工作,许多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一到春节前后,有的乡(镇)长和财政局(所)长便不见人影,逃避追债的工程负责人。

4. “唯亲”不“唯能”。我们常说,对于干部的使用,要量才而用,凭能力与实绩而用。但是,不少正派干部拿权力作交易。只要对自己有利,不管是什么干部都能提拔。如许多机关公务员得不到提拔,而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却能通过提拔进入公务员队伍。有的事业单位人员属

于自收自支供给,也因为提拔到领导岗位,而进入财政供给。自己熟悉的干部不到两年就给挪动一个职位,不熟悉的干部,对自己建立“关系网”不利的干部,纵有单位部门一把手多次的举荐,也得不到提拔。

二、几点思考

解决好上述问题,让干部交流制度能够实现交流带来的好处,必须做到:

1. 要让基层干部感到有希望、有盼头

这是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消除当前“机关病”的关键。不然,任何措施都仅仅是治标,不是治本之策。我们常说:有目标才有干劲。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想的就是“官位”,就是能够提拔重用。尽管这样的说法有人可能不赞同,但是这是事实。从大道理讲,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不计个人得失。但是,从小道理讲,任何一个干部,干事靠的是四点:一是党性,二是职位,三是薪酬,四是感情。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党性这个大前提下,靠的就是职位。如果职位上没有了希望,其他都是不能长久的。就县市而言,有人作过一个统计,腾出一个副县级职位,可以挪活15个职位。如果一个县市被下派干部占去5个职位,也就让基层75个干部无法挪动职位。有的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甚至到退休。干部原有的一点积极性,都在时间这个熔炉中磨耗完了。这正是政治上的无“前途”,经济上的无“盼头”,感情上的无“靠头”。一些干部,不管领导安排什么重要的工作,到了他那里,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往往一拖了事。这也是执行力不到位的重要方面。

2. 要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把干部目前的“一坛死水”变活,真正显现青春活力。人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干部必须在新岗位、新环境中才能显现活力和智慧。这也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最近,中组部明确要求,上面的干部要“下得去”,下面的干部要“上得来”。实际上就是对干部交流制度的完善。我们常说,要让干部到基层锻炼,同样,也应当让基层的干部到上级机关锻炼。只有让干部实现上下、左右、内外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才能让干部感受到艰苦、复杂、矛盾、一线环境下的不易,感受到上级机关的严谨、严肃、严格、严密,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对群众工作的理解。

3. 要体现出用人上的公平公正

正是交流干部对地方干部的能力、品德、学识等了解不够,往往凭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表现任用,从而使那些老实的、正派的、不巴结领导的干部,越干越恢心、越干越没劲。有的县市的主要领导不仅对中层正职要过问,就连副主任科员这样的非领导职务也要过问,不经过他的允许,任何人想提拔都不行。唯有领导身边的干部和紧跟领导的干部,或有人“打招呼”的关系干部才能提拔,极大地伤害了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有的县市主要领导,干部提拔跟着上级的考核棒转,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部门实行“一票否决”,这些部门的干部就一

批批地提拔。有的不惜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然后,提拔重用。譬如,信访部门规定,不得出现赿级访,只要有人去省上访,信访干部就紧跟而去,采用“递红包”、“送烟酒”的办法销账。对于这样的干部提拔,其他部门的干部无不感到是一种“羞愧”。

4. 要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干部

这是解决干部交流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下派到基层的干部,许多干部对基层情况并不熟悉,也不虚心学习,而又认为自己的领导和理论水平都高,到县市任职,不是平等地对待基层的每一个干部,而是像“主人”对待“佣人”一样,“老师”对待“学生”一样,要求基层干部服从。稍有不如意,就火冒三丈,训斥部下。然而,对待上级来的领导,低三下四,迎来送往,让基层干部感到这些干部做官与做人、做人与做事的分裂。由于上级下派的干部有了与上级机关干部过去一些特殊的关系,一些干部一方面胆子特大,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另一方面,又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地打压基层干部,更使一些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唯有一些大胆的“马屁精”跟着摇旗呐喊。而许多地方干部只能一方面谨小慎微地工作,另一方面事事请示汇报或者干脆不做事。这也是许多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徐建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