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在石油工业中,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其孔隙结构对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溶蚀孔、缝洞和溶洞等形态。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化学作用,通过溶解碳酸盐矿物所形成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孔隙;缝洞是由于构造运动、岩石变形等而形成的破裂带所形成的线状孔隙;溶洞是由于溶蚀作用加上构造变形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空腔和通道的孔隙。

二、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初生孔隙、成岩过程和次生孔隙三个阶段。

1. 初生孔隙阶段初生孔隙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保存主要与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有关。

在这个阶段,孔隙主要是由于生物作用和溶解作用而形成的,孔隙形态各异。

2. 成岩过程阶段成岩过程是指碳酸盐岩沉积物沉积后受到后期变质、压实等作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压实和胶结等过程,孔隙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初生孔隙。

3. 次生孔隙阶段次生孔隙是指在沉积岩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新孔隙,这些孔隙主要是由于溶蚀、滤溶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形成的。

在次生孔隙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通过对碳酸盐岩的溶解和溶蚀,形成了更多的孔隙。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气储存和运移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储存和运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孔隙体积与含油饱和度孔隙体积是指岩石中的孔隙所占据的总体积,它与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密切相关。

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含油饱和度,进而为油气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2. 孔隙连通性与油气运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

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孔隙连通性的特征,进而帮助预测和模拟油气的运移路径,为油气开发提供合理的开发方案。

3. 孔隙分布与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分布和裂缝发育直接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岩 、含膏泥 晶灰岩 、含膏泥 晶 白云岩 和夹亮 晶砂 屑 鲡粒 灰岩 。储 层 发育 伊 利石 、微 晶 石英 、白云 石 、 方解石 和 石 膏 等 。雷 口坡 组 平 均 孔 隙 度 O 8 , .4 平 均渗透率 O O 27 O 。 m ;嘉 陵江 组储 层 平 . 0 ×1 _ 均孔 隙 度 4 7 ,平 均 渗 透 率 0 1 .9 . 5×l _ m ; O 。 飞仙关组储 层 平均 孔 隙度 1 . 3 ,渗 透 率 0 0 l 2 0 . O ×1 ~6 3 0 m。 0 O ×1 ~ ,其 中渗 透率 分 布 在 OO .4 ×1 ~10 O O O ×1~ m 2之间 的 占 6. ;长兴 组 59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 7 8 ,平均渗透 率 0O ×1 .8 .7 O mz ,各层位 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均较差口 。 ]
根 据常规 薄片分析 、压汞 实验 分析成 果 ,详 细分析 了川 东北碳 酸 盐岩储 层孔 隙结构特征 。研 究表 明 ,嘉陵江组 、长兴组储 层有较 高 的排 驱压 力和 中值 压 力,较 小 的孔 隙喉道 半 径 ,较 细 的歪度 , 为较差储 层 ;飞仙 关组储层 具有较低 的排 驱 压 力 和 中值 压 力 ,较 大的 孔 隙喉 道 半径 ,较 粗 的 歪 度 ,为高产 高渗储 层 。同时分析 了孔隙结构 特征 的描 述在评 价储层 、分析储层 应 力敏 感性强弱和
石渗透率 有明显 的关 系 ,渗 透率高 的岩样 ,排 驱压
力 值就低 ;渗透率低 的岩样 ,排驱压 力值就 高 。 嘉 陵江组 储 层排 驱压 力 为 O 4 . a . ~0 7MP ,排 驱压力值 比较高 ,说 明本 区储 层渗透 性差 ;飞仙关 组储层 排驱压 力为 0 o 4 0 O 7MP ,平 均值为 . 0 ~2 . O a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对储层的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为储层分类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选择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主要包括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获取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隙度、喉道半径、连通性等。

四、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孔、溶洞等。

不同类型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同,且孔隙度差异较大。

一般而言,粒间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而溶洞相对较少。

2. 喉道特征喉道是连接不同孔隙的通道,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喉道半径较小,连通性较差,导致储层的渗透性能较低。

3. 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是评价储层储集和渗流性能的重要参数。

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部分孔隙孤立存在,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五、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高孔隙度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较高,主要以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一定的储集和渗流能力。

2. 低孔隙度储层:该类储层孔隙度较低,主要以微孔和纳米孔为主,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才能进行有效开发。

3. 裂缝型储层:该类储层具有发育的裂缝网络,可以有效地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提高油气采收率。

六、结论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主;喉道半径较小,连通性较差;部分孔隙孤立存在,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对于准确评价储层孔隙结构以及储层的储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与评价为主题,通过探讨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孔隙类型以及常用的储层评价方法,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裨益。

一、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碳酸盐岩是由海洋生物骨骼、化学沉积物以及溶解沉淀等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古代海洋环境、生物活动以及后期的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在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海洋中的有机物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逐渐形成岩石。

后期的成岩作用包括胶结、溶解-再沉积以及压实等过程,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溶洞孔隙、颗粒孔隙和溶蚀孔隙。

1. 溶洞孔隙:由地下水在碳酸盐岩中溶蚀而形成的大型孔隙,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优质的储集空间。

2. 颗粒孔隙:由碳酸盐岩中颗粒状物质的空隙所组成,孔隙度一般较高,但渗透率相对较低。

3. 溶蚀孔隙:由地下水在碳酸盐岩中溶蚀而形成的小型孔隙,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

三、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与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物性分析、岩心薄片观察、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以及测井资料解释等。

1. 物性分析: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性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分布与连通性等指标,以获得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描述。

2. 岩心薄片观察: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的组分、孔隙类型与分布,判断岩石的储集能力以及孔隙结构的演化过程。

3. 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利用实验室测井方法或现场测井技术对储层进行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测定,以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能力。

4. 测井资料解释:通过对测井曲线的解释与分析,包括伽马测井、电阻率测井和声波测井等,获取储层的孔隙结构与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与评价是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1.渗透率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

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

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

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

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

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

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

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图三裂缝密度是表征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的重要参数,某区域的裂缝密度高意味着在该区域裂缝发育良好,这些区域是油田开发重点考虑的地区。

裂缝系统的面密度是指单位岩石面积内的裂缝长度,定义为:公式(1)其中A表示研究区域的总面积,m2;l i为区域内第i条裂缝的延伸长度,m; n为总的裂缝条数。

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及产能评价方法探讨

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及产能评价方法探讨

[ 图分 类 号 ] T l 2 2 ;T l 5 [ 中 E 2. 4 E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9 5 (0 2 7 0 5 —0 文 0 0 7 2 2 1 )0 — 0 3 4
碳 酸盐岩 储层 和砂 岩储层 是现 今石油 工业 进行 勘探 开发 最常见 的两 大储 层类 型 。 目前可识 别 的碳酸 盐 岩储 层 主要 有 6种类 型 :不整合 面封 闭储 层 、白云岩 储层 、鲕粒 和 团粒浅 滩储 层 、生物礁 储层 、微孔 隙储层 及微 裂缝储 层 。相对 于砂 岩储层 的产 能评价 ,碳 酸盐 岩储层 油气 产能 评价更 为 复杂 ,也通 常被认 为是勘 探开 发 中的难 点 。为此 ,笔 者对碳 酸 盐岩储 层产 能 的影 响因素 和产能 评价 方法进 行研 究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J u n l fOi a d Ga c n l g J 12 1 Vo・ 4 No 7 o r a l n sTe h o o y u. 0 2 o l 3 ・
21年 7 02 月
第3卷 第7 4 期
・ 3 5 ・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影 响 因素 及 产 能 评 价 方 法 探 讨
发最 优化 方案 和生产 效率 。下 面通过 分析 原生 生物 活动 的影 响和孔 隙结构 的变 化来论 述碳 酸盐 岩储层 产
能评 价 的难 点 和影 响因素 。
1 1 原 生 生 物 活 动 环 境 及 沉 积 方 式 的 影 响 . 1 1 1 原 生 生 物 活 动 环 境 的 影 响 ..
Hale Waihona Puke 1 碳 酸盐 岩 储 层 产 能 的影 响 因 素
储 层 产能评 价是 指评 价估计 储层 岩石 内储集 有机 质 的能力 和总体 含量 ,并 以此对 储集层 总体 经济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2 , , Q I N R u i b a o I X i o n a n I U C h u n c h e n Z h i i a n L L MAO g y g, q g
1. CNO O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i n 0 0 0 2 7, C h i n a j g1 2. C o l l e e o G e o h s i c s a n d I n o r m a t i o n E n i n e e r i n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o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i n 0 2 2 4 9, C h i n a g f p y f g g, y f j g1
V o l . 2 2N o . 1 J a n. 2 0 1 5
: / . e s f . 2 0 1 5. 0 1. 0 2 1 d o i 1 0. 1 3 7 4 5 j
碳酸盐
1 1 2 秦瑞宝1, 李雄炎 , 刘春成 , 毛志强 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 ,北京 1 0 0 0 2 7 2.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 0 2 2 4 9
第2 2卷 第1期 2 0 1 5年1月
;北京大学 ) 地学前缘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 ) ; )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i n P e k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j g g y
, , , I N R u i b a o L I X i o n a n L I U C h u n c h e n e t a l .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Q g y g p q ( ) : a r a m e t e r s i n c a r b o n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1 5, 2 2 1 2 5 1 2 5 9 - p : , I n r e c e n t e a r s a l a r e n u m b e r o f o r o u s c a r b o n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h a v e b e e n e x l o r e d a n d d e v e l o e d i n A b s t r a c t y g p p p ,t o v e r s e a s b l o c k s .D u e t o t h e c o m l e x l i t h o l o i e s a n d o r e t e s h e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i s v e r c o m l i c a t e d . p g p y p p y p , T h e r e f o r e a r a m e t e r s a s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a c c u r a t e l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a n d e v a l u a t e o i l a n d r e s e r v e s . I n p g y , , o r e o r d e r t o a c c u r a t e l e v a l u a t e c a r b o n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f i r s t l t h e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s t r u c t u r e a r e a n a l z e d p y y y , , b a s e d o n t h e d e o s i t i o n a n d t h e d i a e n e s i s .A s a r e s u l t i n d i f f e r e n t l i t h o l o i e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o r e p g g p , o r e t e s i s t h e m a i n r e a s o n f o r a l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s t r u c t u r e s . I n t h e s a m e l i t h o l o t h e i n c r e a s e i n p y p g g y , c o n t e n t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o f s t r u c t u r e .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d i a e n e s i s h a s a l a r e i m a c t o n t h e r o c k u a l i t o r e c l a g g p q y p y , w i t h a r t i c l e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r a m e t e r s t h e l a r e r s i z e . S e c o n d l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i s d i s c u s s e d . D u e t o p q p g y ,t c o e x i s t e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e s o f h e r e s e r v o i r i n c l u d i n t h e a n d t h e t h e o r e a r a m e t e r s e r m e a b i l i t y p g p p p y s a t u r a t i o n u i t e o r o s i t r o b l e m,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w h i l e t h e i s s i m i l a r . I n o r d e r t o s o l v e t h i s t h e NMR a n d q p y p l o i n d a t a c a n b e a l i e d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z i n t h e n u m e r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e s . i m a i n o r e g g g p p g y p g g p , A d d i t i o n a l l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i m a i n t e c h n i u e c a n b e u s e d t o s h o w t h e s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 y g g q p t e s .T h i s s t u d l a i d a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a c c u r a t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a n d o b e c t i v e a r a m e t e r s o r e y p y j p p e v a l u a t i o n a s o f o i l a n d r e s e r v e s . g : ; ; ; ; ; K e w o r d s c a r b o n a t e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d e o s i t i o n d i a e n e s i s r e s e r v o i r a r a m e t e r h d r o c a r b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p p g p y y 摘 要: 近几年, 在海 外 区块 遇 到 了大量的 孔 隙 型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 由 于 岩 性 复 杂 , 孔隙类型多样, 致使其孔隙 结构 十 分 复杂 , 储 层 参 数 难以 准 确 计算 , 油气 储 量 难以 客 观 评 价 。 文 中 针 对 研 究 靶 区 这 一 类 型 的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首 先 从 沉积作用和成 岩 作用 两 个方面 分 析 了 孔 隙 结构的 影响 因 素 , 得 出在 不同 岩性 之 间 , 孔隙类型之间的 差异 是 造 成 孔 隙 结构 存 在 较 大 差异 的 主 要 原 因 。 而 在 同 种 岩 性 之 间 , 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 质。另外, 成 岩 作用对 颗 粒粒 径 较 大的 岩石 的 影响 更 大 一 些 。 其 次 , 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由 于 不同 类 型孔隙的共存, 导致 孔 隙 度 相 似 , 而 渗透 率 、 饱 和度 等 储 层 参 数 却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针 对 这 一 问 题 , 指出了可以 采 用 核磁 和成 像 等 特 殊 测 井资料来 表 征 不 同 类 型 孔 隙 的 数 值 分 布 , 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 型孔隙的空间分布, 为 储 层 参 数 的 准 确 计算 和油气 储 量的 客 观 评 价 奠 定 基 础 。 关键词 : 碳酸盐 岩 ; 孔 隙 结构 ; 沉积作用 ; 成 岩 作用 ; 储层参数; 油气 评 价 ( )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1 3 0. 2 1; P 5 8 8. 2 4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2 3 2 1 2 0 1 5 0 1 0 2 5 1 0 9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