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首先介绍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功能评估等方面。

其次分析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用药方案。

接着探讨了影响血栓弹力图在输血和用药中的因素,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栓弹力图对临床输血和用药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临床决策依据。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临床输血、临床用药、指导作用、影响因素、挑战、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实用工具,可以在实时、全面地监测凝血状态的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与用药的合理决策。

通过实时监测血液的凝血活性,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用药过量或不足引起的风险。

虽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操作技术的复杂性、仪器设备的昂贵性以及数据解释的复杂性等问题,均制约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深入研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临床决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明确其在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其在凝血功能评估、输血方案制定和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作用;2.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讨论其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3. 研究血栓弹力图对输血与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结果解读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解读结果提供参考;4.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发现并解决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5. 展望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其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检测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EG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人员发现,在输血过程中,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根据TEG结果进行调整,可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效果。

在用药指导方面,TEG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尽管TEG在临床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受到一些限制,例如高昂的成本、操作复杂、专业人员技术要求高等。

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TEG技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流程,以便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凝血系统整体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以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将重点阐述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在临床输血和用药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和关键因素,并展望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输血和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正文2.1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全血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血栓弹力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凝固分析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凝血启动、血栓形成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TEG的原理基于弹性原理,血液在一个旋转杯中形成血栓,通过测量血块的形成速度和强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具体步骤包括在旋转杯中加入抗凝剂的全血样本,引入激活剂促使血栓形成,然后通过麻醉传感器监测血块形成的过程。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

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凝血过程的全面信息,包括凝血活化、凝血强度和溶解血栓的能力。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确定血液凝固异常的类型和程度。

如果凝血活化时间延长,说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可能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来纠正凝血功能。

如果凝血强度降低,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或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来增强凝血。

血栓弹力图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和监测。

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血液凝固功能,如抗凝剂、溶栓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评估这些药物的抗凝效果和副作用。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栓弹力图可以测定凝血时间延长和凝血强度降低的程度,从而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状态,从而指导用药的选择和调整。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和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

一些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的测定结果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

通过监测血栓弹力图可以提前发现患者的血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血液凝结功能的异常类型和程度,指导输血和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评估血栓风险和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

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在多个方面都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通过测量血液凝血过程中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动力学变化,提供了全面的凝血功能信息。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创伤、妊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基本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模拟凝血和溶栓动力学过程,并通过监测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弹性反馈来评估凝血功能。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样准备:采用外周静脉采血,将血样加入特定的试剂,形成凝固反应体系。

2.试剂和探头:血栓弹力图所使用的试剂和探头包括活化剂、钙离子、纤维蛋白原以及固定在转子上的机械探头。

3.全血凝固过程测量:将试剂和血液混合后,转子开始旋转,实时记录下各个阶段的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

4.图形参数解读:根据血栓弹力图所显示的图形,可以解读凝血功能的各个指标,如凝固时间、凝胶强度、最大加速度等。

三、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冠心病: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冠脉搭桥术中的抗凝治疗,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2.心肌梗死: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患者的溶栓治疗反应,指导抗凝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3.卒中: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急性卒中的血栓形成和溶解状态,指导抗凝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策略。

四、血栓弹力图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心脏手术: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术中抗凝治疗的调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器官移植:血栓弹力图可以监测器官移植术中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提高移植成功率。

3.其他外科手术: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手术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五、血栓弹力图在创伤中的应用1.创伤性出血:血栓弹力图可以快速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止血措施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的调整。

2.输血治疗: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成分的选择和用量的调整,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全面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据此指导输血和用药。

在输血和用药方面,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和用药的不必要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补充失血、改善氧输送等。

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过敏反应、感染、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合理使用血制品至关重要,而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对于凝血功能的直观评估,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输血决策。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得到凝血活酶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aPTT)等参数,以及整体凝血状态的评估。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可以根据血栓弹力图的结果进行个性化的输血方案制定,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指导凝血因子的使用。

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来纠正异常。

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了解患者凝血因子的具体缺乏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凝血因子补充治疗。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必要风险,避免过度使用凝血因子带来的副作用。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评估抗凝药物的使用效果。

一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抗凝药物的使用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在安全的抗凝状态下。

这对于一些需要反复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出血或血栓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对于临床输血和用药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的凝血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输血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有针对性地补充凝血因子,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监测抗凝药物的使用效果,避免用药不当带来的风险。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ppt课件
由于低分子肝素的安全范围增加,临床上很少检测低分子肝素是否过量, 但是临床上发现固定LMWH的剂量10-13%的患者用药不足,5-11%的患者 用药过量*;
评估各类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的效果 评估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效果 判断病人是否肝素抵抗
Circulation,2004,110(12):1658—1663. 31
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还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
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07年
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以及血小板功能评估、血栓弹性图 (TEG)、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以指导输血。
药物对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采血注意事项及小结
3
为什么要使用血栓弹力图?
为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凝血管理
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为什么在输注了一个血小板后发生血栓 出血患者在输注一些成分血后仅暂时停止出血,为何突然出血更明显? 为什么用低分子肝素替代肝素后患者仍有出血? 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出血,是否是药物的原因? PCI术后的患者,按照指南给药,为什么有的还在继续血栓?有的却明显
白凝块的最终强度主要反应血小板功能
CI
凝血综合指 综合凝血指数, R, K, alpha, MA结合推算出

CI= -0.6516Rc-0.3772Kc+0.1224Mac+-7.7922
LY30 EPL
10
血块稳定性 MA出现后30分钟内血块消融的比例(%)。
预测纤溶指 数
MA出现后预计的血块消融的比例(%)。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简称TEG)是一种全面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检测方法,它通过观察凝血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凝血功能和预测出血和血栓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原理和参数1、血栓弹力图的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将血液样本放置于陀螺仪检测器中,通过旋转和振动来模拟血液凝固的过程。

检测器记录下血液凝固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并将其显示为弹力图。

2、血栓弹力图的参数(1)R值:凝血反应时间,表示凝血开始至形成弹力的时间。

(2)K值:凝血时间,表示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速率。

(3)α角:表示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MA值:最大凝血弹性,表示血栓的强度和稳定性。

(5)G值:凝血弹性模量,表示凝血强度。

三、血栓弹力图在出血评估中的应用1、肝脏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肝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肝脏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肝脏手术前的凝血功能,为手术方案和出血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创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3、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四、血栓弹力图在血栓评估中的应用1、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帮助预测血栓事件的发生。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效果。

2、血栓监测和预防(1)血栓弹力图可监测患者在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情况下的血栓风险。

(2)血栓弹力图可指导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血栓弹力图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指导手册。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检测技术,可帮助医生指导临床输血和用药的决策。

近年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应用中备受关注,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创伤、重症监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应用前景。

一、血栓弹力图的基本原理3特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在循环血液中模拟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提供了全面的凝血状态信息。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凝血功能、指导输血与用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临床医生做出更加准确、个性化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包括凝血启动时间(R),凝固时间(K),凝血强度(MA),凝血反应时间(Angle)和溶栓(LY30)等,这些参数综合反映了血液的凝血状态和溶栓功能。

采集全血样本后,将样本与激活剂混合后放入检测仪器中,通过旋转的方式模拟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并实时记录反映凝血状态的参数变化,最终生成血栓弹力图。

二、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以纠正贫血、止血或改善免疫功能。

血液输注是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然而不合理的输血策略可能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治疗方案,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凝血功能信息,不仅可以评估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功能,还可以评估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纤维蛋白形成能力。

在手术、创伤和出血等情况下,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输血决策。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帮助识别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调整输血策略,减少输血量,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决策。

许多药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而血栓弹力图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帮助临床医生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高凝—脑梗、心梗风险 极高!!!
抗凝抗血小板:肝素、阿司匹林
TEG® 图形正常 为什么病 人还在出血?
外科原因? (90% 可能) 血管内皮相关的问题? 血小板抑制药的使用?
TEG® 解析
高凝状态
出血
急性血栓风险
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层 检测药物疗效
血栓
血小板型高凝
酶动力型高凝
MA>73 R<4, MA>73 α< 45°
血小板型高凝 酶动力型和 血小板型高凝 纤维蛋白原水平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和 抗凝药物1、11、10、28 0.06 u/kg 冷沉淀5
如果TEG测试得出了正常的弹力图,而病人仍在出血: 考虑VWF因子疾病:VWF因子缺乏。血凝块功能是好的,但由于 血小板-内皮间的粘附性差,造成血凝块不能粘附到受损的血管位 置。建议采用DDAVP(释放VWF因子)或FFP/冷沉淀(含有VWF因 子)。
血栓前状态
抗纤溶药物5、1 抗凝药物5、1、15 抗凝药物11、15
复温和MA的关系:在复温过程中血样的MA值比鱼精蛋白中和后 血样的MA值低5—7mm左右。因此在手术的复温阶段中建议采用 诊断树。
如果病人没有接受过肝素治疗,则以自然血为基础评估凝血状态 。因为我们推荐在模拟条件下运行病人的血样,因此,在病人血 液中不存在肝素时,建议不需用肝素酶杯进行检测。
酶动力和血小板型高凝
TEG® 解析
纤溶亢进
出血
血栓
“急性” 凝血风 险
原发纤溶和继发纤溶的区别
原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溶解
原发 vs. 继发
普通检测 TEG血栓弹力图实验
1. 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低凝/高凝/纤溶亢进
2.指导成分输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在节约血 制品方面能节约50%以上,这在临床有大量的报 道和文献)
绿色 = kaolin 和肝素酶 (KH) 黑色 = 只有kaolin (K)
R 值 KH < K 提示有肝素存在
检测肝素的存在
结果: 肝素有效: RK为RKH的1-2倍之间 肝素过量:RK>2 RKH,需要用鱼精蛋白中和 注意:使用肝素后RK<20min不易出血
大纲
TEG® 分析仪的一般概念 TEG® 技术的应用
3.发现和诊断DIC的继发和原发纤溶亢进的情况
4.预测高凝状态,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
5.术后监测引流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 术风险
TEG治疗指导
TEG® 参数值 R < 4 min
11min < R < 14min R> 14 min
46mm< MA< 54 mm 41mm < MA < 45 mm
Clot dissolved Damage repaired
常规凝血检 测
Platelet Count &
PT
Function
APTT Bleeding Time
D-dimer FSP
Hemostatic status
TEG 技术参数解析
凝血时间 血块动力
R
是反应从凝血系统启动直到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一段 潜伏期。
•p < 0.05
5
CTD = chest tube drainage
3
FFP = fresh fred blood cells
7*
702
Changes in transfusion therapy and re-exploration rate after institution of a blood management program in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s使用血制品管理制度后输血和再探查的改变
正 常 图 形
TEG曲线图形
α 血小板聚集功能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 程
Maximum clot forms
Clot grows
Platelet plug forms Fibrin strands form
Initiation
Clot degradation takes over
x5 u 血小板8、26 X10u 血小板5、26、8、1
##DDAVP:MA值介于46—54之间时反映有轻微的血小板功能不良 ,可通过加入高VWF因子、Ⅷ因子水平的血浆,或者通过其他未 确定的机理,采用DDAVP来提高血小板效力,或加入1u血小板。
反之,也可以考虑延迟或忽略治疗,等待病人自己的血小板功能 恢复。
综合凝血指数, R, K, alpha, MA结合推算出。
CI
CI=0.2454R+0.0184K+0.1655MA-0.0241a-0.0220 )
血块稳定性
LY30 MA出现后30分钟内血块消融的比例%。 EPL MA出现后预计的血块消融的%。
参数r
凝血状况 凝血成分
凝血时间 血块速率
最大血块强度
MA ≤ 40mm
临床分析 酶动力型高凝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建议治疗
说明
抗凝药物
x 2 FFP or 8 ml/kg7、8、26 x 4 FFP or 16 ml/kg1、5、26 0.3mcg/kg DDAVP27、11##
#低体温状态:如果手术后病人体温很低,我们建议将病人的一个
考虑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采用血小板图检测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 。
考虑机械性出血:如果排除了VWF因子缺乏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影 响,最后应该考虑是由于手术原因造成出血。
LY30≥7.5%, C.I.<3.0 LY30≥7.5%, C.I.>3.0 LY30<7.5%, C.I.>3.0
原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大纲
TEG的一般概念 TEG技术的应用
普通检测 肝素酶检测 血小板图检测
TEG简介
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 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 对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 解等方面进行凝血全貌的检测和评估。
出血
急性出血风险
血制品管理 再探查
血栓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凝血因子缺乏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低血小板或功能不良
凝血因子高凝 -- 脑梗风险高!
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





血小板高凝 -- 脑梗、心梗风险高!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RBC红细胞
术中 术后 总计 FFP 冰冻新鲜血浆
# 输血病人 对照 (n=53)
17 16 31
# 输血 TEG®-检测
(n=52)
23 10 22
• 随机对照 • 心外病人 • 只针对手术病人
术中
8
术后
11
总计
16
Platelets 血小板
术中
8
术后
9
总计
15
24 hr 胸腔引流(ml)
901
3 2* 4*
K
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20 mm时的时间,主要反应纤维蛋白 原的功能和水平。
Alpha
评估纤维蛋白块形成及相互联结(凝块加固)的速度,反 应纤维蛋白原功能。
血块强度 凝血总体
即最大幅度,直接反映纤维蛋白与血小板通过Ga+/XIIIa相
MA
互联结的最强的动力学特性,代表纤维蛋白凝块的最终
强度主要反应血小板功能
TEG®-检测 (n=30)
5*
5*
1*
470
•p < 0.05 CTD = chest tube drainage FFP = fresh frozen plasma
Thrombelastography-guided algorithm reduces
transfusions in complex cardiac surgery 心外科的输血在TEG指导下减少
a(deg)
K (min)
a(deg)
30 min LY30
MA
CI
0-8%
-3.0 – 3.0
55-73 mm
MA MA
0-15% EPL
LY30 > 7.5% EPL > 15%
N/A
TEG诊断示意图(Kaolin)
US Patent 6,787,363
低凝 纤溶亢进
高凝
TEG® 解析
低凝状态
血样的测试温度设置为与病人体温相同的温度,另一个血样的测 试温度设置为37℃。那么病人凝血状况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体温过 低造成的。如果低体温病人正在出血,但他的凝血状态在37℃是 正常的,则意味着当他的体温回升后,出血就会停止。另一方面 ,如果血样在37℃显示凝血异常的,而病人在出血,那么我们应 该对病人的凝血异常进行治疗,直到其血样在37℃测量是正常的 ,因此此时如果低体温病人仍然持续出血,原因可能就是体温过 低造成的。
大纲
TEG® 分析仪的一般概念 TEG® 技术的应用
普通检测 肝素酶检测 血小板图检测
肝素酶检测
TEG血栓弹力图实验(注明肝素)
判断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使用后的效果 判断肝素中和后残留的效果 判断肝素抵抗
The TEG® 分析仪
检测肝素的存在
R 值 KH = K 提示没有肝素存在
Royston D and von Kier S. Br J Anaesth. 2001; 86:5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