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合集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开始推行学前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对幼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育目标的设定上过于追求学术化和功利化,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与此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过度焦虑也促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有必要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危害,加强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简单地移植到学前教育领域,使幼儿面临过多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追求过早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强调幼儿的认知发展,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二是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形式;三是过度强调学习内容的量化和科学性,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幼儿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对幼儿全面发展造成了阻碍和危害。

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认识,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3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可谓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家长们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地方和机构开始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中,开始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让幼儿提前接触和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这导致了幼儿过早面对学习压力和竞争。

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些问题吧!现在的学前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会设置各种课程,让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

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有些孩子可能对这些知识并不感兴趣,但却因为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学习。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很痛苦,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现在的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小学化”的现象。

所谓“小学化”,就是把幼儿教育过度地向小学教育靠拢,让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小学的课程和教材。

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和社会对孩子们未来的期望过高。

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早日成才,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为孩子们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

这种做法真的对孩子有益吗?其实,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自由探索和玩耍的时间,而不是被束缚在书本和课程表里。

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到小学的知识,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现在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学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优质的幼儿园和学校。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却非常匮乏。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选择远离家乡,到城市里去上学。

这样的情况,无疑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且,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那么,学前教育小学化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孩子们失去快乐的童年。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们最应该享受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育方式,看似让孩子提前学到了知识,实则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

童年本应是充满游戏、探索和欢笑的时光。

然而,当幼儿被过早地灌输小学的知识和学习任务时,他们失去了自由自在玩耍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他们能够锻炼社交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小学化”的教育让孩子们的日程被学习填满,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尽情玩耍,使他们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这种教育方式还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他们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

但“小学化”带来的沉重学习负担,导致孩子长时间坐在教室里,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如视力下降、肥胖等问题,还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压状态下,幼儿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影响其未来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破坏幼儿的学习兴趣。

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小学的知识和学习模式,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和乏味。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适合通过直观、形象、有趣的方式来学习。

当学习变得机械和单调时,孩子原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被逐渐磨灭。

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后续再培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阻碍。

此外,它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包括道德品质、社会交往、艺术审美等多个方面。

“小学化”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这会导致幼儿在品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且,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增加幼儿的学习挫折感。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小学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小学教育模式和内容引入到学前教育阶段中。

尽管这一趋势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危害。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而小学化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过分注重成绩和学习压力。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过早地接触学习压力和竞争。

如果一位幼儿受到过分的学习压力,他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和身体不适症状,如焦虑、失眠、头痛和肚子痛。

二、抑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性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性,这是培养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往往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可能导致孩子在认知上只是被动地接收,不能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思维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甚至无序,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

三、产生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期望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导致家长对幼儿学习的要求过高,使得家庭教育期望不合理。

家长会期望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掌握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否则孩子就会被社会淘汰。

这种不合理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使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不必要地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和焦虑。

四、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师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成长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可能导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细致的关怀,否则会引起幼儿的不满和反感,并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自主性和教育期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注重重视小学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区别,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以及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来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学前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等多种原因,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使得许多孩子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存在着过度竞争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家长们普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种过度的竞争环境,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过早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以期望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失衡。

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主要关注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而不是过早地接触学科知识。

过早地进行学科教学,会使孩子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他们的身心发展失衡。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过早地进行学科教学,会使他们失去了探索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受到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孩子们的创造力受到压制。

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过早地接触学科知识。

过早地进行学科教学,会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受到压制,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尤为突出,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危害。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条件,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早期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能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无法为孩子提供科学、适宜的教育。

3、教育理念偏差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偏差使得学前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儿童的成长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探索和个性发展。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施加了学习压力,让他们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例如导致近视、驼背等身体问题,以及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前阶段,孩子本应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探索世界、培养兴趣。

但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抑制了他们未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孩子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会导致孩子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升,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4、违背教育规律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学前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接受小学教育的能力。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5、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为了让孩子在学前阶段接受小学化的教育,家长往往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将学前教育过度强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幼儿在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和竞争,丧失了快乐童年的权利。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的本质出发,探讨其中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小学化教育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学习压力,这是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过早地接受学习任务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甚至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二、剥夺了幼儿的快乐童年。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是他们尝试、探索、游戏的阶段。

小学化教育的出现使得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童年的权利,无法享受游戏的乐趣,追求只是不健康的“成人化”。

三、影响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但小学化教育很容易造成幼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身心发展的其他方面,导致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够全面,影响了幼儿未来的综合发展。

以上这些危害不仅对幼儿个体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二、优化教育环境。

幼儿园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游戏教育、体验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孩子通过游戏和体验来发展认知、情感和动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重视教师培训。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合格的教师对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至关重要。

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学校在评估幼儿教育成果时,应取消过早的成绩竞争,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倡导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学前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中,过早地引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还未达到能够接受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程度。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来感知世界、发展各种能力。

例如,幼儿的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过早地要求他们长时间握笔写字,不仅难以写出规范的字体,还可能影响手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再者,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和感性的,他们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当他们被过早地要求按照固定的模式学习知识,接受标准化的答案,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比如,在美术活动中,如果老师总是强调要画得像、画得标准,孩子们就不敢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心中独特的世界。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本该快乐玩耍的年纪,却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一旦学习兴趣丧失,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原本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由于过早地进行小学化的教育,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可能会在还未正式进入小学时,就已经对学习感到厌倦。

此外,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重要的是学会与同伴相处、合作和交流。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可能会因为过多的学习任务而减少了与小伙伴互动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看到幼儿园里教授小学的知识,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跟上,将来会落后于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
“孩子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

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着青年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

学前班是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

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

生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

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去小学化”危害幼儿教育心理年龄特点家长学习兴趣游戏生理年龄
“老师今天布置作业了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昨天囡囡回家没写作业,老师你没布置作业吗?”
“我们中班已经学完汉语拼音了,马上要开始学习拼读了。


以上的话语相信工作在幼教线上的老师们都略知一二,现在的家长讲求的都是看到“实效”所为的实效就是:孩子会多少英文字母了,学多少加减法了,会多少汉字的拼写了,认识多少汉字了,等等。

恨不得马上让孩子从幼儿园跳到大学,成就所谓的神童。

这些全都是不可取的,大大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

这些错误的想法,都是小学化的表现。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

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

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已全面兴起,“少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以落实,从而时代赋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意识------尊师重教、望子成才。

在家长们“我不成才,儿成才的”想法下,
孩子们背弃了沉重负担。

尤其是幼儿园大班,临近上小学了,家门们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各种参考书,频频往孩子们的书包里塞。

“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

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损害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地方、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

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

如此庞大的学习课程,让一个5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上学就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汉字,多么无趣!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是兴趣,孩子出于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成绩才会好。

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剧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孩子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二、伤害了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了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

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

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二、转变学前教育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

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而不是成才教育。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三、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做中学”。

一是要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

二是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

要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性活动为主,在一日活动中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三是要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

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

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

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幼儿教育回归到纯真的本位。

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1
〔2〕马斯洛,等。

人的潜能和价值〔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5
〔3〕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4〕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5〕卢梭:《爱弥尔》
〔6〕钱志亮:《学前早知道》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