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减少的定义及评估
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

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
根据KDIGO(慢性肾脏病全球倡议组织)制定的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将急
性肾损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RIFLE
标准将急性肾损伤分为Risk、Injury和Failure三个等级,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程度和肾功能损害的持续时间进行分期。
AKIN标准在RIFLE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尿量减少的评估,将急性肾损伤分为Stage 1、Stage 2和Stage 3三个等级。
而KDIGO标准在AKIN标准的基础上对尿量减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并对肾功能
恢复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使得该标准更加全面和准确。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尿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及肾小
球滤过率等指标,结合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分期的急性肾损伤,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药物治疗、液体管理、透析治疗等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对急性肾损伤的分期诊断和治疗外,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还有助于预测患
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根据不同分期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也会有所不同,及时准确地分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可
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肾损伤,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少尿无尿

第三节少尿及无尿少尿指成年人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
无尿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完全无尿。
【病因与发生机制】尿液的生成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及排泄有关,正常情况下,在原尿量与重吸收之间维持着一定的比例,称为球-管平衡。
通过这种调节每日尿量能够保持在500-2500ml的正常范围,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完整性)和面积、肾小球的内压力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
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包括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完整性;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等。
当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而破坏了球-管平衡,都会产生尿量的异常。
少尿、无尿的原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
1、肾前性各种肾前因素导致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流经肾小管的原尿量减少,速度减慢,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同时伴有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减多,使肾小管重吸收进一步加强,导致少尿或无尿。
常见于严重脱水、休克、低血压、严重创伤、烧伤、挤压综合征、腹泻、呕吐、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肝衰竭、重度低蛋白血症、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栓塞等疾病。
2、肾性见于各种肾实质疾病,如急性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妊娠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由于肾小球的炎症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相对较好,产生“球-管平衡”,导致高渗性少尿。
急性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实质缺血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原尿外渗入间质,同时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水肿,囊内压增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致低渗性少尿、无尿。
急性间质性疾病,包括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由于肾间质出血、炎症渗出等使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滤过率降低,同时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导致原尿外流不畅,引起少尿。
腹泻脱水尿量减少的标准

腹泻脱水尿量减少的标准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引起的脱水是由于身体
失去了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尿量减少是脱水的一个常见症状。
腹
泻引起的脱水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评估:
1. 尿量减少,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至2000毫升。
腹泻引起的脱水会导致尿量减少,尿液变得浓缩,尿频
减少或者停止排尿。
2. 脱水程度,轻度脱水通常伴随着口渴、口腔干燥、皮肤弹性
减退等症状;中度脱水会表现为眼眶下陷、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
性减退明显;重度脱水则可能导致昏迷、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
3. 电解质失衡,腹泻引起的脱水还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
如钠、钾等电解质丢失过多,会影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腹泻引起的脱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非常重
要的。
一般来说,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解决,而中度至重度
脱水则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对于腹
泻的治疗也应该及时进行,以防止脱水加重。
如果出现腹泻伴随尿量减少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最新《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化学检验
尿白检测 尿糖检测 尿酮体检测
尿蛋白检测 (一)
一般检测
原理
定性、半定量
加热乙酸沉淀法、试条法、
磺基水杨酸沉淀法
总 蛋 白 定 量 双缩脲比重法
临床意义
定性(+)定量 > 120mg/24h 蛋白尿(proteinuria
分度
轻度 120~500 mg / 24h
中度 500~4000mg / 24h
重度
> 4000mg / 24h
尿蛋白检测 (二)
分类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 定性≤(+) 定量≤0.5/24h尿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 报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
尿蛋白检测 (三)
病理性:
(1)肾小球性(glomerular-) 肾小球损害性疾患 以白蛋白为主 定量常>1g/24h
《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用途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炎症、结核、结石、肿瘤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糖尿病、胰腺炎、黄疸、重金属中毒、 库欣氏病、嗜铬细胞瘤
安全用药监护 产科及妇科疾患的诊断
妊娠、绒毛膜癌、葡萄胎
尿液的收集方法、要求
1. 容器清洁、新鲜留取、及时送检(1h内/40C冷藏) 2. 标本留取量 20 ~ 50 ml 3. 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但晨尿较浓缩、偏酸性,病理
尿
量 (一)
原理 连续完整收集24小时尿液,以了解肾小球滤 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尿路通畅与否 参考值
成人1000 ~ 2000ml/24h (按体重ml/kg 婴幼儿3倍成人量
学龄儿2倍成人量)
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尿液采集量少是指在排尿过程中产生的尿液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
尿液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当尿液采集量少时,除了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排泄过程外,还可能是身体某些系统出现了问题的信号。
下面将介绍一些导致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可能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所致。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尿液的产生和排泄。
如果长期水分摄入不足,尿液中的水分含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尿液量减少。
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的尿液量。
尿液采集量少还可能与尿液浓缩有关。
尿液的浓缩程度与肾脏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如果肾脏出现问题,无法有效地调节尿液的浓缩度,就会导致尿液量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尿液呈深黄色或浓缩度明显增加的情况。
如果长期存在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
尿液采集量少还可能是由于尿液排泄受阻所致。
尿液排泄受阻可能是由于尿道狭窄、结石、肿瘤等原因导致的。
当尿液在排泄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出现尿液采集量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尿液逆流,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尿液排泄受阻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
一些慢性病也可能导致尿液采集量少。
例如尿液采集量少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
这些慢性疾病会对肾脏和泌尿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尿液量减少。
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遵医嘱进行治疗。
尿液采集量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水分摄入不足、尿液浓缩不良、尿液排泄受阻以及慢性疾病等。
为了维持尿液的正常产生和排泄,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注意排尿习惯,及时就医治疗慢性疾病等。
如有尿液采集量少的症状出现,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关于尿液采集量少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人体尿液的生成过程。
中度肾功能不全标准

中度肾功能不全标准一、引言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生以及药物的长期使用等原因,肾功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中,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标准。
二、中度肾功能不全定义中度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同时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或尿酸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
三、GFR测定方法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GFR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血清肌酐法:根据血清中肌酐浓度来计算GFR。
2. 尿素法:根据尿素清除率来计算GFR。
3. 放射性同位素法: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GFR。
4. 钝化剂法:通过口服钝化剂后测定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计算GFR。
四、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比较轻微,常见症状包括:1.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的。
2. 水肿:由于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导致水分潴留,出现水肿。
3. 高血压: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
4. 贫血:由于EPO分泌减少,导致贫血。
五、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GFR值来调整药物剂量。
3.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4.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5. 血压控制:适当控制血压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六、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取决于病因、治疗及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预后较好,但如果不加以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七、结论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其定义为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同时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或尿酸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一)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一)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引言肾小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准确评估和管理肾小管损伤,医学界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衡量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
本文将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
RIFLE标准RIFLE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之一,其名称代表了以下五个评估指标:1.Risk(风险):根据肾小管损伤的程度,评估患者是否可能发生肾衰竭。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尿量减少及肌酐升高。
2.Injury(损伤):当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增加。
此时,肾小管功能受到严重限制,尿量更少,肌酐水平更高。
3.Failure(衰竭):当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出现明显的肾衰竭。
此时,尿量极少甚至无尿,肌酐水平急剧上升。
4.Loss(损失):如果肾功能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可能发生肾功能完全丧失。
5.End-stage renal disease(终末期肾脏疾病):如果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阶段,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KDIGO标准除了RIFLE标准外,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也是一套通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
与RIFLE标准相比,KDIGO标准在评估肾小管损伤时更为细致和详尽。
该标准将肾小管损伤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Stage 1: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6小时以上,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到倍。
2.Stage 2: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12小时以上,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到倍。
3.Stage 3:尿量下降达到/kg/h以上,持续24小时以上,或者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并且血肌酐水平上升倍以上,或者肌酐水平≥354μmol/L(≥/dL)。
利于临床管理的作用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识别:标准化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早期识别肾小管损伤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风险。
尿少护理措施

尿少护理措施简介尿量是评估一个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尿少即尿量过少,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
对于尿少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恢复尿量的正常水平,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尿少的原因尿少的原因可以包括多种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脱水:脱水是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以节约体内的水分。
2.肾功能障碍:肾脏是尿液的产生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肾功能障碍会导致尿液量减少,甚至完全停止排尿。
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以引起尿量减少,因为疼痛和炎症会干扰尿液的正常排泄。
4.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某些降压药,可能会导致尿量减少。
尿少护理措施1. 饮水增加对于脱水导致的尿少,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增加饮水量。
患者应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
建议每天饮水至少2000ml,具体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饮食调整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刺激尿液的产生,帮助增加尿量。
举例来说,咖啡因和酒精等饮料可以具有利尿效果。
此外,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芹菜和柠檬等,也被认为能够增加尿液的产生。
3. 定期排尿无论尿液量多少,都应该保持定期排尿。
尽量避免憋尿,特别是在夜间也要保持至少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这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并帮助保持正常的尿液流动。
4. 观察尿液颜色尿液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尿液浓度,从而判断是否出现脱水等问题。
如果尿液呈深黄色或浓糊状,可能说明身体缺水,应当增加饮水量。
而尿液呈透明或淡黄色可能说明水分摄取充足。
5. 定期体检如果尿少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体检。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确定尿少的具体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尿少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与脱水、肾功能障碍、尿路感染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相关。
针对尿少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定期排尿、观察尿液颜色以及定期体检等护理措施来帮助恢复尿量的正常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尿量减少的定义及评估
一、定义
1﹒少尿:<400ml/d或<0.5ml/(kg·h)。
2﹒无尿:<100ml/d或12小时完全无尿。
一、评估
1﹒首先明确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有助于评估容量状态。
(2)头颈:黏膜是否湿润,颈静脉充盈程度估测中心静脉压。
(3)心脏:心包摩擦音(尿毒症)。
(4)肺部:是否有湿啰音。
(5)腹部叩诊膀胱浊音区是否存在。
(6)肢端水肿。
3﹒尿量是否准确
(1)明确尿液收集方法(导尿管还是自主排尿),计量是否准确。
(2)留置导尿管者,冲洗尿管观察尿量变化,除外尿管阻塞因素。
(3)未留置导尿管者,回顾近期每日出入量情况和体重变化。
4﹒首先除外肾后性梗阻,超声膀胱残余尿>200ml,应考虑留置尿管,寻找尿潴留原因:前列腺增生、意识障碍、卧床、药物抗胆碱副作用。
超声测量输尿管有无扩张。
5﹒鉴别肾前性与肾性因素
(1)肾前性:①休克:低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②肾动脉:狭窄、栓塞。
(2)肾性:①急性肾小管坏死(缺血、毒素、造影剂肾病);②急性肾皮质坏死(妊娠);③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④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⑤急性间质性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