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最佳产量与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琼中县水稻氮磷钾优化施用研究

1 g此 时氮、 、 养分配比以 10 6 1k , 磷 钾 : .0~0 6 : . . 0 9—10较合适 。 4 .
关键 词 : 水稻 ; 氮肥 ; 磷肥 ; 钾肥 ; 优化施肥
中图分类号 ¥1 5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1 0 7— 7 1 2 1 )5—8 ~ 2rR c o g h n u t td nOpi igNP R tsf iei Qin z o gCo ny mi o n
Ta Li i e 1 n xa ta .
( gi l rl eh i l x ni et , inzogL n a u nm u o n , ige 7 90 C ia A r ut a T cnc t s nC nr Q ogh n i dMi A t o osC u t Yn gn5 2 0 , hn ) c u aE e o e a o o y
源高 效利用 的有 效 途 径 , 是 促 进 广 大 农 民优 化 化肥 投 也 入 , 化肥 浪费 、 化肥 需求 、 减少 降低 在一定 程度 上 抑 制化 肥
较小。 多元回 归方程分析表 明 , 6 7 施 用 氮、 、 每 6m 磷 钾养 分分 别为 1 . 6 g7 5 k 3 9 k 、 .4 g和 1 .5 g时水稻产 量最 高为 68k 628k, 4 . 1g 结合海 南琼 中水稻 生产 的实际, 建议水稻生产 中每 67 施 用氮、 、 养分分 别为 1 6m 磷 钾 0—1k 、 1 g6~7 g和 9 k
产 , P O 6 ) 氯化 钾 ( 含 1 % 、 加拿 大产 , K O 6 % ) 含 0 。 1 2 试 验 方 法 试 验 采 用 “ 4 4 . 3 1 ”设 计 , 中 , 、 其 氮 磷 ( 2 、 ( 2 的 2水 平 分别 为 1. 8、2 k / 6 m PO ) 钾 K O) 15、 1 g6 7 , 随机 区组 排 列 , 区 面 积 1 m ( m x3 , 植 规 格 为 小 5 5 m) 移
做水稻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水稻生长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方式、施肥量和灌溉制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当地优质水稻品种,实验地位于我国南方某水稻主产区。
2. 实验方法:(1)种植方式:将实验地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常规种植区、宽窄行种植区、穴播种植区和套作种植区。
(2)施肥量: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施肥量梯度,每个梯度重复3次。
(3)灌溉制度:根据水稻生长需水量,设置不同灌溉制度,分别为节水灌溉、常规灌溉和过量灌溉。
(4)观察指标:株高、叶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常规种植区:水稻生长良好,产量较高,但存在部分植株倒伏现象。
(2)宽窄行种植区:水稻生长较为旺盛,植株较直立,倒伏现象明显减少,产量有所提高。
(3)穴播种植区:水稻生长速度较快,植株较高大,产量较高,但倒伏现象较严重。
(4)套作种植区:水稻生长良好,产量较高,但倒伏现象较为严重。
结论:宽窄行种植和套作种植对水稻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产量。
2. 施肥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低施肥量:水稻生长缓慢,产量较低,植株矮小,叶色较淡。
(2)中施肥量:水稻生长旺盛,产量较高,植株高大,叶色正常。
(3)高施肥量:水稻生长过快,植株高大,产量较高,但存在部分植株倒伏现象。
结论:中施肥量对水稻生长最为适宜,既能保证产量,又能降低倒伏风险。
3. 灌溉制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缓慢,产量较低,植株矮小,叶色较淡。
(2)常规灌溉:水稻生长旺盛,产量较高,植株高大,叶色正常。
(3)过量灌溉:水稻生长过快,植株高大,产量较高,但存在部分植株倒伏现象。
结论:常规灌溉对水稻生长最为适宜,既能保证产量,又能降低倒伏风险。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
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
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
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
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
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水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代码
6、 12、 18 kg /667 m ; P2 O5 施 用 水 平 为 0、 4、 8、 12 为 0、 6、 12、 18 kg /667 m2 , kg /667 m2 ; K2 O 施用水平为 0、 共 14 个处
2 理, 重复 2 次, 小区面积 20 m 。水稻移栽行距 27 cm, 株距 20 2 cm, 密度 1. 25 万株 /667 m 。重复间设走道 50 cm, 小区间走
[2 ] [1 ]
1. 4 1. 5
肥料施用比例
40% 作分蘖肥, 20% 氮肥 40% 作基肥,
40% 作穗肥。 作穗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肥 60% 作基肥, 6 月 3 日大田移栽, 9 月 23 试验实施 4 月 15 日播种, 日大田收割, 试验中调查田间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田间管理 “3414 ” 严格按方案执行。成熟收获时分小区实测实收, 并按 标准进行观察记载和经济性状考查 2 2. 1 结果与分析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 2 可见,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
试验施肥处理及小区施肥量
折合施用量∥kg /667 m 尿素 普钙 氯化钾 0 0 0 0 50. 0 20. 0 13. 0 50. 0 20. 0 26. 1 0 20. 0 26. 1 25. 0 20. 0 26. 1 50. 0 20. 0 26. 1 75. 0 20. 0 26. 1 50. 0 0 26. 1 50. 0 10. 0 26. 1 50. 0 30. 0 39. 1 50. 0 20. 0 13. 0 25. 0 20. 0 13. 0 50. 0 10. 0 26. 1 25. 0 2 O ≥ 过磷酸钙: 含 P2 O5 ≥16% , 60% , 俄罗斯生产。 1.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务川县分水乡过江村付家组 107°55'54. 8″E, 28°53'30. 0″N, 海拔 836 付群瑛家责任地内, m, 光照充足, 地势平坦, 前作油菜。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灌溉 0 ~ 20 cm 耕层土壤基础理化性状: pH 值 5. 8, 能力基本满足, 有机质 23. 8 g / kg,全氮 1. 393 mg / kg, 碱解氮 151 mg / kg, 有 速效钾 65 mg / kg。 效磷 14. 7 mg / kg, 1. 3 试验设计 “3414 ” 采用 田间试验设计, 设 N 施用水平
氮磷钾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供 试肥料 : 尿素 为贵 州 赤 夭化 厂 生产 , NI4 %; 肥 1 含 > 6 磷 为 贵 州福 泉 产 过磷 酸 钙 , PO ≥ 1% ; 肥 为俄 罗 斯 产 氯 含 z5 2 钾
化 钾 . K 0≥5 %。 含 2 4 供试 水稻 品 种为 准两 优 1 0 。 12
13 试 验 设 计 . 2 结 果 与 分 析
试验 于 2 1 0 0年 6月 6 日施 基 肥 , 6月 l 1日追 施 蘖 肥 , 7
月 2 日追 施 穗 肥 『。 肥 全 部 作 基 肥 ; 肥 5 %作 基 肥 , 0 4磷 1 氮 0
例 、 肥 时 期 和 施 肥 方 法 , 为 岑 巩 县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施 以
摘 要 在 岑 巩县 水尾 镇 新 场村 进行 水 稻 测 土配 方肥 效 试 验 , 果表 明 : 地 龙凤 大眼 泥 田水 稻 推荐 施 肥 量 为 : 4 5k 6 .7m 、 结 该 N 1~1  ̄6 66 2 P0 - 6 . 2 ( - 2k 6 6 7 25 8  ̄6 6 7m x 2 9 1  ̄ 6 . 。 7 k 6 10 6 m
21 经济 性状 分析 . 从 表 2可 以 看 出 , 处 理 基 本 苗 在 2 8 各 .9万 ~ .7万 85 株/6 . 间 ,最 高苗 在 l .6万  ̄ 67 6 6 7m 之 6 59 2 .9万株/6 .7m 6 66 2 之 间 , 效 穗在 94 有 .3万~ 72 1 .5万 穗/6 .7m 间 , 粒数 6 66 之 实
试 验 采 用 “44 最 优 回 归 设 计 方 案 . 氮 、 、 3 3 1” 设 磷 钾 个 因素 , 、 、 、 0 1 2 3共 4个 水 平 , 计 1 共 4个 处 理 , 重 复 。 2次 具 体 设 计 方 案 见 表 1 随 机 区 组 排 列 , 区 面 积 2 .1 。 小 6 12 m2 ( .6mx .0 m) 田埂 宽 3 m, 灌 沟 宽 5 m。 窄 行 81 32 。 0c 排 0c 宽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熟先后依次收获 、 晒干、 重 。( 称 具体产量见表 1 。 )
数 据处 理采 用 江 苏 省 扬 州 市 土 肥 站 设 计 的《 土 配 方 施 测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其单 因子的影响是 K O 2 >NO>P 5 因 2 , 0
此从 提 高 水稻 产 量 的 角 度 出发 , 将 钾 肥 的施 用 量 作 为 首 要 应 因素 考 虑 。 综 合 考 虑 , NO 在 1. 8 g 6 7 施 7 2 k / 6 m2左 右 、 2 P0s 在 6 1 k / 6 mz左 右 、 2 11 k / 6 m2 右 , 利 于 水 .5g 67 K O1 . 2 g 67 左 有 稻 产 量 的提 高 。 关 键 词 : 水稻 ;3 1 ;肥 料 效 应 ;测 土 配 方 44
肥数据管理系统 》 进行分析 。
表 1 “4 4 试 验 设 计 方 案 31”
务川县是一个 山 区农 业大县 , 稻是 “ 4 4 方 案设 计研 究水 稻新 品种准 两 优 31”
5 7的氮 、 、 2 磷 钾合理配 比, 为准两优 5 7生产 中肥水 管理 提 2 供理论依据 和技术 参考 。
从表 3 分析可 以看 出: 相关系数 R- ̄9 , - 9呈极显著水平 , 说 明水稻产量与 N、、 PK肥施用量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 。 标准误 差 3 =2. 5 S 2 1 4 , y值越 小 , 明 回归 方程拟 合程 说 度 较好 。 B -305 , o-5.6说明该类型 田的基础产量为 5 5.k /  ̄ 。 - 284 g h
表 2 方 差 分 析
4 作底肥 ,o 作分蘖肥 ,0 作穗肥 ; o 4 2 普钙全作 底肥 1次 性施用 ; 氯化钾 6 作底 肥 ,o o 4 作 穗肥 。其 中基肥 于 5月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水 稻产 量 以 N 2 P 2 K 处理 最 高 , 为8 4 0 0k g / h m。 ( 表2 ) , 比 无肥区 ( N ) 产量 5 7 7 5 k g / h m 2 增加 2 6 2 5 k g / h r n 2 , 增 产
4 5 . 5 %; 比 无氮 区 ( N 0 P 2 K 2 ) 6 6 1 5 k g / h m 增加 1 7 8 5 k g / h m , 增
东 阳江 镇 下 街 头 村 进行 了 甬优 9 号“ 3 4 1 4 ” 肥效试验 , 现将
结 果 初报如 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概 况
供试 作 物 为 杂 交水 稻 , 品种 为 甬优 9号 。 供试肥料 : 氮 肥选 用碳 铵 ( 含 N 1 7 . 7 %) , 磷 肥选 用 过磷酸 钙 ( 含p 2 0 1 4 %) , 钾 肥选 用氯 化 钾 ( 含K 0 6 0 %) 。 试 验设 在 东 阳江镇 下 街头 村 , 年 平 均气 温 1 7℃ , ≥1 O℃的年积 温 3 2 0 0 o C 左右 , 年降 雨量 1 3 0 0 ~ 1 4 0 0mm, 日照 时数 2 0 0 2h , 属 亚热 带季 风
分含 量 。 收 获 时按 小区 核实 水稻 籽粒 和 茎秆 产量 , 并 取 样分 析氮、 磷、 钾含 量 。 土壤 分析 方法 : 采用玻 璃 电极 法测 p H值 , 采 用 重铬 酸 钾一 硫 酸 溶 液一 油浴 法 测 有机 质 含 量 , 采 用 半微 量 开 氏法测 全氮 含量 , 采 用碳 酸 氢钠 浸提 一 钼锑 抗 比 色法 测
1 4 6mg / k g , p H值 5 . 6 。 1 . 2 试 验设计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易利娟;刘芳珍【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磷肥、钾肥配比施肥对晚稻欣荣优华占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晚稻欣荣优华占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开展研究.[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欣荣优华占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促进水稻晚稻品种欣荣优华占生长发育的N、P、K三种营养元素中,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的是N肥.但是,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当超过一定水平时水稻产量反而下降,其中处理(11)(N3P2K2)的水稻产量比处理⑥(N2P2K2)低.P、K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⑥(N2P2K2)既能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实现水稻产量增产.【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5页(P90-93,104)【关键词】氮磷钾;不同配比;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作者】易利娟;刘芳珍【作者单位】上栗县农业局,江西上栗337009;上栗县农业局,江西上栗3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5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 of N,P and K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of Rice YI Li-juan,LIU Fang-zhen* (Shangli Agriculture Bureau, Shangli, Jiangxi 337009)Key words N,P and K; Different ratio; Yield; Component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基础。
它作为农作物的“口粮”,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促进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一种施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最佳产量与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在马龙县获得水稻栽培中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及三要素的比例,选择在马龙县中海拔地区、中等肥力、有代表性的稻田中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田块中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10kg/667m2,五氧化二磷0.68kg/667m2,氧化钾3.57kg/667m2,三要素比例为1∶0.11∶0.58;最佳稻谷产量496.2kg/667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最佳施肥量
近年来,有些农户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加大化肥施用量,忽视了施肥的经济效益[1]。
平衡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是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的目的[2]。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因为其既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1]。
本试验中,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农户近3年水稻种植施肥情况及水稻产量调查分析,计算出2水平情况下施纯氮量为7kg/667m2、纯磷4kg/667m2、纯钾5kg/667m2,从而进行上述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通过该“3414”完全实施田间试验,掌握中等肥力田块水稻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水稻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水稻作物施肥模型,为水稻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种植面积较大的楚粳28号。
试验肥料采用统一供肥: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氯化钾(含K2O 60%)。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8年春季至秋季在马龙县旧县镇红桥村民委员会红桥村进行。
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壤土泥田,肥力中等,代表面积2 000hm2。
试验田面积1 600m2,前作大麦,施碳铵40kg/667m2,农家肥1.5t/667m2。
试验地海拔1 910m。
基础土样测试结果:pH值为 5.43,有机质含量46.50 g/kg,全氮 2.00g/kg,水解氮142.97mg/kg,有效磷8.86mg/kg,缓效钾245.76g/kg,速效钾99.86mg/kg,有效中微量元素镁136.13mg/kg、硫41.22mg/kg、锰9.17g/kg、锌2.86g/kg、硼0.43g/kg。
1.3试验设计
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完全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各处理因子编码见表1。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2水平根据高产栽培实践与经验合理确定。
试验小区面积20m2(3m×6.7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4试验实施
每个小区种植10个双行;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株距10cm,折合栽种44.44万丛/667m2,每丛2苗,每小区2 保苗2 669根;小区间距50cm,区组间距60cm,周边栽种2m保护行。
试验肥料一次作基肥深施,不施农家肥。
试验用塑料薄膜进行小区筑埂。
各处理施肥量见表2。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和生育期的影响如表3所示。
从表3可得出,最高茎蘖数、株高、穗长、生育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大,随钾肥、磷肥施用量
的变化关系不明显。
2.2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知,有效穗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大,随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变化不明显。
成穗率、空秕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减小,随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变化不明显。
穗实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的变化关系不明显。
籽粒实产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大,与磷肥、钾肥的施用量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处理6(N2P2K2)籽粒产量最高,处理11(N3P2K2)反而降低,说明过量施氮会造成水稻减产。
茎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磷肥、钾肥的施用量的变化关系也不明显。
处理6(N2P2K2)籽粒实产与茎叶产量接近1∶1,说明最佳的施肥量是籽粒实产与茎叶产量相接近。
2.3统计分析
从表5可知,相关系数为0.975 3,表示正相关,即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也变大。
回归系数检验,N、N 达显著水平,其余不显著。
回归方程检验,F值达显著水平,说明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可用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
肥料效应方程Y=389.450 6+25.764 1N-2.481 2P+9.154 7K-1.580 2N -0.882 3P +0.392 1K +1.149 8 NP-1.421 1NK-0.414 8PK。
结合肥料、稻谷价格等分析,中等肥力田块水稻种植中最佳施肥量为纯氮 6.100 5kg/667m2,五氧化二磷0.681 9kg/667m2,氧化钾3.566 8kg/667m2,三要素比例1∶0.11∶0.58,最佳产量496.2kg/667m2,化肥投入50.77元/667m2,稻谷产值992.4元/667m2。
氮相对产量81%,丰缺状况较高;磷相对产量97%,丰缺状况高;钾相对产量96%,丰缺状况高。
3结论
在马龙县中海拔地区、中等肥力田块和中等耐肥水稻品种种植中,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10kg/667m2,五氧化二磷0.68kg/667m2,氧化钾3.57kg/667m2,最佳稻谷产量496.2kg,化肥投入50.77元/667m2,稻谷产值992.4元/667m2,三要素比例为1∶0.11∶0.58。
4参考文献
[1] 赵华平.试述肥料贮存及施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云南农业,2007(8):30.
[2] 王静,张维理,郑毅,等.滇池流域环境友好作物轮作模式的选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66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