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一课一练(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8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培优拔高一课一练18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九曲.(qūqǔ)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bò)自天涯。
(2).千里莺啼.(dítí)绿映红,水村山郭.(ɡuōkuò)酒旗风。
(3).一水护田将绿绕.(rǎo rào),两山排闼.(dátà)送青来。
2.辨字组词。
瞻(________)期(________)裁(________)浇(________)畦(________)檐(________)旗(________)栽(________)绕(________)蛙(________)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簸”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第16笔是________。
“簸”的解释有:①把粮食等放在簸箕里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②泛指上下颠动;③只用于“簸箕”。
”浪淘风簸白天涯”中“簸”的意思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簸箕”一词中“簸”的读音是________。
据义定音是读准字音的一种好方法。
4.词语运用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_______ 簸:_______(2)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寺:_______(3)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_______ 送青来:_______5.品析下面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沙”指_______________。
“自天涯”指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指_______________。
“织女”指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宇宙生命之谜》(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一练(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基础再现】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i cè qǐ yuán shì dàng tí gōng()()()()fā dá lǐ lùn héng xīng lèi sì()()()()二、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 倾qīng斜磁(cí)场(chǎng)猜(cāi)测类似(shì)B. 嫦娥奔(bèn)月沧(cāng)海一粟(shù)沙漠(mò)C. 更(gēng)替着(zhuó)陆土壤(rǎng)陨石(yǔn)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猜测——()发达——()起源——()提供——()适合——()足够——()四、照样子,写字组词。
例:辐(辐射) 福(幸福) 幅(幅度)1.培( ) ( ) ( )2.燥( ) ( ) ( )五、比一比再组词。
偏()卸()陨()谜()恒()编()御()损()迷()担()六、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 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七、选词填空。
观测检测测试猜测1.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 )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2.今天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是,让我们想办法( )风力。
3.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 ),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 )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一课一练(1)(含答案)

《草原》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那达慕”是蒙古族最传统的民族节目.这一天人们都穿着căi hóng()似的盛装,骑着骏马,甩着辫子,赶到会场.勇士们在碧草织成的lǜ tăn()上摔跤.小姑娘们shāo wēi()有些羞涩,却也大声地为勇士们喝彩.二、辨字组词渲()勒()涯()蹄()喧()靳()崖()啼()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渲.染(xuān xuàn)衣襟.(jīn jīnɡ)玻璃.(li lí)迂.回(yūyú)四、(经典题)请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在表达上的区别. ()色欲流一()千里万古长()这三个词都是写绿的,其中______是表示绿的时间长;______是表示绿的动态美;_______是表示绿的范围广.五、选词填空.静寂安静平静宁静1.回想起初到草原时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场面,我心里久久不能().2.()的草原热闹起来.3.同学们都愿意在()的教室里学习.4.雪后的夜晚,山村显得()而祥和.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寂静()羞涩()拘束()洒脱()回味()七、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八、梳理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______——亲切相见——_______——联欢______”的场景,体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九、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藏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短文的第2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静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短文的第4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动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动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它又是个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十、课内阅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______,中国画是指________________.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6)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十一、想象性练笔.“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段描写十分细致地写出了主人迎客时的场景.那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游人看到某处迷人景色时的场景.参考答案一、彩虹绿毯稍微二、渲染勾勒天涯马蹄喧闹靳令山崖啼叫三、xuàn jīn li yū四、翠碧青万古长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五、平静静寂安静宁静六、安静害羞拘谨潇洒体会七、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绿毯上的白花八、远道相迎盛情款待话别九、1)野草湖水野花草原广阔美丽2)雄鹰百灵鸟牛羊小马驹黄羊小牧民草原欢腾3)过渡承上启下中心点明文章中心十、1)上下2)清鲜明朗柔美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4)一碧千里的草原羊群小丘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由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羊群引起的.6)既…又…既…又…在这种境界里,既让人陶醉,有使人惊叹,既想躺下来打几个滚,又想在软软的草甸上欢呼跳跃.十一、大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花海,这片花海不但花的品种繁多,而且颜色炫目、摇曳多姿.所有游人都被这样的美景吸引,无不唏嘘赞叹,有的侧目凝视,有的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的身子前倾贪婪地吸着花的香气……。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一课一练 草原(含答案)

1.草原思考:你去过草原吗?草原在你心中是什么印象?哪一幅图符合你对草原的印象?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二、写作背景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了本文,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
1961年10月1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三、基础识记1.我会写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2.多音字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勒lè(勾勒) lēi(勒马)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3.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4.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5.词语解释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奇丽: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在柏林(含答案)

14 在柏林
一、组词。
思()指()假()神()
腮()脂()遐()伸()
二、造句。
不假思索:
指手画脚:
三、本文两次写到小姑娘“笑”的目的是()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四、阅读练习。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义是指老妇人对
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
坐在他身边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做了怎样的描写?这些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3.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一、思想腮红手指脂肪假期闻名遐迩神仙伸手
二、老师的问题出来后,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
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边指手画脚。
三、AC
四、1.失去了三个儿子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诉
2.“身体瘦弱多病”需要“送进疯人院”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
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0 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培优拔高一课一练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波光粼.(lín nín)粼肆虐.(nüè lüè)铁锹.(qiāo jiū)淤.(yū yī)泥气运亨.(xiǎng hēng)通享.(xiǎng hēng)福参.(cān cēn) 天参.(cān cēn)差2.形近字组词。
拙(________)溜(________)豁(_______)迷(_______)屉(_______)础(________)榴(________)割(_______)谜(_______)泄(_______)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大树(______)的波光(______)的狂风(______)的波浪(______)的环境(______)的设想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____)(____)同舟②三(____)五(____)③与(____)(____)共存④与(____)(____)同辉(1).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____)。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2).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________(2)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________(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________(4)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________6.课文回顾。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_____ 的角度介绍了________ ,阐明了______ 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
(2)《青山不老》一文从两方面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来衬托______;通过________ 来突出_______。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含答案)日积月累专项

日积月累专项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泰山__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__剥削__人民和__压迫__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徘徊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轻烟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薄雾__,被初阳__蒸融__了。
3.燕子去了,有__再来的时候__;杨柳枯了,有__再青的时候__;桃花谢了,有__再开的时候__。
但是,__聪明的__,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__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__?4.弈秋,通国之__善弈者也__。
使弈秋__诲二人弈__,其一人__专心致志__,惟__弈秋之为听__;一人__虽听之__,一心以为__有鸿鹄将至__,思__援弓缴__而射之。
__虽与之俱学__,弗若之矣。
为是__其智弗若与__?曰:__非然也__。
5.朱自清先生说:“在__逃去如飞__的日子里,在__千门万户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徘徊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6.“__精兵简政__”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__李鼎铭先生__提出来的;他提得好,__对人民有好处__,我们就采用了。
7.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司马迁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重于泰山__,或__轻于鸿毛__。
”……张思德同志是为__人民利益__而死的,他的死是比__泰山__还要重的。
二、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诗句。
1.诗人常常在诗中借吟咏事物来表达品格和志向。
于谦在《石灰吟》中的“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__”表达了他的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2.我们可以借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__随风潜入夜__,__润物细无声__”这两句话来赞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3.《竹石》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无论经受怎样的打击也绝不动摇,意志反而更加坚强的诗句是:“__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__。
”4.《长歌行》中用诗句“__少壮不努力__,__老大徒伤悲__”表明了若不珍惜时间,将悔之晚矣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gēngxīnbiānpàolàyuètōngxiāojiānduànguāngjǐng( ) ()()()()( )ùtóngzhāngdēngjiécǎiránfàngzhǎnlǎnjiéránb(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看拼音,写词语。
gēngxīnbiānpà o l àyuèt ōngxi āoji ānduànguāngj ǐng( ) ()()()()( )r ánf àngzhǎnl ǎnùjit óénr gáz h nāb ngdēngji écǎ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 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 旬年时月周日季3. 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 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 ēji é)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 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4.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5. 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6. 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7. 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8.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9.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出第一课时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四、1. 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6. 年、季、月、旬、周、日、时7.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第二课时一、1. 因为所以 2. 之所以是因为 3. 因为所以 4. 即使 5. 虽然可是而且二、1. zhēnɡji épùzhuà n2. 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3. 一律4. ,,,,,《》《》。
10.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11. 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藏戏一课时8.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江水1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2)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3)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 座铁索桥。
(缩句)11.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参考答案1.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12.(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4.略第五课第一课时一、从下面几组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妻凄)凉()(宰寄)杀()(叛判)乱()(荒芜)岛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帐篷一()轮船一()海风一()围巾一()山羊一()荒岛一()破帆一()火柴一()星星一()火光一()拖鞋一()墙壁三、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寒风呼啸天崖海角煎熬()2.忐忑不安荒无人烟账子()3.煞费苦心交尽脑汁遭遇()4.自做自受汹涌澎湃倒霉()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使之合适。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第二课时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所( )( ) 聊( )( ) 慰与世( )( )知( )( ) 乐郑重( )( ) 用( )( ) 尽( ) 晒( ) 淋( )( ) 万分二、按照课文填空。
这些工具的()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
所以我差不多费了()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围墙做完。
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搬动,我费了很长的(),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
()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了。
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
三、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
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
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1)(2)(3)(4)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A.饲养B.指家养的兽类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凄凉宰杀叛乱荒岛二、一(顶)帐篷一(艘)轮船一(阵)海风一(条)围巾一(只)山羊一(座)荒岛一(张)破帆一(盒)火柴一(颗)星星一(束)火光一(双)拖鞋一(面)墙壁三、1.涯 2. 帐 3. 绞 4. 作四、1.陆续 2. 持续 3. 连续 4. 继续第二课时一、未闻以自隔绝足常其事之不日雨恐惧二、缺乏一整年木栅栏容易时间至于时间木桩三、1.(1)打猎(2)捕鱼(3)畜养山羊(4)种粮食2.吃喝3.是一个有坚强意志,聪明能干的人4. A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
(不少于150 字)第二课时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 )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骑鹅》一课时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 āch à树杈( ) 杈草( )d āi d ài待在一起( ) 期待(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头晕目眩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13. 他()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14. 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15. 那些鸡()地叫着。
4.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了。
参考答案一课时一、chàch ād āi d ài二、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头晕目眩7 课一课时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qíq ǐ)哀悼(dào di ào)渲染(xuān xu àn)话匣子(ji áxi á)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诚()()不在乎()()昏迷()()倾听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不正确的打“×”。
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2、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参考答案一课时一、qí d ào xu àn xi á二、心意满神智侧耳三、1、√ 2 、√ 3 、× 4 、× 5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阅读短文老人与海(节选)[美]海明威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
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
一条鲨鱼()了一个身,就()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又一(),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
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
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
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
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
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
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
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16.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17.从老人的、、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18.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19.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0.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第二课时一、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