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贞观之治》岳麓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课件 岳麓版

臣要廉洁奉公 ③政府要轻徭薄赋 ④要发展生产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B )
A.减少决策失误
B.维护封建统治
C.改善君臣关系
D.吸取隋亡教训
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
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B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5.唐太宗革除唐初“民多吏少”弊政的主要措施是( C )
A.增加宰相人数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下令合并州县
D.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6.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科目是( A ) ①进士科 ②明经科 ③武举 ④诗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由于推行开明务实政策,唐初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3)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 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1.唐太宗用人的标准主要是( C )
A.资历地位
B.亲疏恩怨
C.治国才能
D.出身门第
2.唐太宗从哪些方面吸取隋亡的教训( D )
①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②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以民为本。 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2)材料二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各部门 之间的具体分工怎样?这一制度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 责行政实施。
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不扰民、不加重人民负担。 政策: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课件

唐太宗在位期间,注重民本思想,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 盛。
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的重要性
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合理任用,使得人才辈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 要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01坚持以Fra bibliotek为本的发展理念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民生需求,重视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
治理能力。
魏征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身贫寒
魏征出生贫寒,但自幼聪明好 学,具有远大的志向。
投奔李世民
魏征最初投靠的是瓦岗寨起义 军,后跟随李世民,成为其重
要谋士。
直言敢谏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多 次劝诫李世民要以民为本,勤
政爱民。
历史地位
魏征在历史上被誉为“千秋金 鉴”,其思想和言论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 》课件
• 贞观之治背景 • 贞观之治概述 • 贞观之治的主要人物 • 贞观之治的成就 • 贞观之治的结束与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贞观之治背景
唐朝的建立
01
02
03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由于过度征战 和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 义频繁,最终导致了隋朝 的灭亡。
李渊起兵
在隋朝末年的混乱中,李 渊趁机起兵,攻占了长安, 建立了唐朝。
唐朝的统一
在李渊和李世民的领导下, 唐朝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 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兴起
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过度征战和滥 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国家动 荡不安。
唐朝的兴起
唐朝的治国策略
唐朝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 策略,如减轻赋税、提高农业生产力、 加强中央集权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 繁荣。
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的重要性
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合理任用,使得人才辈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 要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01坚持以Fra bibliotek为本的发展理念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民生需求,重视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
治理能力。
魏征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身贫寒
魏征出生贫寒,但自幼聪明好 学,具有远大的志向。
投奔李世民
魏征最初投靠的是瓦岗寨起义 军,后跟随李世民,成为其重
要谋士。
直言敢谏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多 次劝诫李世民要以民为本,勤
政爱民。
历史地位
魏征在历史上被誉为“千秋金 鉴”,其思想和言论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 》课件
• 贞观之治背景 • 贞观之治概述 • 贞观之治的主要人物 • 贞观之治的成就 • 贞观之治的结束与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贞观之治背景
唐朝的建立
01
02
03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由于过度征战 和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 义频繁,最终导致了隋朝 的灭亡。
李渊起兵
在隋朝末年的混乱中,李 渊趁机起兵,攻占了长安, 建立了唐朝。
唐朝的统一
在李渊和李世民的领导下, 唐朝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 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兴起
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过度征战和滥 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国家动 荡不安。
唐朝的兴起
唐朝的治国策略
唐朝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 策略,如减轻赋税、提高农业生产力、 加强中央集权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 繁荣。
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ppt课件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 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统治 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
贵。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3、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生产,选拔 _______,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_______,治宏_______”。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 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 屡建奇功。但按照正常渠道, 他将与帝位无缘,为了当上皇 帝,李世民怎么做了?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1、唐太宗即位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年 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请 在教材中找出能体现他开明思想的一段 文言文。
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欲望;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 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
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统治 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
贵。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3、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生产,选拔 _______,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_______,治宏_______”。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 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 屡建奇功。但按照正常渠道, 他将与帝位无缘,为了当上皇 帝,李世民怎么做了?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1、唐太宗即位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年 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请 在教材中找出能体现他开明思想的一段 文言文。
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欲望;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 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_贞观之治》课件[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_贞观之治》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75adf44c850ad02df80410f.png)
第2课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地点: 长安 人物: 唐高祖 李渊Βιβλιοθήκη 玄武门之变长子:李建成
次子:李世民 四子:李元吉
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
• 1.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州县长官人选,提高了地方官素质。 • 2.经济上 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让农民生活安定。 • 3.在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 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 4.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 谋 略
+
杜如晦 善 断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谏臣 魏征
一、贞观之治
什么是 “贞观之 治”?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 称之“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
• 吐蕃首领颂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 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 好关系。
评价:唐太宗
•
唐太宗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他从政治,民族等方面都制定 了有利于唐朝发展的制度和政 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还能重用人才,虚心纳 谏,励精图治,作为君主,尤 为难得可贵。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地点: 长安 人物: 唐高祖 李渊Βιβλιοθήκη 玄武门之变长子:李建成
次子:李世民 四子:李元吉
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
• 1.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州县长官人选,提高了地方官素质。 • 2.经济上 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让农民生活安定。 • 3.在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 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 4.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 谋 略
+
杜如晦 善 断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谏臣 魏征
一、贞观之治
什么是 “贞观之 治”?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 称之“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
• 吐蕃首领颂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 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 好关系。
评价:唐太宗
•
唐太宗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他从政治,民族等方面都制定 了有利于唐朝发展的制度和政 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还能重用人才,虚心纳 谏,励精图治,作为君主,尤 为难得可贵。
贞观之治ppt课件

贞观之治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国家治理水平 。这些改革措施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贞观之治还强调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今社会维护国家安全和 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THANK YOU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文化
贞观之治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该地区国家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
3
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贞观之治的政治智慧和理念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树立了治国理政的典范
贞观之治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典范,其政治智慧和理念被广泛传 承和应用。
丰富了中华文化
贞观之治时期,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贞观之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进 步,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集中程度高
在贞观时期,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大量土地集 中在少数贵族和地主手 中,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加剧了社会矛盾。
农民生活困苦
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困 苦,往往沦为佃户或奴 仆,受到地主和贵族的 剥削和压迫。
农业生产的困境
土地兼并导致农业生产 效率低下,国家粮食储 备不足,难以应对自然 灾害等突发情况。
贞观之治ppt课件
• 贞观之治的背景 • 贞观之治的治国理念 • 贞观之治的政绩 • 贞观之治的影响 • 贞观之治的局限性 • 总结与反思
贞观之治还强调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今社会维护国家安全和 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THANK YOU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文化
贞观之治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该地区国家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
3
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贞观之治的政治智慧和理念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树立了治国理政的典范
贞观之治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典范,其政治智慧和理念被广泛传 承和应用。
丰富了中华文化
贞观之治时期,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贞观之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进 步,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集中程度高
在贞观时期,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大量土地集 中在少数贵族和地主手 中,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加剧了社会矛盾。
农民生活困苦
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困 苦,往往沦为佃户或奴 仆,受到地主和贵族的 剥削和压迫。
农业生产的困境
土地兼并导致农业生产 效率低下,国家粮食储 备不足,难以应对自然 灾害等突发情况。
贞观之治ppt课件
• 贞观之治的背景 • 贞观之治的治国理念 • 贞观之治的政绩 • 贞观之治的影响 • 贞观之治的局限性 • 总结与反思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共37张PPT)

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A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 (2010·杭州中考)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 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C )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4. (2010·重庆中考)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
说明百姓一丝一线和一粒 粮食的来之不易,又间接 地批评了那些无功受禄和 铺张浪费之人,体现了唐
太宗提倡节俭的美德。
《百字箴言》
项龙对百姓生活的调查
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分有 田百亩,其中八十亩为“口 分田”、二十亩为“永业 田”。有田的人每年纳粟二 石,每年服役二十日,按当 地产出交纳一定的绢、棉布。 同时,农民交纳一定量的绢、 棉布,便可代替力役,使农 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 产,不误农时。
请回答:(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自己动手
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在
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加强中央权力
国力强盛
完善科举制度
1.(2010·梅州中考)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 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B )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由分裂走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 (2010·台州中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 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
一 日 看 尽 长 安 花 。
春 风 得 意 马 蹄 疾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贞观之治

唐朝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 造了有利条件,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 础。
唐朝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状态 。
隋朝的灭亡与教训
01
隋朝的灭亡是由于过度动用民力 和奢侈腐败等严重问题,导致民 众反抗和政权覆灭。
02
隋朝的灭亡给唐朝统治者提供了 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吸取教训 ,调整政策,实现稳定和发展。
CHAPTER 04
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唐朝盛世基础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 了基础,开创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政治制度改革
贞观之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 制度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
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经济发展巅峰
贞观之治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达 到了巅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才 。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发 展。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HAPTER 02
贞观之治的统治者——唐太宗李世 民
通过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 省,以及六部下属机构,实现中 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制衡,提高
行政效率。
科举制度的完善
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增加考试科目 ,推动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
整顿吏治
严格官员选拔标准,推行考课制度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政策与民生改善
01
02
03
均田制的推行
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 刺激农业生产积极性,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5

1.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 准是什么? 任人唯贤,防微杜渐 2.他们的用人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以才德取人的观念
完善科举制度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 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吸取隋亡的教训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加强中央权力 完善科举制度
贞 观 之 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 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 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 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 人,才可任用。”
唐朝是怎样建立并 逐渐走向强盛的?
一、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四、加强中央权力 五、完善科举制度
一、玄武门之变
1. 唐朝的建立 时 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 2. 玄武门之变
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剧照
626年7月2日, 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 玄武门,射杀太子李 建成、齐王李元吉, 后又逼李渊退位,自 己登基称帝。
虚怀若谷、从谏如流。(2)任命富于谋 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 人称“房谋杜断”。(3)重用敢于直言 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李靖、李勣等。 2.作用:各个阶层的谋臣猛将,对唐太宗 时期政局的稳定和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起了 重要的作用,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 现。
程 咬 金
李 靖
秦 叔 宝
杜 如 晦
为什么会出现“贞观 之治”的局面?
你知道“玄武门之变”的 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有缺点的时候是如何对待 别人的意见的,你应该怎样做? 你都听取了哪些意见?
措施三政治上:加强中央权力
1.措施 沿用三省六部制
精简机构
2.作用
皇帝
三省六部示意图
中书省(起草政令) 尚书省(行政实施) 门下省(负责审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措施四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度
1.常设科目 明经科 进士科
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2011年湖南长沙中考第14题)
❖ 4、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 期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 失。” ——唐太宗
被称为“人镜”的是谁?唐太宗重 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秦叔宝
程
李
咬
靖
金
杜
长
如
孙
晦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讨论与交流
你还知道唐太宗和魏征纳谏的故 事那?给大家说一说。从唐太宗 用人纳谏的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 么启示?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含义 思想认识)
以民为本
措施一经济上:轻徭薄赋
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
1.原因: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2.作用:
措施二、用人上: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1.表现
2.作用
你知道唐太宗关于”三镜” 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
魏 征
第2课《贞观之治》
唐朝是怎样建立并 逐渐走向强盛的?
唐高祖—李渊
一、唐朝建立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李渊
你知道“玄武门之变”的 故事吗?
“玄武玄武门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
昭陵全景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 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 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 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
2.考试内容
明经科: 儒家经典 进士科: 政论
诗赋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 李渊建立唐朝
小结
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加强中央权力
国力强盛
完善科举制度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
为什么会出现“贞观 之治”的局面?(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年间(627—649 年),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有所发展,国力 逐步强盛,历史上称 当时的统治为“贞观 之治”
(1)、材料中的 “以人为镜”具体指什么?被称为“人镜”的是谁?唐太宗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2)、从唐太宗用人纳谏的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措施三政治上:加强中央权力
1.措施 沿用三省六部制
精简机构
2.作用
皇帝
三省六部示意图
中书省(起草政令) 尚书省(行政实施) 门下省(负责审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措施四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度
1.常设科目 明经科 进士科
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2011年湖南长沙中考第14题)
❖ 4、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 期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 失。” ——唐太宗
被称为“人镜”的是谁?唐太宗重 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秦叔宝
程
李
咬
靖
金
杜
长
如
孙
晦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讨论与交流
你还知道唐太宗和魏征纳谏的故 事那?给大家说一说。从唐太宗 用人纳谏的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 么启示?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含义 思想认识)
以民为本
措施一经济上:轻徭薄赋
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
1.原因: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2.作用:
措施二、用人上: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1.表现
2.作用
你知道唐太宗关于”三镜” 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
魏 征
第2课《贞观之治》
唐朝是怎样建立并 逐渐走向强盛的?
唐高祖—李渊
一、唐朝建立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李渊
你知道“玄武门之变”的 故事吗?
“玄武玄武门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
昭陵全景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 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 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 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
2.考试内容
明经科: 儒家经典 进士科: 政论
诗赋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 李渊建立唐朝
小结
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加强中央权力
国力强盛
完善科举制度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
为什么会出现“贞观 之治”的局面?(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年间(627—649 年),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有所发展,国力 逐步强盛,历史上称 当时的统治为“贞观 之治”
(1)、材料中的 “以人为镜”具体指什么?被称为“人镜”的是谁?唐太宗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2)、从唐太宗用人纳谏的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