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大型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202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

202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

202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本刊讯(记者叶晓婷)经有关专家、单位提名和专家评审,并通过广泛公示,2020年12月31日,我国环保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20年度获奖项目名单新鲜出炉。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共批准42个项目获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8项,科普类奖1项。

被评为一等奖的“城市大规模再生水系统多屏障高标准水质保障技术”“燃煤细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治理技术与集成应用”和“工业集聚区污水深度净化新型技术”,是我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二等奖获奖项目涉及清洁生产、超低排放、水气土污染防治、垃圾处理、核电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物处置、外来物种入侵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数十种技术;科普类奖项则是“自然生态保护”的课题。

此次获奖项目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改善民生的环保科技创新。

技术研究过程“高大上”,实践应用效果却很“接地气”。

各项目均由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企业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显示了团队协作迸发出的创新活力。

主推专家提名方式提升奖项质量据由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介绍,“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自2020年起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环保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以提高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发现和培养环保科技人才,发挥环境科技在环保工作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

评审工作始终注重创新实效。

2020年是这一奖项的第15次评奖,项目推荐方式和授奖等级均做出重大调整:主要由专家提名方式进行,结合环保部直属单位推荐;取消了三等奖,并适当扩大了二等奖的授奖比例,希望进一步提升授奖项目质量。

此次征集工作于2020年4月开肩,由奖励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投票产生评选结果。

23位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学者组成了2020年度的评审委员会,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担任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浅谈燃煤电厂烟气脱硝与脱硫工程管理与控制优化

浅谈燃煤电厂烟气脱硝与脱硫工程管理与控制优化

创新管理175①作者简介:于腾洋(1991—),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火力发电厂节能、环保方向。

DOI:10.16660/ki.1674-098X.2101-5640-0033浅谈燃煤电厂烟气脱硝与脱硫工程管理与控制优化①于腾洋 张岩(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3)摘 要: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前者是导致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后者会造成光化学烟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优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管理控制,既是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需求,相应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的技术、经济、运营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行优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环保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优化 脱硝 脱硫 管理控制 优化措施中图分类号:TK22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3(a)-0175-03Th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ptimization of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Engineering for Coal-FiredPower PlantsYU Tengyang ZHANG Yan(Huaneng Beijing Co-Generation Co.,Ltd., Beijing, 100023 China)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people's demand for resources continues to rise, whil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During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a large amount of sulfur dioxide and nitrogen oxides are produced. The former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cid rain, while the latter can cause photochemical smog, 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f lue gas denitr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but also an inevitable demand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es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economic and operational status of f lue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Key Words: Optimization;Denitration;Desulphurization;Management control; Optimization measure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国经济及结构组成亦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试验研究

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试验研究

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试验研究娄彤;方晓东;陆明智;许仁发【摘要】为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的深度脱除,在1 000 MW电站燃煤锅炉除尘器入口加装了多功能烟气污染物治理中试装置,并研究了该烟气治理装置对烟气中烟尘、SO3和Hg等污染物吸附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技术无法解决的PM2.、SO3和Hg等排放问题.试验工况条件下,烟尘、PM10、PM2.5及PM1的脱除效果非常明显,脱除效率均高于99.3%(<5mg/m3,drynormal);当氢氧化钙为吸附剂、Ca/SO3为1时,SO3的脱除效果为88.78% (0.77 mg/m3,dry normal)、Hg的脱除效率为94.272%,其中气态汞的脱除效率为75.883%.【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18(024)005【总页数】5页(P132-135,141)【关键词】吸附转化;协同治理;污染物;深度脱除【作者】娄彤;方晓东;陆明智;许仁发【作者单位】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电力工业烟尘治理工程技术中心,福建龙岩364000;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00;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00;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10 引言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决定了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发电格局,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5%左右,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且长期难以改变[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燃煤污染物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是电力科技进步的主题,通过关停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加快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燃煤发电效率得到较大提高;脱硫、脱硝、除尘工艺,如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2-3]、湿法脱硫[4]、SNCR\SCR\低氮燃烧技术[5]、烟气再循环[6]、静电除尘/布袋除尘[7]等的应用,煤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得到了有效脱除,且与国外水平基本相当。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二、三、四批)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二、三、四批)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工信局),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拟于近期开展《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五批)》的编制工作。

现请你们组织筛选、推荐重点节能技术:一、推荐要求(一)、推荐技术范围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工业行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民用及商用等领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8年第36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9年第24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0年第33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1年第34号)已公布或全行业普及率在80%以上的技术不在推荐范围之内。

(二)、推荐技术要求推荐技术要求先进适用,能够反映节能技术最新进展;节能潜力大,预期可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应用范围广,在全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二、上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工信局)、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组织、遴选符合条件的重点节能技术,并按照要求仔细填写重点节能技术推荐表和汇总表(详见附件)。

原则上每个单位推荐重点节能技术不超过10项。

请各地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工信局)、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于2012年4月15日前,将推荐材料文字版和电子版(电子版需刻制光盘)各1套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师信息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师信息
甘复兴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水 体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 985 工程“长江中游地区水环境 研究与数据共享平台”项目负责人。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9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本科毕业,1982 年武汉大学化学系物理化 学(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1994 年应邀在美国 Clarkson 大学电化学工程实验室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3 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腐蚀 与环境电化学。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 项、主持重点项目 2 项和面上项目 4 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化工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 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一项,被海外华人环境工程师和科学家协会授予杰出环境贡 献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准和申请国家专利 6 件。兼任中国腐蚀与 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长江技术经济学 会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 员、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安 全与环境学报》、《材料保护》、腐蚀科学与技术》编委。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湖 北省聘请为湖北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家组委员。
侯浩波 2000 年至今公开发表了 40 余篇论文。其中三大检索中 SCI 收录 10 篇;EI 收录 12 篇次 ISTP 收录 6 篇次。其余文章在电力、环保、材料系统内的中文核心期 刊上发表。近 5 年主持的科研项目:贮灰场灰水渗漏特性及防渗技术的研究;新 型堵漏材料的开发研究;粉煤灰空心砌块养护窑及码窑车的研究;固化粉煤灰的 研究;固化粉煤灰筑坝的研究;珠江淤泥固化改性为填筑材料的研究;高速公路 软土路基固化新技术的研究。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优选.)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优选.)

陶瓷触媒管式 与喷入烟道的氨水雾化氨气、吸附剂粉混合, 浓度可<20mg/m3,颗粒物 颗 粒 物 、 SOx、 玻璃窑炉烟气 示范
11
多污染物协同 然后进入陶瓷一体化反应釜,通过陶瓷触媒滤 浓度可<5mg/m3,氟化氢 NOx、 HF等 污 染 净化
技术
控制技术
管实现 SCR 脱硝及高效除尘,净化烟气经余热 (HF)浓度可<5mg/m3, 物。
18
热 回 收 集 成 气温度,使饱和烟气中水蒸气在微细颗粒物表 ≤5mg/m3。 面冷凝,促进颗粒物凝聚,提高细颗粒物捕集
硫(SO3),并可 工业锅炉除尘 技术
装置
实现烟气余热利
效率。
用。
—6—
序号 19 20
技术细分 领域
技术 名称
工艺路线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适用 范围
技术 类别
利用工业废弃物
锅炉回收余热后达标排放。
氨逃逸可<5ppm。
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先经换热器降温后进入袋式
实现催化裂化再
催化裂化再
出口颗粒物浓度可<
催化裂化、催化
12
生 烟 气 除 尘 除尘器除尘,然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与烟 10mg/m3,除尘效率和脱硫 生 烟 气 高 效 除 裂解装置再生 推广
脱硫技术
气中 SO2 逆向接触进行湿法烟气脱硫,脱硫后烟 效率均可达 99%以上。
附件
2018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技术细分 序号
领域
技术 名称
工艺路线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适用 范围
技术 类别
钢 铁 窑 炉 烟 钢铁窑炉高温烟气先经冷却器降温至 60℃~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介绍及目录)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介绍及目录)

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授奖情况是:
1、授予叶笃正院士、吴孟超院士2位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授予“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等38个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授予“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TDS―OFDM)”等39个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二
等奖。

4、授予“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18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济麦19选育和面条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等218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授予沃尔夫.迪特.杜登豪森(德国)、艾菲特.雅可布森(荷兰)、蒲慕明(美国)、内维尔.阿格纽(美国)、戴伟(英国)等5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5年共推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名,国家自然科学奖135项,技术发明奖1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04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9人。

经过学科专业组初评、国家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最后经科学技术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做出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决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
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目录一等奖
二等奖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一等奖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简介
我国电煤的消耗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在雾霾天气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实现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的深度脱除,进而引领其他行业节能减排,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意义重大。

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攻克了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多项核心装备,并进行工程示范和技术推广。

形成如下科技成果:
(1)创新性提出了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路线;
(2)发明了适合大型燃煤电站烟气的脱硫除尘净化技术,脱硫效率99%以上,协同除尘效率80%以上;
(3)形成了细颗粒物和重金属脱除技术,实现细颗粒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的深度净化。

研究项目共获得授权专利107项,发表论文140篇,出版专著1部,形成2项行业标准。

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院士专家鉴定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先进,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成果已在300台以上燃煤机组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我国火电行业烟气污染物减排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环保法规的制定。

客观评价
1.鉴定意见
2016年4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大型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鉴定,鉴定委员会意见:“…该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先进,…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4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燃煤电厂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鉴定,鉴定委员会意见:“…该项目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为燃煤电厂重金属排放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国内外获奖情况
本项目成果于2014年6月和7月分别在神华国华舟山电厂、三河电厂进行工程示范并达到燃气轮机机组排放水平,随后开展了大规模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已在300多台燃煤机组进行推广应用。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摘自“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部分内容,公示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页脚内容9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贡献:
页脚内容9
页脚内容9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大型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用合作团队共同完成。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项目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制定项目目标、整体技术路线,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展燃煤电站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工程示范和大规模推广应用。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是燃煤烟气多污染物深度治理技术路线可行性和部分关键技术基础理论、工程应用研究的支撑单位。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电力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开展本项目烟气协同治理技术的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的优化论证与工程设计。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国内大型环保企业,是本项目关键环保装备研发和制造单位,在二氧化硫、烟尘治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主持多项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的工程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等工作。

经过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攻克了多种污染物深度脱除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多项核心装备,进行了系统技术集成,并进行工程
页脚内容9
示范和大规模推广,实现项目预期目标。

页脚内容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