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摄影体位.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体位

医学影像技术学体位

1.头颅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2.头颅侧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耳部紧贴台面,被检侧上肢自然放于身旁,对侧屈肘支撑下颌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垂直于床面;3.汤氏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颏部内收,双臂自然放于身旁,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4.眼眶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5.柯氏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颏部与鼻尖紧贴探测器,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使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为23°角,两侧外耳孔与摄影架等距;6.瓦氏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双手扶住摄影架,头后仰,颏部接触探测器,鼻尖与探测器相距约0.5~1.5cm,听眦线与探测器成37°角;7.面骨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后仰,颏部紧贴台面,鼻尖与台面相距约1~2.5cm,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8.下颌骨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头颅正中矢状线垂直探测器中线;9.下颌骨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转向被检侧并后仰,下颌骨紧贴探测器,患者尽可能闭口,上下牙咬合;伸展颈部,避免颈椎和下巴重叠;1.胸部后前位: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髂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2.胸部侧位:被检者挺胸收腹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测紧靠摄影架,双手弯曲高举抱头,使身体的冠状面与探测器垂直,胸壁前后缘与摄影架左右侧距离等宽;3.胸部前弓位:被检者双足分开面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30cm处,身体后仰,头稍向前弯曲,背部紧贴摄影架,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45°角,双手内旋置于两侧髂骨上,双肘弯曲,双肩、双臂向前伸;4.心脏右前斜位:被检者右侧胸前壁紧贴摄影架,左臂抱头,右臂内旋并置于髋后,使冠状面与摄影架呈45°~55°角;5.心脏左前斜位:被检者左侧胸前壁紧贴摄影架,右臂抱头,左臂内旋并置于髋后,使冠状面与探测器呈60°~65°角;6.胸骨后前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台一边,俯身使胸骨紧贴台面并对探测器中心偏X线管一侧,两臂内旋置于身旁;7.胸骨侧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双足分开站稳,下颌抬高,两臂背后交叉,两肩后倾,使胸骨前挺;8.胸锁关节后前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两臂自然放于身旁,双肩尽量内收,头稍后仰,颏部紧贴探测器;9.膈上肋骨后前位: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髂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10.膈下肋骨前后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面向X线管,双手抱头,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正中线一致并垂直,背部紧贴探测器;1.腹部仰卧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双手抱头,正中矢状面与床的中线平行;2.腹部站立前后位:被检者面向X线管,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的中线重叠,背部紧贴摄影架,双上肢抱头;3.膀胱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下肢伸直,双手抱头;4.骨盆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使两足拼拢;1.寰椎、枢椎张口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稍后仰,枕外粗隆置于探测器中心上方2cm 处,口尽量张大;2.颈椎前后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部后仰,胶片上缘超出枕外粗隆;3.颈椎侧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稍后仰,两肩尽量下垂,身体站稳,外耳孔平探测器上缘;4.颈椎前后斜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背向探测器,身体的冠状面与探测器成55°角,颏部内收,头部向被检侧外旋,使头部的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5.胸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背部贴紧台面,双臂自然放于身旁,双膝并拢,两足紧贴台面;6.胸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双髋、双膝弯曲,脊椎与床中线平行;7.腰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髋、双膝弯曲,背部紧贴床面,双手自然放于身旁;8.腰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臂弯曲抱头,双膝弯曲且拼拢,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背侧垂直台面9.腰椎前后斜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倾斜,被检侧背部紧靠台面,对侧抬高,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被检侧下肢弯曲,对侧伸直,双手抱头;10.骶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膝稍并拢,两臂自然放于身旁;11.骶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两膝并齐弯曲,背部与床面垂直;12.尾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两臂自然放于身旁,双下肢并拢;13.尾骨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膝部稍弯曲,背部垂直于床面,尾骨对准床面中心;1.手后前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被检侧手平放在探测器上,各指伸直均匀展开,掌心向下,第3掌骨头置于照片中心;2.手后前斜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手掌向内倾斜,第5掌骨紧贴探测器,使手掌与探测器成45°角,各指均匀分开稍弯曲,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3.腕关节后前位:被检侧前臂弯曲,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4.腕关节侧位:被检侧前臂弯曲,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探测器;手掌后倾约10°角;5.腕关节尺偏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下并尽量偏向尺侧,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6.尺桡骨前后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背面紧靠探测器;7.尺桡骨侧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尺侧在下,拇指朝上;8.肘关节前后位:被检者正面坐于摄影台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肩部放低,肘关节背部紧靠探测器;9.肘关节侧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桡侧在上,拇指向上;肩部尽量放低使肘部紧贴探测器;10.肱骨前后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者手臂伸直,向外展20~30°角,掌面向上;11.肱骨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弯曲内转成侧位,屈肘呈直角,掌心置于腹上;12.肩关节前后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身体旋转,对侧肩关节离开探测器向前倾斜15°角,被检侧肩部紧贴摄影架;13.肩关节侧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自然下垂并紧贴探测器,对侧上臂环手抱头,尽量使对侧肩部上移,使两侧肩关节不在同一水平线上;14.锁骨后前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内旋,掌心向上,头向对侧偏转,锁骨紧贴探测器;1.足前后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贴探测器;2.足内斜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向内倾斜,足底内缘紧贴探测器,足底与探测器呈30°—40°角;3.跟骨轴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者下肢伸直稍内旋,用绷带向后牵拉足部;4.跟骨侧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探测器;5.踝关节前后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内旋10°角向上,踝关节稍跖屈;6.踝关节侧位: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外侧在下呈侧位,外踝紧贴探测器;7.胫腓骨前后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8.胫腓骨侧位:被检者侧卧在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外侧紧靠探测器;9.膝关节前后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10.膝关节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外侧紧靠探测器,膝关节弯曲120°—140°角,股骨与摄影台长轴平行;11.髌骨轴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探测器放在髌骨的下方;髁部可绕一绷带牵拉,以保持膝关节屈曲角度稳定和下肢稳定;膝关节屈曲角度大,大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90°角时,中心线自上方垂直于探测器投射;12.股骨前后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内旋,股骨紧贴探测器;13.股骨侧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将对侧臀部垫高,被检侧外转成侧位,股骨外侧紧靠探测器;14.髋关节前后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足跟分开,足尖并拢;。

X线投照规范

X线投照规范

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头旁。

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舒适。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前额和鼻紧靠台面,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暗盒上缘超出头颅,下线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暗盒中心。

中心线; ①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cm处,与暗盒垂直。

②向足侧倾斜15o~20o角,通过鼻根射入暗盒。

用途常规位置。

如观察前额和眼眶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

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稍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

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线包括下颌骨。

中心线对准眉间,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

头颅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测紧靠台面。

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

暗盒上级超出头顶,下级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连线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枕骨和颞骨岩部前后位(Towne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为使患者较为舒适.可用一棉垫垫于枕骨处。

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级低于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对暗盒中心上方约5cm处。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o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1cm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用途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

颅底颌下顶位(颅底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

背部用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使腹部肌肉松弛。

头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呲线尽量与胶片平行。

前额用棉垫和沙袋顶住,使头颅保持后仰姿势。

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线超出枕外隆凸。

X线摄影位置学-5头颅五官摄影位置

X线摄影位置学-5头颅五官摄影位置

头颅前后位摄影
在头颅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被检者意识不 清时,可采用头颅前后位摄影。
被检者仰卧,中心线自眉间经枕外隆凸垂 直射入胶片,其他摄影要点同头颅后前位, 照片显示与头颅后前位基本相同,仅眼眶 影像放大明显。
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头颅侧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 ②头部侧转,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
片中心。 ④头颅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听
眦线与胶片短轴垂直。 ⑤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0角,经被检侧乳突尖射入
胶片中心。
许氏位摄影体位图
许氏位摄影体位原理图
许氏位(乳突250侧位)照片
①显示乳突的侧位影像。 ②乳突尖投影于照片下部,乳
突气房显示清晰。 ③内、外耳道及鼓室影基本重
叠,重叠影位于颞颌关节后 方。 ④耳道影的稍上方为鼓室、上 隐窝及鼓窦的投影。 ⑤岩部上缘乙状窦壁及窦硬膜 角均清晰可见。
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图
头颅后前位照片
①显示头颅正位影像,颅骨全部包 括在照片内。
②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两眼 眶影像大小相等。
③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 照片边缘等距离。
④颞骨岩部的影像位于眼眶影之中, 岩锥内呈横位管状的影像为内听道 的影像。
⑤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
①显示头颅侧位整体观影像, 颅骨全部包括在照片内。
②照片的上缘包括顶骨,前缘 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 括枕外隆凸。
③蝶鞍影像居中,鞍底呈单边 显示。
④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缝 影显示清晰。
头颅水平侧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两臂伸 直置于身旁。
②头部垫高5cm,下颌内收。 ③暗盒侧立于被检侧,且与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前缘超

特殊体位X线摄影技术解析

特殊体位X线摄影技术解析

X 线特殊体位摄影方法解析2019年10月和平一肩关节Y形位体位设计:被检者后前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患侧肩部靠紧胸片架,身体冠状面与胸片架成60°夹角,患侧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经肩锁关节射入。

6015显示标准:肩峰、喙突和肩胛骨体形成”Y”字形。

肱骨头应与肩盂重叠。

肩峰、肩胛冈、肩盂上缘和喙突背侧形成岗上肌出口,该区应为开放的,几乎没有肱骨头重叠。

二胸骨后前斜位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矢状面与床面长轴垂直;俯身使颈部前伸,胸骨紧贴在垫高约5cm暗盒上,两臂内旋置于身旁;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2cm,下缘包括剑突。

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至左前方,对准肩胛骨内缘与第4胸胸椎连线中点,经胸骨中点射入暗盒中心,球管角度20度~45度。

曝光条件要求:胸骨拍摄方法是近距离,X光球管至人体距离50厘米,小遮光筒(照射野),高千伏(120KV左右),曝光时间适当延长,在深吸气下屏气曝光。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骨正位全貌影像,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边缘锐利,背景模糊,从右后射入时,胸骨左侧部与心脏重叠,右侧与肺野重叠,显示密度不均匀,右侧对比度高于左侧,右侧缘清晰度较高。

三跟骨轴位轴位:X线摄影体位之一,也就是横断位(但不是横断面)的意思,X线中心线方向与被检查者部位长轴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投影。

CT、MRI等层面成像方式也使用轴位一词,为横断面,内涵不同。

体位设计1: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

被检侧下肢伸直 ,足尖向上,足背极度屈曲(可用布带牵拉足前部)。

跟底皮肤置于探测器边缘内3cm。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 ~ 45°角,经跟骨中点(第三跖骨基底部)射入探测器。

一般轴位的KV要比侧位大3-5KV,拍出来的效果比较好。

片(从足跟到足底),患者足部踏于摄影床上,膝关节、踝关节向前弯屈(起步跑的投照方式),球管X线束45度通过足跟跟腱部位投照于胶片中心。

45度体位设计3:跟骨轴位片,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被检测足部上抬,足趾贴于摄影架,使足低平面与摄影架成45度角,球管X 线束经足跟跟腱部位垂直投照于探测器。

x线常见特殊体位

x线常见特殊体位
起于肩胛骨冈上窝内侧2/3的骨面,肌束向外通 过肩峰之下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 移行为短而扁平的肌腱,止于肱骨大结节最 上的小面(如图1)。
整理课件
14
肩关节的肌群
整理课件
15
肩关节Y位摄影体位:被检者 后前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患侧 肩部靠紧胸片架,身体冠状面 与胸片架成60°夹角,患侧上 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经 肩锁关节射入。
此投照方法的优点:能使茎突部显示出,不与 其他骨骼重叠,测量值较为可靠;使茎突投影正位 片上位于上、下颌骨之间,茎突侧位影投在下颌骨 与颈椎之间,图像清晰。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12
2、肩关节岗上肌出口 位(即Y位)
整理课件
13
局部解剖
冈上肌是肩袖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斜方肌的 深层,相当厚,呈圆锥形。
中心线:对准肱骨上髁内1cm。与探测器垂直。
适应症:适用于肱骨远端骨尺神经沟损伤。
整理课件
28
整理课件
29
显示标准:此位显示肱骨 远端的前后斜位和尺骨与 桡骨近端后前斜位重叠影 像。尺神经沟突显示尤为 清晰。
整理课件
30
整理课件
31
5、 踝关节内斜位 ( 踝穴位 )
整理课件
32
体位设计:患坐于摄影床上,患侧下肢伸直, 将踝关节放于探测器中心。小腿长轴与探测 器中线平行。然后将小腿向内旋转15度(消 除远端腓骨内侧面与距骨外侧面重叠)。
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与探测 器垂直。
适应症:一般特别用于评价整个踝关节、滑车 的病变。韧带和软组织的复合损伤。当考虑 踝关节创伤和脱位时常规拍摄。
整理课件

X线拍摄常用体位

X线拍摄常用体位

1.胸部后前位片检查胶片尺寸:14Ⅹ17.根据身高大小灵活选用。

投照体位:患者背向球管站立于平板面前,前胸紧贴平板,双手背放在髂骨上,肩部下垂、上臂内旋(拉开肩胛骨),头稍后仰,下颌置平板上缘之上。

中心线:对准胸5水平射入胶片,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正位像,包括两侧胸廓、肺野、肋膈角、纵隔、心脏及横膈。

2.胸部侧位检查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立平板前,患侧紧贴平板,两臂屈肘高举、交叉抱头、前、后胸壁置于平板内缘,上缘包括颈7。

中心线:经胸5高度胸壁前后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侧位片像、主要观察心脏后方肺组织,前肋膈角,结合正位确定病变部位,对纵隔显示较好。

3.心脏正位片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同胸片正位片。

中心线:对准胸6水平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胶位片距:180-200cm(远达、减少放大)。

4、右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右肩紧贴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45~550角,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平板上缘达右肩部上2.0cm。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胸5-6高度垂直射入,曝光前服钡剂两口,待服第2口钡后闭气曝光。

距离:150cm.5.左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左肩贴近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55-650角,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平板上缘超过左肩1.5cm.中心线:经右腋后线相当于胸5-6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距离150cm。

6.腹部仰卧位前后位(正位)14Ⅹ17平板投照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台面中心线重合,平板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5cm。

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曝光。

距离:90cm..7、腹部站立前后位胶片:平板立前后位片体位: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平板前,腰背部紧贴平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垂直25并重合于平板中心线,两手放于两侧,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高质量】口腔X线检查PPT文档

【高质量】口腔X线检查PPT文档

2.下颌骨位曲面体层摄影 摄影体位同全口牙位曲面体层 摄影, 层面选择:颏托标尺前移10mm处。
3.上颌骨位曲面体层摄影 摄影体位同全口牙位曲面体层 摄影, 层面选择:颏托标尺向前移10~15mm处。
4.颞下颌关节曲面体层摄影 摄影体位同全口牙位曲面体 层摄影, 层面选择:观察两侧颞下颌关节,将颏托向前移动 10mm;观察关节结构,将颏托向健移动10mm。
【摄影目的】观察上、下颌牙齿的牙冠病变及上下牙齿的咬合情况。
【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椅上,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 直,牙齿的咬合面与地面平行。咬翼位片置于被检者口内,紧 贴被检者牙齿的舌侧,嘱被检者轻轻咬住IR的咬翼,以固定IR 。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10°角,垂直于咬翼片射入IR中间。
【影像显示】显示上、下颌牙齿的牙冠及上下牙齿的咬合面影像。
口腔X线检查
一、口腔摄影用X线机
口腔摄影用X线机是口腔科专门拍摄牙片的专用X线机
牙科摄影X线机 全景体层摄影X线机
二、牙齿的解剖结构及体表投影
(一)牙齿解剖
1.乳牙与恒牙
下颌骨位曲面体层摄影 摄影体位同全口牙位曲面体层摄影, 层面选择:颏托标尺前移10mm处。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10°角,垂直于咬翼片射入IR中间。 【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椅上,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牙齿的咬合面与地面平行。 【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椅上,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牙齿的咬合面与地面平行。 【影像显示】显示上、下颌牙齿的牙冠及上下牙齿的咬合面影像。 (3)对骨折定位、定向有诊断价值; 恒牙排列及名称示意图
【摄影目的】观察上、下颌牙齿的牙冠病变及上下牙齿的咬合情况。
眶线与听鼻线的角平分线 【摄影体位】被检者坐于摄影椅上,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牙齿的咬合面与地面平行。

不常用投照体位

不常用投照体位

颞下颌关节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头侧转呈标准侧位,瞳间线 与床面垂直。外耳孔置于胶片中心,曝光先摄取 闭口位。然后体位不变,令患者尽量张口,摄取 张口位。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25°角,经对侧外耳孔上方 8cm处入射,
肘关节轴位
摄影体位:患者坐于摄影床前,被检侧肩部尽量放 低,上臂与台面平行且紧靠IP板,肘部极度屈曲, 使手指触及肩部,尺骨鹰嘴置于胶片中心上方 2.5-3cm处。 中心线:Ⅰ.尺骨鹰嘴轴位像:对准尺骨鹰嘴上方 2.5cm处垂直IP板入射。 Ⅱ.尺神经沟像:向肩部倾斜30°,经尺 骨鹰嘴上方射入。
鼻旁窦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头侧转呈标准侧位,眼外皉 部置于IP板下方。 中心线:垂直IP板,经外皉部射入。
下颌部
下颌骨体部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头颅侧转,患侧在下,下颌 前伸,对侧肩部抬高,上肢向后下方牵拉。头颅 枕部抬高,使矢状面与胶片呈30°角。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0°角,经对侧下颌角后1cm 的下方,通过被检侧下颌骨体部中点入射。
髋关节和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臀部垫高。被检侧下肢伸直, 对侧髋部及膝部屈曲,小腿置于支撑架上,或嘱 患者自己用手固定股部,使股骨垂直于躯干。IP 板横向侧立于床面上,紧靠被检侧髂嵴外上方, 与躯干正中矢状面呈45°-55°角,与股骨颈平 行。 中心线:水平投照,自对侧向被检侧腹股沟方向, 平大转子高度垂直IP板射入胶片中心。
谢 氏 位 (用于了解股骨头脱位情况)
摄影体位:IP板放于床下活动滤线器托盘中,患者 俯卧于摄影床上,对侧髋部抬高35°-40°角, 膝部及上肢肘部向前上屈曲,以支撑身体。被检 侧上肢伸直并置于身旁,髋部外后缘对摄影床中 线,股骨大转子对胶片中心。 中心线:垂直投照,对准大转子内5cm处射入胶片 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5°角,经被检侧下颌 骨体部中点射入。
【影像显示】被检侧下 颌骨体部及支部影像清 晰显示。
6.颞下颌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检查颞下颌关节 有无脱位等。 【体位设计】被检者体位与头颅侧位相同。被检侧颞下颌 关节对准IR中心上,先摄闭口位片,保持头部不动,再摄 张口位片,摄完一侧再摄另一侧。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角,对准对侧外耳孔上 7cm~8cm 处,经被检侧颞下颌关节射入。
【影像显示】颞下颌关节间隙显示清楚,反映关节的张、 闭口功能 。
7.鼻骨侧位
【摄影目的】了解鼻骨骨折凹陷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矢状面 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鼻根下1cm处对准IR中 心。也可摄取站立位或坐位。 【中心线】经鼻根下1cm处垂直射入。
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五节 头颅摄影
崔军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下颌骨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下颌骨体部、支部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枕在下端垫高 15°角的IR上(头部呈顶低颏高),颈部尽量前伸,下颌 仰起,使下颌骨体部与IR下缘平行。面部再向被检侧转, 使头部呈面低枕高姿势。检查下颌骨体部,头颅矢状面与 IR呈30°角;下颌骨支部,矢状面与IR呈10°角。被检 侧肩部向下牵拉,前臂伸直置于身旁;健侧身体垫高,下 肢屈曲以固定身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节 头颅摄影检查
【影像显示】鼻骨影像 位于鼻根部眼眶影的前 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