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催化热解
煤催化热解制备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煤催化热解制备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研究进展作者:周先来源:《决策探索(中旬刊)》 2020年第12期文/周先摘要:煤热解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然而简单的裂解产物含有大量的氧合物,具有低热值、高黏度、低稳定性等负面特性。
使用催化剂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章综述了碳基材料催化裂解制备改性燃料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碱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固体酸分子筛和负载金属等催化剂对产品质量和组成的影响。
关键词:煤热解;煤催化;高附加值煤炭和煤炭产品在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用作能源,而且可以作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碳基材料。
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在工业重要性和货币价值方面都是领先的大宗商品。
煤热解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煤炭加工方法,能够将煤转化为可燃气体、固体煤焦和焦油等有用产品,其主要的高价值化学品存在于焦油中。
但煤含氧量高,导致焦油中有机氧含量高,不能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焦油中还含有有害元素硫,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燃料的应用。
此外,煤热解产生焦油含有的50%左右重馏分物质,沸点往往高于360℃,其黏度较高,对热不稳定,可能会发生堵塞和质量减损而引起运行问题。
而且焦油的热解一般发生在高温下,导致能量利用率和焦油产率降低。
而煤催化热解是在适宜条件下提高煤热解焦油质量,是目前工业上提高能效的有效技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煤催化热解过程中催化剂的使用效率,比较各催化剂之间的优缺点,为煤催化热解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煤催化热解技术煤催化热解是指煤在催化剂作用下的热解,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热解产物的分布,从而提高高附加值液体和气体产品的收率,如芳烃和脂肪族化合物[1]。
煤催化往往使用各种碱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固体酸分子筛和负载金属等催化剂,对煤的热解产物进行优化。
二、碱金属催化剂碱金属催化剂((KCl、CaO、KOH、K2CO3)被利用于煤热解改质较早。
研究表明碱性催化剂对煤热解的影响主要可分为472℃~655℃和655℃~800℃两个区域。
煤热解原理

煤热解原理煤热解是指在缺氧或有限氧气条件下,将煤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热解反应来实现,其中煤的大分子结构被断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
煤热解是研究煤化学转化和煤加工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基础。
煤热解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煤的热分解反应。
煤热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预处理阶段、主热解阶段和残渣处理阶段。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煤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使其脱水和挥发分解,并且生成一些低分子量的气体。
预处理阶段是煤热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它会直接影响主热解阶段的反应产物。
接下来是主热解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预处理的煤在高温下继续分解。
主热解阶段是煤热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和液体产物的阶段。
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被破坏,产生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如甲烷、乙烷、苯、酚等。
这些产物可以进一步用于能源生产或化工工业。
最后是残渣处理阶段。
在主热解阶段结束后,残留物中仍然存在一些未反应的碳质物质。
这些残留物通常被称为焦炭或焦炭渣。
残渣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将这些残留物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焦炭可以作为燃料使用,或者进一步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化学产品。
煤热解的原理可以用一系列化学反应来描述。
在预处理阶段,煤中的水分首先被蒸发,然后煤中的氧原子与煤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水。
在主热解阶段,煤中的碳原子开始分解,生成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
在残渣处理阶段,未反应的碳质物质被转化为焦炭或焦炭渣。
煤热解的原理是研究煤加工和利用的基础。
通过了解煤热解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煤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产物形成机制。
这有助于优化煤热解工艺,提高煤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煤热解是将煤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煤热解的原理可以通过热分解反应来描述,其中煤的大分子结构被破坏,形成小分子化合物。
煤热解是研究煤加工和利用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煤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有机物质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煤气、焦油和焦炭的过程。
煤热解过程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煤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
煤热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馏阶段、半焦阶段和焦化阶段。
干馏阶段是指在高温下,煤中的水分开始蒸发,煤中的挥发分开始释放出来。
在低温下,干馏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煤气,水蒸气通过煤热解反应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与煤气中的其他组分一起形成煤气。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的焦油开始生成。
半焦阶段是指煤开始生成焦油和焦炭的阶段。
煤中的焦油是由挥发分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的。
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酚、芳烃等多种成分。
焦油的产量和组成与煤的种类、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焦炭是由煤中的非挥发分在高温下生成的,焦炭的产量和质量受煤的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焦化阶段是指煤中的挥发分基本蒸发完全,只剩下焦炭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焦炭的生成速度较慢,但会伴随着一些较难热解的成分在高温下继续热解。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包括煤的种类、煤粒度、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
煤的种类是影响煤热解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煤含有不同的有机质成分,其热解产物的种类和组分也不同。
烟煤的焦炭含量较高,而无烟煤的焦炭含量较低。
煤的粒度对煤热解也有很大影响。
较细的煤粒容易发生充分的热传导,热解反应更加充分,产物分布更为均匀。
而较粗的煤粒则容易发生反应不充分,煤热解效果较差。
热解温度是影响煤热解产物的主要因素。
温度越高,煤热解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的焦油和焦炭含量也越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焦油中的一些组分可能会进一步裂解或重组,使焦油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煤热解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的种类、粒度、热解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煤热解的产物分布和质量。
准确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提高煤热解的效果,优化煤热解过程。
煤的热解和结焦

煤的热解和结焦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粘结和成焦则是煤在一定条件下的热解的结果。
由于命名尚未统一,除“热解”(Pyrolysis)这一名称外,还常用“热分解”(thermal decom PO sition)和“干馏”(carbonization)等术语。
煤的热加工是当前煤炭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大规模的炼焦工业是煤炭热加工的典型例子。
研究煤的热解与煤的热加工技术关系极为密切,对煤的热加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炼焦工业可指导正确选择原料煤,探索扩大炼焦用煤基地的途径,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还可以对新的热加工技术的开发,如高温快速热解,加氢热解和等离子热解等起指导作用。
煤的热解与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可通过热解研究阐明煤的分子结构。
此外,煤的热解是一种人工炭化过程,与天然成煤过程有些相似,故对热解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对煤化过程的研究。
1 粘结性烟煤受热时发生的变化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煤的有机质随温度升高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气态(干馏煤气)、液态(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产物。
煤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室温到350~400℃)。
从室温到活泼热分解温度(Td,除无烟煤外一般为350~400℃)称为干燥脱气阶段。
褐煤在200℃以上发生脱羧基反应,约300℃开始热解反应,烟煤和无烟煤的原始分子结构仅发生有限的热作用(主要是缩合作用)。
120℃前主要脱水,约200℃完成脱气((CH4、CO2和N2)。
(2)第二阶段(Td~550℃)。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活泼分解,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
生成和排出大量挥发物(煤气和焦油),约450℃排出的焦油量最大,在450~500℃气体析出量最多。
烟煤约350℃开始软化,随后是熔融、粘结,到500℃时结成半焦。
烟煤(尤其是中等变质程度烟煤)在这一阶段经历了软化熔融、流动和膨胀直到再固化,出现一系列特殊现象,并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
什么是煤解热

什么是煤解热?据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唐宏青介绍,煤热解,也称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把煤里面的焦油和煤气蒸发出来,得到焦油、煤气、兰炭的过程。
煤热解与煤液化、煤气化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工艺不同。
煤液化是将煤在高温下加氢裂解;煤气化是煤在高温条件下,以氧气、水蒸气或氢气作气化剂的一种反应;煤热解是一种加热蒸发的过程。
其次是得到的产品不同。
煤液化得到的是柴油、汽油;煤气化得到的是气体,比如煤气;煤热解能得到3种产品:焦油、煤气、兰炭。
此外,与煤气化比,煤热解产出的煤气量少;与煤液化相比,煤热解得到的燃料油比重大、密度高、十六烷值低,质量不如煤液化的好。
该技术最早产生于19世纪,起源于德国,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制取煤焦油,也用于生产炼铁用焦炭和燃料气,由于该技术的能源转化率很高,一直被国内外认为是与煤气化、煤液化并列的第三种煤炭转化技术。
CCIN记者通过查阅科技文献发现,煤热解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但受技术所限,生产的产品比较简单,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和蜡。
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煤热解趋于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出于战争目的,建立了大型煤热解厂,以褐煤为原料生产煤焦油,再高压加氢制取汽油和柴油。
战后,由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煤热解再次陷于停滞状态。
煤热解在我国的历史也很久远。
早在1865年9月,英商就在我国上海的苏州河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煤气厂,建设了水平式煤热解炉,向公共租界供应煤气。
此后,繁华的外滩、南京路一带开始启用煤气路灯,取代了早期的煤油灯。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很多城市用的煤气还是通过煤热解产生。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煤热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主要是为了将其产业化,用于发展煤化工,洁净高效综合利用煤炭。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生产兰炭方面,北京石油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先后开发了不同工艺的煤热解技术。
煤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_郝丽芳

摘 要: 基于低温热解以及催化热解方式可以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利用,阐述了用于煤催化热解的催
化剂种类及其催化机理; 总结了催化热解应用研究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依据; 根据催化剂在煤中分
散程度和负载方式不同,介绍了目前煤催化热解工艺中 ICHP 工艺、多段加氢热工艺、流化床热解
工艺、逆流式煤催化热解工艺的特点。最后根据煤热解以及催化热解的特点,提出催化热解的研究
的,因此,通过低温催化热解影响热解过程中物料 的反应历程,实现产品的定向转化,可改善焦油的 品质。因此,经催化剂作用改变煤热解产物组成, 防止重质焦油生成,是低阶煤热解技术研究中的关 键问题。
1 煤催化热解机理
煤的热解过程一般包括: 基本结构单元中弱键 破裂,生成自由基反应,若温度足够高,部分结构 单元蒸发,部分结构单元缩合成高分子物质留在半 焦中; 氢传递反应,使结构单元经自由基反应而缩 合,蒸发出来的结构单元通过氢传递变得稳定; 高
收稿日期: 2012 - 05 - 14; 责任编辑: 代艳玲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1104137,51174284) 作者简介: 郝丽芳 ( 1978—) ,女,山西长治人,助理研究员,博士。Tel: 010 - 82544963,E - mail: lfhao@ home. ipe. ac. cn 网络出版时间: 2012 - 10 - 18 09: 32: 34;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11. 2402. TD. 20121018. 0932. 027. html 引用格式: 郝丽芳,李松庚,崔丽杰,等. 煤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J].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 ( 10) : 108 - 112.
煤催化热解

3 煤热解催化剂的类型及特性
多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铁系金属催化剂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 催化剂原料。研究发现其主要性质为
项目 碳表面积对催化剂的影 响 碳表面性质对催化剂的 影响 矿物质对催化剂的影响 碱金属(K,Na) 碱土金属(Ca) 小 大 铁系金属(Fe,Ni) 大
灵敏 易中毒
不灵敏 不清楚
灵敏 不太灵敏
催化剂总量对气化效率 的影响
蒸汽气化是主要C1产物
近似成比例
CO2
易达到平衡
CO2
成比例
与无催化剂相同
根据研究过的催化剂的组成可将催化剂分为3类:单 体金属盐或氧化物催化剂;复合催化剂;可弃催化 剂,包括煤中的矿物质、工业废液、废碱等。 单体催化剂: 国内:Wang等以K2CO3为催化剂对煤焦进行水蒸气气化制氢,发现催化
对于过渡金属:Tomita等与Ohtsuka等分别用Ni盐作为催化剂进行
煤催化气化,发现在较低的温度(500 oC左右)下表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 Silva等以氧化钼和碳酸钾为催化剂进行CO2气化,发现氧化钼在较低的温 度(500 ℃左右)下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但是Ni和Mo作为催化剂代价高, 且在500—600℃时很容易因硫中毒而失活。铁作为廉价的催化剂被研究 得较多,Asamil等研究了铁对褐煤的催化作用,其研究表明,铁催化剂 可以使煤气化的温度降低120℃,而且铁催化剂可以在较短的反应时间里 使褐煤完全气化;铁作为催化齐对设备没有腐蚀,且添加量少(铁在煤中 的质量分数小于1%);但是铁催化气化的温度不低于800℃,且容易硫中 毒。
煤的催化热解
____催化剂研究综述
1 煤的催化热解及工艺发展
• 1.1 煤热解简介: 煤热解也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 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煤在不 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反应的复杂过程。煤热解的结果是生成气 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 或焦炭)等产品,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 到较高产率的焦油和煤气。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摘要:介绍了煤热解的反应过程,并针对反应过程分析和总结了煤化程度、键断裂的速度和二次反应的程度、键断裂生成的自由基的稳定速度、催化作用对煤热解的影响。
关键词:煤热解;反应过程;影响因素1 煤热解简介煤的热解是指煤在惰性气氛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
煤的热解过程可以形成煤气、焦油和半焦(或焦炭)三类产品,这三种形态的产物各具利用价值。
2 煤炭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的一般过程为:煤受热后,煤结构中弱键断裂,生成气体、水和自由基,随着热解的进行,煤热解自由基会与氢自由基结合,形成稳定的挥发分;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部分挥发分蒸发,部分挥发分熔融,形成胶质体;紧接着胶质体受热分解成初级挥发产物——一次挥发物,一次挥发物在从颗粒内部传递到颗粒表面,再从颗粒表面传递到反应器外时,会发生二次缩聚和裂解反应,生成二次挥发物,同时伴随着半焦的生成。
进一步提高温度,半焦会继续缩聚,生成高强度的焦炭,同时伴随着少量热解气的产生。
上述描述的是炼焦煤的热解历程,低煤化程度的煤如褐煤,其热解历程也大致相似,但是褐煤热解过程中仅分解产生焦油、气体和粉状焦,不会形成胶质体。
3 影响煤炭热解的因素3.1 煤化程度煤化程度是煤热解过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煤化程度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是因为不同煤种所具有的物理结构特征、化学结构特征、元素组成和含量不同,在热解过程中表现出的热塑性行为不同,以及这种热塑性对二次反应的影响也不同。
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炭开始热解的温度逐渐升高。
3.2 键断裂的速度和二次反应的程度键断裂的速度和挥发分二次反应的程度主要与传热和传质有关。
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传热、传质和二次反應的因素主要由煤热解工艺条件决定,包括:热解终温、加热速率、煤炭粒径、热解压力、停留时间等。
①热解温度不同,热解产物—焦油、半焦、煤气和水的比例不同,且差别较大,这是因为热是影响煤热解的首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2 循环流态化碳氢固体燃料的四联产工艺 循环流态化碳氢固体燃料的四联产工艺由中科 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提出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
1.2.2.2 循环流态化碳氢固体燃料的四联产工艺
• 该工艺流程为:。粉状固体燃料与来自循 环流化床的高温循环灰在固固混合器中迅 速混合并升高温度 ,然后进入下行管 ,固体混 合物在下行管内向下流动的同时固体燃料 进行热解 ,析出挥发分。气固混合物随后被 送入气固分离器快速分离,气相产物经冷凝 器降温后可得到焦油和煤气 ,而固相半焦和 循环热灰继续下行 ,通过固体返料机构送回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 ,热解半焦作为锅炉 的热源产生蒸汽供热和发电。
复合催化剂 国内:孙雪莲 等利用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Ni—K 复合催化剂对陕西神府煤的催化气化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不同配比对煤气化具有不同 的催化活性,当K和N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时, 催化效果最佳,煤的催化气化反应速率达到非催 化气化的6倍左右,是目前公认较好的单组分催化 剂K2CO,的催化气化反应速率的1.2倍。 徐秀峰 等在研究中发现Ca对Fe、Ni的催化行为有 促进作用,原因在于Ca有助于Fe的还原和Ni在煤焦 表面的分散。
低阶煤提质 - 脱氧、提高半焦发热量 - 污染物部分脱除 - 粘结性差易处理 - 煤组成的优化利用方法
上世纪末曾提出: - 结焦和加热一起
(避免焦油加工及污染)
炼 焦
现代: - 蓄热式(燃烧废气利用)
• 1.2 发展史简介2(工艺):
1.2.1传统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 1.2.1.1 Garret 工艺 Garret 工艺最初由美国Garrett研究与开发公司 开发,后来与西方石油公司共同对原工艺进行 改进和发展。将煤粉碎至200目以下,用高温半 焦(650~870 ℃ )作为热载体。将煤粉在2秒钟 内加热到500℃以上,由于停留时间很短,有效 防止焦油的二次分解。产品收率与性质取决于 煤的种类,产油的最佳温度范围是560~580℃, 600℃以上产油量逐渐减少产气量逐渐增大。
煤的催化热解
____催化剂研究综述
1 煤的催化热解及工艺发展
• 1.1 煤热解简介: 煤热解也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 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煤在不 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反应的复杂过程。煤热解的结果是生成气 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 或焦炭)等产品,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 到较高产率的焦油和煤气。
没有焦炭的形成 形成了熔融相?
煤热解过程中的温度区间
区间三:550 oC → >900 oC -主要析出H2和CO -H2析出与芳碳网的长大相符合 芳香部分的简单缩聚 -残焦向“隐晶假石墨”结构靠近? -CO的析出来源与醚氧、醌氧、氧杂环 -H2与C可生成CH4 形成焦炭, 短程有序(石墨微晶) 长程无序(石墨微晶的无序堆积)
剂K:CO,在煤焦中质量分数为10.0%~17.5%和温度在700—750℃时催 化效果显著,与没有添加催化剂的煤焦水蒸气气化相比,添加催化剂的煤 焦水蒸气气化对H:有较好的选择性。 徐振刚等旧1以钾和钠的碳酸盐、硝酸盐及氢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对焦作无烟 煤的水蒸气气化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催化剂对气化反应均有一定的催化作 用,其催化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KOH(NaOH)、K2C03、 KN03(NaN03)、Na2C03 朱廷钰等对CaO作为煤气化的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添加CaO后 煤裂解活化能下降了34.5%,裂解温度下降了约60 oC。CaO粒子对煤气化 生成的焦油裂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CaO还具有明显的固硫和固CO2作用。 此外,冯杰等发现石灰石经NaCI溶液或Na2CO3溶液浸泡后有助于其催化性 能的提高。
煤的催化热解及工艺发展史
• 1.2 发展史简介1:
温度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低温干馏 电灯发明之前: - 制取灯油和蜡
中温干馏
高温干馏 制取焦炭、化学品和煤气
初期: - 结焦和加热一起 后来: - 结焦和加热分开
(找到焦油和氨的用途)
二战德国: - 焦油加氢制取汽油柴油
1.2.1.4 DG工艺(国内)
• 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DG工艺主要由煤干燥及提升、 半焦 流化燃烧及提升、 煤焦混合、 煤干馏、 焦油及煤气的回 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工艺流程如图 3所示
1.2.1.4 DG工艺(国内)
• 其工艺流程为:。将小于 6 mm的粉煤与用 作热载体的半焦在螺旋式混合器中混合 ,煤 焦混合物被送入干馏反应器完成干馏反应。 热解半焦在提升过程中加热 ,通过半焦储槽 后进入反应器循环使用。所用原料为灰分 17 %~32 %、 热值 4500 kcal/ kg 的低质褐 煤 ,生产热值为16~18 MJ / m的中热值煤气 , 同时获得干煤量 30 %~40 %的半焦和 2 %~ 3 %的优质低温焦油。
CO2
• 与外界氧形成的表面物种 (如过氧化物) • 煤中的含氧化合物
区间二:分解温度 → 550 oC -大规模热分解 -氢化芳香部分发生脱氢反应 --CH2- 桥键断裂 -脂肪环断裂 -形成氢键的酚羟基脱除 -脂肪 C-H 键减少
• 非芳香结构的损失 • 部分芳香结构形成 • 芳香结构单元变化不大
3 煤热解催化剂的类型及特性
多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铁系金属催化剂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 催化剂原料。研究发现其主要性质为
项目 碳表面积对催化剂的影 响 碳表面性质对催化剂的 影响 矿物质对催化剂的影响 碱金属(K,Na) 碱土金属(Ca) 小 大 铁系金属(Fe,Ni) 大
国外:Wood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煤和焦炭催化气化而言,碱金
属碳酸盐催化剂的相对催化活性随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其催化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Li2C03、Na2C03、K2C03、Cs2C03。 Franklin等发现含钙的矿物质作为煤气化催化剂可以降低产物中焦 油的含量,认为钙对煤中的羟基具有催化裂解作用。
复合催化剂
国外: kyurtlu等以K2SO4和FeSO4。的混合物为催化剂对匹兹堡HVA煤焦进 行蒸汽气化时能够使煤焦的转化率达到很高的值。转化率与催化剂中所对应 的K、Fe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关,当催化剂中K、Fe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9时, K2SO4与FeSO4的混合物的熔点达到最低值,煤气化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K2SO4和FeSO4混合催化剂价格便宜,对甲烷选择性好,煤中的硫对催化剂 并无影响。Carrazza等¨副深入地研究了以氢氧化钾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混 合物为催化剂对石墨的催化气化过程,发现这些催化剂显示了协同作用,它 们的混合物的催化作用比单种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效率高。Yeboah等口。分别 对50种二元和12种三元熔融碱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元熔融金 属催化剂Li2C03一Na2C03一K2C03中,3种组分按质量分数分别为43.5%、 31.5%、25%配比时,催化活性较高;Li2C03一Na2C03一Rb2C03按质量分 数39%、38.5%、22.5%配比时,催化活性较高;在二元催化剂Na2CO3 一K2CO3中,2种组分按质量分数分别为29%、71%配比时较理想,但是二 元催化剂的活性并没有三元催化剂高。
1.2.1.3 LR工艺 • LR 工艺由鲁奇和鲁尔公司开发,工艺流程 图如 图2
1.2.1.3 LR工艺
• 工艺流程为:煤经螺旋给料器进入导管 ,导管中通 入冷的干馏煤气使其流动并送入干馏炉 ,煤与循环 热半焦一起在机械搅拌的干馏炉中混合 ,干馏温度 为 480~590 ℃,产生的半焦一部分用作燃料 ,一部分 被循环使用 ,煤气与焦油蒸气进入分离系统进行分 离。。该工艺利用部分循环半焦与煤进行热交换 , 而且燃烧热解气体用于煤的干燥 ,因此整个过程具 有较高的热效率。但由于大量焦渣颗粒被带入焦油 中 ,焦油中固体颗粒物含量高达 40 %~50 %,给焦油 的加工和利用带来了困难;同样 ,使用粘结性煤会因 焦油和粒子的凝集而引起故障;该工艺采用机械搅拌 对煤和热半焦进行混合 ,磨损和设备放大等方面存 在问题
1.2.2 TOSCOAL 工艺 TOSCOAL 工艺是美国油页岩公司开发的用陶瓷球 作为热载体的煤炭低温热解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图1
1.2.1.2 TOSCOAL 工艺
• 其工艺流程为:将6mm以下的粉煤加入提 升管中,利用热烟气将其预热到260~320℃, 预热后的煤进入旋转滚筒与被加热的高温 瓷球混合,热解温度保持在427~320℃。煤 气与焦油蒸汽于分离器的顶部排除,进入 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分离。热球与半焦通过 分离器内部的转鼓分离,细的焦渣落入筛 下。瓷球通过斗式提升机送入球加热器循 环使用。
1.2.2 与循环流化床燃烧相结合的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 • 1.2.2.1 热、 电、 煤气三联产工艺 “三联产”工艺是济南锅炉厂朱国防等以循环流化床循 环灰作为固体热载体开发设计的一种煤热解工艺。工 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
1.2.2.1
热、 电、 煤气三联产工艺
• 该工艺于1992 年建成了干馏煤量 150 kg/ h 的热态 试验装置并对包括烟煤和褐煤的 5 个煤种进行了试 验。在此基础上济南锅炉厂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 究所等单位合作于 1995 年在辽源市进行了工业性 试验[19 ],工艺过程如图 4 所示。用 35 t / h 循环流化 床锅炉与移动床干馏炉匹配 , 干馏炉的处理能力为 615 t / h ,占锅炉总耗煤量的 80 %。灰的循环系统采 用双回路 ,一路引入干馏炉作为固体热载体与煤进 行热交换后变成半焦进入炉膛 ,另一路直接返回循 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作用一是当干馏系统停止时 锅炉可正常运行;二是对进入干馏炉的灰量进行调 节 ,以满足干馏原煤时的热量平衡。由于该工艺中 热解半焦要通过半焦绞龙向上输送回燃烧室内 ,往 往会发生半焦输送阀磨损、 管路堵塞等故障。
对于过渡金属:Tomita等与Ohtsuka等分别用Ni盐作为催化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