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热解过程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是煤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煤热解反应对煤的气化、燃烧、液化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提高煤利用效率、推动清洁煤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煤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是在热解区域内,由于外加热量作用,煤在缺氧或氧气气氛中,发生向高分子的物质向低分子物质转化的过程。
煤热解的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干馏阶段、固体炭化阶段及残渣转化阶段。
1. 初期干馏阶段在热解过程中,当煤颗粒受热后,煤内部产生热量,煤内部温度升高,煤发生干馏反应。
初期干馏引起煤中原油烃、焦油和气体的析出。
2. 固体炭化阶段这是煤热解反应的最主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煤分子内部链断裂,若有水或气体参与,则会促使稀释产物的升华;若无水或气体参与,则可加速固体炭化反应的进行。
3. 残渣转化阶段残渣转化是指在高温下,残留的热解产物在气氛中进一步转化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反应比较缓慢,但是碳氢物质的氧化速度却比较快,残渣转化的反应主要有氧化和氧化-重组两个主要反应。
二、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煤热解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提高热解反应温度可以加快热解反应速率,促进气化产物的生成。
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产物的稀释和气化速率下降。
2. 压力压力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温度一起,决定了煤热解反应的进行速率。
加大煤热解反应压力,可以增加反应物料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加大产物收率。
3. 反应介质煤热解反应的介质对煤热解反应产物的种类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反应介质,会导致不同的热解反应途径和产物分布。
4. 煤种和煤质5. 煤颗粒粒度和煤颗粒的形态煤颗粒的粒度和形态对煤热解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小颗粒煤能够更好地获得均匀的热解温度,从而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收率。
6. 加热速率和时间加热速率和时间也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加热速率和时间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石燃料,其在发电、热水供应、重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煤的热解反应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转变为低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的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的热解反应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干馏、半焦化和炭化。
在这些过程中,煤的结构和化学成分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
1. 干馏阶段干馏阶段是指在煤内部发生的高分子热解过程,其最初温度一般在200℃左右。
当煤中的所含水分(以及其它挥发物)被蒸发后,煤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素有机物、亚油有机物、氮有机物等)开始逐步降解,生成轻油、气态化合物和残炭。
这是煤热解过程的初级阶段。
2. 半焦化阶段半焦化阶段是指煤的主要失重阶段,此时温度已经升至400~600℃。
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液体被进一步分解,颗粒物质则逐渐黏结在一起,形成半焦或焦质,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挥发份释放。
这个过程是热解的重要阶段,因为它将煤的固体残留物转化为所需的燃料或原料。
炭化阶段是煤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煤热解的最终阶段。
温度在600℃以上时,半焦质中的碳原子开始重排,形成石墨晶体,最终残留下来的是炭质。
在这个阶段,挥发份的释放率已经非常低,而炭气形成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因此炭化过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种类、温度、煤质及反应条件等。
以下是详细介绍:1. 煤的种类煤的种类对热解反应的影响非常大。
不同种类的煤在其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热解反应中其化学反应途径和生成物也会不同。
比如说,气态产物中的CO 和CO2的比例会随着煤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高灰烬煤的半焦化反应比低灰烬煤反应容易,但其炭化率却相对较高。
2. 温度温度是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的热解反应温度一般在200℃至800℃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煤种和反应条件。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的速率和生成产物的热值将会增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有机物质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煤气、焦油和焦炭的过程。
煤热解过程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煤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
煤热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馏阶段、半焦阶段和焦化阶段。
干馏阶段是指在高温下,煤中的水分开始蒸发,煤中的挥发分开始释放出来。
在低温下,干馏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煤气,水蒸气通过煤热解反应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与煤气中的其他组分一起形成煤气。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的焦油开始生成。
半焦阶段是指煤开始生成焦油和焦炭的阶段。
煤中的焦油是由挥发分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的。
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酚、芳烃等多种成分。
焦油的产量和组成与煤的种类、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焦炭是由煤中的非挥发分在高温下生成的,焦炭的产量和质量受煤的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焦化阶段是指煤中的挥发分基本蒸发完全,只剩下焦炭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焦炭的生成速度较慢,但会伴随着一些较难热解的成分在高温下继续热解。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包括煤的种类、煤粒度、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
煤的种类是影响煤热解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煤含有不同的有机质成分,其热解产物的种类和组分也不同。
烟煤的焦炭含量较高,而无烟煤的焦炭含量较低。
煤的粒度对煤热解也有很大影响。
较细的煤粒容易发生充分的热传导,热解反应更加充分,产物分布更为均匀。
而较粗的煤粒则容易发生反应不充分,煤热解效果较差。
热解温度是影响煤热解产物的主要因素。
温度越高,煤热解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的焦油和焦炭含量也越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焦油中的一些组分可能会进一步裂解或重组,使焦油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煤热解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的种类、粒度、热解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煤热解的产物分布和质量。
准确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提高煤热解的效果,优化煤热解过程。
煤的热分解-

2.3 影响煤热解过程的因素
终温/oC
600(低温干馏) <1 60 25 1~2 12 1~3 脂肪烃,芳烃 800(中温干馏) 1 50.5 15~20 1~2 30 ~5 脂肪烃,芳烃 1000(高温干馏) >1 35~40 1.5 ~2 57 4~10 芳烃
产品分布与性状 焦油 相对密度 中性油 酚类 焦油盐基 沥青 游离碳,% 中性油成分 煤气
2.3 影响煤热解过程的因素 煤的粒度的影响表现为,粒度越大,热失重率越低,半焦 产率越高,焦油产率越低,H2、CO和CO2的产率越高。例如, 某高挥发分烟煤粒度由l mm降为0.05 mm时,大粒子的失重比 小粒子的失重大约低3~4%。但具有大量开孔结构的褐煤则测 不出这种变化。这表明,当挥发物可以更自由地逸出时,二次 反应受到了抑制。
dvi k i (v i , 0 v i ) dt
式中 ki表示分解反应 i 的速度常数。在等温条件下积分上式得:
Ei vi ,0 vi vi ,0 exp[ k 0i t exp( )] RT vi、k0i、Ei 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在这种无穷多反应的情况下不 可能解析模型。
2.2 煤的热解机理及动力学
2.1 煤的热分解过程 第二阶段(Td~550oC) 活泼分解阶段,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析出大量挥发物 (煤气和焦油),在450oC左右焦油量最大,在450~550oC气体 析出量最多。烟煤在350oC左右开始软化、粘结成半焦。烟煤 (尤其是中等煤阶的烟煤)在这一阶段经历了软化、熔融、流 动和膨胀直到再固化。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液 相中有液晶或中间相存在。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煤的粘 结性和结焦性。固体产物半焦与原煤相比,芳香层片的平均尺 寸和氦密度等变化不大,这表明半焦生成过程中缩聚反应并不 太明显。
煤热解原理(一)

煤热解原理(一)煤热解什么是煤热解煤热解是一种将煤转化为有用化学品和能源的过程。
它是一种煤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对煤进行加热分解,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
煤热解原理煤热解的原理是在充分加热的情况下,煤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副产品。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脱挥发分:在煤热解过程中,首先煤中的挥发分会被蒸发出来,形成煤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脱挥发分。
2.减挥发分:继续升温将煤中的有机质分解为液体和固体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煤减挥发分。
3.炭化反应:在高温下,煤中的碳会逐渐形成炭化物。
这个过程类似于煤变为焦炭的过程。
煤热解产品煤热解可以产生多种产品,包括以下几类:1.煤气:煤热解过程中,脱挥发分释放出的气体可以被收集,经过净化后可用于发电、供热等用途。
2.煤焦油:煤热解过程中,减挥发分产生的液体产品。
煤焦油可以用于制备化工原料、润滑油等。
3.煤焦炭:煤热解过程中,炭化反应产生的固体产物。
煤焦炭常用于炼钢、制造电极等领域。
煤热解技术应用煤热解技术在能源和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煤热解发电:通过煤热解产生的煤气,可以用于发电,减少对传统燃煤发电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煤热解化学品制备:通过煤热解产生的煤焦油,可以制备出各种化工原料,例如苯、甲醇等,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
3.煤热解炼钢:煤焦炭作为高质量的炭素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炼钢过程中,提高了炼钢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煤热解的优势和挑战煤热解作为一种煤化学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挑战:优势:•能源多样化:煤热解可以将煤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化工原料多样性:煤热解可以产生多种化工原料,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低碳排放:煤热解过程中可以控制废气中的排放物,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挑战:•高温高压条件:煤热解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对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较高。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是指煤在高温下失去结晶水和挥发分解的过程,是煤的直接转化过程之一。
煤热解反应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热解分解反应,一种是热解气化反应。
煤热解反应主要受煤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的影响,因此影响因素非常多。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煤热解反应过程1. 煤热解分解反应从化学反应上看,热解过程主要包括挥发分解和固相炭化两个反应过程。
煤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气体和炭质残渣。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
挥发分解是指煤在高温下失去挥发分子,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苯等。
挥发分解是热解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热解反应的初级过程。
固相炭化是指挥发分解后的残渣进一步失去挥发分子,形成固体碳。
在煤热解分解反应中,固相炭化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煤的炭化程度和炭产率。
煤热解气化反应是指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可燃气体的反应。
煤热解气化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干燥气化,一种是干馏气化。
干燥气化是指煤中的水分在高温下挥发出去,煤的有机物质则发生气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
这两种类型的气化反应共同构成了煤热解气化反应,是煤直接气化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1. 煤的性质煤的性质对煤热解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的挥发分是煤热解反应最主要的产物,所以煤的挥发分含量对煤热解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来说,挥发分含量较高的煤热解反应活性较大,气化性能较好。
煤的结构和成分也会影响煤热解反应。
不同类型的煤(例如烟煤、褐煤、石煤等)在热解过程中产物组成和气化特性都有所不同。
2.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气氛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煤的活化程度和产气率,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气化产物的结构复杂化,使气化产物分布不均匀。
反应时间对煤热解反应也有着影响。
过短的反应时间会使煤热解不完全,气化产物的产率不高;而过长的反应时间则会导致过煤化,产气速率下降。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缺氧或低氧条件下,煤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煤热解反应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热解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煤热解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热解反应机理在缺氧或低氧条件下,煤热解反应主要包括干馏和热分解两种反应机理。
干馏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内部分解,主要产物为气体和液体烃类化合物;热分解是指煤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裂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主要产物为固体焦炭。
煤热解反应的总体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来表示:C + O2 → CO2 + HeatC + 1/2O2 → CO + HeatC + H2O → CO + H2以上反应所示,煤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产物,并伴随着释放热能。
二、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煤的性质、热解条件、反应动力学以及反应温度等。
1. 煤的性质煤的性质主要包括煤种、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和固定碳含量等。
不同种类的煤在热解过程中产物组成和产率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热解性能较好的炼焦煤和无烟煤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炭较多,而液体和气体产物较少;而热解性能差的褐煤和煤泥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较多,而产生的焦炭较少。
2. 热解条件热解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
在高温条件下,煤热解产物中焦炭的产率会增加,而气体和液体产物的产率会减少;反之,在低温条件下,气体和液体产物的产率会增加,焦炭的产率会减少。
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也会对煤热解反应产物的组成和产率产生影响。
3. 反应动力学煤热解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受到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影响。
反应速率决定了反应的快慢,而反应平衡则决定了反应的终态。
通过研究煤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可以更好地控制煤热解反应过程,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率。
4.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影响煤热解反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下,煤发生气化和裂解反应,产生煤气、液体和固体残渣等化学物质的过程。
热解反应中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对煤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之外,还是一类重要的原料,可以用来制备燃料、化工原料和高值化学品等。
1. 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中分为五个阶段:加热期、干馏期、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反应期和残渣炭化期。
第一阶段:加热期加热期是煤在300°C以下的温度区域中快速升温的阶段,此时,煤中空气和水被去除,挥发物含量增大,质量减轻。
第二阶段:干馏期干馏期是煤在300°C~500°C温度区域内发生蒸馏的阶段,此时,煤转化为蒸馏气和干馏残炭两部分,其中,蒸馏气主要是低级烃和气体,有些能够进一步转化为液体,干馏残炭是具有活性的炭。
第三阶段: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蒸馏期是煤在500°C~700°C温度区域内发生煤焦油的蒸馏阶段,此阶段煤焦油的生成速度比干馏残炭的生成速度更快。
第四阶段:煤焦油反应期煤焦油反应期是指煤在700°C~900°C的温度区域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阶段,此时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大量各种碳氢化合物,包括乙烯、苯、甲苯、萘等烃类化合物。
第五阶段:残渣炭化期残渣炭化期是指煤在900°C以上的高温下,固体残渣中的有机物开始炭化,生成焦炭、热裂产物等,炭质组分基本稳定,反应也基本结束。
2. 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煤种、煤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
(1)煤种由于不同煤种中化学组分差异很大,因此煤种对煤热解反应影响很大。
比如,烟煤中水分、灰分、硫分较高,而焦煤中挥发分较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煤热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分布。
(2)煤粒度煤颗粒大小会影响先进的热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进而影响煤热解反应。
当煤炭颗粒越小时,热传递和质量传递速率就越快,因此煤粉中具有明显的爆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W/dt)%·min-1
0.0025 0.0000 -0.0025 -0.0050 -0.0075 -0.0100 -0.0125 -0.0150 -0.0175 -0.0200
0
A1 A2 A3 A4 A5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Temperture/℃
借用热分析技术来研究煤的热解及反应动力学,获得反应速度、反 应产物、反应控制因素、反应煤种及反应动力学常数。
煤热解常用热失重法来研究煤热解动力学。研究方法如:用程序升 温热重法,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天平研究了煤的热解及其动力学。 加热速度采用等温和程序升温两种,后者可以避免等温条件下热解 的不便,具有热解效果的可靠性,所以一般在实验中采用线性升温 的方法。
定义如下几个热解特征温度: T0—初始热解温度,℃; TP—失重速率峰值所对应的温度,℃;
Tf—热解过程的结束温度,℃。 其中:Tf=2TP- T0
典型煤种热解特征参数表
热解特征温度与Vdaf的关系
热解最大失重速率Wmax随挥发分Vdaf变化的关系
高堆密度下煤的热失重曲线
• 不同煤化度的煤样在堆密度为1.20 g·cm-1时的热失重曲线,在 100℃~120℃左右之前,煤样的失重率明显增大,随着温度,煤 样的失重率发生明显增大,700以后,失重量明显减少。
特殊煤的热解速率曲线
(1)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热解失重速率变化较大;(2)最大热 解失重速率峰值向前或向后推移;(3)碱土金属不同催化作用显现; (4)二次热解明显
煤热解特征参数
由热失重实验测定煤热解转化率时,可按下式计算:
W0—试样原始质量,mg;W—试样在某一时刻的质量,mg;Wf— 试样热解到规定终点时残余质量,mg;△W—试样在某一时刻的失 重,mg;△Wf—试样在规定热解终点的失重,mg。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技术
热失重法的原理是:通过热天平测定煤热解中挥发分析出离开系统后 造成的质量损失,联用计算机自动收集和处理数据,从热分析曲线 上获得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常用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法(TG)、微商热重法(DTG)、差热分析 (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逸出气分析(GEA)。联用技术如: TG-DTA,TG-DTA-DTG,TG-MS和TG-FTIR联用等。
煤的热解过程及规律
定义:煤的热解也称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或惰性 气氛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其结果生成气体(煤气)、 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等产品。 意义:煤的热解与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可通过热 解研究阐明煤的分子结构。此外煤的热解是一种人工炭 化过程,与天热成煤过程有些相似,故对热解的深入了 解有助于对煤化过程的研究。 研究方法:热失重(热天平)分析仪,得到重量随时间 或温度的变化曲线,失重速率、放热或吸热曲线
Vdaf与Tp、Wmax的关系
煤的热解过程或阶段
第一阶段,室温~300℃,干燥脱气阶段,煤的外形基本无变化。在120℃以前 脱水,CH4、CO2和N2等气体的脱除大致在200℃完成。褐煤在200℃以上发生 脱羧基反应,约300℃开始热解反应,烟煤和无烟煤一般不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300℃~600℃,这一阶段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形成半焦。生成 和排出大量挥发物,在450℃左右焦油量排出最大,在450℃~600℃气体析出量 最多。煤气成分主要包括气态烃和CO、CO2等;焦油主要是成分复杂的芳香和稠 环芳香化合物。烟煤约350℃开始软化、熔、融、流动和膨胀直到固化,出现一 系列特殊现象,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在500℃~600℃胶质体分 解、缩聚,固化形成半焦。煤化程度低的褐煤不存在胶质体形成阶段,仅发生激 烈分解,析出大量气体和焦油,形成粉状半焦。
热失重 + 色谱质谱联谱技术对稠环芳烃、氧杂环、的酚羟 基、酮、醚等官能团与碳骨架分解有较大帮助;
低温热解 + 色谱质谱联谱技术对低煤化度煤中含氧官能团 化学活性脱除顺序研究有益;
加压热重分析仪研究煤的热解反应动力学,热解时压力影 响仅在某一定温度之上才表现出来,在此温度之后,挥发 份析出量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少,烟煤的析出量随压力升高 衰减得较快,无烟煤析出量随压力升高衰减。
生成挥发分的二次反应,影响热解焦油和半焦的组成,一 般来讲,高温半焦中的氢和氧含量较低。低温时产生的焦 油密度和粘度较低,在高温时焦油芳香烃的比例很高。 • 加热速率:改变加热速率对挥发物收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热解产物依赖于温度及在此温度下的停留时间,而不是加 热速率。但是,加热速率改变热解反应的温度—时间历程, 因此高的加热速率导致高收率。 • 压力:煤在减压下热解失重较大,增加了焦油部分的收率, 随压力的升高,失重值下降,挥发分在煤颗粒内部的停留 时间延长,二次反应增加,焦油聚合为焦炭。
实验方法:样品为10mg,粒度<100目,实验中用N2作为 载气,载气流量为50mL/min,升温速度为10℃/min,热 解终温为850℃。
煤的热失重曲线
典型炼焦煤包括QM、FM、JM、1/3JM和SM的单种煤进行热重实验 曲线
A1—管桥(QM),A2—临焕(FM),A3—淮北(1/3JM) ,A4— 淮北(JM) ,A5—平顶山(SM)
第三阶段,600℃~1000℃,以缩聚反应为主,半焦变成焦炭。该阶段析出焦油 量极少,挥发分主要是煤气(H2和CH4),又成为二次脱气阶段。从半焦到焦炭, 一方面析出大量煤气,另一方面焦炭本身密度增加,体积收缩,形成具有一定强 度的碎块。
煤的热解机理
缩聚芳烃的裂解过程是:(1)热解首先从桥键裂解成自 由基碎片开始;(2)氢(自由基)进攻最外层芳环;(3) 环烃环连续打开;(4)侧链裂解。煤热解自由基过程由 结构内的弱键所引发,也有研究表明含氧官能团的热解伴 随有离子型反应机理。
热解实验以及要求
热重法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曲线),从热重法 可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TG),它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 的一阶导数。以物质的质量变化(dW/dt)对温度T作图,即 得DTG曲线。
实验装置:国内采用较多的为日产岛津系列热分解仪,该 天平操作温度范围在室温~1200℃之间,其中最大的升温 速率为50℃/min,实验中温度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均为 微机自动完成。
特殊煤样(试样)质量随着温度逐渐变化趋势
一般在450℃之前热解失重变化不明显,剧烈热解在450℃~750℃,有些煤种失 重、失重率差别明显,受结构、催化作用热解第二阶段生成胶质体的质量和 数量不同
单种煤的热失重速率曲线
煤样在干燥脱气阶段的失重速率较为平缓,达到活泼热分解温度以后 失重速率急剧增大直至550℃左右达到一最大值,而后二次脱气阶段 失重速率又开始下降直至一平稳的失重过程,当失重速率较稳定时即 为结焦过程结束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
• (1) 煤的性质 煤阶对热解产物的影响是由于不同煤种 所具有的不同结构特征和碳氢氧元素组成,以及在热解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塑性行为对二次反应的影响。煤的粒 度,比表面,孔分布等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传质,传热 因素对热解也有影响。
• (2)工艺条件 • 温度:温度不仅影响生成初级分解产物的反应,而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