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物质类别(“酸”“碱”“盐”)及其溶解性
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问题一:
白雾的成分是什么?
用蓝色的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观察 试纸颜色的变化 这说明了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浓盐酸: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工业盐 酸因含Fe3+略带黄色 ) ②易挥发(在空气中打开瓶盖,瓶口有白 雾.这是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 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③有强腐蚀性。
问题二:
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
气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 数如何变化?
浓硫酸: ①无色液体; 密度比水大; 不挥发; ②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③ 溶于水时放热;
④有脱水性(能使纸张、木材炭化) ⑤有强腐蚀性
将浓硫酸敞口于空气中
问题三: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
气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 数如何变化?
问题四: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的氯化钠溶液, 紫色石 Cl-、H O分 2 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 蕊试液 子不能使石 液 不变红 蕊变色 ②取少量稀盐酸,向其 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 H+能使石 液变红 蕊变色
10、小红和小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的实验研究。小红用较稀的盐酸,小明用较 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等质 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盐酸均足量)并 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绘制成图7-1。
三、盐
定义:电离时能生成的金属离子(或铵 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组成: 金属元素(或铵根)+(H或OH或无)+酸根
NaHSO4属于盐吗?
Cu2(OH)2CO3属于盐吗?
考考你!
(1)电离时生成的 合物叫酸。 、 (2)电离时生成的 物叫碱。 、 (3)电离时生成的 叫盐。 、 全部是 、 全部是 、 和 、 的化 都是酸。 的化合 都是碱。 的化合物 都是盐。
2020年春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测试题班别: 姓名: 分数:一、单选题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一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 .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C .10 g 甲、20 g 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30 gD .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2.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取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后分别干燥和蒸发结晶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C 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 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D 制取双氧水 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3.现有盐酸和CaCl 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 2CO 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B .滴至bg 时,溶液中的含HCl 、NaCl 两种溶质C .滴至cg 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 .滴至dg 时,溶液pH>74.某无色溶液中,含有3223KNO BaCl Na CO HCl 、、、中的两种物质。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现象,则此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是( )A .232Na CO BaCl 、B .3HCl KNO 、C .23HCl Na CO 、D .233Na CO KNO 、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Na +、K +、Cl -、CO 32-B .F -、Na +、CO 32-、SO 42-C .NH 4+、K +、NO 3-、Cl -D .Cu 2+、Ca 2+、Cl -、NO 3-6.若用实验证明FeCl 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 -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 .观察KCl 溶液的颜色B .向FeCl 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 .向FeCl 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 .加水稀释后FeCl 3溶液黄色变浅7.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另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Na 2CO 3、HCl 、CaCl 2、HNO 3B .FeCl 3、NaOH 、Na 2SO 4、KClC .K 2CO 3、KOH 、Na 2SO 4、BaCl 2D .KNO 3、HCl 、NaOH 、MgCl 28.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氢氧化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B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NaCl 和CaCO 3的混合物C .检验CO 2中是否混有CO :依次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D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Ba 2+、NH 4+、NO 3-、OH -9.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实验方法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10.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艺中用“蜃灰”溶于水制得的碱液浸泡树皮脱胶。
酸、碱、盐的定义及组成

(二)部分酸、碱、盐的化学式:):Cl-S42-:SO42-a(NO3)2 B (OH)2;②在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Ag+或 S O42-;③鉴别ci-和S 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④检验S O42-的另外方法:先加过量的HCl(排除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⑤Cl-和SO:2-共存时检验应先检验SO4 2-[加过量B a(N O3)2或Ba(O n)2,不能用BaCl2溶液],再检验Cl-(加AgN03溶液)。
2(六)酸、碱、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都能溶,硫酸除钡氯除银,碳酸只溶钾钠铵,溶碱钾钠钡和铵。
微溶:C a (OH ) 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 2SO 4:鉴别S 04 2-和 Cl -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常见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硫酸银):不溶于稀硝酸:;H pH (九)生活中的酸和碱性质比较:(2)碳酸盐: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碱: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溶于硝酸、 盐酸说明:①“白雾”形成的机理;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③皮肤沾上浓硫酸、浓碱的处理方法;要求:记住每个反应式的实验现象,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记忆:(十一)其他注意点:1.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纯碱晶体、硫酸铜粉末等露置在空气中:①质量如何变化?②质量分数如何变化?③是否变质?2.Na O H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检验是否变质:可用盐酸(酸)、B a (OH)2(碱)、Ba Cl (盐)检验。
3.对于反应“Ca(OH)+CO2-C aCO ;+H2O ”可用于解释:①检验CO2;②白膜形成(思考:如何除去白膜?);③新彻的墙壁会出“汗”。
4.酸溶液N酸性溶液;碱溶液N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物质的分类》

2.(2010·大庆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干冰、铝、氯化氢
B.生石灰、臭氧、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解析】选C。A项氯化氢为化合物,错误;B项熟石灰
是Ca(OH)2也是化合物,错误;D项空气是混合物, 胆矾是化合物,错误。
2.下列对于“H2O”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 B.氢化物 C.无机物 D.单质
【解析】选D。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既是氧 化物,又是氢化物,当然是无机物,而不是单质。
3.(2010·白银高一检测)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 (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 C.酸 硫酸 H2SO3 D.盐 纯碱 Na2CO3 【解析】选D。A项氧化铁是Fe2O3,B项碳酸气是CO2, C项硫酸为H2SO4,因此A、B、C全错,D正确。
答案:(1)③、⑥、⑩、⑦、 (2)2 Na2CO3 Na2CO3+2HCl====CO2↑+H2O+2NaCl (3)③⑩ (4)不能,因为氧气遇到一氧化碳等物质也会被“吃 掉”
对牙膏中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 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4)
反应条件简单,不需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 (5)①条件为高温,浪费能源;②有气体参与,工艺复 杂;③Ca(OH)2溶解度小,吸收CO2少 充分利用原料
【解析】(1)图中物质③、⑥、⑩、⑦、 均不与 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 (2)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和碱中 和反应,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CO2↑+H2O+2NaCl。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 CO,属于单质的是Cu、Ag。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不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 “走出”这个迷宫,因为氧气遇到一氧化碳、铜、银等 物质时会发生反应也会被“吃掉”。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十九) [课题1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练习题)
](https://img.taocdn.com/s3/m/b15ff1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十九)[课题1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407)1.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2)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X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是。
(2)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必考虑的是()A.是否有沉淀生成B.是否有气体生成C.是否有水生成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纯碱都是碱B.碘酒、生理盐水都属于混合物C.水、氧化铁都是氧化物D.硫酸、硝酸都是酸5.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6.在“P+Q⟶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A.HCl、Ca(OH)2B.SO2、NaOHC.Fe2O3、H2SO4D.H2SO4、ZnCl2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KNO3→NaNO3B.Mg→MgOC.Na2CO3→NaOHD.H2O→H28.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HNO3和FeCl3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9.下列试剂能一次鉴别出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B.酚酞溶液C.碳酸钙粉末D.碳酸钠溶液10.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BaCl2=BaSO4↓+CuCl24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11.按照物质的类别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任写一个)。
①金属单质:。
②非金属单质:。
③金属氧化物:。
④非金属氧化物:。
⑤酸:。
⑥碱:。
⑦盐:。
高一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外界条件变化(先降温后加压)的关系图,由此可知( )A .正向△H>0,B 、C 、D 均为气体B .正向△H<0,A 、B 、C 为气体,D 为液体或固体 C .正向△H>0,A 、B 为气体,D 为液体或固体 D .正向△H<0,A 为液体,C 、D 为气体 2.下列离子的检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向待测液里加入NaOH 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待测液中肯定含有NH 4+B .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肯定含有Na +C .向待测液里加入过量硝酸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表明待测液中肯定不含Cl -D .向待测液里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表明待测液中肯定含有SO 42-3.纯铁的熔点为1535℃,而在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200℃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A .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B .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C .因为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D .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4.在MgCl 2、KCl 、K 2SO 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 +、Cl -各为1.5mol ,Mg 2+为0.5mol ,则SO 42-的物质的量为 ( )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5.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请你在元素大厦中为119号元素安排好它的房间A.第八周期第IA族B.第七周期第ⅦA族C.第七周期第0族D.第六周期第ⅡA族6.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初中化学酸碱盐精华题目(济南)

酸、碱、盐_一、选择题1、滴有酚酞溶液的C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A.CO2B.H2SO4溶液C.稀盐酸D.K2CO3溶液2、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M)与溶液的PH关系的是()3、常温下,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A.单质、单质B.盐、酸C.碱、氧化物D.氧化物、酸4、用下列溶液分别滴入NaOH 溶液、溶液和稀中,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A.无色酚酞试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5、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6、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等质量的烧杯,杯内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稀H2SO4,往左烧杯里加入0.44克CaO,要是天平重新平衡,可往右烧杯加入的适宜物质是()A. 0.48 g Mg粉B. 1.00g CaCO3C. 2g MgCO3D.0.44g Cu、Al混合粉末7、区分稀H2SO4溶液和稀HCl溶液,选择以下哪种物质()A.碳酸钠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C.酚酞试液D.氯化钡溶液8、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BaCl2、H2SO4、HCl B.NaOH、KOH、HClC.KCO3、Na2CO3、HCl D.NaCl、NaOH、HCl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滤液中含有Cu2+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10、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u2+、SO42-、Cl-、Na+B.OH-、K+、NO3-、Ba2+C.Mg2+、SO42-、Al3+、NO3-D.Na+、CO32-、Ca2+、Cl-11、10克20%的氨氧化钠溶液和l0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B.C.溶液D.溶液12、向50g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Q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W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4.2%B、7.1%C、3.55%D、10%13、若将50g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g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B.混合溶液的PH大于7C.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g D.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14、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5、下列各组溶液中其离子能在pH=12的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A.Fe3+、Na+、SO42―、Cl―B.Na+、K +、SO42―、N03C.Na+、K+、NO3―、H+D.Ba2+、Cl―、SO42―、N03―二、实验,探究题16、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一)天津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一)天津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一)二. 教学目的要求:1. 熟悉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各种物质的概念。
2. 熟练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与常见物质溶解性表的使用。
三. 重点、难点: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反应规律。
四. 知识要点: (一)物质分类表物质: 1. 纯净物(1)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2)化合物: ① 有机化合物 ② 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按性质、如生成盐和水。
也不与碱反应既不与酸反应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如生成盐和水又与碱反应既与酸反应两性氧化物只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酸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性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碱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按元素组成),,(:),,()(:)(23272CO O H O Al OMn③ 酸:⎪⎪⎪⎩⎪⎪⎪⎨⎧⎪⎩⎪⎨⎧⎩⎨⎧+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按分子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按分子中是否含氧H④ 碱——按溶解性⎪⎩⎪⎨⎧⋅除以上碱外的碱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2232OH Ca OH NH OH Ba KOH NaOH⑤ 盐⎪⎩⎪⎨⎧碱式盐酸式盐正盐2. 混合物(二)溶解性表常见白色沉淀: CaCO 3、Ag 2CO 3、BaCO 3、AgCl 、BaSO 4、Mg(OH)2 蓝色沉淀:2)(OH Cu红褐色沉淀:3)(OH Fe钾、钠、铵、硝酸盐都易溶。
溶解性表的应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 )A. 2)(OH Cu CuO →B. NaCl NaNO →3C. 3FeCl Fe →D. CaO CaCO →3解析:解此题应以熟悉反应规律和反应条件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考卷
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物质类别(“酸”“碱”“盐”)及其溶解性
1、碳酸钾、、;
2、氯化钠、、;
3、硝酸铵、、;
4、氢氧化铝、、;
5、氢氧化钠、、;
6、硫酸锌、、;
7、氯化铁、、;
8、氯化亚铁、、;
9、硫酸钡、、;
10、硝酸钡、、;
11、氯化银、、;
12、氯化钙、、;
13、氢氧化钡、、;
14、硫酸银、、;
15、碳酸钡、、;
16、碳酸钠、、;
17、硝酸银、、;
18、氢氧化铜、、;
19、硫酸铜、、;
20、氯化锌、、;
21、盐酸、、;
22、硫酸、、;
23、硝酸、、。
二、写出下列符合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
1、溶于水的碱、、、;
2、微溶于水的碱;
3、不溶于水的盐酸盐;
4、不溶于水的硫酸盐;
5、微溶于水的硫酸盐、;
6、溶于水的碳酸盐、、;
7、全溶于水的四类盐、、、;
8、不溶于水的蓝色碱;
9、不溶于水的红褐色的碱;
10、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酸盐;
11、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盐;
12、水溶液为浅绿色的盐、、;
13、水溶液为蓝色的盐、、;
14、水溶液为棕黄色的盐、、;
15、挥发性的酸;
16、吸水性的酸。